第9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學案
第9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學案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重點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軍事家的主張。
通過將春秋戰國時期經濟、政治歷史與本課思想史聯系起來,認識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解釋、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通過學習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對后世影響深遠。準確、詳細了解孔子,將有助于我們理解歷史上的許多問題。另外,由于孔子是一個爭論頗多的歷史人物,通過實事求是地了解孔子,也有助于我們進行正確的歷史觀教育。
各位思想家的主張是本課的難點。思想史本身就很難,加之這一時期思想繁雜,理論抽象,更增加了我們學習的難度。
知識網絡梳理
自主學習完成表格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一覽表
流派 人物 歷史時期 主要思想 代表作品及影響
儒家 春秋晚期
戰國時期
道家 春秋晚期
戰國時期
墨家 戰國初期
法家 戰國末期
兵家 春秋晚期
合作探究
1、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2、諸子百家的學說中那些積極的東西值得我們吸收和利用?
達標測試
一、選擇題
1.下列作品中,主要闡述道家學派思想的是( )
a《道德經》 b.《論語》 c.《韓非子》 d.《孫子兵法》
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觀點(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
3.提出“溫故而知新”主張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學說后來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子
5.提出“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這一主張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6.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7.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這一思想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韓非
8.試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類的一項(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9.莊子代表的學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韓非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c.孔子提出了“仁政”學說 d.孫武的著作是《孫子兵法》
11,在諸子百家中,主張“民貴君輕”的代表人物是( )
a.韓非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12.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頻繁的爭霸戰爭 b.學術繁榮
c.社會大變革 d.新興地主階級產生
13.下面四項內容中,表明墨子觀點的一項是( )
a.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b.主張“兼愛”、“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