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學案(精選2篇)
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重點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國古代歷法和詩人屈原。了解我國先秦文字的演變,天文、歷法、醫學和音樂的成就。
通過觀察圖片,總結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變趨勢,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過學習屈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重點 甲骨文、商朝歷法和詩人屈原
難點 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
【自主學習】
1、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___________”,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_________________。
2、偉大的詩人屈原生活在戰國時期的_________國,他的不朽抒情詩名為_________。
3、相傳早在40XX年前的_________朝,就已經有了歷法,今天的農歷,又叫_________。
4、春秋戰國時期,盛行“_________之樂”,湖北隨縣出土了大量的鐘鼓樂器,其中以整套_________最為珍貴。
【合作探究】
1、觀察p42動腦筋上面的三個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么樣表達意思的?
2、我國科學工作者根據古代天象記錄和對20世紀最后一次日全食的觀測,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的結論。想一想,這件事能說明什么問題。
【重難解析】
可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中《馬字的演變》插圖,由學生總結金文和大篆的字形特點,即方形圓形的團塊被線條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線條被拉平,象形程度逐漸降低。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能發揮多種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學生清晰掌握我國漢字的早期演化過程,也可以通過了解造字方法增強學生準確運用漢字的本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達標檢測】
1、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 )
a.尚未成熟的文字
b.也叫“銘文”
c.已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
d.原始文字
2、在我國古代天文記錄中,屬于世界天文史上最早記錄的是
a.月食 b.哈雷彗星 c.天再旦 d.日食
3、下列關于我國歷法方面知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今天的農歷,又叫“殷歷”,是比較完備的歷法
b.戰國時期,將一年分為12個,有大小月之分和閏月之說
c.相傳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國就已有了完備的歷法
d.戰國時期,人們測定出一年24個節氣,這是歷法上的重大成就
4、一直為中醫所沿用的扁鵲總結的四診法中,“望”是指( )
a.聞氣味 b.按脈搏
c.看氣色 d.聽聲音
5、保存完好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鐘鼓樂器編鐘出土于( )
a.河南安陽 b湖南長沙
c湖北隨州 d陜西西安
6、我國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劃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 )
a.孔子b.孫子 c.屈原 d.韓非子
7、XX年7月,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安陽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殷墟”為我們研究哪一朝代的歷史提供了依據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8、郭沫若說“一片甲骨驚天下”主要因為甲骨文是
a.商代文字 b.可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 d.字母文字的起源
9、中國古文字①金文②隸書③甲骨文④小篆,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應為
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10、XX年6月10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遺產日”。按照“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下列哪項的存在形式明顯不同于其它三項
a.三星堆 b.都江堰 c.故宮 d.端午節
1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a.黃帝時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2、以下是小麗同學對《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習內容進行的整理,其中錯誤的是
a.夏朝出現甲骨文 b.西周實行分封制
c.孔子創立儒家學派 d.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
13、XX年元旦,國務院新修訂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開始實施,其中新增的且傳說與屈原有關的放假節日是
a.元宵節 b.清明節 c.端午節 d.中秋節
15、簡述戰國以前我國文字演變的歷程。
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學案 篇2
第9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學案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重點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軍事家的主張。
通過將春秋戰國時期經濟、政治歷史與本課思想史聯系起來,認識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解釋、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通過學習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對后世影響深遠。準確、詳細了解孔子,將有助于我們理解歷史上的許多問題。另外,由于孔子是一個爭論頗多的歷史人物,通過實事求是地了解孔子,也有助于我們進行正確的歷史觀教育。
各位思想家的主張是本課的難點。思想史本身就很難,加之這一時期思想繁雜,理論抽象,更增加了我們學習的難度。
知識網絡梳理
自主學習完成表格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一覽表
流派 人物 歷史時期 主要思想 代表作品及影響
儒家 春秋晚期
戰國時期
道家 春秋晚期
戰國時期
墨家 戰國初期
法家 戰國末期
兵家 春秋晚期
合作探究
1、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2、諸子百家的學說中那些積極的東西值得我們吸收和利用?
達標測試
一、選擇題
1.下列作品中,主要闡述道家學派思想的是( )
a《道德經》 b.《論語》 c.《韓非子》 d.《孫子兵法》
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觀點(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
3.提出“溫故而知新”主張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學說后來被封建統治者利用和改造,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子
5.提出“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這一主張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6.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7.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這一思想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韓非
8.試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類的一項(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9.莊子代表的學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韓非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c.孔子提出了“仁政”學說 d.孫武的著作是《孫子兵法》
11,在諸子百家中,主張“民貴君輕”的代表人物是( )
a.韓非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12.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頻繁的爭霸戰爭 b.學術繁榮
c.社會大變革 d.新興地主階級產生
13.下面四項內容中,表明墨子觀點的一項是( )
a.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b.主張“兼愛”、“非攻”
c.歷史是進步的,后代總要勝過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14.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其主張對當時封建統治最有用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15.戰國時期,在諸子百家中,既是儒家代表人物,又具有唯物主義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莊子 d.荀子
16.春秋戰國時期,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權,主張改革,提倡法制的代表人物是( )
a.孫武 b.孫臏 c.孟子 d.韓非
二、材料分析題
1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閱讀材料回答:
①上述內容是誰的名言?
②他在教育方面還有許多名言,試舉兩例。
③我們應怎樣評價他?
三、問答題
18.試簡述孔子在思想、文化及教育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