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青銅鑄鼎
(以上內容主要來源于教師用書)
〖教學實錄〗
〔復習導入〕
提問:利用小黑板寫出“鼎”字的各種字形(參照教材p105的“漢字字形演變圖”),請四位同學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字體名稱。沒有到黑板前的同學自己也試著寫一寫,看自己寫的字形名稱對不對。(“篆”字寫錯的比較多。“甲骨文”與“金文”,“隸書”與“小篆”寫錯的較多,“楷書”、“行書”、“草書”沒有寫錯的)
師:剛才我們寫了“鼎”的各種字形,請同學回憶一下大家學過哪些有“鼎”字的詞語。(三國鼎立、大名鼎鼎、人聲鼎沸、一言九鼎等)
看來同學們對“鼎”挺熟悉的,誰知道什么是“鼎”嗎?(生:“鼎”就是鍋;是一種樂器;是一種燒香用的,廟里都有;是一種青銅器;是祭拜祖先用的)
同學們剛才對“鼎”進行了各種的描述。“鼎”是一種食器,用來煮食物的,和現在的鍋的作用差不多,當然一般的“鼎”都挺大的。它的形狀多為“三足兩耳圓形”(板書)。
“這個‘鼎’是四足方形”(學生多會指出我話中的問題,三個班都有同學提出,說明我的小計還不錯)
很好,這說明有同學認真閱讀第20課的內容了,現在我們就來看。
第20課 青銅鑄鼎
(板書,以下綠色黑體字為板書內容)
〔學習新課〕
現在大家來看一看第20課里面的幾個“鼎”。人面紋方鼎、司母戊方鼎、大盂鼎、大克鼎、獸紋扁足鼎。
現在我們以“司母戊方鼎”為例來說明問題。司母戊方鼎,又稱司母戊鼎,因為它是方形的,所以稱為司母戊方鼎;還因為它是我們目前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所以又稱為司母戊大方鼎。為什么叫“司母戊”大家應該知道了吧?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這個“戊”字,請同學們認一認這幾個字:戍、戌、戎。知道讀什么?什么意思嗎?這幾個字我們在以后的歷史課中要學到,特別是我們以后要學近代史上的“戊戌變法”。請同學們注意:點戍橫戌戊里空,旁邊有叉念個戎。現在請同學們跟我讀幾次。
提問:司母戊鼎是由青銅鑄造的,那什么是青銅器呢?(請一位同學看書回答)
生:“商周時期,人們已經懂得把銅、錫、鍋熔冶在一起鑄造成青銅器。”
師:回答的很好,但有點兒多了。準確的說法是:青銅是由銅、錫、鉛三種金屬熔冶而成。自然界中有大量的純銅,我們安徽省的銅陵就盛產銅。同學們一定見過電線里的銅絲,純銅是紅色的,熔點較高,不夠堅硬,不適合作工具。但當紅銅與鉛、錫熔鑄在一起時,就會出現變化,熔點低了,也就是說容易冶煉了,硬度提高了,適合作各種工具了,而且顏色也變成了青綠色。
當人們知道青銅冶煉方法后,開始用來制作各種用品,取代石器。人類歷史由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在我國,青銅鑄作到了商周時期達到全盛時期。
提問:青銅器是的鑄造過程是怎樣的呢?(學生回答,教材p107)
提問:青銅器按照用途可分為哪幾類?(學生回答,教材p108)
師:回答的很好,本節課主要是欣賞青銅器,我們受條件限制,不能讓大家見到實物,其實,我也從來沒有見過青銅器,我們就來紙上談兵,欣賞幾件青銅器具。剛才我們主要看了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現在將同學們欣賞我國目前所見最早的青銅器:乳丁紋平底爵(教材p106)。
乳丁紋指的青銅器上的紋飾。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不公有實用的功能,還具有高度的藝術性,請同學們看教材p109頁的文字。簡單了解青銅器上有哪些紋飾,為什么獸面紋又稱為饕餮紋?回答“看圖與思考”中的問題。(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回答,糾正錯誤,我的學生沒有人看出思考題的饕餮代表的是“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