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抗擊侵略的英雄業績》
教師此時可補充一些民間紀念戚繼光的童謠、民間故事、傳說等,使戚繼光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并由此反襯出戚繼光人格的偉大,使學生進一步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鄭成功收復臺灣這一目:
1、先引導學生討論:“聯系學過的知識,想一想,為什么鄭成功說‘中國臺灣一向屬于中國’?”經學生回憶、討論,三國時,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隋煬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明確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由此導入。教師: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一些國家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奪政策。在此背景下,葡、荷等西方國家相繼東來,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
2、鄭成功的生平,可組織學生閱讀后,學生簡要地描述,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鄭成功的業績,可組織學生閱讀課本分析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回答后,教師再進一步總結,從天時(為抗擊清軍南下建立抗清基地)、地利(渡海成功,訊速收復赤嵌城)、人和(何廷斌獻中國臺灣地圖,充當向導,中國臺灣人民奮起反抗)等幾個方面。
3、講述清軍進入中國臺灣時,教師應指出:當時清朝已經統一大陸,國內的民族矛盾已日趨緩和,中國臺灣鄭氏政權的存在,妨礙了全國的統一。鄭成功后代歸順清朝,是大勢所趨。
雅克薩之戰這一目
1、講述雅克薩之戰前,先引導學生簡要回顧唐至清入關前對黑龍江流域地區進行有效管轄的史實。與學生一起計算自唐朝至17世紀中期沙俄侵入黑龍江流域,中國政府對這一地區的有效管轄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
2、講述雅克薩之戰時,運用《清初抗擊沙俄侵略形勢圖》組織學生識讀尼布楚和雅克薩的地理位置,了解沙俄修建兩城作為其侵略據點對我國造成的威脅和對黑龍江人民造成的危害。講《尼布楚條約》時,應做到:(1)強調中俄雙方的談判是平等的(怎樣平等,要講明白),條約反映了兩國政府的意愿和主張。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做出了適量的讓步。(2)將《尼布楚條約》中俄邊界示意圖制成電腦課件,邊演示邊講解條約內容。3、指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概括提煉出基本的知識要點。自制一個簡表,內容包括位置、時間、事件。即:
位置 時間 事件
東南(中國臺灣)
1624年
1661~1662年
1683年
1684年 荷蘭殖民者侵入中國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
清軍進入中國臺灣、鄭氏后代歸順清朝
清朝設置中國臺灣府
東北(黑龍江流域) 17世紀中期
1689年 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
兩次雅克薩之戰
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
3、本課小結時,指出: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軍民抗擊沙俄的兩次雅克薩之戰,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對外來民族壓迫,都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這種壓迫的光榮傳統。各族人民都曾為捍衛國家主權、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做出過貢獻。
學法指導
1、通過組織學生對“為什么說中國臺灣、黑龍江流域廣大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的討論,指導學生進行縱向聯系,溫故知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討論后,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示:“后來,中國臺灣又遭到哪些國家的侵略,中俄東段邊界又有哪些變動?為什么變動?這是我們以后要學習的內容。”這樣,提出一個疑問,創設一個懸念,促使學生課外去探索。
2、指導學生借助歷史地圖來掌握歷史知識,養成左圖右書學習歷史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