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學案
一、課程標準:
簡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原始農耕我文化的特征。
二、學習目標和要求:
1、知識與技能:了解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所反映的原始農耕文化的具體內容:所代表的地區、距今年代、生產工具、生活器具、種植的農作物品種、飼養的禽畜品種、住房特征;比較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所反映的原始農耕文化與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了解新石器時代相對舊石器時代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根據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所反映的原始農耕文化的具體內容,歸納、總結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感受在洞穴和叢林中生活的人們,來到了平坦的原野之后所面臨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的變化,體會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生產和生活的不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國家,這是我國先民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大貢獻,增加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知識點:
1、重點: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農耕生產和生活。
2、難點:對于“農耕文化”這個概念的理解。
參考:農耕文化:是指由農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以為農業服務和農民自身娛樂為中心。農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類宗教文化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文化內容和特征,但主體包括語言,戲劇,民歌,風俗及各類祭祀活動等,是中國存在最為廣泛的文化類型。
四:知識結構
㈠、半坡社會
1、時間、地點:半坡遺址發現于陜西省 市的半坡村,反映了距今約 年的半坡社會的風貌,是 流域農耕文化的代表。2、經濟生活:半坡遺址出土了大量農具,并發現里200多個儲藏了食物、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窖穴。這說明了半坡人過著以 為主的 生活。3、原始農業和畜牧業:主要食物是 (世界最早),還有白菜、芥菜。還飼養豬、狗等家畜。4、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半坡居民普遍使用 石器,使用這種石器的時代稱為 時代; 是那時人們的主要生活用具,在它們上面大多繪有人、動物、幾何花紋等圖案,稱為 。5、社會組織形式和居住:居民按 關系組成的比較固定社會群體,稱為 。他們的住房大多是 ,適應了北方地區干燥寒冷的氣候特點。
㈡、河姆渡居民的生產和生活
1、地點、時間: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省 縣河姆渡村,距今約 年,是 流域原始農耕文化的代表。2、使用工具:河姆渡人已普遍使用 石器,還用 制作工具。3、原始農業和畜牧業:河姆渡人主要種植 (世界最早),飼養豬、狗和 等家畜。4、建筑:住 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