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課(學案) 燦爛的宋元文化(二)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二、讀圖題
寫出下列書法作品的作者及其朝代。
(1)
(2)
(3)
(4)
【資料:】
《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約三百多萬字,所記年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XX年),下迄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
為了克服舊史繁亂蕪雜的弊端,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鑒》一書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使先后有倫,精粗不雜”。在編寫過程中,司馬光并不著重于“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春秋》義法”,而是力求符合歷史事實,言必有據。由于該書是為了“窮探治亂之跡,上助圣明之鑒”,所以宋神宗賜書名為《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一書,語言簡潔,敘事生動,被宋神宗稱為“博而得其要,簡而周于事”。它的編成,標志著我國歷史學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中國民族繪畫。中國畫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畫科:以人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人物畫;以描繪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山水畫;以鳥獸草木為主要描繪對象的花鳥畫;以宮室、樓臺、屋宇等建筑物為創作題材的界畫。
中國畫最重要的特色是,畫家常常以詩、以印、以書法入畫,繪畫、詩文、書法以至篆刻相互影響,緊密結合,故有“書畫同源”一說。與“西洋畫”相比,國畫常用的是散點透視法,不是從固定的點上來觀察對象,而是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在不斷的運動中來描繪事物,取景布局視野廣闊。中國畫特別強調傳神寫意,要求做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中國畫藝術的傳神寫意,并不是丟掉真實,而是追求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的更高更完美的藝術真實。
中國畫中的人物畫成熟于我國漢代;山水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科出現較晚,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才出現了獨立的山水畫創作和畫論;花鳥畫崛起于五代時期,水墨畫也同時盛行。在畫風上,元代漸趨寫意,明清和近代繼續發展,側重于達意暢神。
【思維拓展】
《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你知道國別體、紀傳體、編年體、斷代史、通史之間的區別嗎?請比較它們之間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