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的漢朝教案
示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西漢和東漢興衰的基本脈絡。
2.掌握文景之治、漢武帝的大一統,光武中興,東漢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等基本史實。
能力目標
1.通過思考和探究“漢武帝的大一統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打好學習歷史的基本功。
德育目標
1.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鼎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第一個鼎盛局面。
2.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對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學重點
漢武帝的大一統。
教學難點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教學方法
1.聯系法:對西漢初年社會經濟凋敝的情況,應引導學生回憶前面學過的內容,從回憶舊課內容分析出原因。讓學生學會用聯系的方法把握歷史發展的脈博。
2.講解法:對于課文中一些難點,需要教師用講解法來解決問題,比如對于漢武帝大一統的歷史意義,就可以通過講解讓學生全面、系統地理解。
3.討論法:在本課重點子目講完之后,可指導學生討論“漢武帝的大一統是怎樣形成的?”并用圖示小結,旨在指導學生梳理知識的思路。
教具準備
1.投影儀。
2.寫有史料的膠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請同學們看一下課本導入框中的內容:公元前2XX年5月,為慶祝漢朝建立,漢高祖在洛陽大宴群臣。宴會上,他要求大臣談談戰勝項羽的原因。大臣們各有各的說法。劉邦認為他們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就說:“軍事謀劃,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我不如蕭何;統軍作戰,我不如韓信。這三人是當代的豪杰,我能任用他們,這是取勝的主要原因。項羽連一個多謀善斷的范增都不肯用,所以失敗了。”想想看,漢高祖這話對不對?為什么?劉邦打敗項羽后,建立了西漢王朝。在西漢,出現了我國封建史上第一個盛世,這個盛世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衰落的?學了今天這一課,我們就會明白的。
[導入語例示二]
在我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發展過程中,漢朝是一個重要階段。一般認為,其發展規律為:秦創立—漢鞏固—隋唐完善—兩宋強化—照清達到頂峰。漢朝在中間起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漢朝在中央集權制發展中所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表現是“漢武帝的大一統”。那么,漢武帝的大一統出現的背景是什么?中間包括有哪些內容?影響如何?這些問題,只有學習了這一課之后,才會明白。
[導入語例示三]
同學們,我們在學習古代史時,要接觸到封建社會史里的“治世”和“亂世”兩個概念。治世有:“文景之治”“光武中興”“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亂世有“七國之亂”“八王之亂”“安史之亂”等。今天,我們首先要接觸到的有“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那么,這兩個治世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形成對歷史的發展有何影響?這是我們學習這一課將要接觸到的問題,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內容。
[板書]第12課 大一統的漢朝
一、文景之治
1.兩漢初年的社會狀況
[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一段的內容,從中找出描寫西漢初年社會狀況的句子。
[學生回答]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是一片荒涼景象。那時牲畜奇缺,皇帝的馬車都配不上毛色一樣的四匹馬,將相有的只能乘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