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的漢朝教案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設立太學是漢武帝在思想文化領域為加強中央集權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下面,我們看一下漢武帝大一統的意義:
[板書]3.漢武帝大一統的意義
(重點強調經過漢武帝的大一統,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也進入它的第一個鼎盛期。)
[教師引導]同學們可根據黑板上列出的“漢武帝大一統”圖示討論,“漢武帝的大一統”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討論](略)
[學生總結]漢武帝時,由于新舊矛盾的交錯,迫使西漢中央政府必須實行中央集權統治,這是加強中央集權的必要性。經過漢初幾十年的休養生息,西漢的經濟實力增強,具備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物質條件,漢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這二者是加強中央集權的可能性。漢武帝通過下令諸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侯國和其他辦法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思想統治等措施,最終實現了大一統。(該問題只要學生意思說對即可)。
[教師引導]同學們,大一統的漢朝不僅包括西漢,還包括東漢,那么,東漢是怎樣建立起來的,由誰建立起來的,東漢的歷史是怎樣發展的?等我們學了下面的內容,就會明白的。因為我們本課的重點內容是西漢王朝,所以對于東漢的歷史,同學們先看書,對其先有一個了解。然后教師只梳理一下思路, 同學們能把握住發展脈絡即可。
[學生看書]……
[教師梳理]西漢后期,朝政腐敗,土地兼并日益嚴重。社會動蕩不安。公元9年,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不久滅亡。在農民起義推翻莽新政權的過程中,西漢皇族劉秀發展了自己的勢力,公元25年在洛陽稱帝。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輕徭薄賦,整頓吏治,使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被史家譽為光武中興。
東漢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齡偏小,無法主政,政權落到了外戚手中,小皇帝長大后又依靠身邊的宦官奪回政權,重用宦官,宦官開始執掌政權。這樣,在東漢中期后,出現了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朝政更加黑暗。最終導致了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爆發。東漢政權在農民戰爭的打擊下,名存實亡。
[布置作業]
1.漢朝(西漢)提倡節儉最為典型的皇帝是
a.漢皇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答案:b
2.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是指
a.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各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答案:b
板書設計
第12課 大一統的漢朝
一、文景之治
1.西漢初年的社會狀況
三、東漢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