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導學案3
課程標準
內容標準: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活動建議:組織討論,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歷史作用
標準解讀:
1、把秦漢時期定位為“統一國家的建立”有什么意義?
統一國家是秦漢時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這個時期對中國歷史作出的最大貢獻。它不僅僅是秦漢時期的一個重要現象,也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重要現象,甚至是中國文明本身的一個重要特征。換言之,把統一國家建立作為學習主題,是以整個中國古代時期統一國家發展的歷史為背景和學習目標的,是把統一國家作為整個中華文明的重要方面或內容來學習的。
2、如何在統一國家建立的背景上“評價”古代帝王?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一統”,這是古代人的說法。漢武帝的“大一統”是借用了《公羊傳》的說法,是用“春秋大一統”的觀念,來表現當時加強集權的措施。以此來評價漢武帝,可保證這個評價的基本方向是沿著統一國家建立的學習主題進行的。同時也可說明,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順應了統一國家建立的歷史潮流,是符合歷史發展的方向的,因而這個評價基本上是肯定的。
3、單純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能否提供評價的全部資料?
但評價歷史人物不應僅僅停留在這樣的一個方向上,任務是復雜的,他的歷史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對歷史的作用不是單純的。因此,除了在歷史發展潮流的主流之外,還應考慮通過其他方面對歷史任務進行全面認識和評價。比如漢武帝,增加些有關他好大喜功、濫用民力、文學修養、過而能改、家庭不和、殘酷殺戮等方面的小資料,可豐富其人物形象,有助于對他進行全面評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兩漢興衰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漢武帝的大一統基本史實。
過程與方法:本課的講授將與多媒體課件和歷史小品有機結合,通過情景擬想、閱讀概括、聯系對比等多種方式啟發學生思考。并通過小論文的形式初步學習全面的評價歷史人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他對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難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編排歷史小品“洛陽慶功宴”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收集漢武帝的歷史人物資料
新課導入
(歷史小品1)漢初慶功宴
西漢初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治理天下,實現西漢王朝的長治久安?——(聯系舊課)那么首先要吸取秦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回憶)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長期的戰亂造成怎樣的后果?
文景之治
(課件展示)“民失作業,而大饑謹!讼嗍常勒哌^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羊。”——《漢書·食貨志》
(學生概括)西漢建立后,面臨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經濟形勢?——經濟蕭條、國家貧困
(課件展示)“海內安寧,家給人足。——《資治通鑒》
“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薄稘h書·食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