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導學案3
(課件展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董仲舒《天人三策》
(思考)1、“六藝之科孔子之術”是指哪家的學說?——儒家學說,即儒術
2、與孔孟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是不是一回事?
(課件展示)“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雜之”
(分析)不是。董仲舒所推崇的“儒術”是經過董仲舒的改造、發揮,吸收了法家、道家學派的一些思想。
3、為什么漢武帝會接受董仲舒的建議——要實現政治上的一統,就需要實行思想上的統一。漢初,諸子百家學說仍很活躍,不利于中央集權,不適應漢武帝時政治上大一統的需要。
4、我們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指把儒家學說提升到“獨尊”的地位,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那么漢武帝又是如何推行儒家思想的呢?
(課件展示)“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
(說明)設太學,以“五經”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評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使儒家思想成為法定的封建統治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
(思考)大一統的歷史意義: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他對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業布置)就你所了解關于漢武帝的事例,也可以通過查找資料,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談談你對漢武帝的看法。
本課小結(課件展示)大一統的的形成過程:原因、措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