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大一統的漢朝
第12課 大一統的漢朝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和現象,培養分析歷史問題(原因、背景與事件、現象之間的關系)的能力;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培養學生辯證、綜合、分析史實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本課,結合秦的歷史,進行對比,找出秦鞏固統治的措施與西漢的大一統之間的聯系,并由此得出西漢為何能出現較長時間的強盛局面;通過典故、圖片、知識樹等教學資料,了解漢武帝統治的史實,認識“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封建統治思想所起的作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漢武帝的大一統不僅是西漢強盛的頂點,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它對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漢由貧窮到強盛,使我們認識到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統治者政策的調整、人民的辛勤勞動是國家強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漢武帝的大一統
難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三、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播放《漢武大帝》片頭視頻)
師:視頻中他是誰?為什么說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為什么說他給一個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學習第12課: 大一統的漢朝
請同學們瀏覽全文,依據老師提供的知識結構,自學本課的基礎知識,同時,把你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惑標記下來,以便在合作學習中討論解答。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 ]
(教師巡回檢查,個別問題,個別輔導。)
1、 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和表現?
2、 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與影響?
(這是兩個題目就,基本囊裹了本課的知識,我們探究上有很好的知識結構,可以充分利用)
師:我看到同學們在課本上把知識要點都做了圈點勾劃,很好。下面,就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同桌間討論交流。
(學生之間相互質疑釋疑,解決自學中遇到的困惑。)
師:知識結構中的知識要點,哪個同學還有自學和討論都沒有解決的問題?下面,我來提幾個問題,看你們誰能答得又快又準。
第三個環節【合作探究】
(教師投放問題,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小組討論解決并展示交流,明確答案。)
1、西漢初年,經濟蕭條的原因有哪些?漢高祖和他的后繼者為改變這種狀況采取了哪些措施?產生了怎樣的效果?
(秦的暴政,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之爭破壞了社會經濟;漢高祖和文景二帝注意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等等;結果社會穩定,國家富裕,糧食豐收。)
( 師:漢初的這些措施,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發展,為漢朝鼎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漢武帝就在這時登上了皇位)
2、漢武帝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用什么方法解決了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問題?他又是如何在思想文化上加強中央集權的?
(1、雄才大略,重視選拔人才,善用人才;2、先建侯國,削弱他們的勢力,再削侯國。)
師:解決了王國問題,卻招來諸王門下諸子百家的指責,對中央集權很不利。他又是如何在思想文化上加強中央集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