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大一統的漢朝
(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設太學,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師:這樣,漢武帝時期,政治上一統于皇帝,思想上一統于儒家思想,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同學們基礎知識掌握的很好,對一些疑難問題的思考也比較到位。對本課的這些知識,你會靈活運用嗎?
第四環節 【展示交流深入探究】
(教師投放史料,引導學生依據史料,結合課本所學,解決問題。)
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書籍被燒殘,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郭沫若
材料二:“凡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于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董仲舒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誰制造的什么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指的又是什么歷史現象?
2、材料二中的“孔子之術”指的是哪一學派?它的創始人是誰?在董仲舒的建議下漢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漢時期對待儒家思想的什么態度?其的一致嗎?為什么?
二、“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是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的詞句,那么,毛澤東為什么要把秦皇漢武并稱?漢武帝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敢于創新,成就了一代偉業,這對你有何啟示?
(師:秦皇漢武之所以能成為千古一帝,就是因為他們雄才大略,勇于創新。創新才能發展,創新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社會的靈魂。比如: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我國成功的收回香港和澳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第五環節[自我歸納]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何感想?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也可自繪知識結構圖。
第六環節【拓展遷移升華主題】
1、(教師投放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暢所欲言。)
圖片:改革開放之前的深圳
改革開放之后的深圳
香港回歸祖國
澳門回歸祖國
(教師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引導歸納,使學生認識到:引導學生認識到創新、人才,對于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作用。)
2、今天的中國還沒有完成祖國統一,中國臺灣仍孤懸海外,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思想會在種種海外勢力的阻隔下放棄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