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案例走近秦皇漢武
活動目的:
秦始皇和漢武帝是我國歷史上兩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人們往往把他們相提并論。他們一生中做過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活動課以“以活動促發展”的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旨在通過“‘獨尊儒術’──漢武帝的抉擇”短劇表演和“千秋評說──秦皇漢武誰的功勞更大”課堂辯論等兩個相互銜接的課堂活動,達到使學生知識、情感和能力同步增長的目的。
(1)知識目的: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秦始皇和漢武帝,特別是對漢武帝“獨尊儒術”有關歷史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并進而深化學生對秦皇漢武歷史功績的認識。
(2)能力目的:指導學生圍繞秦皇漢武的活動搜集資料、提煉觀點、編排節目和展開辯論,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搜集、處理歷史資料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運用歷史資料辯論歷史問題的技巧和能力,初步形成評價歷史人物的辯證史觀。
(3)情感目的: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活動中產生體驗,在活動中得到發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熱情,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增強他們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活動準備:
教師:
(1)給學生提供與秦皇漢武有關的歷史資料、書籍或相關網站資料,為學生聯系學校圖書室、微機室或其他途徑,讓他們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向學生介紹編演歷史短劇、辯論歷史問題和評價歷史人物等方面的方法、技巧和要求。
(2)對學生進行分工
●歷史劇表演
①指定或由學生推薦幾位同學組成歷史劇表演小組,在小組內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分工──分別任編劇、導演和演員(扮演漢武帝、大臣和儒家、法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②指導該小組集體收集和整理資料,在此基礎上編寫歷史短劇。
③指導小組學生準備相應的道具和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排練。
●歷史問題辯論
①向學生提出活動任務和要求。
②指導學生組合成兩大組作為辯論雙方,每組推選3名同學組成辯論代表隊,三名同學分別是一辯、二辯和自由辯論人。
③全班推選出主持人一名。
(3)準備與小品表演和辯論相關的影像資料(如秦皇漢武的大幅畫像、秦漢疆域圖,《英雄》、《大漢天子》的典型片斷和主題曲),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剪輯成小型課件;在表演和辯論過程中適時播放,渲染氣氛,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氛圍之中。
(4)布置活動課課堂──舞臺、多媒體設備和其他必要組件。
學生:
●歷史劇表演小組
①查閱書籍、網上搜索,收集和整理資料,編寫歷史短劇。
②扮演角色的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課外排練,并準備相應道具。
●歷史問題辯論
①兩組圍繞辯題收集和整理資料。
正方辯題:漢武帝功勞更大。反方辯題:秦始皇功勞更大。
②在全組同學的協助下,由各小組辯手整理資料撰寫辯論提綱,籌劃應對之策。
活動步驟:
(1)課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