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案例走近秦皇漢武
漢武帝(大喜,急切地):先生所言極是,甚合朕心。以先生之意當用何策?
儒家(董仲舒):草民以為,以陛下雄武神才,代行上天之職,實乃天子。理當立天子之神威,實行“大一統”。然而今諸子百家各派學說盛行,且意旨相去甚遠,書生師從不一而思想不同;更有甚者,學說混雜,百姓無可適從,陛下之法難以實施,天子之威無法樹立,長此以往,則民心生變而社稷危矣!。
草民以天下長久之計,以為陛下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凡不屬儒家學說,孔子思想者,當一律禁止,勿使傳播。如此,則天下歸一,一統可成矣!
漢武帝(喜形于色,哈哈大笑):好一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好一個“大一統”。就如先生所言,寡人當頒行天下,立即施行。
教師:真精彩呀!使我大開了眼界。不僅明白了漢武帝為什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認識了很多英雄人物,其實我們上臺表演的同學個個都是英雄。同學們說是不是呀?
學生:是。
教師:那么,縱觀古代中國,同學們認為有哪些封建帝王可以稱得上英雄?
學生: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康熙帝……
教師:毛澤東主席在《沁園春·雪》中滿懷激情地寫道:“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漢武……”,毛澤東在他的詩篇中把秦皇和漢武并論,作為新時代的學生,面對迎面而來的兩位杰出帝王,你又是怎樣看的呢?你們認為秦始皇和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誰的功勞更大?下面就按同學們課前的準備,對這一問題展開一場課堂辯論。
[媒體顯示,并播放《英雄》主題曲]
課堂辯論:千秋評說──秦皇漢武誰的功勞更大
教師:請主持人和各位辯手上臺。
(主持人和辯手按課前布置各就各位。)
主持人:老師、各位同學,參加今天辯論的是由同學們自由組合的兩支代表隊,我在這里稱為正方和反方代表隊。今天的辯題是《秦皇漢武誰的功勞更大》,正方代表隊所持的立場是“漢武帝功勞更大”,反方代表隊所持的立場是“秦始皇功勞更大”。
現在我首先來介紹一下雙方辯論隊的成員。坐在我右手邊的是正方代表隊的三名隊員。他們分別是:一辯(),二辯(),自由辯論人();在我左手邊的是反方代表隊。他們的三名隊員分別是:一辯(),二辯(),自由辯論人()。
評點人由歷史老師擔任。
好,現在我宣布辯論正式開始。
首先有請正方一辯()同學陳述觀點,時間是2分鐘。
正方一辯():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秦始皇和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到底誰的功勞更大呢?千百年來,盡管見仁見智者很多,但一直沒有達成共識。在這里我首先要向大家申明一個觀點,那就是應全面客觀地看待歷史人物,而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正因為如此,我方今天要告訴大家,就總體來看,漢武帝對中國歷史的作用和影響更大,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更高,所以我方的觀點是──漢武帝的功勞更大。
政治上,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大一統;在邊疆和民族關系方面,北擊匈奴,在西南地區建立郡縣,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同西域各民族的聯系和交往,為以后西域歸屬中央政權奠定了基礎。所有這一切,都鞏固了國家統一,擴大了祖國的疆域,對今天中國疆域的形成和國家的統一具有重大的影響。從對外交流來看,正是因為張騫出使西域,才有了千古美名的絲綢之路。從此,中西往來源源不斷,絲綢之路留下了多少美麗動人的故事,譜寫了多少中西友誼的頌歌。更值得一提的是,漢武帝“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幾千年思想的精華,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靈魂和精髓。漢武帝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出現了第一次鼎盛局面,歷史上的強漢主要就是指這一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