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案例走近秦皇漢武
當然,我方并不否認,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因他修筑長城,焚書坑儒,實施暴政統治,導致秦朝短期而亡,大大抵消了他的歷史功績。至今人們都把他作為暴政的代名詞。千百年來,不是有一個孟姜女仍在不停地對他進行著控訴嗎?!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同學!下面有請反方一辯()同學陳述觀點,時間也是2分鐘。
反方一辯:謝謝主持!老師、同學們好!對方一辯一上來就強調要全面和客觀地看待歷史人物,而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但在評價漢武帝時卻只看到他的功績,甚至把過失也美化成為功績,而在評價秦始皇的時候,看到的卻只是焚書坑儒。請問對方同學,這就是你所說的全面而客觀嗎?你舉出了孟姜女的故事,但為何忘記了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詩句呢?你說“獨尊儒術”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精髓,為什么沒有講一講它是怎樣導致中國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呢?我敢說,倘若漢武帝九泉之下有知的話,恐怕臉早就要變成關公了。
我方認為,同漢武帝相比,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的功勞更大。且不說秦始皇這個“千古一帝”,只要稍懂一點歷史的人都可以列出他的幾項功績。六王畢,四海一。他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了泱泱中華大國的基礎,那種氣勢是何等的豪邁。他北擊匈奴,南撫夷越,中國開始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們常唱《56個民族一個家》,請問,這個家開始由誰創立?試想一想,假如沒有秦始皇統一文字,中華民族又何以血肉相連?假如不統一貨幣、度量衡,商品貿易如何便利進行?而漢武帝呢?他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對秦始皇的繼承和發展而已。
有人用孟姜女來控訴秦始皇,實際上是缺乏基本的歷史常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誰能想得出對付匈奴的更好辦法?而匈奴的每次南下,都是“遍地狼煙,殺人盈野”,又豈是孟姜女的一個“哭”字所能解決的?!謝謝!
主持人:感謝反方一辯。下面是自由人的發言時間。我想首先征詢一下雙方自由人誰先發言?……好,首先有請反方自由人發言。
反方自由人():老師、同學們好。對方一辯說因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形成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和中華民族的靈魂。我不明白的是,秦始皇重用法家學說,不是正和當今中國的依法治國,民主法制建設方向一致嗎?為什么漢武帝“獨尊儒術”就是功績,而秦始皇重用法家卻是罪過呢?
主持人:正方自由人,請。
正方自由人():首先請對方同學不要故意歪曲了我方的觀點。實際上我方指斥的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而不是反對他重用法家。秦始皇要加強中央集權,用法律來鞏固統一,難道就只有“焚”和“坑”這些辦法嗎?不知對方同學是否知道這樣兩句詩,“坑灰未冷山東起,原來劉項不讀書”?對此,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秦始皇“刻薄寡恩,心如虎狼”,是再恰當不過的了。秦始皇不是幻想秦朝的天下“二世、三世以至千萬世”嗎?結果怎樣?“二世而亡”。何也?暴政也。
主持人:下面進入盤問階段。首先有請反方二辯向正方一、二辯依次提問,正方的回答時間共計2分鐘。
反方二辯():對方同學說漢武帝的功勞更大,在我聽來漢武帝除了在鞏固統一,開發邊疆等方面繼承秦始皇的事業之外,實在想不出有什么別的功績。我想請問對方一辯,我們都是歷史唯物主義者,從實際出發,你認為漢武帝在哪些方面超過了秦始皇,請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