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尋訪“絲綢之路”
第19課 “尋訪“絲綢之路”〖活動目標〗要求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掌握識圖的基本技能,知道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方法;培養初步的學科滲透能力,即史地結合、文史結合等;培養學生查閱和收集相關資料的能力;情感與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激發對祖國和自然的熱愛。
〖設計思路〗
一、活動準備:
為了培養學生查閱、收集、甄別歷史資料的能力,我要求學生通過圖書館、上網等途徑,搜集與絲綢之路相關的各類資料,包括普及性歷史讀物、圖片、實物、音樂、詩歌等材料。之后,老師指導學生從所查找的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剔除多余內容。
在歷史學習中,編演歷史劇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形式,而且本課的部分內容適合用這種方式來處理,所以我安排一些同學自編、自導、自演歷史劇《絲路商隊》和《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可以鍛煉他們的文字、語言表達、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任務是糾正劇本當中出現的史實性錯誤,其他基本不做改動,以保護學生的創作熱情。
二、課堂教學:
1.本課是學習與探究課,所以我覺得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機會,而教師應略向后退。所以我挑選了一名同學作為主持人,負責整節課的串連。
2.為了增加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臺上與臺下的生生之間的交流,我在學生朗誦絲綢之路的詩歌時,設計了幾個問題要求臺下的同學回答,其中包括一些其它學科的知識(如地理等)。這樣,既調動了全班同學,也培養了初步的文史、史地等學科滲透能力。
3.為了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精神,我把全班分為六個組,以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各組之間展開競賽。另外,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還創設了如下的一個情境。將六個組假設為六個旅行社,讓他們依據自己在課下查閱的資料,分別在最新版的中國地圖上設計自己的游覽路線,并選擇本組認為最好的景點,最后推舉一名代表以小導游的身份發言。比一比,看看在當今的旅游熱潮中,哪家旅行社能贏得最多的游客。
4.為了培養學生識別古今地圖,我特意準備了一張《張騫出使西域》的古地圖和最新版的中國地圖。另外,要求學生在最新版中國地圖上畫絲綢之路的游覽路線時,注意古今地名的對比。
5.為了激發大家的學習熱情,使得更多的同學愿參與到以后類似的活動中來,我在學生的表演和發言結束后,對所有參與的同學予以點名表揚,特別是一些幕后英雄,如課件的制作者、劇本的編寫者等。同時也要對課上踴躍回答問題的同學提出表揚。
6.為了將本節課的內容做一總結并升華,我設計了三道思考題供學生討論。
ⅰ.我們應該向古人學習哪些可貴的精神呢?
ⅱ.從樓蘭古國的消亡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呢?
ⅲ.現在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和開發絲綢之路呢?
通過第一題,可使學生感受到古人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通過第二題可使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通過第三題,讓學生思考絲綢之路是否還能重現昔日的輝煌,在現在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面前,應當如何開發絲綢之路,從而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