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尋訪“絲綢之路”
匈奴使者:倘若沒來,門口的馬匹、絲綢、禮品又是怎麼回事?
鄯善王:貴使果然聰明(樹大拇哥)。
匈奴使者:我說大王呀(套近乎),漢人沒有一個好人,您怎麼相信他們呀。
鄯善王:真的嗎?(疑惑)
匈奴使者:大王呀,我騙您干嗎。漢人來訪是想從中獲取利益,聯(lián)合貴國以及其周圍國家,消滅我們,然后再逐一消滅,其中也有您呀。現(xiàn)在如果您投靠了我們,漢朝沒有辦法,就會投降咱們,到時候,天下就是我們的。
鄯善王:(驚訝,啞口無言)
第四天
班超:通稟一聲你們大王,班超求見。
門衛(wèi):報大王,班超求見。
鄯善王:不見。
門衛(wèi):班超先生,大王說不見。
班超:(疑惑,但不出聲)回到住處。
班超:鄯善王有點不對勁呀?
班超手下:是呀是呀,他都好幾天不請咱們吃飯了,我們都餓了,他也不管咱們。
班超:他好像突然對咱們有了敵意。
班超隨從:那天我去城外買東西,看到一個匈奴使者往宮殿方向走去。
班超:啊!原來是匈奴使者在搗鬼,看來咱們必須殺掉匈奴使者。
班超隨從:您瘋了,人家人多,咱們?nèi)松伲钦嫱婷蹅儼捉o。
班超:咱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當(dāng)天晚上班超率人來到匈奴的營地,把匈奴使者殺死了。)
第五天
班超:通稟一下你們的大王。
門衛(wèi):不見。
班超:我有要事求見。
門衛(wèi):報告大王,班超有要事求見。
鄯善王:叫他進來。
班超:大王您好,您與我去一趟匈奴的營地看一看。
鄯善王:為什麼要同你一塊去呢?
班超:您一去便知。
(到了匈奴的營地)
鄯善王:(驚呆)他……
班超:他已被我殺死,您的威脅、顧慮解除了。我們并不是那種人,我們只想與貴國建立友好關(guān)系,抵御匈奴,別無他意。
鄯善王:漢使有勇有謀,經(jīng)您這一說,我愿與漢友好相處,愿我們兩國世代友好,共滅匈奴。
主持人:班超經(jīng)營西域30年,進一步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關(guān)系。而且,他還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羅馬),把絲綢之路延伸到了遙遠的歐洲。從此,歐洲人才見到了“天下第一織物”——絲綢,所以他們稱中國為“賽里斯”,意即“絲綢之國”。時光飛逝,歷史發(fā)展到了盛唐時期,絲綢之路繼續(xù)著她傳遞東西方文明的紐帶作用。她不僅吸引著往來商旅,還吸引著眾多的文人墨客,一些詩人圍繞著絲綢之路寫出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我們班的幾位同學(xué)一直很喜歡絲路詩歌,下面請他們?yōu)榇蠹依收b其中的名篇。同時,還會提一些與詩歌有關(guān)的問題,希望大家踴躍回答。
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涼州詞》王之煥
從地理的角度, “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是什么意思?
生答:玉門關(guān)外是沙漠地區(qū),比較干燥寒冷,不象中原溫暖,所以說“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2.“邊城暮麗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yīng)馱白練到安西。”
——《涼州詞》張 籍
“鈴聲”指的是什么聲音?
生答:駝鈴聲。
3.“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 維
為什么說“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