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 近代前夜的盛世與危機學案
●5分鐘訓練(預習類訓練)
1.______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盛世。明清前期手工業生產興盛,盛世時期,中國的貿易出口值超過進口值,稱為_______差。答案:康乾盛世順
2.康乾盛世時的帝王對外______,對內堅持“________”政策,壓制打擊_______,鄙薄科學技術,嚴重摧殘______因素的萌芽。答案:緊閉國門;重農主義;工商業;近代化.
3.19世紀初,全世界有十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國就占( )
a.5個b.6個c.7個d.8個
●10分鐘訓練(強化類訓練)
1.“康乾盛世”是指( )
a.康熙帝在位b.康熙和乾隆在位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d.整個清朝前期
2.下面是四位同學對清朝社會經濟面貌的概括,較準確的應該是( )
a.繁榮與開放的經濟社會 b.氣象萬千的經濟社會
c.閉關保守的經濟社會 d.萬世平和的經濟社會
3.“商賈大于農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第二。這一變化發生在( )
a.隋朝初期b.宋朝中期c.明朝末年d.清朝初期
4.馬克思說“這樣一個帝國(指清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國( )
a.沒有能夠制止鴉片貿易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c.鄙薄科學技術d.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30分鐘訓練(鞏固類訓練)
1.中華帝國最后一個大繁榮時代是( )
a.明朝前期b.康熙時代c.康乾盛世d.明中期到清前期
2.明朝中后期體現新的社會發展趨向的歷史現象是( )
①商人地位上升②蘇州機工罷工,要求加銀③“蘇城……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日受值”
④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②③
3.多次強調“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末也”的清朝皇帝是( )
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慶
4.下列有關明清時期我國社會狀況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清朝的閉關政策完全阻止了對外貿易的發展
b.19世紀,全世界有十個擁有五十萬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國就有五個
c.明代前期以后,中國的人口流動性增大,傳統的農耕社會開始發生變化
d.明中后期以來經濟、社會、思想文化方面顯露出新舊沖突的征兆
5.閱讀下面材料:
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二的大帝國,不顧時世,安于現狀,人為隔絕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 完成(1)~(3)題:
(1)材料中的“帝國”指我國的什么朝代?
(2)這個“帝國”當時采用什么政策最終出現這樣的危機?
(3)這個政策造成了什么影響?
答案:(1)清朝前期(2)閉關政策
(3)一定程度上有自衛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當的經濟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國人民接觸外國的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6.明清時期,中國面臨的主要危機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們可以從中吸取什么教訓?
答案:體現在:①統治者愚昧自大,故步自封;②實行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文字獄等政策阻礙歷史發展;③農民起義;④英國對清推行罪惡的鴉片貿易,中國的危機加深。
教訓: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進步、要想強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學習、去交流、去吸收。閉關鎖國只能導致落后,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對外開放政策不變。(言之有理即可)或(教訓: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必須實行對外開放,學習世界上一切國家和民族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取人所長,補己所短,才能不斷發展和進步,否則,就會落后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