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掌握下列基礎知識:中央集權統治的確立、郡縣制、皇帝、三公、交通的暢達、文字、貨幣、度量衡的統一、小篆和隸書、圓形方孔錢、焚書坑儒、萬里長城、靈渠。
通過閱讀和理解課文及有關課外書籍,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
通過對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的了解,逐步培養正確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能力。
通過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對后世產生了什么影響”,懂得綜合分析問題的重要性,知道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前預習,閱讀課文內容并編寫出總結課文內容的歌謠;在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并開展討論;課后每位學生完成一篇歷史小論文的寫作。通過上述活動,培養主動學習,并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學習的習慣,并能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的去探究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秦始皇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對以后幾千年的中國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廢分封,立郡縣
難點:中央集權制的概念
三、課前準備:學生圍繞本課導言的兩個問題進行預習并編寫出總結課文內容的歌謠;學生自編自演李斯與群臣辯論和秦始皇出巡的短劇。
四、教學過程
導入步驟:
師:課前我布置同學們編寫總結課文內容的歌謠,寫好的請舉手。
生:朗讀自己所編歌謠
師:這首歌謠的內容用一句話來概括是什么?
生:回答略
師:把書翻到69頁,我們今天要學習,第14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寫板書)
講授新課
第14 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板書]
最高:皇帝
政治:中央:三公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措施
鞏固地方:郡縣
統車同軌統一文字北筑長城
一經濟統一貨幣文化:軍事:
統一度量衡焚書坑儒南修靈渠
[板書隨上課進程逐步寫出]
師:秦王嬴政統一全國后,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比以前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都要強。于是他便宣布自己的稱號是皇帝。但是國家很大,事情也很多,秦始皇每天要閱讀大量奏章。秦時的文書是簡,他一天要讀100多斤奏章,讀不完是不能休息的。一個人怎么也忙不過來。于是他就選派一些人來給他幫忙。其中在中央機構中最重要的是哪些人?
生: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師:三公要干些什么事呢?
生:丞相輔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太尉管理全國的軍事。御史大夫掌管重要文件,并監督百官。
師:三公里面誰位置最高?
生:回答略
師:同學們要注意,不是你們印象中的丞相。他們地位是平行的,都對皇帝負責,都由皇帝任免,互相監督,互不隸屬。
師:秦朝的疆域很大,在地方上又怎樣進行管理呢?當時秦始皇的臣子們有兩種觀點,他們互相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下面請同學們觀看一個群臣辯論的歷史小短劇。
生:進行表演(一派認為應該效仿西周時期的做法,實行分封制。一派認為應該推行郡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