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師:大家來談談自己的看法:你贊成那一派的觀點?為什么?
生:回答(如分封制產生了不好的結果。諸侯分裂割據,導致了長達500多年的混戰局面——春秋戰國時期。商鞅變法,推行郡縣制,成功地加強了君主的權力等等。)
師:最后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觀點,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分為36郡(后來發展到40多郡),郡下設縣。郡的長官叫郡守,縣的長官叫縣令。郡守、縣令負責管理人民:收取賦稅,征發兵役和徭役。他們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必須絕對服從和執行皇帝的命令。
請同學們分析考慮一下,秦始皇推行上述這些措施,在當時起了什么作用?
生:討論后回答(如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鞏固了全國的統一,地方官員由皇帝任免。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互不統屬,對皇帝負責。全國的一切大權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師:這樣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制度建立起封建的專制集權統治。什么是專制集權統治?它是我國封建社會自秦開創,歷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襲下來的政治體制。“專制”是指君主專制,皇帝獨裁,造成皇權的絕對權威。“集權”是指中央集權,體現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當中,即中央政府為有效管理地方,維護國家的統一與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對地方政區管轄的行政制度。(結合投影講述)
(投影)
最高統治者:皇帝
中央政府:三公
地方政府:郡縣
師:秦始皇建立的這套專制集權制度對后世產生了什么影響?
生:在中國多年的封建社會里,歷代都基本上沿用了這套制度,并加以發展。
師:秦始皇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鞏固了統一。他很得意,于是就出去微服私訪,想看看自己的大好河山。可他一路上遇到了不少麻煩,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請觀賞短劇《秦始皇微服私訪記》。
生:進行表演(秦始皇車隊進了以前韓國地界,路上行駛很慢還發生了堵車現象。因為韓國修了許多路障,不利于車輛通行。而且秦國車輛比較大,韓地的道路只能供韓地的兩輛車并行。車隊到了前楚國都城,城市很繁華。他們就出去逛街。但市集的商人不收秦錢,他們只能用身邊的黃金。因為度量衡不統一,還和別人吵架。不久到了吳地的溧陽,秦始皇他們一進城就傻眼了,一句話也聽不懂,寫的字也不認識。秦始皇無奈發了一道詔書到溧陽縣衙。縣衙亂成一團,唯一認識秦文字的人到常州出差了)
師:秦始皇微服私訪短劇是虛構的,但當時秦朝確實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果這許多問題不解決,秦始皇的江山是坐不穩的。秦始皇后來想了什么辦法?
生:車同軌。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路障,統一車輛形制,規定所有車輛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輛在全國通行無阻。
生:秦始皇下令,全國各地一律使用秦國的圓形方孔錢,其它各國的舊貨幣如齊國的刀形幣,趙國的鏟形幣,楚國的蟻鼻錢通通作廢。后來歷代的銅錢,都是仿照秦朝的樣式。
生:規定以原來秦國的度量衡制度作為統一使用的標準。這樣一來,全國的尺寸、斗升、斤兩都一樣了。
師:什么是度、量、衡呢?
生:度,是計量長度;量,是計量容積;衡,是計量輕重。
生:秦統一后,下令廢除各國的文字,讓丞相李斯負責整理出一種筆劃比較簡單的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使用。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劃更為簡單的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