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正義的勝利
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閱讀、編演短劇、記者采訪、講故事等方式進行探究式學習。 〖教學過程〗 課前,學生按興趣分為三大組:博士組、故事組、表演組。各組指定記分員,確定記分。 規則:凡是積極動腦思考、勇于回答問題、沒有原則上的錯誤,回答一次加1分;如果小組全員參與,整體加5分。 (設計意圖:按興趣選擇主題內容,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記分規則體現了面向全體的原則) 第一環節課前測評 師:1.綏靖政策達到頂峰的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天下無敵”神話的戰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色方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虎、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搶答) (設計意圖:開課便創設競爭氛圍,引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師: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并達到最大規模。面對法西斯國家的猖狂進攻,反法西斯國家是如何對抗的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是如何發展的?又是如何結束的呢?本節課,我們接著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環節教學過程(分四個步驟) 一、我來設計 師:首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將本課重要的歷史事件以表格的方式進行歸納。 生:閱讀教材,小組互相討論,合作完成。 體現重要的知識點: 1.《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1942年1月1日(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 2.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3.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4.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蘇、美、英。 5.柏林戰役:1945年4―5月。 6.德國投降:1945年5月8日。 7.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8月15日。 師:展示各個小組的設計。 生:學生互相評價,互相補充。 (設計意圖:通過繪制表格,自己動手,展示成果,提高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整理、歸納的能力) 二、各顯其能 師:如果你是反法西斯國家中的一員,你認為怎么做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盡快打敗法西斯國家呢? 生:全世界的人民應該聯合起來,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師:英雄所見略同。下面,我們來了解正義力量的攜手聯盟。有請我們的博士小組,有什么問題,盡管請教博士組的小“博士們”。 其他小組:提出問題,向博士小組發問。 博士組:根據收集的資料及教材內容回答、解決問題,組員相互補充,合作完成。 師:預設習題,查漏補缺。 1.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國為什么會走向聯合? 2.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標志是什么?其主要內容有哪些? 3.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過程如何? 4.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有什么意義? (設計意圖:冠以“博士”頭銜,增強學生的自信;學生發問能提高問題意識,學生解答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播放《斯大林格勒戰役》錄像片段,提出問題:從這段錄像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生:觀看錄像并回答。 師:引導質疑,設置疑問: 1.交戰的雙方是哪兩個國家? 2.斯大林格勒的地理位置為什么重要? 3.為什么說這場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重要轉折點? 生:小組討論,派代表交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錄像資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從感性上體會戰爭的殘酷性;學生深刻體會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重要性) 師:大屏幕出示中途島海戰、阿拉曼戰役的圖片,指出這兩次戰役是太平洋戰場、非洲戰場的轉折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大戰場的作戰情況,體會協同作戰的重要性) 師:了解了三個戰場的戰事以后,我們接下來看一看戰爭的形勢是如何發展的?有請故事小組的同學。 故事組: 生1(記者):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曾經參加過諾曼底戰役的幾位“老兵”,讓我們用掌聲歡迎他們!下面我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這位是mr jack ,這位是mr jone ,這位是mr tom。有請三位給我們講一講諾曼底登陸的故事。 生:熱烈鼓掌。 生2:介紹發動這次戰役的目的。 生3:介紹這次戰役的準備工作。 生4:介紹這次戰役的經過及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記者采訪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通過“老兵”講故事,引起學生對歷史的認同感,同時,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德國敗局已定之時,為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解決戰后的重大問題,蘇、美、英三國舉行了雅爾塔會議,表演組的同學將帶著我們重新走進這段歷史。(大屏幕顯示圖片《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上》) 表演組:表演短劇《雅爾塔會議》。 生1:設置問題: 1.雅爾塔會議召開的時間、國家及領導人。 2.雅爾塔會議的內容。 3.雅爾塔會議的歷史意義。 生:回答。 (設計意圖:以歷史短劇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有一種新鮮感,以積極的心態認證歷史) 生:講述柏林戰役,介紹希特勒。 生:識圖《德國代表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師:引導學生回顧中國的抗日戰爭,強調日本投降的時間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間。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三、各抒己見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認為這場反法西斯戰爭取勝的原因有哪些? 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師:引導、歸納。出示兩次世界大戰規模比較表,讓學生結合教材楷體字,談一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討論。 生:小組討論、分析,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運用辯證法,從對全人類、對法西斯主義、對民族解放運動、對國際社會主義力量、對科學技術等方面分析。 (設計意圖:提供感性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師生互動,共同解決難點) 四、群雄爭霸(知識反饋) 出示課件,各小組選擇本組喜歡的小動物,點擊其中的一個,會出現問題,作為本組的必答題 ;搶答題的規則:答錯要倒扣分。 (設計意圖:選擇小動物,容易消除學生消極被動的心理,采取帶有挑戰意味的游戲方式,激發活力,提高競爭、合作意識,在新奇與刺激中完成反饋) 第三環節評價(包括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