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案 > 新課標-第18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學設計(精選4篇)

新課標-第18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2-12-24

新課標-第18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學設計(精選4篇)

新課標-第18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了解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和醫學成就,包括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九章算術》和地動儀、張仲景、華佗。

  引導學生觀察漢代造紙圖,了解造紙的工序。引導學生依據地動儀示意圖,分析其原理,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通過學習秦漢時期的科技,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當時我國科技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地動儀。

  【教學難點】地動儀涉及到物理學原理,對于利用物體的慣性來拾取地震波進行遠距離測量的原理,學生難以理解。

  【教學方法

  教師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漢代造紙示意圖》,使學生形成直觀印象,并通過對比等方法,引導學生分析蔡倫改進造紙術的優點。利用多媒體手段,制作動態的地動儀震動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地動儀有什么價值。

  探索實踐:由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舊布(舊綢子)和一塊木板(或竹板),用毛筆在上面每人寫一句唐詩,然后再用紙寫同一句唐詩,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聯系以前學過的內容,掌握秦漢時期文化昌盛的背景。調動學生收集民華佗、張仲景有關的故事。指導學生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或出一期簡報,在班級交流、展示。培養歸納概括的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平臺】多媒體、課件制作。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一天,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和數學家陳九章同機去參加一次學術性會議。途中,錢老為了活躍氣氛,提出和陳老對對子,要求以各自的名字為題。

  錢老出的上聯是:韓趙魏三強。

  陳老想了一會,對出下聯:勾股弦九章。

  同學們,你們知道對聯中的“九章”指的什么?這就是我們將要學習的內容。

  教師出示: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二、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東方朔上奏圖》

  教師:這幅圖描繪的是西漢文學家東方朔向漢武帝上奏本的情景。這個奏本用了三千竹簡,需要兩個人才能抬動。

  同學們,你看到這一情景,有什么認識?

  學生:漢武帝時,奏本是寫在竹簡上的。

  學生:用竹簡寫奏本太費事。

  學生:竹簡太笨重,攜帶不方便。

  學生:成本太高。沒有節約觀念。

  學生:讀起來吃力。

  教師:為什么不用帛等制品,這樣更輕便?

  學生:帛的價錢太昂貴,不能大量推廣使用。

  教師:為什么不用紙?

  學生:當時我國還沒有普及紙。

  教師出示:《甘肅天水出土的紙》圖。

  教師:這張紙又薄又軟,紙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繪的山、川、路等。據考證,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

  請問,它出現在什么朝代?

  學生:西漢早期。

  教師: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漢代的紙是怎樣做的?

  學生:想。

  教師:多媒體演示漢代造紙工序。

  (學生觀摩)

  教師:我國紙張的普及在什么時候?為什么?

  學生: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發明了“蔡侯紙”。這種紙是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制作簡單方便,造出的紙又耐用,所以很快普及。

  教師:據我所知,先于蔡倫30XX年,生活在尼羅河畔的古埃及人,就地取材,用當地豐茂的紙莎草造出紙莎草紙,成為宮廷專用紙,俗稱“法老紙”。為什么這種紙沒有普及呢?

  教師:演示紙莎草紙的制作工序。

  學生:老師說的這種紙莎草紙產于尼羅河三角洲,它是利用該地獨有的植物作原料,制作工藝復雜,所以這種紙很難普及,當時作為宮廷專用紙。

  教師: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改進和傳播,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學生:中國的造紙術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促進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傳播,也說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教師:除了造紙術外,兩漢時期,還有哪些突出成就?

  學生:東漢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學生:還有張衡發明的地動儀。這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測定地震的儀器。

  教師:下面讓我們看看地動儀是如何測定地震的?

  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地動儀震動示意圖。(學生觀摩)

  教師:地動儀之所以能夠預測地震,是因為它利用了物體的慣性來拾取地震波進行遠距離測量的原理。如果不夠清楚,下課后,同學們可以再請教物理老師。

  教師:在醫學方面,我們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學生:東漢華佗制成的“麻沸散”,這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他還編制了醫療體操“五禽戲”。

  學生:東漢的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后世稱他為醫圣。

  三、實踐創新

  【跟我學】

  教師:《三國志·華佗傳》記載:“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禽為鳥獸之總稱”由此得名的“五禽戲”。

  五禽戲是一套運功保健療法,通過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達強身防病的目的。五禽戲能使人動作靈敏、協調平衡,改善關節功能及身體素質,不僅有利于疾病的防治,而且對人體的康復有較好的醫療保健作用。大家愿不愿意跟我學?

  學生:愿意。

  教師出示:五禽戲的相關圖片。

  教師:演示“五禽戲”體操,學生跟著學。

  【史海揭謎】

  教師:史書記載,華佗讀了《傷寒雜病論》后高興地說:“這真是救人的書啊!可2XX年,華佗還是被曹操殺害了。想一想,華佗說過這句話沒有,為什么?

  學生:華佗沒有說過這句話。因為,張仲景在2XX年才開始寫《傷寒雜病論》,而且,寫此書用了較長時間,而華佗2XX年就被曹操殺害了。

  學生:加之當時紙張使用并不普遍,更沒有印刷術,所以,華佗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書。

  【鑒寶】

  教師:兩位同學非常聰明,不僅能夠學以致用,而且幫助大家解開了歷史之謎。老師這里有兩幅收藏的繪畫作品,也想同學們辨辨真偽。大家有沒有興趣?

  學生:有。

  教師:多媒體出示兩幅《孔子圣跡圖》。

  教師:各小組先討論一下,然后選一名代表發言。

  學生:活動。

  教師:請各組代表發言,首先第一組。

  學生(第一組代表):我們認為第一幅是假的。孔子和他的弟子讀的書不對,因為那時還沒有紙。

  學生(第二組代表):我們贊成第一組的觀點。孔子也不應該坐在椅子上,這種家具是明代的,不是孔子時代的。

  學生(第三組代表):我們認為第二幅也是假的。孔子的發髻不對。

  學生(第四組代表):我們贊同他們的觀點。要補充的是,第二幅圖中的樹是南方的,而孔子是北方魯國人,所以是假的。

  教師:同學們,由于你們充分準備,細致觀察,具備豐富知識,合情合理地分析,你們鑒定的結論正確。這兩幅《孔子圣跡圖》都是假的。

  【小結內容】教師出示:

  人物

  成就

  影響

  科技

  數學

  天文

  醫學

  【臨摹作品】

  要求: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舊布(舊綢子)和一塊木板(或竹板),用毛筆在上面每人寫一句唐詩,然后再用紙寫同一句唐詩。

  【交流感受】學生活動。

  【評定】這節課從開始到結束,走進歷史,感知現實,傾聽交流,互動合作,認知構建,張揚個性,緊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或探究,或辯論,或鑒別,或臨摹,幾乎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整個課堂做到了喻理寓論于史,孕德激情于史,奮進萌志于史,從而賦予了歷史教學全新的含義。

新課標-第18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知識:(1)掌握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以及外傳。

  (2)認識《九章算術》的重要成就。

  (3)知道張衡發明地動儀。

  (4)了解張仲景和華佗的醫學成就

  2、能力:(1)課前讓學生回去嘗試著制造一張紙,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2)通過創設情境:“假如你是張衡,如何用地動儀測定出汶川大地震的方向?”讓學生運用地動儀的測定地震的原理分析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地震災害,培養學生學以至用的能力。

  (3)通過讓學生閱讀分析材料,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讓學生算一算寫XX個字,所需要紙張和竹簡的重量,讓學生形象地感受到紙的優越性。

  (2)課前讓學生回去嘗試著制造一張紙,課上請一位同學上講臺展示成果,并講述造紙過程及其感受,讓學生形象地了解造紙工藝。

  (3)通過顯示材料,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造紙術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與傳播作出的貢獻。

  (4)通過創設情境:“假如你是張衡,如何用地動儀測定出汶川大地震的方向?”讓學生運用地動儀的測定地震的原理分析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地震災害,從而理解了地動儀的測定地震方向的原理。

  (5)通過顯示材料,了解華佗、張仲景在醫學上的貢獻,同時感受到秦漢時期我國醫學承上啟下,獲得巨大發展,并對后世我國中醫和世界醫學影響深遠。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認識這種昌盛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國家統一、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的。從而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作貢獻的歷史使命感。

  (2)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秦漢時期產生的許多重大的科技成就,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

  (3)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要善于觀察生活,生活是智慧的源泉。并且我們的發明創造也是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

  二、難點:讓學生認識到要善于觀察生活,生活是智慧的源泉。并且我們的發明創造也是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1、教師拿著一張紙,問:這是什么?紙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它們可以用來做什么?如果家里沒紙了,你的生活會怎樣?

  2、紙對于我們的生活太重要了,我們需要它!問:紙是不是現在發明的?那么在我國,人們什么時候就已經開始使用紙了?(西漢早期)那個時期的文化有怎樣的發展呢?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到那個時期去看看。

  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板書)

  (二)學習新課:

  1、那時的紙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呢?(麻纖維)

  顯示《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的紙質地圖殘片》,教師介紹: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的紙質地圖殘片,表明了當時的紙可供寫繪之用。這是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

  一、紙的發明--------西漢早期我國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紙

  1、問:為什么說西漢早期我國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紙?

  2、問:(1)西漢以前的戰國、秦朝時期,人們是用什么作為書寫材料的?(竹簡、木簡、絲帛)

  (2)接著問:聯系生活以及前面所學的內容,想一想:人們為什么不繼續使用竹簡、木簡、絲帛作為書寫材料,而要發明新的書寫材料-----紙呢?

  (學生可能會談到“竹簡、木簡笨重,絲帛昂貴”,教師再通過引導,讓學生認識到要善于觀察生活,生活是智慧的源泉。并且我們的發明創造也是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引導:

  (1)算一算:(為了讓學生更形象地感知竹簡作為書寫材料的缺陷,從而理解發明紙張的必要性。)

  ①一片竹簡最多能寫20來字,一卷竹簡由十幾片竹片串成,最多能寫多少個字?(一卷竹簡有一斤多重)

  ②一張紙可以寫多少個字?如果用竹簡書寫XX個,需要多重的竹簡?

  我們書包里有20多本書,如果用竹簡書寫,就有十幾噸重了。我們不是背書包,而是背卡車啦。

  (2)舉出一些例子:

  ①顯示:《西漢文學家東方塑向漢武帝上奏本》圖片。(圖上兩個抬著一捆捆竹簡,就是東方塑的奏本。漢武帝時,文人東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個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簡,派了兩個人才抬進宮去。)

  ②秦始皇每天還批閱120多斤重的公文。

  師總結過渡: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發現竹簡、木簡笨重,使用不方便,也不容易保存;而絲帛雖然輕盈,但是太昂貴,平民老百姓用不起。再加上西漢初年,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于是就需要有一種既便宜又方便的書寫材料,這就推動人們發明了紙。

  過渡: 西漢早期,我國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紙。 但這時候的紙的質量比較差,產量也不高,人們不斷地摸索、改進,最終紙的質量和產量都提高了。問:誰改進了造紙術?

  二、造紙術的改進-----蔡倫

  【歷史相冊】

  展示蔡倫畫像,通過讓學生給蔡倫制作一張個性名片來介紹蔡倫其人其事。

  制作個性名片

  【姓名】:

  【朝代

  【職業】:

  【人物事跡】:

  【人物影響】:

  【人生格言】:

  可以引導:問:蔡倫改進造紙術,有哪些突破?

  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后,造紙原料容易找到、便宜,紙張質量也提高了,于是造紙技術和紙張廣為流傳。紙成為竹簡、木牘、絲帛的有力競爭者,到了三、四世紀就基本上取代了簡帛。

  三、造紙流程

  1、讓學生結合《漢代造紙示意圖》,想一想:紙到底是怎樣造出來的呢?(課前讓學生回去嘗試著制造一張紙,課上展示,談感受,這樣就能讓學生形象地了解造紙工藝。)

  水浸     切碎     洗滌    蒸煮    漂洗    舂搗     加水配成懸浮的漿液   撈取紙漿     干燥后即成為紙張

  師補充講解:“漢代造紙工藝流程圖”形象地再現了兩漢時期的造紙術,將麻頭、破布等原料經水浸、切碎、洗滌、蒸煮、漂洗、舂搗、加水配成懸浮的漿液、撈取紙漿、干燥后即成為紙張。

  過渡:三、四世紀(魏晉南北朝)時,紙不僅在我國國內大紅大紫,深受歡迎,基本上取代了簡帛,成為廣泛的書寫材料,而且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耀眼明星。

  四、我國的造紙術走向了世界

  1、師講述:魏晉南北朝時,我國造紙術最先傳到朝鮮和越南,大約在隋朝末年,由朝鮮傳到日本。唐玄宗時,造紙術飄洋過海來到阿拉伯。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又把造紙術傳入了歐洲。400多年后,傳到美洲。19世紀,澳洲也建起了造紙廠。這樣,我國勞動人民發明的造紙術傳遍了整個地球。

  2、請大家以“自從有了紙。。。。”為題寫一句話,表現紙的發明給全世界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為了讓學生能談到造紙術對世界文化的影響,顯示下列材料進行引導。)

  顯示材料:

  材料一:在紙傳入以前,朝鮮、日本也用竹木簡或帛寫字;印度人用白樹皮和棕櫚葉寫字;埃及人用紙草的內皮寫字;而歐洲人用羊皮寫字。這些書寫材料有的笨重;有的很脆;有的則很昂貴。據說歐洲人寫一部《圣經》,要用300張羊皮。

  材料二:紙張的橫空出世如一道霹靂將禁錮人類文明的枷鎖打碎,文明與知識的雪花在一夜之間飄落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材料三:“紙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進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

  -----德克·十德《中國物品西傳考》

  學生發言后,教師補充總結:(1)紙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基礎,它在中國最早出現,使得中國漢代的文明勃興遠遠超過了同時代別的文明。

  (2)紙的發明與傳播,使文字的使用更方便,成本更低,知識在平民中得到普及,從而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科技、經濟的發展。  

  紙張的橫空出世如一道霹靂將禁錮人類文明的枷鎖打碎,文明與知識的雪花在一夜之間飄落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過渡:由于生活的需要,紙張橫空出世,而還有許多發明創造也是在人們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中產生的?其中就有數學知識。

  問: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數學知識?(學生可能會談到買菜、量房子等。)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引導:這需要哪些數學知識?

  大家知道嗎,在我國,人們很早就掌握這些數學知識了。問:什么時候,在哪本書中有記載呢?

  【數學天地】:九章算術

  1、主要內容:

  通過把《九章算術》的主要內容設計成表格并展示,讓學生了解到秦漢時期的人們創造了許多數學知識來解決在生產生活遇到的問題,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創造能力,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創造。

  章節

  內容:

  "方田"

  田畝面積的計算。

  "粟米"

  谷物糧食之間按比例的折算。

  "衰分"

  比例分配的問題。

  "少廣"

  已知面積、體積,反求其一邊的寬廣等,專講開平方、開立方。

  "商功"

  一些工程(筑城、修堤、開渠、堆糧)的計算,包括求體積。

  "均輸"

  合理攤派賦稅。

  "盈不足"

  盈虧、比例問題的解答。

  "方程"

  線性方程組的解法,用消元法解答了三元一次方程組,出現了負數。

  "勾股"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種問題。

  師講解:書中有各類實際應用的數學題246個,這些題按解題的方法和應用的范圍分為9大類,所以稱為 九章算數 。九章算術 的命題,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提出的問題,包括田畝和土方計算 土地和距離測量 粟米交換 倉庫體積 賦稅攤派等.這些問題的解答,應用了分數計算方法 開平方 開立方 二次方程和聯立一次方程的解法,這在當時居世界領先地位. 九章算數 中提出的負數概念和正負數的加減運算,在世界數學史上是最早的。唐宋時《九章算術》是國家明令規定的教科書,北宋時由政府刊刻,又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數學書。隋唐時就已傳入朝鮮、日本,現在已被譯成日、俄、德、法等多種文字。《九章算術》是先秦數學成就集大成的總結,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對中國傳統數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在世界數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過渡:XX年5月12日14時28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時刻,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山崩地裂,生命臨危,頃刻間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成為許多人心中永遠的回憶,也留下了抹不去的傷痛和感動。

  1、提出問題:面對地震災害這個惡魔,難道我們就束手無策,聽天由命嗎?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

  2、東漢時,地震也頻繁發生,那時有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他是誰?這個儀器叫什么名字?

  3、接著顯示地動儀模型,提出問題:假如你是張衡,如何用地動儀測定出汶川大地震的方向?(注:汶川位于我國西部,緯度:31.0°n ,經度:103.4°e)

  師在學生介紹之后進行總結:據學者們考證,張衡在當時已經利用了力學上的慣性原理,“銅柱”實際上起到的正是慣性擺動的作用。而歐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類似的儀器,比起張衡的發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問:張衡除了在科研方面有巨大的成就之外,他又有怎樣的人格魅力呢?

  過渡:我們的生活中不免會遭遇難以抗拒的自然災害,要想生存下去,除了普通老百姓的勤勞和智慧外,也離不開勤于鉆研、造福百姓的科學家。而疾病也會帶給人們傷痛,除了我們要樂觀面對,平時積極鍛煉身體之外,還需要誰。。。。(醫生)

  【醫學詩篇】

  華佗(擅長外科、“麻沸散”、五禽戲)

  1、問:如果生病了,你是喜歡去看西醫,還是中醫?為什么?

  引導:(1)西醫做手術打麻醉針,而東漢以后,中醫做手術用什么辦法進行麻醉呢?(麻沸散)是誰發明的?(華佗)

  (2)課間操時間我們做什么運動來鍛煉身體?(體操)大家知道嗎,在東漢時華佗就發明了強身健體的體操,是什么呢?(“五禽戲”)  為什么叫“五禽戲”?勤練“五禽戲”的人身體會怎樣?大家想不想自己也身強體壯,健健康康啊?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2、江蘇徐州有華佗紀念墓;沛縣有華祖廟;安徽華佗國藥廠。問:人們為什么如此懷念華佗?

  師總結:華佗擅長內、外、婦、兒、針灸等各科,對外科尤其精通。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立新的學說。是東漢民間的“神醫”。他一生專職醫學,不追求名利富貴,曾多次拒絕朝廷和地方的征召、舉薦。只愿作一個平凡的民間醫生,以自己的醫術來解除病人的痛苦。他樂于接近群眾,足跡遍及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地,深得群眾的信仰和愛戴。

  過渡:華佗擅長外科,東漢時期還有一位醫學家,他擅長內科,問:他是誰呢?(張仲景)     

  張仲景(擅長內科、《傷寒雜病論》)

  1、顯示圖片醫圣祠。醫圣祠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它是"醫圣"的張仲景的墓祠紀念地。

  兩側是一幅對聯:上聯是“陰陽有三,辨病還需辨證。”下聯是“醫相無二,活國在于活人。”問:為什么給張仲景墓祠寫這樣的對聯呢?

  引導:(1)張仲景的這種“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和“八綱”、“八法”等治療方法都在哪部書中闡述呢?(《傷寒雜病論》)

  (2)介紹張仲景走上從醫道路的緣由。他從醫之后又是怎么做的?

  由于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后來,為了紀念張仲景,百姓們就把坐在藥鋪里給病人看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所以醫生也就成了"坐堂醫生"。

  問:了解了華佗、張仲景的人生經歷,大家有什么感受?

  (三)課堂鞏固:

  把本課書的內容制成表格,讓學生完成表格

  項目

  人物

  成就

  造紙術

  蔡倫

  西漢發明了紙/改進造紙術(東漢)

  數學

  /

  《九章算術》

  天文學

  張衡

  制成“地動儀”

  醫學

  華佗

  “麻沸散”、“五禽戲”

  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

  1、今天我們學習了秦漢時期科技方面的內容。了解了許多重要科技的發明及其對人類生活的重大影響。接著問:為什么秦漢時期的文化如此昌盛?

  點撥: 原因:(1)政治統一     (2)經濟發展  

  (3)社會安定     (4)民族交流

  2、學習了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感悟?

  (四)課外延伸:

  在當今社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哪個國家在科技革命中占了優勢,就會在此后一定時期內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科技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那么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應對,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新課標-第18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學設計 篇3

  18昌盛的秦漢文化(一)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紙的發明和改進、華佗和張仲景的成就,

  從而培養學生正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紙的發明對人類文明史做出哪些貢獻?"培養學生從特定的歷史條件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秦漢時期文化的繁榮昌盛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和非凡的創造力。二重難點及解決辦法:1、重點:(1)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         (2)地動儀2、難點:涉及到科技名詞和物理學原理,而初一學生沒有學習物理,對于利用物體慣性來對地震波進行遠距離測量的原理難以理解,因此是本課的難點。3、解決辦法(1)   這一課的重點問題學生比較熟悉,可學生熟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識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形成完整的概念。(2)   采用直觀教學法,利用幻燈、掛圖等幫助學生理解有關內容。(3)   地動儀的構造原理和一些專門的科技名詞,以教師講述為主,但必須做到概念準確。(4)   用歸納法,讓學生多做、多讀、多講,最后在教師的幫助下,概括秦漢時期的科技成就。三、課時安排:1課時四、教具準備:多媒體、紙、竹簡五、過程1導入新課(請同學們一起讀本課的引言,然后教師概述)我們已經學過的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方面的情況,這個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正是文化大發展的有利條件。從18、19課,我們都來學習秦漢時期的文化。2講授新課(提問)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什么?(板書)(一)、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1、    從竹簡到紙的發明前面我們講過甲骨文。后來人們又把文字寫在竹木簡、帛上。帛是絲織品,比竹木簡輕得多,可又太貴了。使學生了解紙的發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接著出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1)紙是怎樣發明的?2)紙的出現對人類有哪些貢獻?。(板書)2蔡倫改進造紙術公元1XX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后來為了紀念蔡倫的功績,人們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接著又讓學生思考第2個思考題:造紙術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請同學們回答后教師歸納): 造紙術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到世界各地,有利于人類文化的傳播,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板書)(二)、《九章算術》   《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時期,總結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數學成就。有很多數學成就在當時世界上是先進的。并且傳到了十幾個國家被當作教科書。(板書)(三)、地動儀請同學們思考:在發生地震時,我們怎樣才能感知?東漢科學家張衡又發明了地動儀。(板書)(四)、華佗和張仲景首先向學生點出:中國醫藥學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獨具特色,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秦漢時期,中國有很多著名醫學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響最大的是張仲景和華佗。   華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藥劑,“五禽戲”  “ 醫圣”張仲景(東漢)著有《傷寒雜病論》,在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五、課堂小結秦漢時國家的統一、經濟的繁榮,使得這一時期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文化成為可能,這是秦漢人民留給后人的一筆珍貴遺產,也是我國對世界文化的重要貢獻。六、課堂練習見課件制作。附:板書設計一、造紙術:1、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2、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稱“蔡侯紙”二、《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的一部數學著作。三、醫學成就:1、華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藥劑,“五禽戲” 2、“ 醫圣”張仲景(東漢)著有《傷寒雜病論》,在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    張衡(東漢)地動儀: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的議器

新課標-第18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學設計 篇4

  海留中學人教版

  【課標要求】

  秦漢時期的科學技術成就和醫學成就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九章算術》和地動儀、張仲景和華佗

  能力目標:了解造紙的工序;分析地動儀的原理

  情感目標: 認識當時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和中華民族 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從而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重點】  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地動儀

  【學習難點】  張衡的地動儀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自我檢測(在自學基礎上,完成下列表格)

  科技 人物 朝代 成就 影響

  造紙術

  數學 

  天文 

  醫學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分組討論(閱讀87頁導入框和正文3段),思考:

  1.紙發明以前的書寫材料有哪些?

  2.以上這些書寫材料各有什么缺點?這些缺點紙都能克服嗎?

  3.早期生產的紙有什么缺點?

  4.蔡倫怎樣改進了造紙術?

  (二)看圖學史(看本88頁漢代造紙示意圖)

  5.簡要描述造紙的過程。 說說紙的廣泛使用有什么意義?

  (三)發現探索

  6.如果將地動儀放在北京 博物館,測量新疆南疆地區發生的地震,內布銅柱導向哪個方位?

  7.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試分析地動儀的發明有何意義? 

  三、拓展延伸,感悟歷史

  1.紙廣泛用于人類生活得各個領域,你能說說有哪些方面嗎?

  2.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人們提倡用“再生紙”又有 何重要意義?

  3.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電子信息借助 網絡傳播成為必然,請對紙張用途的前景作一番預測。 

  四、知識整合

  五、鞏固練習

  1.以下關于造紙術發明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b.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c.西漢前期就已經出現了用于書寫和繪畫的紙  d.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2.下列歷史人物中,對人類文化的傳播貢獻最大的是(  )

  a.張衡     b.蔡倫     c. 張仲景   d.司馬遷

  3.下列著作,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學以計算為中心的特點的是(  )

  a.《九章算術》 b.《周髀算經》 c.《傷寒雜病論》 d.《綴術》

  4.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哪里發生地震,人們很快就會知道,而東漢人也能很快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他們靠的是(  )

  a.烽火傳報    b.飛馬傳報   c.地球儀顯示    d.地動儀顯示

  5. 在漢代如果有人要做全身麻醉的外科手術,你認 為選擇下列哪位醫生更讓人放心( )

  a.扁鵲   b.華佗  c.張仲景 d.李時珍

  6.河南省南陽市區有一著名景點──“醫圣祠”,這是為紀念我國古代一位杰出的醫學家而修建的。這位醫學家的著作是(  )

  a.《本草綱目》 b.《千金方》 c.《傷寒雜病論》 d.《唐本草》

  7.東漢名醫華佗對醫學發展的最大貢獻是(  )

  a.開創了“四診法”    b.創制了“麻沸散”“五禽戲”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法   d.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8.秦漢時期科技文化迅速發展的原因是(   )

  ①國家統一  ②生產發展 ③各民族之間的交往  ④科技成就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閱讀材料:

  勤求古訓,博采 眾方

  ---------張仲景

  (1)這句話什么意思?

  (2)這段話時張仲景寫哪本書的宗旨?該書在中國醫學史上有何地位?

  (3) 他被后人尊稱為什么?

  六、中考鏈接

  1.(XX年,聊城)下列對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華佗制成“麻沸散”         b.蔡倫改進造紙術

  c.李春發明地動儀             d.宋應星寫成《天工開物》

  2.(XX年,佛山)據《東觀漢記》載:公元2世紀初,蔡倫曾得到當時漢和帝的稱贊,因為他(   )

  a.改進和推廣造紙術         b.出使西域歸來

  c.完成歷史巨著《史記》    d.東渡日本成功

  3.(XX年,宜賓)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紙術的改進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是(   )

  a.司馬遷     b.蔡倫      c.張衡       d.張仲景

  4.(XX年,海南)醫術高明,擅長外科手術,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藥劑“麻沸散”,他是(   )

  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

  5.(XX年,日照)《三國演義》中有個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下列哪一項不可能是華佗的行為? (   )

  a.用“四診法”為其號脈            b.使 用了外科手術

  c.運用“五禽戲”幫助康復          d.參考了《本草綱目》

  6.(XX年,南陽)每年的農歷正月十八,在南陽市,總有大量的各界群眾在醫圣祠自動參加祭拜活動,表達對一位醫德高尚、學術造詣深厚且對我國醫學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醫學家的深愛和懷念。這位醫學家是(   )

  a.黃帝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

  7.(XX年,重慶)漢朝是中國古代文化大發展時期。漢朝文化輝煌燦爛,領先世界,造福后世。

  (1)列舉漢朝文化方面的五項成就。

  (2)指出漢朝文化發展的主要原因。

  第16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參考答案

  一、 自主學習,自我檢測

  答案見課本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龜甲 獸骨 竹簡 絲帛等

  2.價格昂貴 不便于大規模使用   能

  3.又薄又軟 不便于 書寫

  4.總結西漢以來的造紙經驗,用 樹皮、破布、麻頭、舊漁網作原料造紙

  5.過程略

  意義:有利于文化的傳播發展 促進了社會進步

  6.發生地震的一側

  7.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人類歷史上的首創,開創了地震科學的新紀元,他是世界人類從事地震科學研究的先驅和世界公認的地震學的鼻祖。他的這一發明創造,比歐洲早1700多年。張衡以發明震驚世界的地動儀,又一次登上了科學的頂峰。

  三、拓展延伸,感悟歷史

  1.書寫 繪畫 包裝 可以制作紙質生活用品如紙杯 紙巾 等

  2.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減少污染。有利于推進循環經濟。有利于塑造具有時代特征的城市精神 。

  五、鞏固練習

  1. b    2. b   3 .a   4. d   5. b   6. c   7. b   8 .a

  9.(1)經常總結前人的經驗,廣泛采納民間的藥方

  (2)《傷寒雜病論》 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3)醫圣

  六、中考鏈接

  1.c  2. a  3.b  4.c  5.d  6.b

  7.(1)成就:①發明了造紙術;②數學專著《九章算術》成書;③張仲景編著《傷寒雜病論》;④華佗采用全身麻醉方法;⑤司馬遷寫成史學著作《史記》;⑥出現草書、楷書和行書字體;⑦道教興起;⑧張衡發明地動儀。

  (2)主要原因:國家統一;經濟發展;各民族共同創造;中外交流頻繁;繼承、發揚前代傳統等。

新課標-第18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學設計(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淺析新課標下班主任的角色轉換(通用2篇)

    【摘 要】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師行為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以前的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導為主,從以前的教書育人轉變為以導學為主等一系列變化。課程改革等新的形勢要求,在管理班集體建設方面亦要進行相應的改革變新,使之成為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的要...

  • 人教新課標版小學六下《藏戲》第二課時同步訓練題(精選12篇)

    第2課時一、詞語美容院。(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容貌 ( )的舞姿 ( )的江水 ( )的姑娘二、快樂閱讀。給自己獎賞奧運金牌,顯赫耀眼,使多少健兒為之角逐;奧斯卡金像獎,華貴、迷人,令多少明星為之癲狂;諾貝爾獎,更是至高無上,...

  • 新課標Unit 2 第3課時(精選17篇)

    課題(period 3:self check4, section b 1a, 1b, section a 5 )教 學 目 標task 1:(能力、知識點) 1、繼續學習有關顏色的對話。2、學會發現和繪畫顏色,用各種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活躍性,激發他們參與討論的熱情。...

  • 新課標Unit 4 第3課時(通用12篇)

    課題section a 3-5教 學 目 標1、知識目標:1.掌握詞匯: a ruler , a map, a jacket, a key, a quilt, an orange , a pen 。2.區分冠詞a/an的用法。3.掌握確認事物的一般句型。...

  • 新課標Unit 2 第4課時(精選14篇)

    課題unit5 section a (2b---4b)教 學 目 標1、知識目標 thank ,do ,tim ,sonia ,jane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根據情景說出實物的名稱,并看到實物能用英語進行自由交際的能力。...

  • 新課標Unit 5 第2課時(精選16篇)

    課題section b 1a-4教 學 目 標1、知識目標: 1..熟練掌握詞匯:pen key ruler quilt map orange jacket in english。 2熟練掌握確認事物的一般句型。3.掌握如何拼某個單詞。4.對元音字母的發音進行歸類。...

  • 新課標指導下的《鸕鶿》一課的教學(通用16篇)

    一、教材分析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課本第七冊第21課《鸕鶿》是一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適宜于學生朗讀和背誦的課文。它描繪了一幅鸕鶿捕魚圖:在幽靜的環境里,漁人指揮鸕鶿出沒在湖面捕魚。...

  • 新課標Unit 3 第2課時(精選17篇)

    1)復習習慣表達方法goodmorning .good afternoon.what's thisin english?it'sa bag.what'sthatin english?it'sanapple.whatcoloris thisbook? it'sred / green... 2)exercises: i.找出與所給字母含有不同音素的選項( ) 1. e a. p b. g c....

  • 新課標Unit 6 第3課時(通用16篇)

    課題section a 1a-2d教 學 目 標1、知識目標: 1.掌握英文字母i-r的大小寫及其回答。2.認知詞匯:ruler pen orange map jacket key quilt what is what’s this in english a an it it’s 3....

  • 新課標Unit 6 第1課時(精選17篇)

    課題(period 3:self check4, section b 1a, 1b, section a 5 )教 學 目 標task 1:(能力、知識點) 1、繼續學習有關顏色的對話。2、學會發現和繪畫顏色,用各種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活躍性,激發他們參與討論的熱情。...

  • 英語七年級下人教新課標 Unit2教案(精選3篇)

    英語七年級下人教新課標 unit2教案period oneimportant sentences:is there a library on bridge s treet?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is there a library near here?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

  • 新課標Unit 1備 第3課時(通用2篇)

    課題section b 4 5 and self check教 學 目 標1、知識目標: a) 聽說讀寫單詞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sb) 熟練掌握問候語c) 了解音素的意義,學習認識因素三個/ei/ / i:/ 2、能力目標:a) 復習鞏固所學問候語:good morning /...

  • 新課標Unit 2 第1課時(精選17篇)

    課題section a 3-5教 學 目 標1、知識目標:1.掌握詞匯: a ruler , a map, a jacket, a key, a quilt, an orange , a pen 。2.區分冠詞a/an的用法。3.掌握確認事物的一般句型。...

  • 新課標-《伐無道,誅暴秦》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一、教學目標基礎知識目標: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陳勝、吳廣起義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了解楚漢之爭的簡況。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初步學會比較戰爭性質的能力。...

  • 新課標Unit 2 第2課時(精選15篇)

    課題my name’s gina. section b(1a—2c)教 學 目 標1、知識目標:詞匯zero, one two, three, four, five,six,seven,eighr, nine .telephone, phone,phone number, 句子:what’s your phone number?...

  • 七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一级特黄 |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片 | 日本18视频网站 | anquye欧美 | 欧洲激情视频 | 888久久 | 色偷偷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色偷偷AV老熟女 |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第一页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 www.国产福利| 男人操女人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6 | 国产v综合v亚洲欧 |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 |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动图 | 人c交zo○zooxx全过程 | 国产一级aaa毛片 | 国产91我把她日出白浆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国产A | 冥王星之恋泰剧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三级 | 中文屏幕乱码av | 男人亚洲天堂网 | 国产亲子乱弄免费视频 | CHINESEXXXXHD麻豆| av一区二 | 欧美第一在线视频 | 欧美3p两根一起进高清视频 |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 国产区视频 | 亚洲超碰无码色中文字幕97 | 成年人在线视频网站 | 亚州黄色一级 |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在线播放11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91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爽到憋不住潮喷大喷水视频 | 日韩美女在线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