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案 >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精選13篇)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發布時間:2023-01-08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精選13篇)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1

  【學習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掌握以下基礎知識:蒙古族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元世祖鞏固統治的措施,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等。

  2、能夠正確評價成吉思汗、忽必烈和文天祥等歷史人物,并能正確理解民族融合。

  【重點難點】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導入新課:兩宋時期我國北方先后出現了哪幾個少數民族政權?(契丹建立的遼、黨項建立的西夏、女真建立的金),除此之外,我國北方還生活著一個少數民族——蒙古族。

  【自學指導】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1、成吉思汗原名              ;

  2、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績是:

  ○1率軍打敗各部,統一             ;

  ○2         年,建立蒙古國,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的局面。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成吉思汗死后,蒙古軍隊相繼滅亡        和       ,         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建立元朝,次年定都          。忽必烈就是           。

  2、      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            ,南宋滅亡;

  3、南宋著名的抗戰派大臣           堅持抗元,后來被俘。他堅貞不屈,表現出崇高的氣節。

  4、元世祖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往:

  (1)恢復和發展農業的措施是:

  ○1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貴族圈占農田作         ;○2治理           ;

  ○3推廣         的種植;

  (2)交通運輸:

  為便利南糧北運,開鑿          、          兩段新運河,開辟了規模空前的           。

  (3)商業:           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明世界的商業大都市。

  (4)對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               元世祖時來華,他的《                  》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5、鞏固統治的措施:

  行省制度:

  目的:                             ;

  創立者:            ;

  內容:中央設             ,地方設              ,簡稱“         ”。

  作用: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           。

  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           ;還加強對        的管轄。

  三、民族融合的發展:

  1、元朝時,民族融合的表現是:

  ○1           人民開發邊疆;

  ○2邊疆各族遷入        和          ,同漢族等族雜居相處;

  ○3(原先進入黃河流域的)         、         等族,與漢族的融合;

  ○4形成新的民族——              ;

  2、民族融合的作用: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進了各族          、

  的發展與融合。 精講透析

  閱讀部分了解成吉思汗

  學習文天祥崇高氣節

  小組討論鞏固統治的措施

  對比今天行政區劃

  簡介回族

  【思維拓展】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元朝在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貢獻?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2

  教學示例 課題名稱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課型新授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蒙古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  文天祥抗元1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來評價歷史人物情感價值觀認識元朝統一,促進民族融合、社會經濟繼續發展,肯定元朝的歷史得位重點、難點蒙古的興起,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民族融合過程和方法分組學習、討論式教學媒體 

  教學程序

  a教學內容 元朝在歷史上功不可沒。今天有23個省、5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省”是從那一時期開始的本可涉及到。 b板書設計 第12 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1、  蒙古的興起 2、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二、忽必烈建立元 1、  元朝的建立和統一 2、  文天祥抗元 3、  元朝社會的發展 a元世祖重視農業 b聞名世界的元大都 4、  行省制度 5、  民族融合 小結:    本課涉及的內容比較多例:    元朝的政治、經濟、民族關系等方面可以讓學生理清線索:蒙古的興起 ---統一蒙古----統一全國---民族融合---社會經濟發展—民族融合  教師活動  組織教學,提出問題 師生互動,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 1、  蒙古族是如何興起、壯大并統一中國的? 2、  他對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發展有什么貢獻? 3、  分析提問       4展示掛圖  《元朝的疆域》學生活動  課前按老師的布置搜集資料,提出質疑,上講臺展示資料 1、  回答問題 2、  閱讀思考提示的問題 3、  動腦筋思考 4、  分組討論,回答: 5、  你認為成吉思汗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功績是什么? 6、  元朝是怎樣建立的和統一全國的? 7、文天祥是怎樣的一個 人證明他的氣節? 7、  元朝的統治措施? 8、  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9、  提出課文質疑 10完成目標 11自我反饋  課后記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涉及的內容多,涉及到元朝的經濟、政治、民族關系,學生不易掌握。老師講有難度。需要不斷的復習。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3

  第12課 彭志文主講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蒙古族的興起、統一和元朝的建立過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情況。掌握蒙古族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大都的繁榮、頻繁的中外往來、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發展等基本史實。  通過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使學生了解元朝的歷史地位,培養學生綜合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元朝民族融合的講述,啟發學生認識元朝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是在全國統一的條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的,由此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爭中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高尚的氣節。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強大的政權:元朝統一全國,疆域幅員遼闊;行省制度對內地和邊疆實行有效的管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社會經濟繼續發展;中外交往頻繁。元朝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一、重點和難點  本課主要講述蒙古族的興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經濟史內容。  “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課的重點。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課的難點。另外,本課內容繁多,講述時如何做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也是個難點。  蒙古族是我國歷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領袖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國,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繼而,忽必烈又建立元朝,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很有建樹,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  “行省制度”既是本課重點,又是難點。此概念對于初一學生有一定難度。講述時應結合《元朝疆域》圖講明以下幾點: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內容,行省制度的作用,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對琉球(今中國臺灣)的管轄。  “民族融合”是本課又一重點。應使學生明確三點:第一,元朝的民族融合,是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從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開始,中經隋、唐、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到元朝時,民族融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發展表現在四個方面:漢族人民開發邊疆;邊疆各族遷入內地,同漢族等雜居相處;契丹、女真等族與漢族的融合;回族開始形成。第三,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   二、教法建議  1.導入  新課時我可提問:兩宋時期我國北方先后出現了哪幾個少數民族政權?在學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遼、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我指出當時北方還生活著一個少數民族——蒙古族,由此導入  新課。  2.講述蒙古族的興起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應突出成吉思汗這個人物。通過講述鐵木真童年經歷,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鐵木真的堅強和機敏留下深刻印象。講述時可指導學生看《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以加強感性印象。強調蒙古政權的建立,是成吉思汗最大功績。講蒙古政權建立的作用時,可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動腦筋”中所引用的《蒙古秘史》中的一首詩:“沒有逃避地方……”以突出蒙古政權建立的作用。  3.關于元朝的建立,過程應從簡。為使學生條理清晰,提高課堂效率,也可借助于地圖或多媒體課件講述元朝的建立及統一過程,并注意突出兩件大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6年元滅南宋。關于文天祥抗元,可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或講述文天祥抗元故事,學習他不畏強暴、堅貞不屈的崇高氣節,根據學生的特點,可酌情介紹《過零丁洋》及《正氣歌》。  4.元朝的社會經濟和對外交往,應從農業、水陸交通運輸業、商業和大都、中外往來等幾方面講述。講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措施之前,可先簡述一下蒙古貴族對農業的破壞,以突出元世祖對農業的重視。講述交通運輸業,一定要結合地圖,并注意“會通河”與“通惠河”不要混淆。講明元朝商業的繁榮,可以元大都為例,并強調它是世界聞名的大都市,來自亞洲、東歐、非洲的商隊和使節絡繹不絕,以引出當時中外往來頻繁的景象。關于馬可·波羅及《馬可·波羅行紀》,我可適當補充些有關的故事和材料。  5.講述行省制度之前,應先掛出或打出課件《元朝疆域》圖,并將元朝的疆域與漢、唐版圖進行對比,強調元朝疆域空前遼闊,是當時亞洲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為了進行有效的管轄和統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這即是行省制度施行的目的。行省制的內容介紹,應力求簡捷。因為它涉及元朝的整套統治機構,較為復雜,是學生掌握的難點。介紹可分為:①中央—中書省—全國最高行政機構—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②地方—行中書省(行省或省)—中書省的派出機構—管轄11個行省(可指嶺北、遼陽、云南等行省的范圍);③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④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關于行省制度的作用,應指出它是秦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明清及后來政治制度影響深遠。行省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保留至今。  6.關于民族融合的講述,應先引導學生簡要回憶漢以來,特別是三國以來我國民族融合的史實,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發展和加強。關于民族融合的情況,可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找出其四種表現。還要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上所引用的元末詩歌,以加深印象。最后強調民族融合的作用。  7.全課講完小結時,可提問學生:“元朝在我國歷史上有什么貢獻?”我再總結強調元朝的歷史地位。   三、學法指導  1.本課在全冊教科書中屬于第二單元,這個單元的中心內容是講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本課則側重于講民族關系的發展。除文化外,元朝部分只占一課書,所以內容繁多,從蒙古興起一直講到元朝的政治、經濟及民族融合的發展情況。全課只設兩大子目,一是“一代天驕”統一蒙古,二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學習時可把重點放在第二子目。  2.理清基本線索,弄清各事物之間的聯系,能幫助我們認識元朝的整體面貌。   3學習時注意提取知識點,本課涉及三個年代、三個歷史人物、三件大事。  三個年代:1206年 1271年 1276年  三個歷史人物: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  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的建立   四、問題探究  動腦筋  1.下面是蒙古史書記載的12世紀的一些情況,結合課文想想,反映了那時的什么局面?后來這種局面是怎樣改變的?  “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  這段記載形象地描述了當時蒙古諸部互相混戰,社會動蕩不安的情景。這種戰爭給蒙古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他們渴望擺脫戰亂,結束分裂,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鐵木真即后來的成吉思汗順應人民的愿望和歷史發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組織才能和堅強的性格,組織一支強大的軍隊,經過多年的戰爭,實現了蒙古的統一。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誰的詩?你能解釋它的意思嗎?  這是文天祥的詩。意思是,自古以來,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價值、有意義,名垂青史。  3.他們誰說的對?為什么?  對于這兩種情況,我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答案可不固定。  練一練  B  活動與探究  1.故事會:搜集有關文天祥的故事,在班級小組里交流。或組織歷史課外活動小組,一同去尋訪有關文天祥的歷史遺跡。  蒙古官員同漢族官員一樣,都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他們飲酒作樂時,都由許多仆人侍候,仆人為主人把盞敬酒,并擊鼓吹奏為之助興。  2.議一議:說說元朝運河與隋朝運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當今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這件事嗎?課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調東線的走向。  隋朝運河通過都城洛陽,呈大彎曲狀。元朝都城在大都,運河不再通過洛陽而是截彎取直,抵達大都。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4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學案

  學習目標:

  1、 掌握蒙古國及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經濟發展、行省制度的建立及對邊疆的管理等知識點。

  2、 理解回族的形成和民族融合的表現及作用。

  學習重點難點:

  1.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2. 忽必烈建立元朝、民族融合的發展

  【自主學習】(詳細閱讀教材,獨立完成下列知識填空,并努力記住下列知識,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學成果。)

  ㈠.閱讀教材66頁-67頁,第一標題“一代天驕統一蒙古”完成學案

  1.蒙古的興起:我國北方       高原上,居住著許多游牧部落。     世紀時,各部落之間混戰不已,又受到     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寧。

  2.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①成吉思汗,名叫          ,是一個部落的首領。②成吉思汗組織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組織才能和堅強的性格,經過多年征戰,打敗周圍各部,統一        。

  3.蒙古政權的建立:      年,      貴族召開大會,推舉         為大汗,尊稱他為         ,        國建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           的局面。

  ㈡.閱讀教材67頁-69頁,第二標題“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學案

  1.蒙古政權的擴展:          死后,蒙古軍隊相繼滅亡     和     ,對      形成包圍之勢。

  2.元朝建立:        即汗位,于        年定國號為     ,建立    政權,次年定都       。          就是元世祖。

  3.南宋的滅亡:         年,南宋滅亡。

  4.        繼續抗元,被俘后堅貞不屈,表現出崇高的氣節,最后被殺害。

  5.元朝的社會經濟:元世祖重視        ,治理       ;下令開鑿運河         和

  ,還開辟了      ;元大都繁榮,中外交往頻繁,意大利旅行家      

  來華,居住了十幾年。他的            ,描述了大都的繁榮。

  6.行省制度的建立:①目的: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        。②建立者:          。

  ③主要內容:在中央設        ,地方設          ,簡稱“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        朝。

  7.對邊疆的管轄:①加強對        的管轄;元政府在中央設        院,負責管理     族地區的行政事務,        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②加強對       的管轄。(今天的中國臺灣)

  ㈢.閱讀教材69頁-70頁,第三標題“民族融合的發展”完成學案

  1.前提:      朝統一全國。

  2.表現:①許多      人來到邊疆。②邊疆各族包括      族,大量遷入       和

  。③黃河流域的      、       等族同漢族融合了。④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 -----          。

  3.作用:    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      、        的發展與融合。

  【合作探究】

  本課知識點涉及較多,可以把要點提煉出來,幫助記憶,可以把本課內容歸納為三個年代、三個人物、三件大事。

  三個年代   

  三個人物   

  三件大事   

  ㈤.建構知識網

  統一蒙古(       年)

  統一              建立元朝(       年)

  統一全國(       年)

  經濟:重視     

  鞏固統治      民族                  形成

  政治:      制度

  【當堂檢測】

  1.從唐末五代,經兩宋至元朝,先后誕生了四個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遼、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疆域空前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少數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黨項族   d.蒙古族

  2.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為中華文化的燦爛輝煌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回族最早生活在(     )

  a.宋朝    b.唐朝     c.元朝     d.隋朝

  3.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幾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實現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

  a.統治者采取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b.民族間的交往

  c.經濟的發展繁榮                  d.數民族大量內遷

  4.閱讀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⑴.20世紀之前,在政治上和戰場上的光輝成就,很少有人可與圖一人物相媲美。他是誰?是哪個民族的杰出首領?他的主要功績是什么?

  圖一

  ⑵.圖一人物去世后,其子孫是怎樣逐步滅掉其他政權、完成統一中國大業的?

  ⑶.圖二是哪個歷史人物的形象?

  ⑷. 為了發展經濟和加強政治統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這些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起了什么作用?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5

  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學習目標】

  1、掌握蒙古族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大都的繁榮、頻繁的中外往來、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發展等基本史實。

  2、認識元朝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是在全國統一的條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的,由此培養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點】

  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行省制度          民族融合  

  【知識梳理】

  一、蒙古的統一

  統一蒙古,       年          被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國建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和統一

  形勢:蒙古軍隊相繼滅亡了西夏和金,對南宋形成包圍之勢。

  (1)        年,          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        。           就是元世祖。

  (2)        年元軍占領臨安,          滅亡。后來統一全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元英雄           )

  2、元世祖時期的經濟發展

  (1)重視發展農業,禁止圈占       做牧場;治理黃河;推廣        種植;

  (2)為了                ,開鑿兩段新運河,使糧船從          直通          ;還開辟規模空前的           ,糧食運輸逐步以            為主。

  (3)商業繁榮——大都

  元朝          ,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             在元世祖時來華,在《                》中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三、元朝——         制度

  1、目的:                             

  2、內容:元世祖在中央設           ,地方設              ,簡稱“         ”。

  (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      朝。)

  3、加強對西藏的管轄:中央設宣政院,        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

  4、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         (今中國臺灣)。

  四、民族融合的發展

  (1)表現

  ① 漢族人民開發邊疆;      ② 邊疆各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

  ③ 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與漢族長期共同生活,已同漢族沒有什么差別。

  ④       族(信奉伊斯蘭教)開始形成;

  (2)影響: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                                  。

  【學習自測】

  1、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是指

  a.忽必烈          b.鐵木真          c.努爾哈赤           d.皇太極

  2、下列屬于成吉思汗歷史功績的是

  a.建立蒙古政權       b.建立南宋政權      c.建立西夏       d.建立元朝政權

  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這一史書記載的內容與           有關。

  a.契丹族          b.黨項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4、下列事件按發生先后順序,正確是 ① 鐵木真統一蒙古  ② 南宋滅亡  ③ 元朝建立④西夏,金滅亡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②③

  5、“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遼闊,為對全國進行有效的統治,元朝主要實行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6、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為我國正式的行政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經歷是

  a、到江南販運棉布                  b、經運河到杭州游覽

  c、從劉家港海運大米到直沽          d、到西藏經商受到駐藏大臣的熱情接待

  8、回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最早生活在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這首詩寫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統一全國,疆域遼闊         b、文化事業發展

  c、中外交往頻繁               d、民族融合發展

  10、下列關于我國結束分裂割據,實現大統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確的一組為

  a.隋-西晉-秦-元 b.西晉-隋-元-秦  c.秦-隋-西晉-元  d.秦-西晉-隋-元

  【課外閱讀•蒙古軍的西征】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開了大蒙古汗國的西征的第一幕。他發動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戰爭手段嚴懲殺害蒙古使者和商隊的花刺子模國(位于今天的中亞地區),此次西征遠抵里海與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基礎。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孫子拔都再次率領西征,遠至欽察、俄羅斯、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和地區,并且建立了第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欽察汗國。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進行第三次西征,遠至敘利亞、埃及、伊拉克等國家或地區,并在波斯地區建立了又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伊利汗國。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被人稱為“世界征服者”。

  蒙古汗國軍三次西征開疆拓土,建立了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及窩闊臺汗國,這四大汗國為橫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奠定了基礎。蒙古帝國的版圖之大,在地圖的西、北兩個方向上幾乎難以描繪,遠遠勝過漢唐二朝。

  三次西征給被侵略的國家和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以畜牧業為生的蒙古人對農業和城市的破壞和摧毀是毫不吝嗇的。花刺子模的玉龍杰赤變成澤國,馬魯綠洲變成荒蕪地區,都是蒙古軍決堤灌城的結果,成吉思汗更因一個孫子戰死范延城下,便憤怒下令將該城徹底毀滅,變成一堆瓦礫,這些都使西域人一談起蒙古軍就為之色變。

  蒙古軍三次西征,溝通了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聯系,把中國的發明,如火藥、造紙術、印刷術、羅盤等傳到西亞及歐洲等國;同時亦將西方的天文、醫學、歷算等傳入中國。由此可見,蒙古軍西征確實對中國史及世界史有極深遠的影響。

  【反思質疑】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6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學案       

  一、明確目標:

  1、掌握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元世祖的重農措施及新開運河、中外交往,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發展的基本史實。

  2、通過文天 祥的抗元事跡,對學生進行思品教育。

  學習重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學習難點:民族融合發展的表現

  二、前置自學

  1、 12世紀時,蒙古族受到        的奴役控制。蒙古族杰出的首領          ,經過多年征戰 統一了蒙古。         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他為大汗尊稱             ,標志著蒙古國的建立。

  2、成吉思汗死后,蒙古軍隊相繼滅          和           ,對南宋形成包圍之勢。

  3、       繼承汗位后,于       年,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            。[來

  4、         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         ,皇帝投降,南宋滅亡;元軍進攻南宋時,大臣        積極抵抗,堅貞不屈,表現了崇高的氣節。其名言

  5、元世祖時,意大利旅行家            來到中國,他寫的                 , 描繪了元大都的繁華。

  6、 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元世祖時在中央設           ,在地方設           ,簡稱 “行省”。        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還加強了對          (今中國臺灣)的管轄。

  7、元朝時形成的一個新的民族是             。

  三、交流展示

  四、 合作探究:

  元朝時民族融合有哪些發展?有何影響?

  五、達標拓展

  1. 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的是:  a.阿骨打 b.阿保機 c.鐵木真 d. 忽必烈

  2.下列政權中,被蒙古和元朝滅亡的有 ①遼 ②西夏  ③金  ④南宋

  a.①② ③    b.②③④   c. ② ③  d.③④

  3.西藏正式成為我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誰的名詩:a. 岳飛 b.韓世忠c.文天祥d.寇準

  5 . 元朝建立的者是:  a.阿骨打   b.阿保機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6.元朝時開始形成的新民族是:     a.蒙古  b.回紇 c.女真d.回族

  7. 元朝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是:   a.統一中國  b.疏通運河   c.民族融合d.行省制度

  8.下列不是元世祖重視農業的表現是:

  a.戶數增加和田地開墾最多b.興修水利c.推廣植棉  d.禁止蒙古貴族圈占農田作牧場

  9. 是誰結束了12世紀時蒙古高原各部“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的局面:      a.成吉思 汗  b.忽必烈    c.文天祥    d.阿保機

  ☆:智力大比拼:

  誰能用最短的時間將課文最后 兩段內容說出來?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蒙古族的興起、統一和元朝的建立過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情況。

  2.掌握蒙古族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3.掌握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

  4.掌握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行省制度的建立。

  5.掌握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大都的繁榮、頻繁的中外往來、民族融合的發展等基本史實。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使學生了解元朝的歷史地位,培養學生綜合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

  2.通過對元朝民族融合的講述,啟發學生認識元朝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是在全國統一的條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的,由此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文天祥在反元斗爭中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高尚的氣節。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強大的政權;元朝統一全國,疆域幅員遼闊;行省制度對內地和邊疆實行有效的管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社會經濟繼續發展;中外交往頻繁。元朝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教學重點

  1.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2.行省制度

  3.民族融合

  教學難點

  行省制度

  教學方法

  1.講述法。本課內容多,學生要做到條理清楚,講述法是基本方法。

  2.詩詞輔助法。像文天祥抗元的內容,就可以用此法。

  3.圖示法。結合地圖進行講解,使學生能更直觀地掌握基本內容。

  教具準備

  1.投影儀/電腦

  2.相關實物和圖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欣賞歌曲《草原風情》)

  同學們,這首歌反映了哪個民族的生活?如果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什么?這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從12世紀開始不斷征戰,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建立起強大的元朝。他們是如何興起、壯大并統一全國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導入語例示二:同學們請看下面投影。

  [投影顯示]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同學們,這首古樸的北方民歌,把我們帶到了一望無際的蒙古大草原,那么,勤勞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興起的呢?他們興起后建立了一個怎樣的朝代,這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如何?我們學習完這一課,這些問題就會解決的。

  導入語例示三:同學們請看課本導入框中的內容:在今天內蒙古伊金霍洛旗,有座宏偉的陵園,陵園建筑是蒙古包式的穹廬頂,頂部鑲嵌著藍色、黃色琉璃瓦,遠遠望去,金碧輝煌。這就是成吉思汗陵。其實,成吉思汗并沒有埋葬在這里。古代的蒙古帝王實行秘密安葬,地面不留痕跡。成吉思汗究竟葬在哪里,至今仍是個謎。他去世后,后代為紀念他,把他生前使用的八座白色氈帳作為陵,稱“八百室”。“八百室”隨蒙古族的游牧和戰亂,經常轉移,直到1954年重建,才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鄂爾多斯草原上,成為蒙漢人民團結的象征。成吉思汗為什么令后人如此崇敬?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我國歷史上有什么貢獻?這些,都是我們這一節課將要學習到的內容。

  [板書]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1.蒙古族的興起

  2.鐵木真統一蒙古

  [教師講述]蒙古族主要聚居于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青海、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區的蒙古族自治州、縣;其余散居于寧夏、河北、四川、云南等省、市、區。人口為3411657人(1982)。使用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現在通用的文字是13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的,經過本民族語言學家多次改革,已經規范化的蒙古文。從族源上來看,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流域的一個部落,以“蒙兀室韋”之名初見于《舊唐書》。公元840年回鶻國崩潰后(見回鶻),這個部落的大部分人向西遷移,逐漸同留在蒙古高原的突厥語族居民相融合。語言受突厥語的影響向古蒙古語過渡,經濟生活也受突厥居民的影響,從游獵過渡到以游牧為主。12世紀時,這部分人組成部落集團。其中較著名的有乞顏、札答蘭、泰赤烏、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還有其他一些部落。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發展水平,大致可分為“草原游牧民”與“森林狩獵民”兩類。第一類包括久住原地過游牧生活的突厥諸部,和后來遷入接受突厥影響,完成向游牧生活過渡的蒙古諸部;第二類是留居森林地帶,主要從事狩獵的諸部。隨著畜牧業生產的發展,出現了階級分化,階級對立代替了氏族的平等關系。富裕者從氏族中分離出來,占有眾多的牲畜,握有支配牧場的權力,一些強有力的游牧貴族還在身邊聚集一批軍事隨從。一般牧民由原來有平等權利的氏族成員變為向貴族納貢服役的依附者。還有因被俘掠或其他原因淪為奴仆地位的人。蒙古國的建立和蒙古族的形成:蒙古貴族們出于對財富的貪欲,競相掠奪人口和畜產,形成無休止的部落戰爭。戰爭汰弱留強,到12世紀時,原來部落林立的蒙古社會,只剩下蒙古、塔塔兒、克烈、蔑兒乞、乃蠻五大對抗集團。蒙古部的首領鐵木真善于用兵和團結其他部眾,力量逐漸壯大。統一了蒙古諸部,建立了蒙古國。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本目中“動腦筋”的內容,看一下蒙古史書上記載的情況反映了那時的什么局面?后來這種局面是怎樣改變的?

  [學生回答]這段記載形象地描述了當時蒙古諸部互相混戰,社會動蕩不安的情景。這種戰爭給蒙古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他們渴望擺脫戰亂,結束分裂,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鐵木真即后來的成吉思汗順應人民的愿望和歷史發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組織才能和堅強的性格,組織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經過多年的戰爭,實現了蒙古的統一。

  [教師引導]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后,又做了哪些事情?請同學們盡快地把課本上的小字內容瀏覽一遍,想一想,成吉思汗的行動為元朝的建立起了什么樣的影響?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和金,和西夏作戰,南下進攻宋,還一直打到歐洲多瑙河流域。成吉思汗的對外戰爭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引導]我們應該從成吉思汗身上學到些什么?

  [學生回答]

  生甲:學習他堅強的意志

  生乙:卓越的組織才能

  生丙:順應歷史潮流的眼光

  生丁:百折不撓的精神

  ……

  [投影顯示]

  [教師講解]同學們,投影打出的是成吉思汗的陵墓。

  成吉思汗陵規模不算大,占地約5.5公頃,但頗有特色,是我國內蒙古的一處主要旅游景點。成吉思汗是位傳奇性的歷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寢對旅游者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成吉思汗陵的主體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構成。三個殿之間有走廊連接,在三個蒙古包式宮殿的圓頂上。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云頭花,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顏色和圖案。

  正殿高26米,雙層屋檐;東西殿高23米,單層屋檐;后殿和走廊高20米;從高處下望,整個大殿像一只雄鷹,正殿像鷹的頭和身子,兩個側殿則似雄鷹展開的雙翼。

  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后殿為寢宮,安放四個黃緞罩著的靈包,包內分別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靈包的前面擺著一個大供臺,臺上放置著香爐和酥油燈。這里還擺放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等珍貴文物。

  壁畫繪成吉思汗一生重大事件

  在通連東西兩個側殿的走廊里,繪有壁畫。西走廊繪成吉思汗一生重大事件,東走廊繪成吉思汗孫子——忽必列的事跡。

  在成吉思汗陵東南角,有金頂大帳、側殿、選汗高臺、草原市場、文物陳列館、射擊場、賽馬場、摔跤場等設施。金頂大帳高13米,直徑18米,是一座蒙古包式的行宮,再現12XX年成吉思汗登基時的情景。殿內有成吉思汗寶座和畫像,殿外有8輛戰車,車輪高2米,可供游人瞻仰觀賞。選汗高臺高8米,是歷史上牧民推選可汗時的仿古建筑。

  [教師過渡]成吉思汗在世時發動的一系列戰爭,為后來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他的后代是怎樣建立起這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朝代的。

  [板書]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西夏、金的滅亡和元朝的建立

  [教師講述]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勝利,回到漠北。次年二月,成吉思汗借口西夏遲遲不納貢,又親自統兵十萬,由北路攻入西夏境。蒙古軍隊分成東西兩路向西夏都城挺進。兩路夾擊,形成對西夏政治、經濟中心靈、興地區的鉗形攻勢。

  六月旬,又發生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被蒙古軍隊圍困達半年之久的中興府糧盡援絕,軍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末主走投無路,只得派遣使節向成吉思汗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七月,成吉思汗在清水縣(今甘肅清水縣)西江得重病,立下遺囑:死后暫秘不發喪,西夏主獻城投降時,將他與中興府內所有兵民全部殺掉。不久,末主等投降蒙古。成吉思汗病死。蒙古軍隊為了防止夏主生變,遂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將末主等殺死。建國一百八十九年的西夏王朝終于滅亡。

  12XX年,成吉思汗在穩定了對蒙古草原的統治后,揮師南侵金朝。蒙古軍大敗金師于野狐嶺,取居庸關。前鋒迫近中都(今北京市),中都落入蒙古軍手中。

  金朝統治下的北中國,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一直是十分尖銳的。落后的女真貴族,為了維護他們的特權統治,頑固地堅持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

  1229年窩闊臺即大汗位。次年就用成吉思汗遺策,與拖雷分兩路伐金。窩闊臺自山西南下,破河中(今山西蒲州),由白坡渡黃河,與假道于宋,大破金師于三峰山的拖雷會合北還,而留老將速不臺圍困南京。1233年金哀宗棄南京亡走歸德,復奔蔡州(今河南汝陽縣)。蒙古軍約會南宋合圍蔡州。1234年正月,城破,金亡。

  [教師提問]同學們請看課本,看一看元朝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學生回答]滅金后,蒙古對南宋形成了包圍之勢。后來,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教師引導]忽必烈即汗位后,隨后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1276年滅南宋,1279年統一全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詳細內容。

  [板書]2.南宋的滅亡和文天祥抗元

  [投影顯示]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師講解]

  同學們,這首詩是南宋抗元派將領文天祥所寫。文天祥(1236~1283)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后,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號文山。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杰,組建了一支萬余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占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占領。於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盡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於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宋端宗封為右丞相。1278年,文天祥在抗元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張弘范讓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范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范。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南宋滅亡后,張弘范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范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后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并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在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愿意怎么樣?”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氣惱,於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口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甚么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么可說的?”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於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死后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下面我們再看一下文天祥的《正氣歌》:

  [投影顯示]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在讀的時候體會到文天祥的高尚精神和節操。教師在學生讀完之后要把詩里面的一些典故講清楚。)

  [教師過渡]南宋滅亡以后,元朝的形勢穩定下來,在經濟方面和對外交往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來了解元朝的經濟狀況。

  [板書]3.元朝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往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把課本上關于元朝經濟的內容看一下,了解元朝經濟發展的表現。看完之后請復述主要內容。

  [學生看書]……

  [學生復述](1)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貴族圈占農田作農場。

  (2)還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

  (3)為便利南糧北運,他令人開鑿兩段新運河,與原有運河連通,使糧船可以從杭州直通大都;還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糧食運輸逐步以海運為主。

  (4)元朝的商業繁榮,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中外交往也很頻繁。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元朝的運河圖說出元朝兩段新運河的名稱和起止點,說出元朝海運的起止點。

  [投影顯示]

  [學生回答]元朝的兩段新運河是指由山東東平到臨清的會通河和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元朝的海運是由長江的劉家港出發,經黃海、渤海到達直沽,再運往大都。

  [教師引導]同學們,由元朝的運河能想到什么?

  [學生回答]

  生甲:由元朝的運河想到了隋朝的大運河,隋朝的大運河北起涿郡,南達余杭。由通濟渠,永濟渠,邗溝,江南河組成。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隋朝大運河的修通,加強了隋朝對全國的統治,加強了南北經濟溝通。

  生乙:元朝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糧北運,促進了南北經濟溝通。

  生丙:運河開通以后,運河兩岸的經濟會受到帶動,加速發展。

  生丁:南糧北運的加強,證明了經濟重心的南移完成。

  ……

  [教師引導]關于元朝的對外交往,我們來看一下馬可•波羅的情況。

  [投影顯示]

  中意友好使者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將地大物博的中國向歐洲人作出報道的人,他在他的游記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記載了我國40多處的城市地方,對當時中國的自然和社會情況作了詳細描述。因此,馬可•波羅被譽為“中世紀的偉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關系史上的友好使者。

  馬可•波羅的家鄉威尼斯是一個古老的商業城市。他家祖輩也是世代經商,1271年,年輕的馬可•波羅以意大利威尼斯商人的身份,懷著了解東方的心情,踏上了東行之途。1275年夏,抵達元代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西北)。以后馬可•波羅等人到達大都,并居住10多年。

  馬可•波羅到達大都時已經21歲,風華正茂,由父親和叔父帶著覲見忽必烈大汗。忽必烈在和馬可•波羅的接觸中,發現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因此對他很器重,幾次安排他到國內各地和一些鄰近國家,進行游覽和訪問。根據游記記載,馬可•波羅出訪過云南,他還去過江南一帶,他的游記里有淮安、寶應、高郵、泰州、揚州、南京、蘇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記載,其中在揚州他還擔任官職3年。此外,馬可•波羅還奉使訪問過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如印尼、菲律賓、緬甸、越南等國。1295年回到了離別20余年的家鄉威尼斯。不久,一部舉世聞名的《馬可•波羅游記》或稱《東方見聞錄》就誕生了。我國學者根據不同版本也翻譯過7種,其中1935年馮承鈞將法人沙海昂的注本翻譯過來譯名為《馬可•波羅行紀》,在中國流行較廣。

  馬可•波羅的這本書是一部關于亞洲的游記,而其重點部分則是關于中國的敘述,以敘述中國為主的《行紀》第二卷共82章,在全書中分量很大。在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關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在《行紀》的第二卷,還對杭州有詳細的記述。書中稱杭州為“行在”、“天城”,稱蘇州為“地城”。“行在”是南宋時代對杭州的一般稱呼,指皇帝行幸所在的地方;而“天城”“地城”,也就是我國諺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一種譯稱。對于號稱天堂的杭州,馬可•波羅更是贊不絕口,《行紀》里記載杭州人煙稠密,房屋達160萬所,商業發達,說“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無數”。并說杭州人對來貿易之外人很親切,“待遇周到,輔助及勸導,盡其所能”;又講到杭州市容整齊清潔,街道都用石鋪筑;人民講究衛生,全城到處有冷熱澡堂,以供沐浴之用,戶口登記嚴密,人口統計清楚,對西湖的美麗和游覽設施,書中更有詳細的記述,馬可•波羅稱贊“行在城所供給之快樂,世界諸城無有及之者,人處其中自信為置身天堂。”由于他對杭州特別贊賞,所以幾次來到這里游覽。

  在《馬可•波羅行紀》中,還有專門的篇章談元代通行的紙鈔和中國使用已久之煤。馬可•波羅記述忽必烈在京城設有造幣局,先以桑樹皮制造紙張,然后以它制印紙幣,這種紙幣不但通行國內,就是在和外商貿易中也有流通。他還說到在中國北方親自見到“有一種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脈絡,燃燒與薪無異,其火候且較薪為優”。毫無疑問,這是說的我國境內蘊藏豐富的煤炭,其實我國以煤作為燃料,早在漢代便已經開始。馬可•波羅在這時還當作“奇異事物”來記述,說明歐洲在13世紀用煤還不普遍,而中國在元代則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教師過渡]同學們,在中國古代的朝代中,實現大統一的有秦、漢、西晉、隋、唐、元、明、清。結束分裂局面的有秦、西晉、隋、元四個朝代,在這四個朝代中,元朝的疆域最大,那么,元朝的疆域包括了哪些地方?元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來治理?這是我們下面將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4.元朝的行省制度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一下課本上關于行省制度的一段描寫,找出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的目的、具體內容、作用等。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其具體內容為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另外,元朝還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了對琉球的管轄。

  [投影顯示]

  [教師提問]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回答]

  生甲:鞏固了中央政權,加強了對全國各地的管轄。

  生乙:中央與地方、中原與邊疆的聯系大大加強。

  生丙: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民族大融合。

  生丁:加強了對西藏和中國臺灣的管轄,密切了這些地方和內地的關系。

  ……

  [教師過渡]剛才同學們在回答問題時提到了民族融合,確實是這樣,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一個很重要的時期,中華民族大家庭進一步形成,僅就這一點來說,元朝的歷史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們共同來學習。

  [板書]三、民族融合的發展{

  [教師引導]請大家在課本上找出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現。

  [學生回答]1.元朝時候,許多漢人來到邊疆,為那里的開發作出了貢獻;2.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3.原來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經過長期的共同生活,已經同漢族沒有什么差別;4.唐朝以來,不少定居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教師引導]民族融合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學生回答]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和融合。

  學生在回答時,教師用簡明的板書表現出來:民族融合的表現:1.漢族外遷邊疆;2.邊疆各族遷入中原、江南;3.契丹、女真同漢族融合;4.回族的形成。

  作用: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

  [布置作業]

  一、選擇題

  1.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績是

  a.滅亡西夏               b.統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成吉思汗死后至忽必烈繼承汗位之前,蒙古滅亡的政權有

  ①金  ②西夏  ③南宋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3.元統一全國的時間是

  a.1260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9年

  4.我國歷史上,西藏成為中央政府管轄下的正式行政區是在

  a.唐         b.元

  c.明         d.清

  5.元朝時,我國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是

  a.鶻         b.藏族

  c.蒙古        d.回族

  答案:1.b  2.b  3.c  4.b  5.d

  二、填空題

  1._______________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_______________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蒙古政權建立。

  2._______________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第二年定都_______________。忽必烈就是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朝以來,就有不少信仰伊斯蘭教的_______________人、阿拉伯人在我國一些地區定居。元朝時,又有大批遷入中國。他們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逐漸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即_______________族。

  4.元世祖時開鑿了_______________河和通惠河。這使原有的運河連接起來,漕運糧船可以從杭州直通_______________。

  5.元朝時的海運從長江口的_______________出發,經_______________、渤海到達_______________,再轉往大都。

  6.元朝時來中國的外國人里,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_______________。他在_______________時來華,居住了十幾年,記述他在東方見聞的《                    》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榮。

  答案:1.1206  鐵木真 

  2.1271  大都  元世祖 

  3.唐朝  波斯  回 

  4.會通河  大都

  5.劉家港  黃海  直沽 

  6.馬可•波羅  元世祖  《馬可•波羅行紀》

  板書設計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活動與探究

  1.故事會:搜集有關文天祥的故事,在班里交流。有條件的地區,還可組織歷史課外活動小組,去尋訪有關文天祥的歷史遺跡。

  2.辯論會:文天祥抗元是否值得肯定。

  正方論點:文天祥抗元值得肯定,有抗擊民族征服的意義

  反方論點:文天祥抗元不值得肯定,影響了元朝統一的進程

  (具體要求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8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學案

  一、選擇題

  1.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

  a.元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120 6年,我國土地上并立的政權主要有

  a.北宋、遼、夏、金      b.南宋、遼、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3.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a.羌族  b.蒙古族    c.回族  d.鮮卑族

  4.元朝漕運、海運的交匯處是:    (    )

  a. 杭州      b. 劉家港     c. 大都    d. 直沽

  5. 由分裂走向大統一的 朝代不包括:

  a. 秦朝  b. 隋朝  c. 元朝  d.宋朝

  二、簡答題:

  1、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道:“一 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請你說說成吉思 汗的歷史貢獻是什么?談談你對這段詞的理解。

  2、如何理解“行省制度”

  【基礎訓練】答案:

  一、選擇題

  1.a  2.d  3.c    4.c  5.d

  二、簡答題:

  1、成吉思汗的主要歷史貢獻是統一蒙古,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的局面[來源:學#科#網]

  2、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對元朝空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管轄和統治,內容有:①中央設中 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②地方設行中書省,是中書省派出管轄11個行省的機構。③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中央設宣政院進行管理。④澎 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行省制度的作用:它是秦 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明清及后來政治制度 影響深遠。行省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9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學案

  一、情景導入

  播放騰格爾的《天堂》,這首歌給我們描述的天堂是什么樣子?在蒙古草原上生活著那個少數民族?

  二、明確目標

  學習目標:1、簡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及忽必烈建立元朝、水陸交通的發展、中外交往等基本史實際。

  2、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目的、內容和作用及對后世的影響,概括元朝在歷史上的貢獻。

  3、探討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點,增強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感。

  學習重點: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學習難點:行省制度

  三、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1、閱讀課本66—67頁回答:

  ⑴ 蒙古族生活在(         )上,(    )統一蒙古。(      )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     ),建立蒙古國。

  ⑵ 思考題:成吉思汗在歷史上有什么貢獻?(可組內討論)

  ⑶(    )年 (    )建立元朝,次年定都(   )即今(    )     

  ⑷ 簡述元朝統一全國的過程。

  (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誰的詩,你能解釋它的意思嗎?表現作者什么樣的精神?

  2、閱讀課本68—69頁

  ⑴元朝的水路運輸有哪兩種方式?你能描述下運輸的路線嗎?

  ⑵讀69頁地圖,了解元朝的疆域,元朝政府是怎樣對全國進行有郊管轄的?

  ⑶元朝時民族融合的進一步發展表現在:①開發邊疆②邊疆各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雜居相處③黃河流域的 (  )、(  )與漢族融合④新的民族——(  )形成。

  四、自我展示 質疑解難

  1、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你認為毛澤東的評價正確嗎?說明你的理由。

  2、元朝在歷史上有哪些貢獻?

  3、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有什么作用?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4、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現,有什么作用?

  五、盤點收獲、拓展提升

  1、盤點:學完本課后你有哪些收獲?還存在哪些疑惑?對上好這節課你有哪些好的建議?

  2、拓展提升:

  ① 三個時間:    年、     年、     年

  ②三個人物:      、        、     。

  ③ 四件大事:①統一蒙古②建立元朝③行省制度④民族融合

  六、達標測試 鞏固提高

  1、下列各項活動屬于成吉思汗業績的是①統一蒙古②建立蒙古政權③發動大規模擴張戰爭④定國號為元(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歷史人物實現國家統一的是( )

  a、趙匡胤   b、元昊    c、鐵木真   d、忽必烈

  3、元朝商業繁榮,其中國際性商業大都市是( )

  a、長安     b、泉州    c、大都    d、杭州

  4、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開始于(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5、我國歷史上西藏成為我國正式行政區是在( )

  a、西漢    b、東漢    c、唐朝    d元朝

  6、“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元朝時形成的一個人新民族是( )

  7、“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這首詩寫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統一全國,疆域遼闊         b、文化事業發展

  c、中外交往頻繁               d、民族融合發展

  8、元朝大力發展海運的主要目的是( )

  a、促進南方經濟的發展 b、方便皇帝南下游玩c、解決大都的糧食供應問題d、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9、讀課本第4、68頁兩幅運河圖,回答:

  ⑴這兩幅圖分別是我國古代什么時期的什么工程?

  ⑵68頁圖對4頁圖做了哪些改進?

  ⑶兩朝開通運河的目的各是什么?在位的皇帝是誰?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10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蒙古族的興起、統一和元朝的建立過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情況。掌握蒙古族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大都的繁榮、頻繁的中外往來、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發展等基本史實。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使學生了解元朝的歷史地位,培養學生綜合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元朝民族融合的講述,啟發學生認識元朝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是在全國統一的條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的,由此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爭中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高尚的氣節。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強大的政權;元朝統一全國,疆域幅員遼闊;行省制度對內地和邊疆實行有效的管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社會經濟繼續發展;中外交往頻繁。元朝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難點:“行省制度”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資料,準備相關故事

  老師:找影視或歌曲資料,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引子:

  方法一:欣賞歌曲《草原風情》,提問這首歌反映了哪個民族的生活?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什么?

  這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從12世紀開始不斷征戰,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建立起強大的元朝。他們是如何興起、壯大并統一全國的呢?從而導入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方法二:詩歌導入,向學生展示《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古樸的北方民歌,把我們帶到了一望無際的蒙古大草原,勤勞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興起的呢?由此導入新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正文: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方法一:可以將這兩目的內容串連起來講,抓住三個年代、三個歷史人物以及三件大事,以次為中心,讓學生講故事,朗讀詩歌《過零丁洋》、《正氣歌》,扮演短劇等,最后老師幫助學生理清線索。

  三個年代:12XX年   1271年    1276年

  三個人物: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

  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行省制度的建立

  方法二:從書中“動腦筋”入手,展示一段話:“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

  然后提問:這首詩反映了什么樣的局面?(蒙古諸部互相混戰,社會動蕩不安的情景)→這種戰爭給蒙古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那么當時的人們最渴望什么?(渴望統一,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想要完成統一,必須有一個強大的中心力量來領導,還應有一位強有力的核心人物,這位時勢造就的英雄人物就是——鐵木真,即后來的成吉思汗,教師可以找相關的影象資料或圖片資料,然后圍繞成吉思汗的主要業績來講蒙古的統一與元朝的建立

  講述行省制度時,教師可以制作相關課件,用簡易地圖變換的形式,將元朝的疆域與漢、唐版圖進行比較,從而表達元朝疆域空前遼闊,是當時亞洲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為了進行有效的管轄和統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實施行省的目的。

  (三)民族融合的發展

  小結:在學習元朝統一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中國封建社會的幾次大一統局面(秦漢、西晉的短暫統一、隋統一南北朝、元朝建國),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小結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旋律以及元朝的歷史地位。

  評價策略

  凡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均給予表揚,平時分+10

  凡上課積極思考發言的學生均給予表揚,平時分+10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11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學案       

  姓名:     班級:

  科目:初一歷史 課型:新授   執筆:    審核:       時間:

  一、明確目標:

  1、掌握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元世祖的重農措施及新開運河、中外交往,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發展的基本史實。

  2、通過文天祥的抗元事跡,對學生進行思品教育。

  學習重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學習難點:民族融合發展的表現

  二、前置自學

  1、 12世紀時,蒙古族受到        的奴役控制。蒙古族杰出的首領         ,經過多年征戰統一了蒙古。         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推舉他為大汗尊稱             ,標志著蒙古國的建立。

  2、成吉思汗死后,蒙古軍隊相繼滅         和           ,對南宋形成包圍之勢。

  3、       繼承汗位后,于       年,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             。

  4、          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         ,皇帝投降,南宋滅亡;元軍進攻南宋時,大臣        積極抵抗,堅貞不屈,表現了崇高的氣節。其名言:

  5、元世祖時,意大利旅行家            來到中國,他寫的                 , 描繪了元大都的繁華。

  6 、 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元世祖時在中央設           ,在地方設           ,簡稱“行省”。        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還加強了對         (今中國臺灣)的管轄。

  7、元朝時形成的一個新的民族是              。

  三、交流展示

  四、 合作探究:

  1、圖中,人物是誰?主要事跡有哪些?

  2、元朝時民族融合有哪些發展?有何影響?

  五、達標拓展

  1. 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的是:  a.阿骨打 b.阿保機 c.鐵木真 d.忽必烈

  2.下列政權中,被蒙古和元朝滅亡的有 ①遼 ②西夏  ③金  ④南宋

  a.①② ③    b.②③④   c. ② ③  d.③④

  3.西藏正式成為我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誰的名詩:a.岳 飛 b.韓世忠c.文天祥d.寇準

  5. 下列各項中,屬于圖中人物的 業績是:

  a.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  b.定國號為元   c.滅亡金   d.滅亡南宋

  6. 元朝建立的者是:  a.阿骨打   b.阿保機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7.元朝時開始形成的新民族是:     a.蒙古  b .回紇 c.女真d.回族

  8. 元朝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是:   a.統一中國  b.疏通運河   c.民族融合d.行省制度

  9.下列不是元世祖重視農業的表現是:

  a.戶數增加和田地開墾最多b.興修水利c.推廣植棉 d.禁止蒙古貴族圈占農田作牧場

  10. 是誰結束了12世紀時蒙古高 原各部“沒有逃避地方,只有 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的 局面: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文天祥    d.阿保機

  ☆:智力大比拼:

  誰能用最短的時間將課文最后兩段內容說出來?

  ◇ 本課錯題: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12

  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蒙古族的興起、統一和元朝的建立過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情況。

  通過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使學生了解元朝的歷史地位,培養學生綜合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爭中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高尚的氣節。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講述蒙古族的興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經濟史內容。

  “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課的重點。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課的難點。另外,本課內容繁多,講述時如何做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也是個難點。

  【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騰格爾的《蒙古人》。

  由學生介紹蒙古族的情況:生活在蒙古高原,從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驕”統一蒙古

  1、馬背上的民族——蒙古

  出示公元12世紀中國各政權形勢圖。

  當時在中國有哪些政權:金、南宋、遼、西夏、吐蕃。

  當時蒙古分為許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記載:“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動亂歲月。

  2、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看錄像《成吉思汗》。

  思考:鐵木真面對逆境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被尊為成吉思汗?

  鐵木真童年時,父親被殺,部族背棄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敵追殺。面對這樣的逆境,鐵木真是怎樣做的。

  鐵木真說過:“拼殺沖鋒的時候,要像雄鷹一樣;高興的時候,要像三歲牛犢一般歡快;在明亮的白晝,要深沉細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堅強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難沒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練了他的意志。經過多年的征戰,鐵木真打敗了周圍的各部落,統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鐵木真被推選為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

  蒙古統一后,成吉思汗又發動了大規模的擴張戰爭。

  出示《蒙古帝國形勢圖》。蒙古帝國形勢圖,講解成吉思汗的擴張戰爭。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時間:1271年

  都城:大都

  開國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滅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誰的詩?你能解釋它的意思嗎?

  這是文天祥的詩。意思是,自古以來,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價值、有意義,名垂青史。(文天祥在反元斗爭中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高尚的氣節。)

  三、元朝的政治與經濟

  1、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主要措施

  國以民為本,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元世祖

  從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經濟政策與蒙古初入黃河流域時有何不同?

  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生產。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貴族圈占農田做牧場,還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北方的農業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聯系前面學習的“江南經濟的發展”,這時,元朝的經濟重心在哪個地方?

  “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國家主要的糧食供應來自南方,要運到北方,有哪些途徑?

  2、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

  (1)漕運

  對比隋大運河與元朝的運河,有什么不同?

  元世祖開鑿了兩段新運河——會通河、通惠河,與原有運河連通,使糧船可以從杭州直通大都。

  (2)海運

  海運比漕運有哪些好處?

  載重量大,費用便宜,所以糧食運輸逐漸變成以海運為主。

  3、繁華的大都

  當時元朝的首都大都成為繁榮的大都市,以大都為中心,元朝的對外往來十分頻繁。

  4、頻繁的中外往來

  元朝時對外往來的一個著名使者就是馬可波羅。(出示馬可波羅旅行路線圖)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國空前遼闊,為了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學生根據《元朝的疆域圖》,注意以下地區:

  中央:中書省、宣政院

  地方:行中書省

  *宣政院負責管理西藏地區的行政事務。

  澎湖巡檢司,管轄中國臺灣和澎湖列島地區。

  廣州處于江西行省的管轄之下。

  四、民族融合的發展

  引導學生簡要回憶漢以來,特別是三國以來我國民族融合的史實,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發展和加強。關于民族融合的情況,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找出其四種表現。

  1、漢族外遷邊疆

  2、邊疆各族遷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漢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通過圖片了解回族生活習俗(強調其是由多個民族融合而成,信仰伊斯蘭教)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篇13

  【課程導入】

  你知道被毛澤東稱為“一代天驕”的是誰嗎?他是哪個民族的杰出首領?這個民族生活在我國的什么地方?與漢族的生活習慣有何不同?

  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誰寫的?你能說說他的事跡嗎?

  元朝是怎樣建立的?元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發展經濟的措施?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元朝在政治上實行何種制度?

  我國56個民族中有一個是在元朝時形成的。你能說出這個民族的名稱嗎?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嗎?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歷史,感受一下蒙古族的興衰及其為中國歷史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知識網絡】

  【學習探索】

  1.元朝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一住就是17年。他回國后著有《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向歐洲人展現了一個全新的東方世界。據說,哥倫布就是讀了這部游記,才對黃金遍地的東方大國產生了由衷的向往。你知道元朝繁榮的原因有哪些嗎?

  2.南宋滅亡后,文天祥繼續領導抗元斗爭,不幸兵敗被俘,壯烈犧牲,實現了自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諾言。請有感情地朗讀《過零丁洋》一詩,并與同學討論:我們應該從文天祥身上學習哪些精神?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為加強對廣闊地區的管轄,元政府實行了什么制度?該制度對后世有什么影響?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我國歷史上,西藏成為中央政府管轄的正式行政區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元朝時,我國形成的一個新民族是(      )。

  a.回鶻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二、讀圖題

  (1)此圖是哪個歷史人物的形象?

  (2)為了發展經濟和加強政治統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起了什么作用?

  【資料:】

  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國,對蒙古歷史作出了巨大貢獻,不愧是蒙古族的驕傲。隨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向南、向西擴張,兵鋒最遠抵達歐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歐亞的蒙古大汗國,使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得到進一步的擴大,超出以往任何王朝。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成吉思汗先后滅了金和西夏,為忽必烈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綜上所述,用“一代天驕”稱呼成吉思汗是名副其實的。

  然而,成吉思汗的一生,又是在馬背上度過的戰斗的一生,確實是“只識彎弓射大雕”。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三次西征中,蒙古大軍所向披靡,占領了大片區域,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的蒙古帝國。蒙古帝國雖然地域遼闊,但卻只是一個依靠軍事力量來維系的政治聯合體。境內被征服的民族繁多而龐雜,其語言、宗教、風俗習慣各不相同,社會發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異。相對于征服者而言,蒙古人作為管理者顯得經驗不足。不久,蒙古帝國四分五裂,被征服的大部分地區也紛紛獨立。

  

  應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內外人口繁多,有若干城門即有若干附郭。此十二大郭之中,人口較之城內更眾。郭中所居者,有各地來往之外國人,或來入貢方物,或來售貨宮中。所以城內外皆有華屋巨室,而數眾之顯貴邸舍尚未計焉……

  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蓋各人自各地攜物而至,或以獻君主,或以獻宮廷,或以供此廣大之城市,或以獻眾多之男爵騎尉,或以供屯駐附近之大軍。百物輸入之眾,有如川流之不息。僅絲一項,每日入城者計有千車。用此絲制作不少金錦綢絹,及其他數種物品。……

  此汗八里城之周圍,約有城市二百,位置遠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來此買賣貨物,蓋此城為商業繁盛之城也。

  ──《馬可·波羅行紀》

  【思維拓展】

  元朝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個王朝,在我國民族大融合的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你能談談我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幾個階段嗎?民族融合的方式又有哪些?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發展表現在哪些方面?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精選6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通過了解春秋戰國時期鐵制工具、鐵犁、牛耕等生產工具的使用情況,理解先進的生產技術在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的巨大作用;通過分析理解“公作則遲”“分地則速”的社會現象,認識到封建生產關系比奴隸制更能適應生產力...

  •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精選15篇)

    第24 課 教案之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酈道元和《水經注》等。...

  • 七上第18課《昌盛的秦漢文化》教學案例(通用4篇)

    一、主題:昌盛的秦漢文化二、--背景:本課主要學習秦漢時期有關宗教、思想和史學、藝術等方面的成就。學生通過課本、電視、網絡及其它方式,對秦漢時期的文化發展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他們的了解不深入,不系統,...

  •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精選4篇)

    重點分析:祖沖之和圓周率是本課的重點。難點分析:魏晉時期大量農學和地理學著作產生的原因。學法設計;講述法為主,兼用談話、討論、講故事、圖示等方法。...

  • 第18課《三國鼎立》(通用13篇)

    第20課 三國鼎立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等基本史實。(2)知道曹操屯田、諸葛亮治蜀、衛溫首達夷洲等基礎知識。二、能力目標(1)分析曹操統一北方的條件。...

  • “貞觀之治”(通用13篇)

    【學習目標】1、掌握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事實;2、通過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簡單評價,培養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3、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唐太宗和武則天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放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杰出人物對歷...

  • 甲骨文與青銅器(精選7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甲骨文是我國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與今天的漢字有著淵源關系。2.商朝的青銅鑄造業高度發達,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 諸子百家(精選4篇)

    第21課〖內容標準〗知道孔子、了解“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教學目標〗1.知識識記①知道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②了解孟子、老子、韓非子等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的基本史實。...

  • 封建專制的加強(精選2篇)

    第一節 教學目的:1.基礎知識 軍機處的設置;文字獄2.思想認識軍機處和文字獄是清王朝在政治思想上進一步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3.能力培養① 清朝前期政治的特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強化。② 政治特點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

  • 七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 www.4tube.com最新| 孕妇特级毛片WW无码内射 |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 国产一区成人在线 | 国产精口品美女乱子伦高潮 | 男人亚洲天堂网 | 国产精口品美女乱子伦高潮 | 亚洲精品推荐 |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av | 白嫩美女 | 日本se视频 | 99ri国产在线| 国产在线高清理伦片a | 大陆黄色一级片 | 新版天堂资源中文8在线 | 拔萝卜高清视频免费 | 91在线观看高清视频 | 亚洲第一黄色片 | 台湾成人娱乐网 | xxx69视频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四虎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 |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 五月婷六月丁香狠狠躁狠狠爱 | 野花社区WWW在线高清观看 | 亚洲aⅴ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日日夜夜91 | 男人添女人下部全视频 | 无遮挡很爽很污很黄的女 | 在线观看国产h小视频 |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第一大网站 | 男生天堂精品2020在线 | 麻豆成人AV不卡一二三区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在线 | 巨女丰满爆乳潮喷喷汁视频 | 日日嗨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9热99色| 久久精品99精品国产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