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案 > 甲骨文與青銅器(精選7篇)

甲骨文與青銅器

發布時間:2023-01-07

甲骨文與青銅器(精選7篇)

甲骨文與青銅器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甲骨文是我國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與今天的漢字有著淵源關系。

  2.商朝的青銅鑄造業高度發達,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二、能力目標

  1.教師指導學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銅器的發現怎樣體現了商朝的社會經濟的繁榮?”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歷史分析能力。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了解三星堆青銅文化,想象古蜀國的社會生活狀況,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認識到中國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從而增強民族認同感與民族平等觀念。

  教學重點:甲骨文、青銅器。

  教學難點:對一些專門的科學知識如甲骨文較難講述清楚;

  教學方法:采用綜合教學法,包括講述法、討論法、直觀法等。

  課型設計:新授課、活動課

  課前準備:教師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一個小組主要負責搜集和整理有關甲骨文的資料,一個小組主要負責有關商朝、西周青銅器的資料,另一個小組則負責有關三星堆為代表的蜀文化的資料。各小組將這些資料制作成課件,以備課堂展示使用。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我國是世界上文明古國,創造出來許多燦爛輝煌的文化,在我們學習過的先秦時代,文化空前繁榮,成就突出,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

  一、商朝的甲骨文

  教師首先做商朝占卜的模擬試驗,并告訴學生,人們根據龜甲或獸骨上炸裂的紋理,判斷是兇是吉。然后提問學生:古人對占卜的結果相信嗎?重視嗎?結果會被記錄下來嗎?學生肯定會回答:相信,重視,一定會記錄下來。教師繼續提問:那么,古人會用什么方法記錄結果呢?又記錄在哪里呢?教師指導學生看教材,閱讀有關甲骨文的內容并出示甲骨文的圖片給學生以增強感性上的認識。然后請第一小組展示有關甲骨文的資料: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代統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勝與否?今年小麥,豐收與否?老天下雨嗎?有人進攻嗎?王后什么時候生孩子?是男呢還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兇,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記所占事項及事后應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XX余字,公認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們看作是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公元前十四世紀,商王盤庚遷都于殷,就是今天的安陽小屯一帶,史稱殷墟。商滅亡后,殷都成為廢墟。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約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被河南小屯村民發現,搜挖甲骨為“龍骨”賣給藥店。一八九九年,王懿榮偶然發現甲骨上的文字,遂進行收集。王懿榮是光緒六年進士、翰林,他對我國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當一八八九年他在北京發現甲骨后,確定為“殷商故物”購得數千片,是為我國研究殷墟甲骨文字開創之始。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從 “龍骨”變成了珍貴的古代文化研究資料,避免了我國這一古代文物繼續大量人為地毀滅。

  通過文字的閱讀和圖片的展示,使學生從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發現、名稱來源和它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所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從占卜的內容總結出,甲骨文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堪稱是現存最早、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二、聞名于世的青銅器

  1、商和西周的青銅器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夏商西周時期,我國的主要生產工具是用什么制造的?學生回答:青銅。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青銅是怎樣冶煉的呢?它有什么特點呢?我國都有哪些著名的青銅器呢?下面就請第二小組給我們介紹商潮和西周的青銅器。

  學生演示自制課件,介紹包括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毛公鼎等在內的幾件有代表性的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圖片,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1、我國青銅藝術的鼎盛時期是什么時期?2、代表作是什么? 3、商周的青銅藝術的特點是什么?估計學生可以毫無問題地回答出商朝和四羊方尊,但是特點恐怕概括不全。教師應在學生答案的基礎上加以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探討青銅器的制造技術,請本組同學加以介紹。

  2、古蜀國青銅文明

  教師請同學們回憶商朝的統治區域,然后提問:商朝時期四川地區是不是商朝的一部分?學生回答:不是。那么,這里的先民創造的文化又有什么特點呢?現在,我們請第三小組給我們介紹神秘的古蜀國文化。

  學生演示自制課件,介紹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國青銅文化。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古蜀國青銅器與商朝青銅器有何不同?并引導學生討論這種獨特的文化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示?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古蜀國人的相貌特征、社會生活特點。

  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還了解了商朝和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特別是古蜀國的青銅文化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國奴隸社會繁榮時期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我們的祖國不愧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祖先感到驕傲,要努力學習創造更加輝煌的現代文明,這樣才能成文一個合格的華夏子孫。

  教案點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豐富的活動項目,安排學生課前準備相關材料,通過主題發言、虛擬課堂等形式,使學生充分了解和體會甲骨文和青銅器的具體內容及其重大歷史意義。教師還通過引導學生根據出土文物想象古蜀國文化的基本情況,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想象力,提高了歷史研究的思維能力。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至今約有(  )。

  a.31XX年   b.36XX年   c.25XX年   d.11XX年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堯舜禹時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下列幾項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甲骨文已經相當成熟  b.金文比甲骨文更規范

  c.竹帛書出現于春秋時  d.大篆出現于西周晚期

  二、雙項選擇題

  1.商周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金文

  2.南朝是我國青銅藝術的鼎盛時期,那時的青銅器的代表是(  )

  a.司母戊鼎   b.婦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c.四羊方尊   d.湖北隨州出土的編鐘

  三、識圖題

  觀察下圖,請回答:

  ①此器皿的名稱是什么?它是哪個朝代的青銅藝術?

  ②為什么說它是青銅器中名聞中外的精品?

  答案:

  一、1.c  2.c

  二、1.cd 2. ac

  三、①它是商朝的四羊方尊。②因其造型雄奇,工藝高超,是享譽中外的青銅藝術精品。

甲骨文與青銅器 篇2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義,學會辨認甲骨文和金文的字體,了解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系。

  學習司母戊鼎,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通過對司母戊鼎等青銅器的鑄造過程或用途的想像培養自己的歷史想像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甲骨文——漢字,漢字——甲骨文”的正反兩方面的推理論證活動,增強對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系的認識。

  積極開展收集青銅器相關圖片及有關資料的活動,通過展覽、講解、想像,加強對青銅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的認識。

  通過對司母戊銅方鼎鑄造過程的模擬想像,能分析總結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協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狀奇偉,花紋瑰麗”的商朝青銅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術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學家夏鼐語)。通過本課的學習,能真的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悠久的,中華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語),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加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教學重點: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體的區別,了解漢字的演變;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漢字的淵源關系,怎樣認識商朝青銅鑄造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搜集相關的甲骨文資料,并掌握它與今天漢字的淵源關系。

  2、根據教學內容制作相關的教學課件:

  (1)音樂資料,f4演唱的《流星雨》;

  (2)影像資料,包括甲骨文、青銅器的圖片,“中國入世、申奧成功、中國足球隊出線”的剪輯錄像資料;

  (3)游戲活動中需要的猜謎字牌。

  學生準備

  1、搜集甲骨文、青銅器的相關資料并掌握相關知識。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銅、錫、鉛制成的物品。

  3、課前學會書寫較為簡單的甲骨文。

  教學方法

  1、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較少、形式較為單一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環節設計了相關的游戲內容,以此調動學生的興趣。此設計力圖體現“人本思想”,將人的喜悅,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學生體味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

  2、啟發、討論式教學方法。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注意“啟”的適度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以此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

  3、多媒體、多信息渠道教學方法的應用:

  (1)從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2)多種教學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戲、解答數學題、判斷正誤、模擬空間、評選最佳工程總監等環節。

  板書設計

甲骨文與青銅器 篇3

  第7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教學目標

  通過對甲骨文的學習,明白它們的含義,學會辨認甲骨文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了解漢字與甲骨文淵源。

  通過學習司母戊鼎,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辨認甲骨文,了解漢字與甲骨文淵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教學難點

  如何使學生理解漢字與甲骨文淵源關系,認識商代青銅鑄造業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國力盛衰問題。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師:中國是亞非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標志之一是創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但我國的漢字在世界語言文字的歷史上獨樹一幟:它結構復雜,被譽為方塊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文字,在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中,漢字是其中一種。你想知道我們今天的漢字是怎么來的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嗎?請打開書46頁,我們一起學習“第九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板書:

  一.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師:就目前的考古學成就來看,我們今天的漢字源于商代的一種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顧名思義,叫做甲骨文。先來看兩幅圖片: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還有刻有文字的龜甲。它們距今至少有33XX年的歷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設問:關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師:總結:同學們求知的欲望很強,提出了很多疑問。甲骨文自發現以來,已經成為一門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學,很多問題不是我們今天一節課能夠解決的。歸納起來,我們比較關心的核心問題是:

  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樣被發現的?

  3. 甲骨文記載了什么內容?

  4. 甲骨文的發現有什么重大歷史意義?

  師: 

  1.介紹殷墟(略)

  2.補充清末王懿榮的小故事(略)

  3.現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幾萬片,已發現的甲骨文單字有5000多個,考釋過的有多個。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記載了什么內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內容,首先必須了解商代貴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那就是占卜。王室貴族遇事無論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兇。在按占卜的結果安排活動。

  可問:為什么要占卜?(答:因為當時科學不發達,人們迷信鬼神)

  可簡單補充如何占卜。(略)

  師:所以甲骨文實際上是卜辭,它里面記載了商王的活動和一些政治,經濟情況,非常具有歷史價值。

  我們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發展來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簡單的形象性強的,我們也能認識。

  下面我們作個猜字游戲:

  你認識這些甲骨文嗎?它們是今天的哪些漢字?

  師:板書:二 .聞名于世的青銅器:

  設問:其實,商代留下的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還有聞名于世的青銅器。

  我們在電視上或參觀中一定見過不少青銅器。關于青銅器,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你想知道有關青銅器的什么?請小組討論后提出至少三個感興趣的問題。看誰提的問題最有價值,最有助于我們了解青銅器?

  師:

  1. 首先應該明確商代是青銅鑄造業高度發展時期。

  2. 什么是青銅器?

  3. 青銅器的種類有哪些?

  4. 不同種類的青銅器調配銅和錫的比例是一樣的嗎?。

  5. 

  6. 代表作:司母戊鼎

  設問:假設你是博物館的文物講解員,你該怎樣向參觀者介紹這件文物?請寫出簡介。不超出80個字。

  師:請哪位同學自告奮勇做解說員?

  7. 這樣大型的青銅器,是如何制造出來的?說明了什么?(主要教師講解制造過程)

  師:總結:青銅器的產量和質量折射出國力的盛衰。技術精湛,氣勢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當時那個時代輝煌燦爛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賦予了新的內涵:21世紀來臨之際,黨中央鑄造了司母戊鼎的復制品,命名為“中華世紀鼎”,作為中國人民迎接新世紀的禮物送給聯合國,現以被永久收藏。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介紹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與青銅器,你有什么體會和感受?你還有哪些疑問沒有解決

甲骨文與青銅器 篇4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導學案

  學習目標:

  1、 學會辨認甲骨文和金文的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了解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系。

  2、 通過學習司母戊鼎,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整體感知:

  閱讀本課導言,熟悉本課框題.

  學案導學:

  (一)自主學習

  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完成下列填空:

  1、 甲骨文:______時出現的刻在________和________骨上的文字,記錄和反映了________的活動和_______朝的政治、經濟情況,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2、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_______朝開始。

  3、 青銅器:青銅器是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的合金,______朝的代表作____________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四川三星隊出土的青銅人立象,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一) 合作探究

  自讀課文,討論回答以下問題:

  1、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2.那時的文字記載了什么內容?

  3.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銅器產生于我國哪個朝代?

  課堂檢測

  1、我們今天的漢字時從什么發展而來的(    )

  a 竹.書        b 帛書   c 甲骨文     d  金文

  2、下列關于甲骨文的表述,那一項不正確(     )

  a 主要是刻在龜甲上卜辭

  b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c我國有文字可靠的歷史從上朝開始

  d甲骨卜辭主要記錄和反映了商周時期奴隸生活狀況。

  3、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黃帝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4、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是在(    )

  a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東周

  5、“青銅文化”時期大體上相當于我國的(    )

  a原始社會初期    b  原始社會末期   

  c奴隸社會形成和繁榮時期 d  奴隸制到封建制變革時期

  6、舉世文明的“三星堆”文化主要覆蓋地區是 (      )

  a中原地區    b  長江下游     c 成都平原   d  江漢平原

  7、以下哪一項不符合“青銅文明”的表述

  a只有青銅鑄造技術         b   手工藝以青銅鑄造為主

  c青銅鑄造技術高超           d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共同繁榮

  8、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的創造者 (    )

  a奴隸主     b  貴族     c  奴隸     d  平民

  9、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我們今天的文字來源于:(    )

  a 金文           b 小篆           c 甲骨文           d 陶器上的符號

  10、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東周

  11、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    )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銅立人像      d 青銅編鐘

  12、下列不是青銅器合金的是:(    )

  a 銅             b 錫              c 鋁              d 鉛

  13、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被稱為_____________,重800多公斤,是_____朝青銅器的代表作。

甲骨文與青銅器 篇5

  歷史學習是一個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知識的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可以涵蓋原來思想教育目標不能包括的情緒、興趣、動機和意志等各種情意目標,體現了目標的多元化。)

  其次,在教學準備方面: 過去只有教師的準備,學生只是被動的聽。教師的準備一般也只是局限于看教學參考書、現成的教案等,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方法,課前學生也有相應的準備,比如,這堂課學生就要搜集甲骨文、青銅器的相關資料(網絡資源的利用,在這節課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想很好的駕馭課堂就必須準備更充分。

  再次,在教學方法方面:傳統教學以教師講述為主,歷史課堂基本上是教師一言堂 ,除了觀念上的原因,還有教材的原因,容量太大,而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教科書調整教材內容,刪繁就簡,以保證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按傳統的方法上這節課用時不超過15分鐘。《甲骨文與青銅器》一課專題性很強,就兩個子目,針對此情況設計了質疑——解疑環節,第一子目的學習完全通過學生的自學來完成,教師只是適當加以點撥,讓學生的課下自學有反饋,實踐證明,生生互動有時比老師牽著學生動要好得多。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并能積極思考,解答問題。把課堂變成問題的課堂。同時采用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如“猜猜甲骨文”這一環節教學中,教者選擇了十二生肖甲骨文的寫法,一方面是由于這些甲骨文圖畫性比較強,容易識讀。另一方面十二生肖和學生的生活很貼近。以此調動學生的興趣,此設計充分體現了“人本思想”,將人的喜悅,人的感受放到了第一位,使學生體味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另外還采用了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注意“啟”的適度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以此進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最后,在教學過程方面介紹兩個環節:

  1、第二子目青銅器的學習設計了“挑戰自我”這一環節,目的也是檢驗學生的自學,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努力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但形式和第一子目的又不同。變成了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模仿幸運52節目的形式,把問題遮蓋住,讓學生自己選擇,增加了神秘感,也制造了“困難”,為學生之間的合作創造了機會。這種合作學習既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問題的設計增設了情景如:①傳說黃帝時“以皮為鼓,聲聞五百”,商朝時更出現了銅鼓,那么商朝的青銅器除了被用于制造樂器以外,還有什么用途?②戰國時勾踐的寶劍在地下埋了2000多年,出土后仍削發如泥,鋒利無比。那么你知道的流傳于世的青銅器還有哪些?

  2、司母戊方鼎制造過程,傳統授課方式只是讓學生記住司母戊方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鼎高1.33米,長1.1米,寬78厘米,重832.84公斤這些死的數字。而新的課程標準下的教材要求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樹立崇尚科學精神,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于是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連環問題:

  ①做一道數學題,澆鑄此鼎,如果以每一坩堝一次熔青銅溶液125公斤計算,澆鑄八百多公斤的青銅溶液,需要多少個坩堝同時進行熔化?(需要70多個坩堝同時進行熔化。) 

甲骨文與青銅器 篇6

  以下是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甲骨文與青銅器》一課的教學反思

  歷史學習是一個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知識的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可以涵蓋原來思想教育目標不能包括的情緒、興趣、動機和意志等各種情意目標,體現了目標的多元化。)

  其次,在教學準備方面: 過去只有教師的準備,學生只是被動的聽。教師的準備一般也只是局限于看教學參考書、現成的教案等,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方法,課前學生也有相應的準備,比如,這堂課學生就要搜集甲骨文、青銅器的相關資料(網絡資源的利用,在這節課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想很好的駕馭課堂就必須準備更充分。

  再次,在教學方法方面:傳統教學以教師講述為主,歷史課堂基本上是教師一言堂 ,除了觀念上的原因,還有教材的原因,容量太大,而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教科書調整教材內容,刪繁就簡,以保證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按傳統的方法上這節課用時不超過15分鐘。《甲骨文與青銅器》一課專題性很強,就兩個子目,針對此情況設計了質疑——解疑環節,第一子目的學習完全通過學生的自學來完成,教師只是適當加以點撥,讓學生的課下自學有反饋,實踐證明,生生互動有時比老師牽著學生動要好得多。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并能積極思考,解答問題。把課堂變成問題的課堂。同時采用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如“猜猜甲骨文” 這一環節教學中,教者選擇了十二生肖甲骨文的寫法,一方面是由于這些甲骨文圖畫性比較強,容易識讀。另一方面十二生肖和學生的生活很貼近。以此調動學生的興趣,此設計充分體現了“人本思想”,將人的喜悅,人的感受放到了第一位,使學生體味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另外還采用了啟發式教學方法,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注意“啟”的適度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以此進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甲骨文與青銅器 篇7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義,學會辨認甲骨文和金文的字體,了解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系。

  學習司母戊鼎,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通過對司母戊鼎等青銅器的鑄造過程或用途的想像培養自己的歷史想像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甲骨文——漢字,漢字——甲骨文”的正反兩方面的推理論證活動,增強對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系的認識。

  積極開展收集青銅器相關圖片及有關資料的活動,通過展覽、講解、想像,加強對青銅藝術這一中華文化瑰寶的認識。

  通過對司母戊銅方鼎鑄造過程的模擬想像,能分析總結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協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狀奇偉,花紋瑰麗”的商朝青銅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術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學家夏鼐語)。通過本課的學習,能真的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悠久的,中華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語),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加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教學重點:

  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體的區別,了解漢字的演變;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漢字的淵源關系,怎樣認識商朝青銅鑄造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教師準備

  1、搜集相關的甲骨文資料,并掌握它與今天漢字的淵源關系。

  2、根據教學內容制作相關的教學課件:

  (1)音樂資料,f4演唱的《流星雨》;

  (2)影像資料,包括甲骨文、青銅器的圖片,“中國入世、申奧成功、中國足球隊出線”的剪輯錄像資料;

  (3)游戲活動中需要的猜謎字牌。

  學生準備

  1、搜集甲骨文、青銅器的相關資料并掌握相關知識。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銅、錫、鉛制成的物品。

  3、課前學會書寫較為簡單的甲骨文。

  教學方法

  1、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較少、形式較為單一的特點,針對不同的教學環節設計了相關的游戲內容,以此調動學生的興趣。此設計力圖體現“人本思想”,將人的喜悅,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學生體味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

  2、啟發、討論式教學方法。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注意“啟”的適度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以此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

  3、多媒體、多信息渠道教學方法的應用:

  (1)從影、音、像多角度切入情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2)多種教學方式的穿插使用,包括猜字游戲、解答數學題、判斷正誤、模擬空間、評選最佳工程總監等環節。

  板書設計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龜甲、獸骨      甲骨文       漢字

  鑄刻在

  青銅器          金文

  (聞名于世——司母戊銅方鼎)

  設計說明 采用沙塔洛夫綱要信號圖示法,以文字、圖表的形式將教學內容簡明扼要、提綱挈領地展現出來,在設計上重在把握知識的線索。本課板書設計在設計時把握住三條線索:(1)“文字”線索,從線索上可以明確甲骨文與漢字的淵源關系,及我國文字的發展趨勢;(2)以“文字刻在什么地方”為線索;(3)聞名于世的青銅器——司母戊銅方鼎。

  導入新課設計1

  通過一則游戲導入新課,游戲的名稱為“簡單任務的傳遞”。

  具體操作過程:老師將一項簡單任務(譬如原地跳、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告訴學生甲,要求同學甲在不說話、不使用肢體語言的情況下,將任務內容告訴學生乙,并最終由學生乙完成此任務。

  破解方式:學生甲只要將任務的具體內容寫在紙上,就能順利完成任務。

  教師在此基礎上設疑: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那時的文字記載了什么內容?由此導入新課。

  設計說明:采用趣味游戲的形式導入,旨在建立一種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充分體現“快樂教學”的理念。在游戲的實施中,需要通過師生間互動式的交流,共同配合完成,通過學生間的配合,培養他們協作精神和團結合作意識。

  導入新課設計2

  通過游戲導入,游戲名稱為“比比劃劃”。

  游戲規則:教師準備部分漢字的圖片,由兩名同學組成一組,競猜者通過表演者的肢體語言猜出圖片上的漢字。

  注意事項:表演者不能發出聲音,時間是2分鐘。在規定時間內猜出數目最多的一組將成為本輪游戲的獲勝者。教師在此基礎上同樣進一步設疑,由此導入新課。

  設計說明:相比“導入新課設計1”,本設計除了培養學生一種團結協作的意識,更在于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并且通過猜字游戲,可以加深學生對漢字象形含義的理解。

  此上兩種導入形式都將切入點放到了“文字——甲骨文”上,游戲的形式將“甲骨文”這個相對學生來講陳舊、遙遠、古板的事物,通過趣味游戲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產生急切找尋答案,細讀一番的心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游戲的形式導入充分體現“寓教于學”的教學原則,形象的展現了“文字”這種特殊的傳遞符號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講授新課

  按照教科書的框架結構,本課共分為兩部分,第一框題“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第二框題“聞名于世的青銅器”。

  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需要講清“甲骨文的含義”“甲骨文的意義”“甲骨文的出土地點”三個知識點,具體操作建議:

  1、播放f4的《流星雨》: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問“流星而是怎樣形成的”,這是一個自然科學問題,需要學生運用地理課所學知識進行解答。

  設計說明:(1)檢驗學生自然知識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這種并不局限狹隘學科知識的教學設計,適應了綜合學科體系的理念;(2)f4的《流星雨》在全國非常流行,學生對此比較熟悉,《流星雨》的播放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及學習興趣。音樂的穿插舒緩了學生的情緒,營造出溫馨的教學氛圍。

  2、設疑:在人類文明不發達的遠古,人們遇到例如流星雨這些他們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時,會怎樣做呢?由此導入“甲骨文的含義”。

  甲骨文的含義

  1、“模擬案情分析——偵緝檔案”。教師設計五個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要求學生以刑警的身份進行模擬、想像,獲勝者將贏得“神探福爾摩斯”的稱號。此教學環節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什么是占卜?

  (2)在商代能夠進行占卜的都是哪些人?

  (3)他們都向誰占卜?

  (4)王室貴族通常遇到什么事情,才會去占卜?

  (5)占卜人是如何進行占卜的?

  2、小循環反饋。多媒體展臺展示《商朝龜甲》,引導學生觀察龜甲或獸骨上的裂紋呈什么形狀,由(1)—(5)分析得出占卜的含義,并進一步推出“甲骨文”的含義。此教學環節的設計相互呼應,這種緊密問題的設計在于培養學生周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初步掌握收集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教師聯系時事,分析鬼神迷信思想的產生根源,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甲骨文的意義

  本環節設計了由“甲骨文——漢字,漢字——甲骨文”的推理論證活動,通過雙向的推理論證,鍛煉學生的想像能力、動手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手腦協調能力。

  1、甲骨文——漢字。

  (1)通過甲骨文十二生肖單字尋找自己屬相。此設計使甲骨文以近距離的形式與學生每一個人聯系在一起,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討論“通過甲骨文——漢字的推論,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由此分析得出“我們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轉化而來的”。這種設計在于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3)教師歸納總結:與甲骨文同時存在的人類的古老文字包括兩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馬雅人圖形文字,這三種古文字早已滅絕,唯有甲骨文演變成了今天的漢字,并對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產生了重要影響,并且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中,漢字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總結實際上是對甲骨文世界意義的闡述。

  2、漢字——甲骨文。

  (1)造字游戲:要求學生由“日”“月”“水”等簡單的漢字想像甲骨文的書寫,此環節的設計是培養學生的橫向思考能力及豐富的想像力。

  (2)設計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

  我國在破釋甲骨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學者是誰?

  他一共破譯出多少個甲骨文單字?

  在已經出土的甲骨文中己經破譯的甲骨文單字有多少?

  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要求學生學習郭沫若先生的刻苦鉆研精神,并向全體學生提出要求,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完全破譯甲骨文,讓輝煌燦爛的商周文明有朝一日在我們手中重見光明。

  (3)設疑:“為什么說甲骨文對研究商朝歷史有重要價值?”這種教學設計有“承上”“啟下”兩方面的作用,“承上”在于從另一個角度闡述“甲骨文意義”,“啟下”的功能在于導人下一框題“甲骨文的出土地點”,這種設計使得整個教學內容在結構上趨于緊密性,更顯教學設計的嚴謹性。

  3、小循環反饋。

  (1)討論:從甲骨文——漢字,漢字——甲骨文的推理論證活動,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由此導出“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著淵源關系”結論。

  (2)游戲——“挑刺先生”。游戲規則:教師說出一句話,由學生找出錯誤,進行分析。找出“我國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這句話的錯誤。

  設計說明:兩個活動的設計,前者是在于結論式的小結,重在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后者是在于檢測式的小節,以檢驗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并以這種特殊的小節形式加深學生對“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由商朝開始”的理解。

  甲骨文的出土地點

  由上一框題導出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陽出土的。

  1、設疑:為什么在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就一定是反映了商朝的歷史呢?此設計需要學生聯系新舊知識回答,學生提高把握歷史脈絡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培養歸納、綜合的能力。

  2、進一步設疑:“千里馬雖好,也要有伯樂來識”,發現甲骨文這匹“千里馬”的“伯樂”是誰,他是怎樣發現甲骨文的?由此導出“王懿榮與甲骨文”。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對教學內容的補充,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設計一個教學失誤,教師似無意間將講臺上的課本碰到地上,借此提出六個層層遞進的問題:“書本為什么要落到地上,而不是往上面掉呢?”“牛頓是怎樣發現地心引力的?”“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曾經坐在蘋果樹下,又有多少人曾經被蘋果砸到,為什么只有牛頓發現了地心引力?同樣在王懿榮之前又有多少人也見到過‘龍骨’,為什么也只有王懿榮發現了‘龍骨’的奧秘呢?”這個似乎有些“歪打誤撞”的教學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恰恰是以一種非正式的、輕松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善于觀察、善于動腦的習慣。

  4、多媒體展示《金文》:(1)要求學生能夠區分甲骨文與金文,通過對比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甲骨文的認識,并初步把握我國文字演變的發展趨勢,起到承上的作用;(2)通過學生對“刻在青銅器上文字——金文”的簡單了解,導入下一框題“聞名于性的青銅器”,起到啟下的作用。這種設計在于巧妙的將教學內容呵成一體,使得學生能夠較為清晰的把握住歷史線索。

  聞名于世的青銅器

  首先從框題上分析本目需要講清三方面內容:“青銅”“商朝青銅器鑄造業的高度發展”“聞名于世的青銅器——司母戊鼎”。這三個問題的設置遵循了層層遞進、逐層深入的原則,把握住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青銅

  1、觀察:教師要求學生取出事先準備好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銅制品,觀察銅的特性。

  考慮到學生要了解青銅,首先要了解銅,而且銅制品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因此此環節設計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力。這種生活式的教學設計,也容易與學生形成近距離的交流。

  2、設疑:金屬銅有哪些缺點?

  3、模擬空間想像:“如果你是商朝的工匠,你該怎樣做才能既解決銅軟的特性,又降低銅的熔點?”這種設計從語言上較具親和力,容易與學生形成溝通,假設情境的設計,使學生以一種參與者的身份融入特定的情境,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想像能力,使學生自己分析得出青銅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青銅器是怎樣鑄造的?”由此導入下一框題“商朝青銅器鑄造業的高度發展”。這種設計的巧妙性在于教師在各個問題、活動環節的設計上注意相互的銜接性,使學生能夠自主的把握住線索,逐層推進。

  商朝青銅鑄造業的高度發展

  本目的重點應放在兩個詞上,即“發展”與“高度”。

  1、發展。學生根據搜集的材料,復述商朝鑄造業的發展。通過這種設計鍛煉學生通過相關的信息渠道搜集歷史材料的能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通過這種過程的鍛煉使學生能夠自己較為清晰的把握住歷史脈絡。

  2、高度發展。

  設疑:設計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

  (1)青銅藝術達到高峰是在什么時期?

  (2)你們有什么證據呢?

  設計說明:首先,兩個問題的設計,前一個重在承上,以形成內容的上下連接性,后一個重在啟下,以體現“高度”兩個字,采用反問的形式加大強調的語氣;其次,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學生搜集大量的關于商朝青銅器的資料,從種類、紋飾、造型等各個方面對商朝的青銅器進行闡述。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對學生搜集材料效果的檢測,培養學生將搜集到的材料進行初步的分類、歸納、綜合的能力,及系統化、條理性的表述能力。

  (3)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設計說明:此問題設置是在總結前兩個問題的基礎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司母戊銅方鼎、四羊方尊的圖片展示,即是對商朝青銅器高度發展的最形象的證明,也由此導入下一框題“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

  3、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

  (1)評選活動——“最佳評論員”:引導學生觀察司母戊鼎的造型并進行描述,并解釋司母戊鼎名稱的由來,根據學生的表現評選出“最佳評論員”。

  設計說明:評選的形式使得教學內容增加了生動性、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興趣。學生的描述過程實際上是考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以及流暢、生動的表達能力,此外在描述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2)現場實驗:為了使學生形成對“世界上最大的”形象認識,設計一個現場實驗環節,事先準備體重稱,將學生的體重數逐一相加,計算司母戊鼎相當于多少名學生的體重之和。

  (3)組織討論:司母戊鼎的鑄造方法。

  創設問題情境,“假如你是司母戊鼎鑄造工程的總設計師,你會怎樣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并由此評選出“最佳工程創意獎”。在學生活動中,教師應重在點撥,并給予適當的評價,并根據學生的討論進行歸納性總結,使學生明確了解司母戊鼎的復雜鑄造工藝。

  設計說明:問題情境的設置,培養學生解決歷史問題,再實踐前人創造活動的能力。學生思考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培養了他們周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駕馭、處理復雜事件的能力。鑒于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評選“最佳工程創意獎”的環節,培養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與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具體操作:

  ①兩道數學題的計算:提問形式參照《開心辭典》及主持人風格。

  澆鑄司母戊鼎需要800多公斤的銅液,如果以每一坩堝一次熔銅12.5公斤計算,至少需要多少個坩堝同時進行熔化?

  每個坩堝需要三四個人,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共需要多少人同時行動,共同協作?

  通過學生自己的計算,能夠較為形象的了解鑄造司母戊鼎的復雜。

  ②鑄造過程的六項工程難題:

  為什么一定要70個坩堝同時進行熔化,同時進行澆鑄?

  怎樣才能協調好250人同時行動?

  怎樣才能做到70個坩堝同時進行熔化?

  怎樣才能保證70個坩堝的銅液同時達到指定溫度?

  在沒有任何起重機械輔助的情況下,怎樣通過人力搬動滾燙的坩堝?

  怎樣才能做到70個坩堝同時進行澆鑄?

  設計說明:這六項工程難題設置的意圖并不是在于真正要求學生能夠找到解決方案,而是學生通過思考并試著解決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司母戊鼎鑄造的復雜,由此對商朝的工匠們能夠鑄造出如此宏偉的青銅器感到欽佩,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根據六個“同時”的設計,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即司母戊鼎鑄造的每一道工序都包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聰明才智與協作勞動,同樣對于今天的我們,無論是一個班集體,一所學校,還是我們國家的發展,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去打造。

  4、欣賞青銅器——青銅立人像。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尊銅像有什么特點。此教學環節的設計首先是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細致的觀察力;其次是通過對“青銅人的兩只手握成圓圈,應該拿著什么”的想像,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在此基礎上引發的對斷臂維納斯缺憾美的討論,使學生樹立初步的美學觀念及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5、小循環反饋。

  (1)通過一道判斷題的形式進行此框題小循環反饋:即 “青銅器的產量和質量折射出國力的盛衰,技藝精湛、氣勢渾厚的青銅大鼎象征著那個時代燦爛輝煌的文明”這句話對不對,為什么?此教學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引導學生討論“司母戊鼎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播放“中國入世”“申奧成功”和“中國足球隊沖入世界杯”錄像剪輯,緊密聯系現實生活,使學生明確一定的社會生產力是一定的社會現實的反映,由此加深學生對“青銅器的產量和質量折射出國力的盛衰,技藝精湛、氣勢渾厚的青銅大鼎象征著那個時代燦爛輝煌的文明”這句話的理解。

  設計說明:兩個環節的設計一個從“古”著手,立足課本,一個從“今”著手,立足現實,從兩個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擁有著高度繁榮的古代文明,同樣也必將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今天與明天。

  小結

  要求學生以“每課一得”的形式進行小結,這種設計即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又是對學生歸納、綜合能力的鍛煉,體現了師生互動式教學原則。

甲骨文與青銅器(精選7篇) 相關內容:
  • 《甲骨文與青銅器》一課教學反思

    以下是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甲骨文與青銅器》一課的教學反思。歷史學習是一個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知識的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義,學會辨認甲骨文和金文的字體,了解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系。學習司母戊鼎,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通過對司母戊鼎等青銅器的鑄造過程或用途的想像培養自己的...

  • 新理念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甲骨文與青銅器》一課的教學思考

    歷史學習是一個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知識的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可以涵蓋原來思想教育目標不能包括的情緒、興趣、動機和意志等各種情意目標,體現了目標的多元化。...

  • 中國古代玉器、青銅器和漆器教案(精選2篇)

    杭師院附高 羅雪峰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具有悠久歷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銅器 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欣賞古代工藝美術的能力,提高藝術欣賞...

  • 中國古代玉器、青銅器和漆器(精選2篇)

    課時:一課時課型:理論欣賞課教學對象:高一學生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具有悠久歷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銅器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欣賞古代工藝美術的能...

  • 第七課甲骨文和青銅器

    【學習目標】1.明白甲骨文和金文的含義,通過對甲骨文和金文的學習,了解漢字的演變,知道今天漢字與甲骨文的淵源關系。2.以司母戊鼎為例,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取得的成就。...

  • 第三講 青銅器

    無錫市第一中學中學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具有悠久歷史的青銅器有所了解,培養欣賞古代工藝美術的能力,提高藝術欣賞水平。...

  • 中國古代玉器、青銅器和漆器教案

    杭師院附高 羅雪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具有悠久歷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銅器 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欣賞古代工藝美術的能力,提高藝術欣...

  • 中國古代玉器、青銅器和漆器

    課時:一課時課型:理論欣賞課教學對象:高一學生 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具有悠久歷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銅器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欣賞古代工藝美術的能...

  • 中國古代玉器、青銅器和漆器教案

    杭師院附高 羅雪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具有悠久歷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銅器 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欣賞古代工藝美術的能力,提高藝術欣...

  • 七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无码AV天堂二区网站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 | 午夜影院免费视频 |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 99草视频 | 99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日本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37pao强力打造高清视频 |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成人黄网视频在线观看 | 蜜桃久久久aaaa成人网一区 |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在线观看3d | 成人福利国产精品视频 | 色女孩综合 | 男人插女人免费 | 在线青草|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 | 在线观看免费一区 | 欧美在线观看成人 |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毛片 |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 午夜人妻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蜜桃 | 我趁老师喝醉脱她胸罩小说 | 一级毛片大全免费播放 | 久久夜色精品亚洲噜噜国产mv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在线观看日本www | 美女午夜福利4K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无人区卡卡卡卡卡二卡三乱码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www | 国模少妇一区两区三区 | 男男一级淫片免费播放 | 摄影师私拍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 日韩av免费网址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址 | 免费视频a级毛片免费视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