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案 > “貞觀之治”(通用13篇)

“貞觀之治”

發布時間:2023-01-07

“貞觀之治”(通用13篇)

“貞觀之治” 篇1

  【學習目標】

  1、掌握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事實;

  2、通過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簡單評價,培養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唐太宗和武則天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放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

  【重點】唐朝的建立    “貞觀之治”

  【自學指導】

  一、 唐朝的建立

  1、 說出隋朝滅亡的原因。

  2、 唐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

  二、“貞觀之治”

  1、“貞觀之治”期間在位的皇帝是誰?

  2、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局面被稱為什么?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措施促使了上述局面的形成?

  二、 女皇武則天

  1、武則天當政期間實行了哪些措施?人們怎樣評價她的統治?

  精講透析:

  根據所學

  的歷史

  知識,

  比較一

  下唐太

  宗和漢

  文帝有

  什么共

  之處?

  【當堂檢測】

  1、唐朝建立的時間:        年;建立者:                  ;都城:        。

  2、唐高祖退位后,繼承皇位的是         ,他就是          ,年號        。

  3、“房謀杜斷”是人們對唐太宗時富于謀略的         和善斷大事的             

  兩位宰相的稱呼。

  4、前后向唐太宗進諫(jian )二百多次的著名諫臣是          。

  5、唐太宗時出現的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景象被稱為                   。

  6、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她本是        的皇后,逐漸掌握實權,晚年稱帝,改國號為       。

  人稱她的統治為“                                ”。

  7、你能總結一下“貞觀之治”局面出現的原因有那些嗎?

  【自我評價】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學習心得】

“貞觀之治” 篇2

  第2課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貞觀之治與女皇武則天。

  【難點】如何評價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給他們一個恰當的評價。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結合學案進行預習,了解重難點等基本問題。

  2.指導學生讀懂課本展示的歷史材料,幫助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3.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四、知識鏈接

  1. 隋朝滅亡的原因:

  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爆發,推翻隋朝。

  2. 制表:設計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項目  漢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減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破格錄用有真才實學的人  吸取隋亡教訓,勤于政事,任用賢才,虛心納諫;發展科舉

  經濟  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親臨治黃第一線,重視興修水利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

  軍事  派兵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在西域設置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思想

  文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舉辦太學  重視人才培養,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民族

  關系  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唐蕃友好

  3.唐朝盛世:

  興起于貞觀之治,繼承于武則天統治,頂峰于開元盛世。

  4.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a.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b.一分為二看待歷史人物;  c.將歷史人物置于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  d.應抓住歷史人物歷史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e.應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上。

  五、自主預習

  (一)基礎知識導讀。瀏覽課本,注意基礎知識的記憶及書寫,完成下列內容。

  1.618年,            在江都被部將殺死,       朝滅亡。同年,在太原

  起兵反隋的貴族          ,進入長安,建立          。

  2.唐朝的開國皇帝是          ,唐太宗名叫            ,年號         。

  3.唐太宗在位期間的出色治績在歷史上被稱位                。

  4.唐太宗任命富于謀略的            和善斷大事的           做宰相,人稱               ,唐太宗時最著名的諫臣是            。

  5.         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國號為      ,人稱她的統治                                 。

 。ǘ﹩栴}探究:結合課本深入學習,邊看書邊思考,完成以下問題。

  1.列舉唐太宗治國的政策和措施。

  2.為什么說武則天的統治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3.比較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的共同之處。

  六、目標檢測

  1.猜一個歷史謎語: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有:(  )

 、偾爻 、谖鳚h  ③西晉 、軚|漢 、菟宄 、尢瞥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2.以下關于唐太宗與隋文帝的共同之處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開國皇帝            b、重視發展生產 

  c、提倡節儉            d、在位時社會經濟繁榮

  3.經常提醒皇帝居安思危,慎始慎終,被皇帝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直言大臣是:                                                       (    )

  a、房玄齡     b、杜如晦      c、魏征        d、駱賓王

  4.如果你是唐太宗時期中央的一名官員,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況有:(    )

 、儆行遗c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為官

 、谔铺诔38嬲]大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唐太宗善于納諫,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議,得到唐太宗的賞識

  ④見證了唐太宗死后,武則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武則天的統治風范被稱為“貞觀遺風”,是因為:              (  )

  a、她的年號叫貞觀    

  b、她繼承了唐太宗的遺志 

  c、她繼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統治使封建社會繼續發展和繁榮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貞觀初期,洛陽以東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

  材料二:(經過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千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

  請回答:

 。1)造成材料一中情況的原因是什么?

 。2)為什么后來會出現材料二中描述的情況?

  7.某校的歷史小組正在進行有關“武則天”的研究,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以下幾項工作:

 。1)你可以建議他們從哪些途徑獲取資料?

 。2)對武則天這個人物歷史上有很多爭議,如果你參加他們的討論,你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呢?

  七、知識網絡

  八、作業布置

  1.記憶和理解第2課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

  2.預習第3課《開元盛世》,將第2課導學案內容補充完整。

“貞觀之治” 篇3

  課題第2課  “貞觀之治”第1  課時課   型新授課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思想方法與人文因素教育。)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貞觀之治與女皇武則天。難點:如何評價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給他們一個恰當的評價。

  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教學方法:講授法、閱讀指導法、提問啟發法、探究法學習方法:閱讀、討論、探究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

  課外作業練一練、填圖冊

  課后隨筆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胄抡n)討論、回答看書、回答看書回答    【教師提問】同學們都看過哪些反映唐朝帝王的影視作品? 哪一部給你的印象最深?你最欣賞里面的哪個歷史人物?

  【學生回答】(唐太宗、武則天、狄人杰等)【教師歸納】既然同學們對唐朝這么多的歷史人物都有所了解,那么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學習一下這段歷史,并請同學們帶著

  問題學習,看看你所熟悉的歷史人物和真實歷史到底區別在哪?我們應當如何評價他們?(講授新課)一、唐朝的建立1、隋朝的滅亡     618年【教師提問】同學們繁盛一時的隋朝是如何滅亡的呢?指導學生看書回答!緦W生回答】【教師歸納】介紹李淵。2、唐朝的建立   618年   李淵   唐高祖   長安【教師提問】1、請同學們結合課本p6找出唐朝建立的基本要素。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2、有哪位同學知道“玄武門之變”?引出唐太宗李世民。介紹歷史人物看書、分組討論、回答、歸納分組準備,學生表演比較分析歷史人物【教師歸納】剛剛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這也說明同學們平時的課外知識是很豐富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唐朝的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二、“貞觀之治”——唐太宗    先解釋“貞觀”的來由!窘處熖釂枴空埻瑢W們結合書本p7-8,思考三個問題:    1、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國方針。    2、唐太宗李世民的統治措施。    3、何為“貞觀之治”?

 。ńY合課本,穿插對歷史人物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的介紹)【教師歸納】基本上對唐太宗有了大致的了解,唐太宗是一位怎樣的帝王,在每位同學的頭腦中已經有了初步的印象。現在請你們設計一個與“貞觀之治”相關的場景,反映你心目中唐太宗的形象。

  【學生表演】【教師歸納】通過同學們的交流,一個少有的明君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不過他不是歷史上明君的第一人,還有誰與他比較相

  似?(漢武帝)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唐太宗之后,出現了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

  學生介紹

  看書、討論回答

  天。【教師提問】有誰能給我們說說這位女皇帝給你留下的印

  象?    下面我們就來走近這位歷史人物。三、女皇武則天【教師提問】武則天的政績怎樣?她的政績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歸納、回答】【教師歸納】客觀地講武則天是一個政績相當突出的帝王, 她在統治期間,抓住了農業生產、人才使用這兩大問題,使唐朝進一步走向輝煌。人稱她的統治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我們看過《大明宮詞》后,武則天作為帝王的功績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的印象,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性格和謀事的手段。由此看來,以影視為代表的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不等于歷史。但是他

  們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好的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肯定以歷史為依據。(小結)

  教學過程

“貞觀之治” 篇4

  第六學習主題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

  學習目標

  1、記住隋統一全國的時間,唐太宗的姓名和年號,隋唐兩朝的都城,

  2、了解“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理解“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

  3、通過對唐太宗的評價,讓學生學習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貞觀之治”

  2、難點:唐太宗治理國家的政策    “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

  自主學習

  1.開皇之治: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定都長安;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出現了“開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2.“貞觀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間,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選用良吏,采取措施,輕徭薄賦,簡法輕刑,重視教育,改善民族關系,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3、“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唐太宗采取有利于社會生產發展的措施,國家統一,廣大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

  閱讀課文、完成填空:

 。ㄒ唬┧褰y一全國與“開皇之治”

  581年,北周外戚        稱帝,建立隋朝,定都       ,年號開皇,他就是隋文帝。他于      年派兵滅陳,結束分裂局面,南北重歸統一。隋文帝建立隋朝和統一全國后,勤勉治國,銳意改革,形成國家富庶、社會繁榮的盛世局面,史稱“          ”。

 。ǘ┧宄臏缤雠c唐朝的建立

  暴政導致亡國。618年殘暴的        被部下殺死,隋朝滅亡。同年,太原留守李淵在       稱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三)“貞觀之治”

  1.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寶座。李世民就是       ,他遵從“             ”的古訓,基本上做到了廣開言路。他吸取隋亡教訓,善于納諫,推行一系列開明務實的政策,使唐朝出現經濟發展,國力強盛的局面,史稱“           ”。

  2.重用能臣是國家興盛的原因之一。被唐太宗譽為“鏡子”的諫臣是        ,被稱為“房謀杜斷”的兩位大臣分別是         、           。

  3.唐太宗推行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負責審議的是      省,負責決策的是      省,在      省之下設六部。他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各少數民族首領擁戴為“           

  合作探究

 。ㄒ唬⑺褰y一全國與“開皇之治”

  1、隋朝是哪年建立的?

  2、隋帝又是如何統一全國的?都城在什么地方?有什意義?

  3歷史上把隋文帝楊堅統治時期叫什么,叫這個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4、隋文帝死后,統治隋朝的哪個暴君導致了隋朝的滅亡?滅亡的時間是什么?

  5、建立唐朝的開國皇帝是誰?都城在什么地方?

 。ǘ、“貞觀之治”

  1、唐太宗叫什么名字,他的年號是什么?都城在什么地方? 

  2、唐太宗使國家長治久安的方法是什么?他的方法可以從什么故事中表達出來?

  3、唐太宗治理國家的政策是什么?

  4、你認為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5、你怎樣評價唐太宗?

  練習反饋

  a

  1.隋朝軍隊一舉滅亡江南的陳朝,結束分裂局面,統一全國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 626年         d.618年

  2.隋文帝時形成國家富庶、社會繁榮的盛世局面,史稱               (    )

  a.“貞觀之治” b.“開皇之治”      c.“開元盛世”  d.“文景之治”

  3.下列哪個朝代和隋朝最相似?                                   (    )

  a.秦朝          b.漢朝            c.晉朝           d.唐朝

  4.下列對隋朝與秦朝相似之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都是短命王朝   b.都城都在長安    c.都因暴政而亡 d.都是統一王朝

  5.隋文帝的最大業績是                                             (    )

  a.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b.結束分裂局面,重新統一全國

  c.改革行政機構,重視選拔人才        d.減輕賦稅徭役,大力發展農業

  6.唐太宗與隋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                                 (    )

  ①輕徭薄賦     ②改革行政機構      ③虛心納諫       ④重視選拔人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中國歷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皇帝,他統治的時期被譽為“貞觀之治”,他是  (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 隋文帝       d.隋煬帝

  8.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作出了很多創造發明,       

  右圖是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它叫  (    )

  a.耬車           b.筒車     c.水排    d.曲轅犁

  9.鼓勵少數民族貴族子弟到長安讀書是               (    )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10.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的是 (    )

  a.楊堅        b.楊廣        c.李淵  d.李世民       

  11.唐太宗改善民族關系的政策是         (    )                           

  a.和親政策     b.封賞政策     c.剿殺政策     d.恩威并施政策

  12.夏桀、商紂、周厲王按同一標準歸為一類。下列人物與此標準較為一致的是    (     )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b

  13.閱讀下列材料,正確回答問題: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1) 材料中的“朕”指誰?

  (2)這句話體現了當時的什么政策?這種政策實施的效果如何?

  14.簡要寫出唐太宗治理國家的一系列開明務實的政策。

“貞觀之治” 篇5

  教學重點

  "開元盛世"也是本課的重點知識,唐玄宗統治前期主要政績是:任用賢相,整頓吏治,重視農業生產。上述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于是政治比較安定,經濟繁榮發展,文化昌盛,國力富強的盛世局面形成了,史稱"開元盛世"。

  "女皇帝武則天",首先從唐的皇后到周的皇帝,武則天是從幫助高宗處理政事而逐漸掌權的。其次武則天的統治。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農桑。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官員,擴大其政權的社會基礎,這對封建國家的鞏固和強盛起了一定作用。

  "貞觀之治"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也是唐太宗之所以成為我國古代杰出政治家的業績。唐太宗的主要政績,教材從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進行了闡述。這些措施構成了"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與隋末暴政形成鮮明對比。其內容有:政治方面:任用賢良,虛懷納諫。沿用并加強三省六部制,確立新的宰相制度,要求三省官員各盡其責,真正起到互相檢查的作用。另外唐太宗大力精簡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機構和官員,提高了行政效率,節省了財政開支,有利于減輕勞動人民的負擔。文化方面:大興學校,發展科舉,擴大了唐朝統治的基礎。經濟方面:輕徭薄賦發展生產。以上措施,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廣大農民定居下來,以辛勤勞動迅速改變農村的凋殘景象,使經濟迅速恢復發展。于是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初步繁榮,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升平的治世局面形成了,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是教學的難點。本節課涉及對三個重要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初中學生往往用好壞來對歷史人物進行簡單的肯定或否定。評價歷史人物好與壞的標準是什么?如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一分為二地對歷史人物進行客觀恰當的評價,是這節課需要探討的問題。

  地位分析

  隋末農民起義后出現了群雄割據的局面,李淵建唐后和其子經過七八年的征戰逐步統一了全國。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后,調整了統治政策,在經濟上輕徭薄賦、政治上廣搜人才,兼聽各種意見,多方完善和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其在位時期,被世人稱為“貞觀之治”,它奠定了唐朝前期強盛的基礎;女皇武則天統治時期是“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至唐玄宗開元年間,則達到了唐朝,也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繁榮昌盛的頂峰時期。

  重點突破方案

  1、關于“開元盛世”,可讓學生結合對“貞觀之治”的認識,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事物發展之間有類似的特點,即“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出現均是因為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正確的政治、經濟措施,使得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從而形成盛世局面。讓學生掌握這一規律,由此實現重點突破。

  2、關于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本課難點是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個歷史人物的評價。如何正確地評價歷史人物是初中一年級學生比較難把握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逐步培養的方法。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個歷史人物,只要求學生客觀地論其功過,以達到正確評價的目的。

  對唐太宗的評價,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概括唐太宗對歷史的貢獻是什么?”引導學生總結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形成開明的政治思想,實行了一系列開明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賢良,虛懷納諫。二是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三是大興學校,發展科舉。經濟方面,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推動了“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對唐玄宗、武則天的評價,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客觀的辯證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肯定歷史人物的功績,同時更應該客觀地分析其在歷史上產生的消極作用,評價歷史人物要側重對歷史發展所產生的作用。這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對武則天,可以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總結出武則天對歷史的貢獻: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官員。三是由于武則天采取了一系列的進步政策,使唐朝盛世局面繼續發展。另外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小字總結武則天從政的表現,最后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性評價,武則天的統治有貞觀遺風,她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對唐玄宗的評價,可以由學生概括其功績:任用賢相,整頓吏治,重視農業生產,推動盛世局面形成。另一方面,關于唐玄宗統治后期的腐敗政治,可在后面課中總結。前后課結合起來,總體評價唐玄宗。

  這些難點的解決,關鍵是讓學生學會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在以后學習中運用。

  3、講述“女后皇帝武則天”一目,教師可首先提問學生:如果你知道武則天這一人,那么你印象中的這個女皇帝是怎樣的呢?

  然后向學生展示武則天的畫像,請幾位同學講一些有關武則天的小故事,教師在介紹武則天的統治時,可讓學生參考課文回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難點突破方案

  對于“貞觀之治”,教師可先講清“貞觀之治”這一概念,緊接著展示唐太宗的畫像,同時介紹唐太宗其人。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思考問題:第一、形成“貞觀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第二、唐太宗實行一系列開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最后,讓學生談談對唐太宗政策的評價和感受,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做總結。

“貞觀之治” 篇6

  第二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統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推行三省六部制,發展科舉制,輕徭薄賦,"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開元盛世"。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找出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異同之處,并分析興亡之間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從而培養他們正確分析歷史事實的異同點,正確把握歷史規律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以及對歷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質的感悟。

  (二)重點難點

  重點:“貞觀之治”、武則天和“開元盛世”。

  難點: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評價。

  (三)重點難點和疑點的解決辦法

  (四)教學創新點

  1.首先學生帶問題自學5分鐘,對本課有個概括的感性認識。

  2.有條件的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錄象資料。

  3.教師可用歷史故事導入  新課。有關資料可以在文本素材里去找。

  (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先提問:隋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么?結果怎樣?學生回答后讓學生閱讀課前提示,介紹“貞觀”、“開元”年號,指出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唐朝前期的三位杰出的皇帝。唐朝的繁榮強盛發生在他們的統治時期。

  二、講授新課

  1.晉陽起兵

  隋末農民起義遍及全國,隋朝政權搖搖欲墜。李淵父子于617年起兵晉陽。同年11月李淵攻克長安,與民眾約法十二條,除去隋朝苛政。618年李淵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唐,他就是唐高祖。唐朝正式建立了。

  2.唐朝的建立和統一全國

  經過激烈的爭權戰爭,到624年,唐朝大體上統一了全國。在統一全國過程中,在黃河流域進行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都是李世民負責指揮的,其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成為當時最杰出的軍事家。當時,統一全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人民的渴望,是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前提。李世民順應歷史潮流,完成統一事業,對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3.貞觀之治

  繼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號貞觀。李世民就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唐太宗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社會安定,經濟恢復發展較快,國力強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稱“貞觀之治”。

  教師指導同學們閱讀教科書歸納整理唐太宗的政績主要內容。

  第一個方面,開明的治國思想。唐太宗親歷隋末的社會大動蕩,親眼目睹隋朝的覆亡,這對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極大的影響。他以隋亡為戒,接受隋末農民起義的教訓,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比較善于學習歷史經驗,具有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的帝王。還認為要使唐朝治世長久,就必須“居安思!,“善始慎終”。

  第二個方面,唐太宗善于用人。由于唐太宗確實是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貞觀時期,人才濟濟,出現了一批對國家的治理有杰出貢獻的著名將相,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勣等。這些猛將謀臣為李王朝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證了唐朝政治穩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這與“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關的,也是“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之一。

  第三個方面,太宗重視納諫。他以隋煬帝拒諫飾非以致國家滅亡為鑒,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在這一點上可以與他媲美。他把自己比做石中之玉,礦中之金,把進諫的人比作良工良冶。在他的倡導和鼓勵下,貞觀時期諫臣盈廷,先后向太宗進諫見于記載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諫前后二百余事,凡數十萬言。唐太宗甚至把貞觀時期政績的取得說成是“皆魏征之力也”。正是這些進諫,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錯誤,對“貞觀之治”的政績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個方面,太宗重視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貞觀時,增加了宰相的人數。這樣既避免宰相專權,又能集思廣義。唐太宗還大力精簡中央、地方各級行政機構和官員。提高了行政效率,節省了財政開支,有利于減輕人民的負擔。

  第五個方面,大興學校,發展科舉。為了廣開選官的途徑,唐太宗繼承并發展了科舉制度,這是唐代最主要的選拔人才的制度。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徑,擴大了唐朝統治的階級基礎。

  第六個方面,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太宗繼位后多次頒布減免全國或部分地區租賦的法令。并用免除幾年賦役的辦法招誘逃亡農民歸業。唐初社會經濟衰弊凋殘,貞觀初期,洛陽以東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全國人口銳減,政府掌握的戶口僅200多萬戶,不到隋盛時890多萬戶的1/3。但到了唐太宗死后3年的統計,戶口增至380萬戶,貞觀時期平均每年增長近七萬戶,是唐代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

  貞觀末年,唐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境內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初步繁榮,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升平,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4.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本人“兼涉文史”,“精明強干”,“能屈身忍辱”,頗有抱負。唐高宗多病,皇后武則天開始干預朝政。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武則天正式改唐為周,自稱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造“曌(音“照”)”字為名。

  武則天執政時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武則天不失為唐代有作為的皇帝、女政治家。但是,為了神化自己的權威,她大肆崇佛,廣建廟宇,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團急劇膨脹,加重了人民負擔。她重用武氏家族,這些人窮奢極欲,為非作歹,更與武則天本人的腐朽生活和對權勢的貪婪分不開。這一切必然會加劇階級矛盾。(在此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人物。)

  5.“開元盛世”

  繼承唐太宗、武則天的業績,并將其發展推向頂峰,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稱“開元盛世”。

  1)政治上,唐玄宗特別注意選賢任能,且從基層做起,親自考核新任命的縣令,斥退不合格者。

  2)經濟上,唐玄宗重視農耕、墾荒,大力興修水利。農業生產大大發展。(可讓學生背誦杜甫《憶昔》)所以全國人口大增,戶數是唐太宗時期的3倍,可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

  小結:自唐朝建立,從唐太宗到武則天再到唐玄宗,都勵精圖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達到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況,使唐朝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極為深遠的影響。由此可見,在確定適宜社會發展的基本國策的前提下,政令、政策的相對穩定,是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貞觀之治” 篇7

  課題第2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個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了解隋末農民起義,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納諫等內容,培養和提高客觀、全面、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培養和提高梳理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的能力。   通過對“貞觀之治”原因的分析,認識“貞觀之治”的實質,逐步培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了解和收集有關隋朝滅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關資料,探討“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圍繞唐太宗用人和納諫、貞觀新政的主要內容及實質等問題開展討論;以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為題展開辯論,最終對唐太宗這一重要歷史人物和“貞觀之治”這一重要歷史現象做出自己的評價,從而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掌握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隋煬帝殘暴致隋迅速敗亡;唐太宗知人善任,從諫如流,調整統治政策與民休息,遂成“貞觀之治”。兩相比較,凸顯以德治民、以德治國的重要性。認識唐太宗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的所作所為,雖然是為鞏固其統治服務的,但合乎潮流,順乎民意;“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統治比較好的歷史時期,它為唐代的強盛和中華文明輝煌燦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學重點: “貞觀新政”教學難點:唐太宗的用人和納諫與貞觀之治的關系以及如何看待“貞觀之治”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一 、唐王朝的建立 1、隋朝滅亡隋煬帝繼位后,連年大興土木,多次發動對外戰爭,不惜民力,酷虐殘暴,終于引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農民起義沉重打擊隋王朝,各地地方官吏如李淵等人乘亂起兵,隋帝國迅速瓦解。至此,隋朝滅亡的原因一目了然。 2、唐朝建立   在隋朝統治搖搖欲墜之際,隋朝唐國公、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力量迅速壯大。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納諫    本目從兩個方面對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介紹:一方面,他是通過殺兄逼父的非正常渠道登上皇帝寶座的,關于這一點教材明確寫道: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個兒子”,雖然“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統一戰爭中功勛卓著”,但由于中國封建社會的王位承襲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按正常渠道李世民將與帝位無緣。于是,野心勃勃的李世民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玄武門之變,射殺其兄太子李建成,先迫使其父李淵立其為太子,后再威逼李淵退位。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次年改年號為貞觀,是為唐太宗。但另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又是一位非常賢明的有作為的封建皇帝。他即位后,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偉大,甚至對人民群眾產生敬畏之情,意識到“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他知道只有虛心納諫,  “兼聽則明”,才能長治久安,所以他鼓勵、倡導臣下提意見,并能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從而涌現出魏征這樣的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諫臣;他也知道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選賢任能,所以他能知人善任,盡量做到惟才是舉,兼收并用。 上述兩個方面的介紹,不僅使學生對唐太宗這一歷史人物有了一個正確認識,同時也說明了“貞觀之治”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陀^上,隋朝由于統治殘暴招致迅速敗亡給唐初統治者特別是唐太宗以極大震撼,使得他們不得不調整統治政策,施德于民;主觀上,唐太宗李世民從諫如流,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從這一點上說,本目與其說是介紹了唐太宗,不如說是分析了“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從而為第三目“貞觀新政”的展開奠定基礎。三、貞觀新政    1、“貞觀新政”出現的原因,貞觀之治”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陀^上,隋朝由于統治殘暴招致迅速敗亡給唐初統治者特別是唐太宗以極大震撼,使得他們不得不調整統治政策,施德于民;主觀上,唐太宗李世民從諫如流,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兢兢業業。 2、“貞觀新政”的主要內容, 1)是賦役制度方面的改革,突出了百姓服勞役天數的減少和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勞役,農民對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逐漸松弛。 2)是沿襲、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為隋朝首創,唐朝加以沿襲并進一步完善,使得這一制度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并對今天中國乃至亞洲其他國家的行政體制產生重大影響。 3)是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主要原則是刪繁就簡,化重為輕,并且編纂了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唐律疏義》。 3、何謂“治世”以及如何認識和評價像“貞觀之治”這樣的封建治世。     關于“治世”,  “治世”通俗地說就是統治得比較好的時期,其主要表現是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繁榮,社會安定,國力強盛。關于如何看待和評價像“貞觀之治”這樣的封建治世,留給學生自己去思考和體會,然后做出自己的評價。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貞觀之治” 篇8

  第2課   貞觀之治—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窘滩姆治觥勘菊n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鑒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對于初中學,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情色彩,從“好”或“壞”出發,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窘虒W過程】導入:引導學生回憶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滅亡了”,使學生理解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的爆發。在農民起義過程中,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一、唐朝的建立(略講)隋朝太原留守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長安,建立唐朝。時間:618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     李淵都城:長安出示《唐朝疆域圖》,強調唐朝長安城的位置。二、貞觀之治出示材料:[貞觀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謂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對曰:“不知!痹唬骸爸鬯员热司,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學生討論這段話的含義及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由于唐太宗對君民關系認識較為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貞觀年間,他的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思想而制定的。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齡、杜如晦、魏征三個人物,也可以讓學生講述有關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強趣味性。)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3、崇尚節儉;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三、女皇帝武則天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強調)展示武則天畫像,邊引導學生看圖,邊簡介武則天經歷。重點介紹武則天的統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對其統治評價的話:“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討論:談談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的看法。小結:唐太宗、武則天都推行了比較開明的政治經濟措施,促進唐朝的繁榮強盛,對他們的統治應給予肯定。作業:課后作業

“貞觀之治” 篇9

  第1課  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

  知識要點1.  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年號“開皇”。589年,隋朝滅掉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朝統一南北。618年春,隋煬帝(楊廣)在江都(今揚州)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2.  隋朝官員李淵和兒子李世民在晉陽(今太原)起兵反隋,率部眾攻入長安,618年建立唐朝。唐朝沿用并發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以進士科最為主要)。3.  唐太宗遵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古訓,基本上做到了廣開言路。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為著名的諫臣(以人為鏡)。4.  唐太宗推行開明務實的政策,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的局面,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柏懹^之治”為唐朝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5.  唐朝時發明的重要農業工具是筒車和曲轅犁。 6.  唐太宗實施的實現貞觀之治的措施(治國之策)

  類別

  內容

  備注

  政治上

  選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改革三省六部

  經濟上

  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允許農民交納一定的絲絹或麻布代替徭役

  法律上

  簡法輕刑,修訂法律

  《貞觀律》

  教育上

  重視教育,大力培養人才

  國子學、太學

  民族關系上

  實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關系

  天可汗

  隨堂練習1.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帝王,“貞觀之治”至今還為人們津津樂道。(1)你認為評價封建盛世的“指標”應該包含哪些要素?(2)唐太宗特別善于用人,他在位時期出現了哪些名臣(列舉兩位即可)?唐太宗2.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話告誡太子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1)寫出與“黎庶”含義相同的詞語(一例)。這段告誡的話與什么朝代的興亡教訓有直接的關系? (2)為處理好“舟水”關系,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不少于兩項)? 3.  默寫:唐太宗實施的實現貞觀之治的措施(治國之策)

  類別

  內容

  備注

  4.  讀圖回答問題:①給右圖加一個合適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②三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別負責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省下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管具體政務。5.  閱讀:隋朝與秦朝的相似之處有哪些?(1)建立背景:都是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2)政權特點:都采取新的措施來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3)存在時間:都很短暫,二世而亡;(4)滅亡原因:都因為統治者的暴政,被農民起義推翻;(5)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秦長城和隋大運河;(6)歷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滅亡教訓為后來的統治者借鑒,出現封建社會的盛世。

“貞觀之治” 篇10

  第一范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唐朝建立的時間、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基本史實,掌握唐太宗、武則天的治國方法,了解他們對唐朝的貢獻。

  知道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

  〔過程與方法〕

  放映有關唐太宗、武則天的影視片斷,或閱讀與唐朝建立的相關文章。選讀唐太宗、武則天的故事。引導學生用比較的方法,自主獲得歷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與真實的歷史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認識。

  組織班級展開讀與唐太宗、武則天有關的歷史故事、歷史書報的活動,交流讀書體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對唐太宗、武則天進行正確的評價。學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發自己新的靈感,從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引導學生搜集有關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歷史資料,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以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評價唐太宗作為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發揮的作用,使學生從學習中感受到唐太宗這一歷史人物的人格品質。

  了解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認同武則天的政績,以及她在唐朝“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作用。

  了解“貞觀之治”及武則天統治時期政治的穩定,離不開忠臣良將的輔佐和廣大人民的勤勞,當然也離不開唐太宗、武則天的個人政治才干。

  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進步性改良措施,將促進社會的發展;讓學生體會,今天祖國繁榮發展的盛世景象離不開改革開放的實行,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其突破

  本課的學習重點是“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刹捎谜n前搜集有關資料、觀看影視片斷、合作交流、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完成重點內容的學習。

  本課學習的難點是對唐太宗的評價。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讓學生先談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過學習歷史事實,了解歷史上唐太宗,逐步達到對這一歷史人物全面評價的目的。

  課前導學

  觀看有關唐太宗、武則天的影視作品,如:《秦王李世民》、《大明宮詞》;閱讀唐太宗、武則天的歷史故事和歷史資料。

  教學策略和方法

  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從教科書提供的材料中,有針對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等基本知識。采用自學互論的方式,讓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教學思路設計

  本課是以“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等內容為線索來展開的,唐朝的建立可以讓學生自學,從教科書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掌握!柏懹^之治”和“女皇武則天”通過搜集和整理課外資料、合作交流、小組討論等方式來完成。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引導學生參加課堂活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題和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資源

  多媒體教學設備,或vcd、電視機和小黑板。

  有關唐太宗、武則天的影視作品片斷。

  簡易含圖片的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教學引導

  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給唐太宗送去一個魏征未寫完的奏章。上面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壞事。人,有好人壞人,任用好人,則國家安泰,任用了壞人國家就要大亂;朝中大臣之間有愛有憎。往往對他愛的人,只看見長處,對他憎的人卻只能看見短處,這是不正確的。應當是:能看見所愛的人的短處,看到所憎人的長處。如果這樣,就能去掉真正的壞人,任用好人,天下就興旺了。”唐太宗看了這段話以后,非常感動,他對大臣們說:“今后,我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事,你們把魏征的語言寫在笏上,看到我有錯時,隨時給我提出來,幫助我改正。”

  唐太宗為什么能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他統治的時候,唐朝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現在我們來學習本課內容!  

 。ǔ鍪颈菊n標題)

  采用故事引入法導課。教師要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我先提出幾個問題,同學們閱讀課文第6頁的內容,找出答案。

 。ǔ鍪締栴})

 、       隋朝是怎樣滅亡的?    

  ②       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嗎? 

  學生閱讀課文,然后   舉手回答。

  (學生可能回答玄武門之變)

  學生能回答,但可能答得不完整,可讓其他學生補充,教師注意糾正學生回答錯的地方。

 。ǜ鶕䦟W生回答的內容,教師出示課文的第一個標題以及相關內容)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和都城

  同學們講的很好,尤其是對唐太宗如何繼承王位,講的很精彩。下面我們一起看一個短片《玄武門之變》。

 。ǚ庞扯唐

  學生認真觀看短片。

  看短片可增加課堂教學的

  直觀性。

  唐太宗親身經歷了隋末的社會大動蕩,親眼目睹了隋朝的滅亡。所以,他繼位以后,勵精圖治,使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出示課文的第二個標題)

  那么什么是“貞觀之治”呢?

  (教師首先講述什么是“貞觀之治”,并出示相關內容。)

  學生看大屏幕并認真聽講。

  出示標題及相關內容,讓學生對“貞觀之治”的概念有所了解。

  形成“貞觀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后發言。(出示問題)

  學生前后桌四人一組,根據對教科書的閱讀和搜集到的課外材料,進行討論,各組代表競相發言。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時要走到學生中去,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學生才能抓住重點。

  教師到學生中去,對學生進行指導。            

  學生回答的內容有: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認識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

 、谔铺谏朴谟萌撕椭匾暭{諫,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齡,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

 、厶瞥赜盟宄×恐,貞觀時期,還增加了宰相

  人數,這樣既避免了宰相專權,又能集思廣益。

 、茇懹^時期,還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科最為重要,唐太宗還重視文化教育。

  討論問題一定要讓學生圍繞唐太宗開明治國的政策措施來談,讓學生在了解唐太宗及“貞觀之治”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討論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以及一分為二地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同學們說的很好,從同學們回答的內容來看,形成“貞觀之治”局面的原因是: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訓,任賢、納諫、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整頓吏治,大興學校,發展科舉。

 。ń處熢诖笃聊簧巷@示學生回答的內容)

  出示:小結的內容和唐太宗畫像。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不僅知道了“貞觀之治”的基本內容和形成的原因,還對唐太宗是怎樣的一位皇帝,也有了正確的評價。通過他的功績我們可以看出,他不愧為我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下面我們一起看一個電視片段,看誰能說出畫面中表現的人物是誰?

  (出示畫面)

  學生看畫面,涌躍說出電視片段中的人物。

  放映有武則天登基場面的電視劇片段。

  對!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學們看過《大明宮詞》吧,在這部電視劇里,武則天給你們的印象如何?

  學生自由發言,說出印象中的武則天。

  大多數學生講的可能是電視劇的一些情節,很少有學生能涉及到武則天的政績。

  武則天是一個爭議很多,眾說紛紜的歷史人物。她專斷、剛烈、愛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對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武則天的政績主要有哪些?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后歸納。  

 。ń處煾鶕䦟W生回答的內容出示武則天主要功績) 

  學生閱讀“女皇武則天”進行思考、歸納,然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僦匾暟l展農業生產。

 、谄茠氈赜糜胁鸥傻娜。如:姚崇、宋璟。

 、邸∷使唐朝盛世局面得以繼續發展。

  這種電視劇與歷史教材的對比,讓學生能發現歷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與真實的歷史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能解除學生由于受電視、電影等藝術形象的塑造而產生的對這一歷史人物的片面認識。

  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當代文人郭沫若對武則天有過這樣的評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這句話的意思是她為后來的開元盛世開辟了道路,弘揚了貞觀之治。她不失為一位有作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在武則天圖片旁出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過秦漢的歷史,結合這學期我們學的隋唐歷史,大家動腦筋思考一下:秦亡漢興,隋亡唐興,有什么共同之處?   

  (出示思考題)

  學生分小組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廣泛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師到學生中去,對學生 

  說對的地方加以肯定,不對的地方注意糾正。

  鼓勵學生的發散思維,將已學過的歷史知識和現在學的歷史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學生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對比,從中得出結論。

  通過同學們的交流,大家都把自己小組的結論表述出來,非常好!下面大家看大屏幕

 。ń處熯呏v邊出示結論)

  學生討論的結果:

  秦隋都是在完成統一后很快滅亡的。秦隋后期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滅亡的原 因都是統治者殘暴道,政治黑暗,濫用民力,經濟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矛盾尖銳。  

  漢唐的興起都是統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訓,都出現了繁榮的局面并且都成為影響當時世界的大國;漢唐兩朝初的

  統治者,都勤于政事,輕徭薄賦,發展生產,都整頓吏治,任用賢良!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歸納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相同點,能幫助學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識,學會處理復雜的歷史內容,增強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的能力,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夠聽取他人意見和觀點。

  我們今天這堂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這節課我們不僅客觀地評價了唐太宗和武則天,我們還把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相同點進行了對比,在對比中,我們對這些朝代的歷史更加了解。學習要學會舉一三。下面老師給你們布置一道課外探究的問題。

 。ǔ鍪締栴})

  設計一張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這堂課我們就上到這。

  下課!

  師生互道再見!

“貞觀之治” 篇11

  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唐朝的建立和統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推行三省六部制,發展科舉制,輕徭薄賦;“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開元盛世”。

  (二)能力訓練點

  1.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說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從而培養他們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引導學生找出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異同之處,并分析亡興之間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從而培養他們正確分析歷史事實的異同點,正確把握歷史規律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正確認識唐太宗作為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對歷史發展的作用。他吸取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他的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進步性改革措施,最終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局面的出現。使學生從中感悟歷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質。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頓吏治,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古代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學生通過對這一盛世景象的學習,體會祖國的偉大,增強學生對偉大的祖國的熱愛。

  (四)美育滲透點

  “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出現,離不開廣大人民的辛勞,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李隆基個人能力美的體現。

  二 學法引導

  1.教師可用歷史故事導人新課。

  2.學習本課重點要識記理解四個人物和四個概念。

  (1)四個人物:

  ①李淵:唐高祖,唐開國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诶钍烂瘢禾铺冢覈糯艹龅恼渭。

 、畚鋭t天: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

  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國古代比較有影響的一個皇帝,前期頗有作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

  (2)兩個概念:

 、佟柏懹^之治”;

  ②“開元盛世”。

  三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及解決辦法

  1.“貞觀之治”是本課的一個重點,由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構成。第一,是唐太宗實行一系列開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第二,是開明政策和措施的具體內容。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根據這一內容構成的特點,要突破重點,可采取提問法,從史實的結果分析原因。教師可提出問題:第一,形成“貞觀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第二,唐太宗實行一系列開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問題可以由學生在課前閱讀自學時去思考總結。)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正確地回答問題。

  2.“開元盛世”,也是本課的重點。突破的方法,可結合學生對“貞觀之治”的認識。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事物發展之間有類似的特點,即“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出現都是因為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從而形成盛世局面,讓學生把握這一規律,從而實現重點突破。

  (二)難點及解決辦法

  本課難點是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個歷史人物的評價。如何正確地評價歷史人物是初中一年級學生比較難把握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逐步培養的方法。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個歷史人物,只要求學生客觀地論其功過,以達到正確評價的目的。

  對唐太宗的評價,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概括唐太宗對歷史的貢獻是什么?”引導學生總結得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形成開明的政治思想,實行了一系列開明政策和措施。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賢良,虛懷納諫。二是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三是大興學校,發展科舉。經濟方面,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推動了“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對唐玄宗、武則天的評價,可以弓[導學生運用客觀的辯證的分析方法。一方面肯定歷史人物的功績,同時更應該客觀地分析其在歷史上產生的消極作用,評價歷史人物要側重對歷史發展所產生的作用。這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對武則天,可以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總結出武則天對歷史的貢獻: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官員。三是由于武則天采取了一系列的進步政策,使唐朝盛世局面繼續發展。另外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小字總結武則天從政的表現,最后可以引導學生總結 性評價,武則天的統治有貞觀遺風,她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對唐玄宗的評價,可以由學生概括其功績:任用賢相,整頓吏治,重視農業生產,推動盛世局面形成。另一方面,關于唐玄宗統治后期的腐敗政治,可在講第6課時總結。兩課結合起來,總體評價唐玄宗。

  這些難點的解決,關鍵是讓學生學會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在以后學習中運用。

  (三)疑點及解決辦法

  本課的疑點是對女皇帝武則天的正確認識。

  解決辦法:可以通過對武則天的正確評價,尤其是強調她對歷史的貢獻,解除學生由于受電視、電影藝術形象的塑造而產生的對這一歷史人物的正面作用的懷疑。

  四 課時安排

  1課時

  五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 首先由學生帶問題自學5分鐘,對本課有一個概括的感性認識。

  2.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錄像資料。

  3.學習“貞觀之治”“女皇帝武則天”“開元盛世”三個問題時,可讓學生總結三位歷史人物的功過。

  4.在對本課進行總結擴展時,教師可以提出下列問題,由學生討論解決。(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引導和歸納)

  (1)為什么說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2)你如何評價武則天、唐玄宗的歷史功過及其對歷史的作用。

  (3)對比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異同之處,分析亡興之間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六 教學步驟 

 。ㄒ唬┟鞔_目標

  1.知識目標

  (1)唐朝的建立和統一的簡要過程。

  (2)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形成開明的政治思想,在政治、經濟方面采取了哪些開明的政策和措施,從而推動了“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

  (3)武則天統治的特點: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破格提拔人才,任用名臣,使唐初盛世局面繼續發展。

 。4)“開元盛世”的形成。

  2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分析評價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位統治者,從而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和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對秦、漢、隋、唐四個朝代的回憶學習,總結對比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異同之處,分析亡興之間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從而培養學生正確分析歷史事實,正確把握歷史規律的能力。

  3.德育目標

  (1)正確認識唐太宗作為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對歷史發展的作用,使學生從中感悟歷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質。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頓吏治,繼承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業績,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古代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學生在學習中可結合我國的偉大社會主義改革和祖—國繁榮發展的盛世景象,體會祖國的偉大,增加學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ǘ┱w感知

  隋末農民起義后出現了群雄割據的局面。李淵建立唐朝,他和李世民鎮壓了農民的起義軍,消滅了各地的割據勢力,統一了全國。唐太宗調整了統治的政策,在經濟上注意讓農民修養生息,減輕賦稅和徭役,恢復發展農業經濟。政治上搜羅各方人才,兼聽各種意見,擇善而行,進一步完善和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唐朝前期政治比較清明,出現了“貞觀之治”和 “開元盛世”。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前期強盛的基礎;女皇帝武則天的統治承上啟下,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唐玄宗時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繁榮昌盛的頂峰時期。

  (三)教學過程 

  1.學生自學過程

  根據下列問題進行獨立閱讀。

  (1)簡單概括唐朝建立、統一的情況。

  (2)簡要總結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實行開明政策,在政治、經濟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3)武則天、唐玄宗在歷史上的功績是什么?

  2.教師指導學習過程

  (1)關于唐朝建立,概括知識點。起兵者:隋朝官吏李淵父子。時間:618年。都城:6 長安。唐高祖:李淵。

  (2)關于“貞觀之治”,這是本課的重點。教師首先講述什么是貞觀之治。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接著提出問題:形成“貞觀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兩方面總結歸納。

  政治上,一是唐太宗善于用人,名相房玄齡、杜如晦有“房謀杜斷”的美稱,重視納諫,重用敢于直諫的名臣魏征。二是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數,合并州縣,節省開支,減輕人民負擔。三是大興學校,發展科舉,中央設國子學、太學,地方州縣也設學校,科舉增加考試科目,進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

  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教師提出第二個問題,唐太宗實行一系列開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接受隋亡的教訓。)

  (3)“女皇帝武則天”一目,教師提出問題:武則天對唐朝社會的貢獻是什么?引導學生總結為兩點:第一,繼續發展生產,破格提拔人才,名臣有姚崇、宋璩。第二,唐朝盛世局面繼續發展,武則天成為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4)“開元盛世”一目,教師引導學生從“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的前提條件入手,概括唐玄宗的政治、經濟措施。政治方面,任用賢相姚崇、宋壕,整頓吏治。經濟方面,重視農業生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四)總結、擴展

  1.教師總結

  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全盤時期,它從隋朝滅亡的教訓中走了出來。首先出現了唐太宗時期的盛世局面,后又歷經女皇帝武則天時期的繼續發展,到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人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同學們應該從這一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及其歷史事實之間的內在聯系。

  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1)為什么說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2)你如何評價武則天、唐玄宗的歷史功過?

  (3)對比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異同之處,并分析亡興之間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2.學生活動

  教師引導歸納,學生討論回答。

  參考答案: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任賢、納諫,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整頓吏治,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大興學校,發展科舉。這些開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經濟初步發展繁榮、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太平的“貞觀之治”。所以說他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間比較重視發展農業生產。684年下令獎勵農桑,減輕徭役。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武則天重用有才能的官員,對封建國家的鞏固和強盛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其執政期間,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武則天不失為唐代有作為的皇帝、政治家。但是,其統治期間,弊政諸多,如重用武氏家族、大肆崇佛、廣建寺院等,百姓深受其苦。這與武則天的腐朽生活和對權勢的貪婪是分不開的。唐玄宗統治的前期,他不失為一位英明的君主。唐玄宗任用名相,裁汰冗官,整頓吏治,淘汰僧民,重視農業生產,開創了唐朝的極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3)相同點:秦朝和隋朝都是完成統一后很快滅亡的,滅亡原因都因統治者殘暴無度,濫用民力,使統治秩序很快崩潰,農民起義很快爆發,這都給后繼的漢、唐統治者以深刻的教訓。因此,漢、唐兩代初期的統治者都采取了緩和階級矛盾;注意發展生產,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漢、唐都出現繁榮局面。不同點:時代不同,繼承關系不同。秦漢處于封建制開始階段,因此,漢初一方面繼承了秦制,同時又分封諸侯。隋唐則處于封建制度發展的中期,隋與唐完全是繼承關系,使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完善。在亡與興之間起主要作用的是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矛盾尖銳即亡,矛盾緩和即興。這是因為,農民起義是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壓迫的最激烈方式。正是農民起義使秦、隋滅亡,地主階級最高統治者接受教訓,注意適當減輕剝削程度,又促使漢、唐興盛。這是農民戰爭推動作用的直接反映。

  七 布置作業 

  1.教材中課后練習題。(書面作業 )

  2.資料使用指導。

  (1)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唐太宗虛懷納諫可以補充以下“唐太宗令眾臣知而必諫”的故事:

  魏征逝世后,太宗對朝中大臣們說: “我派人到魏征家中,在他的書信中發現魏征未寫完的奏章,使者帶回來,我看了看,字寫的很亂,惟有前數行稍能分辨。魏征說:“天下的事情有好事有壞事。人,有好人有壞人,任用了好人,則國家安泰,任用了壞人,國家就要大亂;朝中大臣之間有愛有憎。有的對他愛的人,只看見長處,對他憎的人只看見短處。這是不正確的,應當是:能看見所愛的人的短處,看到所憎的人的長處。如果這樣,就能去掉真正的壞人,任用好人,天下就興旺了。”’太宗又說: “這是魏征未寫完的奏章。我看了以后,想了想,今后,我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事,你們把魏征的語言寫在笏上,看到我有過錯時,隨時提出來,幫助我改正!

  (2)在介紹武則天其人其事時,可引述其《臘日宣幸上苑》一詩:“明朝幸上苑,火速報春知;氝B夜發,莫待曉風吹!倍潭20個字,將武則天潑辣專斷(有時又表現為創造性與勇氣)的性格勾勒得再鮮明不過了。這是典型的自我寫照的佳作。

  八 板書略

“貞觀之治” 篇12

  李淵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職位

  李淵的先世本為趙郡(今河北趙縣)李氏。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際,有“佐命功”(輔佐帝王創業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雖死,仍追封為唐國公。父李昞襲爵,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柱國大將軍等。李淵生于長安,7歲時襲封唐國公。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姐,所以李淵和隋煬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近親”。隋煬帝繼位后,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615年,李淵受命為山西河東撫慰大使,次年拜太原留守。(太原郡治所為晉陽,在今山西太原。)

  李淵起兵的醞釀和經過

  隋末農民起義遍及全國,隋朝政權搖搖欲墜。613年征高麗之役,李淵督運于懷遠鎮,路過涿郡,與宇文士及深夜密論時事,開始有起兵反隋奪取天下之志。616年李淵奉詔為太原留守,以王威、高君雅為副。太原是軍事重鎮,兵源充足,糧餉豐沛,可以“食支十年”。李淵認為這是天賜良機,于是將長子建成留在河東,命其“潛結英俊”;攜次子世民至太原,命其“密招豪友”,積極準備起兵。李世民結交晉陽宮監裴寂、晉陽令劉文靜等暗自部署力量。617年初,李淵使劉文靜偽造敕書,說煬帝要發太原、馬邑等幾郡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當兵,年底集中涿郡,將攻打高麗。于是群情激憤,馬邑劉武周乘機起兵,引突厥攻占汾陽宮。李淵借機募集新兵,并密召長子建成、四子元吉等急赴晉陽。煬帝派遣監視李淵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雖迫于非常形勢同意李淵自行募兵,但眼看上萬新兵云集,懷疑李淵有異志,便暗中策劃晉祠祈雨大會,想把李淵父子誘騙至晉祠,伏兵殺害。晉陽鄉長劉世龍得知此事,因感李淵不以其出身微細,以禮相待,立即將此事報告李淵。李淵父子決定先發制人,于617年五月起兵晉陽。舊史所說李世民暗中在晉陽部署賓客,準備起兵,而李淵不知其事。等到李世民把計劃告知李淵,李淵大為驚駭,甚至要執李世民送官治罪。這是不可信的。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把李世民說成李唐王朝的真正奠基人,使他的皇位獲得合法性。這一點是必須注意的。當然,年輕的李世民見事敏速,行動大膽,勸李淵早日舉兵,可能糾正過李淵行動過于遲緩的弱點。在李淵的授意下,他在組織起兵方面也起了不小的作用。這些我們也是應該承認的。

  李淵父子得知王威、高君雅“欲因晉祠祈雨,為不利。”(《資治通鑒》卷183)617年五月伏兵于晉陽宮城外。次日清晨李淵和王威、高君雅同坐視事,劉文靜引開陽府司馬劉政會進來,說有密狀告人謀反。李淵故意示意王威取狀先看。劉政會說:“所告乃副留守事,唯唐公得視之!崩顪Y看狀,上寫:“威、君雅潛引突厥入寇!备呔虐l現已陷入對方圈套,大呼:“此乃反者欲殺我耳。”劉文靜等立即執王、高二人入獄。恰巧突厥數萬人擾晉陽,眾人以為是王威、高君雅所勾引,李淵于是斬王威、高君雅,鏟除障礙,公開起兵。六月,建成、元吉等始至晉陽。

  起兵后,李世民倡議北結突厥,以解后顧之憂,并憑借突厥兵馬壯大聲勢。李淵親筆致書突厥,卑辭厚禮,遣使馳送始畢可汗。向突厥稱臣,請始畢出兵相助,約定“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突厥送馬千匹來太原互市,并答應出兵相助。七月,李淵以李元吉為太原太守,留守晉陽宮,自己與建成、世民率領三萬大軍誓師南下。時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與困守洛陽的王世充激戰方酣,李淵乘機進兵關中。沿途隊伍不斷壯大,十一月,李淵命建成、世民四面進攻,遂克長安。

  唐朝的建立和統一

  617年11月李淵攻克長安,與民眾約法十二條,除去隋朝苛政,迎代王侑即皇帝位,是為隋恭帝,改大業十三年為義寧元年,遙尊煬帝為太上皇。隋恭帝以李淵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次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蘇揚州)殺隋煬帝。五月,隋恭帝禪位,李淵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唐,是為唐高祖,改元武德,定都長安。立建成為太子;以世民為尚書令,封秦王;元吉封齊王,唐朝正式建立了。

  唐政權建立后,只據有關中一隅。全國各地同時稱王稱帝的還有十數家,重新統一中國,還要經過激烈的戰爭。自618年到624年,七年中除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和梁師都依靠突厥貴族的庇護得以割據朔方外,唐朝大體上統一了全國。在統一全國過程中,在黃河流域進行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都是李世民負責指揮的。第一戰是對隴右的薛舉、薛仁果父子,迫使薛仁果降唐。第二戰是打退了倚仗突厥勢力進攻河南的劉武周和宋金剛。第三戰是對東都的王世充勢力和竇建德領導的農民軍,打敗竇建德,消滅了他建立的夏政權;迫使盤踞洛陽的王世充出降,滅亡了他建立的鄭政權,為唐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這期間李世民表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成為當時最杰出的軍事家。當時,統一全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人民的渴望,是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前提。李世民順應歷史潮流,完成統一事業,對歷史的發展是起了積極作用的。

  山西太原晉祠(圖畫)

  在今山西太原市,始建于北魏前(酈道元《水經注》已記載)。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其子燮因晉水改國名為晉。北齊時曾改名大崇皇寺,唐貞觀年間仍名晉祠,以后歷代多加修葺。

  唐太宗

  唐太宗(598—649),名李世民,唐高祖次子。李淵攻入長安后,李世民為京兆尹,封秦國公。李淵即位后,李世民任尚書令,不久封為秦王。在統一過程中,他的功業超過太子李建成,雙方爭奪皇位。最后,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迫使唐高祖退位,自己稱帝。次年改元貞觀。他在位時(626—649),出現中國封建社會著名的“治世”——“貞觀之治”。他還平定東突厥,置安西都護府,被突厥等北方各族尊為“天可汗”。他以文成公主與吐蕃松贊干布和親,發展唐蕃關系。在位時,他積極發展同日本、古印度等國的友好交往。他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但晚年缺點暴露較多,如連年用兵,賦役加重,等等。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話

  這段話源出自《荀子》,是唐太宗對太子的教誡,見《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吸取隋亡的教訓

  唐太宗親歷隋末的社會大動蕩,親睹隋朝的覆亡,這對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極大的影響。他即位后,經常與大臣們討論歷代王朝的盛衰和治國的方針政策。他們認為隋煬帝身死國滅是因為“徭役無時”“干戈不戢”,以致“民不堪命”(《貞觀政要》),起而反抗。他以隋亡為戒,接受隋末農民起義的教訓,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比較善于學習歷史經驗,具有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的帝王。他看到君民關系有如舟水,常以隋的覆舟來警惕自己,告誡子孫。他認為君臣關系“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如果“君臣相疑,實為國之大患”(《貞觀政要》)。他還認為要使唐朝治世長久,就必須“居安思危”“善始慎終”(《貞觀政要》)。唐太宗的開明政策和措施,就是以這些認識為依據而制定的。

  善于用人

  唐太宗認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貞觀政要》),所以他很重視選官用人。他求賢若渴,為了改善吏治,爭取各地主集團的支持,他確實選拔任用了許多有才能的人擔任中央要職。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種地主勢力,有原秦王府的臣僚,有追隨李建成反對他的政敵,有關中軍事貴族和南北士族,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門人士。由于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拔人物不私于黨”,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貞觀時期,人才濟濟,多士盈廷,出現了一批對國家的治理有杰出貢獻的著名將相,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勣等。這些猛將謀臣為李唐王朝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證了唐朝政治穩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這與“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關的,也是“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之一。

  重視納諫

  唐太宗以隋煬帝拒諫飾非以致國亡家滅為鑒,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在這一點上可以與他媲美。他的思想很明確,納諫的目的就是防止乖謬和改正錯誤,以利于“長治久安”。他把自己比作石中之玉,礦中之金,把進諫的人比作良工良冶。在他的倡導和鼓勵下,貞觀時期諫臣盈廷,先后向太宗進諫見于記載的不下三十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諫前后二百余事”(《貞觀政要》),凡數十萬言。劉洎、岑文本、馬周等多能面折廷爭,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見和批評。正是這些諫凈,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錯誤,對“貞觀之治”的政績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唐太宗甚至把貞觀時期政績的取得說成是“皆魏征之力也”(引《舊唐書·魏征傳》)。

  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減輕人民負擔

  唐太宗非常重視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唐初,以中書省長官中書令(二人)、門下省長官侍中(二人)、尚書省長官左、右仆射為當然宰相,合議軍國大事于政事堂。唐太宗除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外,還用參知政事、參議朝政、同中書門下三品等名義,任用其他一些大臣為宰相,參加議政。這樣把宰相班子擴大,并且以品位稍低的他官參與議政,使之成為一個變動不居的集體,便于控制,有利于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不致造成宰相專權,大權旁落。同時,擴大議政人員名額,可收集思廣益之效。新的宰相制度正式確立。唐太宗還要求三省官員各盡其責,真正起到相互檢查的作用。要求堅持討論、封駁、執行相結合的原則。他一再要中書、門下兩省大臣,凡是詔敕有不便之處都要論執,不要盲從。舊史稱唐朝政府處決政務很少錯誤。

  唐太宗還大力精簡中央、地方各級行政機構和官員。隋末豪杰并起,割地稱雄,歸附唐朝后,高祖割置州縣安頓他們。因之州縣數目,倍于隋朝,形成民少吏多的弊政。唐太宗命房玄齡等并省中央文武官員,由2000多人減為643員。裁并州縣,因山川形勢把全國劃分為十道,共設州府358,縣1551。精簡中央、地方各級政權機構,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節省了財政開支,有利于減輕人民的負擔。

  興學校,發展科舉

  唐太宗把學術文化提到與治國好壞相關的高度來認識。他認為:“近代(指南北朝以來)君臣治國多劣于前古”,原因就是由于大臣們不讀書,“無學業”,“不能識前言往行”(《貞觀政要》)。因此在文化政策上力糾重武輕文的弊風,提倡用人以德行、學識為本。唐太宗擴充學校,加強管理。管理中央學校的機構為國子監,其下有六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學生叫生徒,教師為博士、助教。國子學收文武官三品以上子孫、二品以上曾孫。太學收五品以上子孫、從三品以上曾孫。四門學收下級官員及庶人子弟。唐太宗常到國子學、太學視察,關心學校教學。在他支持下,增筑校舍1200間,增加生員至3260人。以后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都派遣子弟到長安的國子學學習。于是國學之內8000余人,“國學之盛,近古未有”,長安由此成了國內教育中心和文化傳播基地。

  為了廣開選官的途徑,唐太宗繼承并發展了科舉制度,這是唐代最主要的選拔人才的制度。唐代的科舉每年定期舉行,常設的考試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明法、明書、明算是關于律令、文字、數學的專門科目,選擇專門人材,錄取后只在與專業有關的機構任職?荚嚳颇恳悦鹘洝⑦M士二科最重要。進士科在隋朝僅試策論,貞觀八年加試經史。唐高宗末年加試帖經、雜文。天寶年間始試詩賦并作為錄取的主要標準。進士科每年應舉者少則八九百人,多則一二千人,而其中能及第者不過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錄取比例不過百分之一二。由于應舉者多,錄取名額少,50歲能考中進士的人,還算年輕,仍被看作“少進士”,終身不第的居大多數!疤诨实壅骈L策,賺得英雄盡白頭”,這是唐人趙嘏(gu)的詩(見《唐摭言》),形象地刻畫出進士登第的難度。正因其難,一旦登第就聞名士林,被比作登龍門,意味著可以在仕途上飛黃騰達了。所以當時張瑰兄弟八人,七人進士出身,一人制舉(由皇帝特旨召試)出身,兄弟集會時不要制舉出身的坐在一起。足見進士科在各科之中是最為人所看重的。以后各朝沿襲科舉制,實際就是沿襲進士科。貞觀年間是進士科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貞觀末年,唐太宗擴大進士科,提高了進士的進身之階,對于唐朝科舉制的興盛,無疑起了推動作用。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徑,擴大了唐朝統治的階級基礎。

  經濟發展較快

  唐太宗特別重視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他說:“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豐收),則兆庶(眾百姓)非國家所有”(《貞觀政要》)。外出官員回朝,他都要先問田苗好壞,百姓疾苦。為了不奪農時,他還把皇太子的冠禮(成年禮)由二月改為十月。

  唐初社會經濟衰敝凋殘,至貞觀初期,洛陽以東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貞觀政要》)。全國人口銳減,政府掌握的戶口僅200多萬戶,不到隋盛時890多萬戶的1/3。加以貞觀元年關中歉收,斗米值絹一匹。由于社會生產條件的改善,廣大農民定居下來,以辛勤勞動迅速改變農村的凋殘景象。貞觀四年“天下大稔(ren豐收),流散者咸歸鄉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資治通鑒》卷193)!敦懹^政要》記述當時情況說:“商旅野次(停留),無復盜賊,囹圄(ling yu牢獄)?眨R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米斗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于嶺表(指五嶺以南地區),自山東(太行山以東)至于滄海,皆不赍(ji攜帶)糧,取給于路。入山東村落,行客經過者,必厚加供待,或發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保ā敦懹^政要》)這里雖不無溢美之詞,但基本上反映了貞觀時期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據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統計,戶口增至380萬戶,貞觀時期平均每年增長近七萬戶,是唐代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

  貞觀末年,唐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境內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初步繁榮,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升平,這種局面,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從皇后到皇帝

  武則天(624—705)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父武士彟(huo),為販賣木材的大商人,貞觀中,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母楊氏,隋室疏宗。武則天通曉文史,明敏果斷,“巧慧多權術”。14歲時,唐太宗召其入宮,立為“才人”,賜號武媚。太宗死后,則天入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復召入宮,拜昭儀,進號宸妃。655年,立為皇后。唐高宗因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武則天協助裁決政事,遂專國柄,權勢日重。683年,高宗死,中宗李顯即位,則天臨朝稱制。第二年廢中宗為廬陵王,立睿宗李旦,繼續臨朝稱制。她取代李唐王朝的趨勢日益明顯。徐敬業、越王李貞等相繼起兵反抗,迅速失敗。690年武則天正式改唐為周,自稱大周圣神皇帝,并自以“曌”(zhao)字為名。廢睿宗為皇嗣,改東都洛陽為神都。

  武則天的統治

  武則天于公元674年上疏,建議高宗施行12事,其中有勸農桑,薄賦斂,息干戈,禁浮巧,省力役等進步主張,高宗詔令全國實行。她比較重視發展農業生產,684年下令獎勵農桑,提出凡是官吏在所治理地區,“田疇墾辟,家有余糧”者升官;“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降職。高宗死時,她宣布百姓年滿50歲者免除徭役,比60歲免役的舊制縮短了十年。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

  武則天很愛才,初唐詩人四杰中的駱賓王,為徐敬業寫《討武曌檄》,對她攻擊謾罵,寫得痛快淋漓,當她看到“一杯(pou用手捧)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指高宗墳土未干,中宗已遭廢黜)時,問是何人所寫,對以“駱賓王”,她說:“宰相之過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即不遇,未遇被識拔的機會,不得志)乎!”(《資治通鑒》)武則天選官雖濫,但只要發現不稱職的,就立刻廢黜甚至誅殺。她所選用的宰相狄仁杰是有名的賢相。開元年間的名臣姚崇、宋璟、張九齡等都是武則天時開始提拔的。武則天重用有才能的官員,對封建國家的鞏固和強盛起了一定作用。

  在武則天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由于隋末農民起義的作用及唐太宗“貞觀之治”奠定的基礎,也由于武則天沉重打擊了舊士族和大貴族大官僚集團,執行了一些具有進步性的政策,所以社會經濟呈現出發展的趨勢,人口也由380萬戶猛增到615萬戶。武則天執政時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武則天不失為唐代有作為的皇帝、女政治家。但是,為了神化自己的威權,她大肆崇佛,廣建廟宇,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團急劇膨脹,加重了人民負擔。她重用武氏家族,這些人窮奢極欲,為非作歹,更與武則天本人的腐朽生活和對權勢的貪婪分不開。這一切必然會加劇階級矛盾,使農民饑饉逃亡問題日益嚴重。

  武則天后政局動蕩

  唐朝自武則天退位到玄宗即位的七八年中,政局極不穩定。中宗、睿宗昏庸懦弱,武氏諸王、中宗的韋皇后及其女安樂公主、武后女兒太平公主都參預政權,激烈傾軋,接連發生政變。韋后竊取大權,先殺太子李重俊,后又毒死中宗。睿宗的兒子李隆基殺死韋后、安樂公主及武氏家族,即位后再殺太平公主一伙,至此政局才穩定下來。

  開元初年的政治經濟措施

  任用名相。開元初相繼任用熟悉吏治富有才能的姚崇、宋璟為相。玄宗對他們信用不疑,兩人“協心輔佐”,使“賦役寬平,刑罰清省,百姓富庶”(《資治通鑒》卷211)。對實現政局安定起了很大作用。

  裁汰冗官。將武后以及中宗和睿宗時大量委派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吏,予以裁撤精簡。精簡了龐大的官僚機構。將宰相的名額由睿宗時的十余人減少到二三人,從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整頓吏治。比較嚴格地選官,強調以功以才授官。玄宗特別重視地方官的人選,716年在宣政殿前親自復試吏部新授縣令(《資治通鑒》)。比較嚴格地考核,每年十月玄宗令各道按察使(負責巡察考核吏治的官)對地方官的政績進行考核,以定獎懲升降。實行京官與地方官交流任用制,為改變重內官輕外官的風氣,開元二年下令:“選京官有才識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跡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為恒式”(同上)。

  淘汰僧尼。武后以來,佛教勢力繼續發展,富戶強丁多削發以避徭役,給封建政府帶來危機。玄宗接受姚崇建議,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強使一萬二千多人還俗。規定各地不得新建佛寺。

  重視農業生產。唐玄宗一再要求地方官注意兵役、徭役、租稅的均平征斂。他重視農田水利的管理,隨時招撫逃亡人口,還經常發布特敕,緩征、減征、免征民戶貸糧、租調、地稅。

  經濟繁榮

  開元時期統治者的各項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當時土地開辟,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齊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過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汴(今河南開封),西至歧州(今陜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今湖北荊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榮,道路暢通,行旅安全。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戶7861236,口 45431265,比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上述政局穩定,經濟繁榮,以及下述文化昌盛,國力富強的局面,史稱“開元盛世”。這是唐朝的極盛時期。

“貞觀之治” 篇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隋朝末年農民起義和唐朝的建立。

  2.掌握唐太宗的勵精圖治和“貞觀之治”。

  3.掌握武則天統治的基本史實。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貞觀之治”和“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為唐朝的繁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認識評價歷史人物,主要看其是否推動社會發展、歷史進步。

  教學重點

  1.唐朝的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

  2.女皇武則天

  教學難點

  恰當評價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

  教學方法

  1.影視評書導入法。本課涉及的人物、事件,在影視等作品中多有體現,可充分運用影視、評書等形式導入,一開始就把學生吸引住。(也可用其他方法導入)

  2.材料運用法?山栌帽姸嗟氖妨,去粗取精,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評價人物。

  3.討論法。

  4.故事穿插法。

  5.引導教學法。幫助學生區分小說與歷史。

  教具準備

  1.投影儀/電腦

  2.唐太宗、武則天等人圖片及音像資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放電視劇《大明宮詞》中一個鏡頭,(和武則天有關的)然后提問:鏡頭中這位雍容華貴、端莊雅淑的女人是誰?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稱帝之前,唐朝的政局是什么樣的?有人說她在位期間,經濟發展、國力逐漸富強,她的統治是“上承貞觀,下啟開元”,“貞觀”是誰的年號?歷史上講的“貞觀之治”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個謎底。

  導入語例示二:

 。弁队帮@示]

  圖一

  圖二

  同學們,圖一中中間坐著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你知道他前面的這位大臣在做什么嗎?這幅圖反映出唐太宗與大臣之間的什么故事?這幅圖與我們常說的“貞觀之治”有什么關系?

  圖二中這位雍容華貴、端莊高雅的女人是武則天,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你想知道有關她的故事嗎?

  帶著眾多疑問,我們走進第二課“貞觀之治”,去感受一下歷史的神秘與精彩。

  導入語例示三:

  同學們,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故事:

  貞觀初年,唐太宗在洛陽修建一座宮殿。大臣張玄素上書極力反對,說天下剛剛平定,就大修宮殿,勞民傷財,恐怕您比亡國之君隋煬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時接受不了,生氣地問:“你說我不如隋煬帝,那么比歷史上的暴君桀、紂如何?”張玄素從容地說:“若是這座殿修成,您和桀、紂也差不多了!碧铺诼牶笫终饎,終于接納了張玄素的意見,還獎勵了他。事后唐太宗對人說:“唯唯諾諾的人再多,也不如一個能說出逆耳之言的忠臣!碧铺跒槭裁茨芴撔穆犎〕枷碌囊庖?他統治的時候,唐朝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貞觀之治”。

  [板書]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煬帝的暴政和李淵建唐代隋

 。劢處熖釂枺萃瑢W們,我們上一節課學習過的隋朝有兩個明顯的特點,請大家仔細思考一下,這兩個特點是什么?

 。劢處熖崾荆菘梢詮纳弦还澱n的標題中尋找。

 。蹖W生回答]一是繁盛,二是一時,即時間短。

 。劢處熞龑В菡_。那么,我們可以想一下,隋朝繁盛的原因是國家統一、社會安定、隋文帝勵精圖治。那隋朝繁盛時間非常短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蹖W生回答]隋煬帝的暴政。

 。劢處熞龑В菡l能講一下隋煬帝的故事?

 。蹖W生講述]

  生甲:楊廣是楊堅的二兒子。按老規矩,由大兒子楊勇接皇帝的班。楊廣為了奪取楊勇的太子之位,想出一條計策,陽奉陰違,偽裝真相,博取了父皇母后和大臣們的好感,創造條件,有朝一日取代哥哥的太子之位。楊廣首先表現出虛心好學的樣子,給人造成一種將來有出息的印象,對大臣們恭恭敬敬,沒有皇子的架子。他長相又好,致使朝廷一片贊揚之聲。

  在滅陳的戰斗中,他任主帥,繳獲了許多金銀財寶,盡管內心想全部占有,卻忍痛割愛,一件珠寶也不拿。楊廣還在皇帝、皇后身邊的侍衛、宮女中間收買了一些人做耳目,隨時匯報大小事情。因此,很能迎合文帝和皇后的愛好。再加上楊勇不知收斂,心高氣傲,得罪了皇后,于是被楊廣買通的東宮侍臣、侍妾以各種罪名密告了文帝。在開皇十二年被廢太子,東宮大小官員均受株連,或殺或貶,幸免者幾乎沒有。楊廣如愿以償當上了皇太子。

  生乙:楊廣當了太子之后,與楊素勾結起來在文帝病重時趁亂下手,殺死文帝,自己登基稱帝。楊廣登基后,派人興建東都洛陽,又派人開通洛陽到江都的大運河。有河必有船,黃門侍郎負責監造的大型龍舟共四層,高45尺,長達200丈,舟內裝飾得十分豪華。除皇帝的龍舟外,還為皇后建造了翔螭舟,其他大小船只數千余艘,這些船只用拉纖的人八萬多。這些船在運河中排了200里長。運河兩岸還有禁軍騎兵護航,旌旗獵獵,威風凜凜。船隊路過的州縣,500里內的都要奉獻食品。

  ……

  [教師引導]關于隋煬帝的生平,除了同學們平時接觸到的知識以外,我們再通過投影來補充一些材料,使同學們對此有一個完整的了解。

 。弁队帮@示]隋煬帝(569~618年),名楊廣,楊堅次子。581年封晉王。588年十月,為行軍元帥,統兵伐陳。滅陳后,晉升為太尉。他平時偽裝仁孝儉樸,博得文帝歡心。6XX年,立為太子。6XX年七月,文帝死(相傳為楊廣所害),楊廣即位,殺死兄長楊勇。即位以后,他下令開通大運河,還設進士科,促成科舉制的形成。隋煬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依仗國力富強,驕奢淫逸,好大喜功。他在位時,幾乎年年征發繁重的徭役,總計十余年間被征發的勞動人民不下一千萬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慘象。他年年遠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離宮,從行的人幾十萬,騷擾地方百姓,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他三次發兵進攻高麗。隋煬帝的暴政,終于激起全國范圍的農民大起義。為了躲避起義烈火,他第三次游江都。勸阻南下的人,都被殺死。到了江都,他還讓地方官去民間挑選美女,充實后宮,仍然整日花天酒地。他預感到末日臨近,就對蕭皇后說:“好頭顱,誰當斫(zhuó,斧砍)之!”618年三月,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率軍士發動兵變,沖入江都宮中,用綢巾將他縊死。

  隋煬帝統治時期,驕奢淫逸。三次巡游揚州,耗費無數財物。他南下的船隊,舳艫相接,綿延二百余里,陸上騎兵數十萬,沿運河兩岸護送。船隊所過州縣500里以內,皆令百姓貢獻食物,所獻山珍海味,多達百抬,妃嬪吃不完皆埋入地下。他好大喜功,耀武揚威,發動了三次進攻高麗的戰爭(隋朝時高麗在今我國遼寧、吉林和朝鮮半島北部)。出兵以前,他征調大批工匠在山東東萊(今山東萊州)?诖笠幠T齑。工匠被迫在水里不分晝夜地勞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有十分之三四。他還征發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把洛口倉等大糧倉的糧食運到涿郡,船只前后相繼,長達一千多里。奔走在路上的民工和兵士,經常有幾十萬人,很多倒斃在路上。這次出兵一百多萬人,其中渡過鴨綠江的三十多萬人,回到遼東的只有二千七百多人。

  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使農業生產幾乎陷于停頓!包S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保ā端鍟•楊玄感傳》)當時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受到嚴重破壞,“萬戶則城郭空虛,千里則煙火斷滅”(《舊唐書•李密傳》)

 。劢處熤v述]由于隋煬帝的暴政,社會矛盾迅速激化,人民起義此起彼伏。隋政權搖搖欲墜。6XX年李淵奉詔為太原留守。李淵利用太原特殊的條件,積極準備起兵反隋。617年五月,李淵在太原起兵,十一月,攻克長安。之后,與民眾約法十二條。除去隋朝苛政,迎代王侑即帝位,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李淵掌握朝廷內外一切大權,并進封唐王。次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殺隋煬帝,五月,楊侑禪位,李淵登基,改國號為唐,是為唐高祖,改元武德,定都長安。立李建成為太子,以李世民為尚書令,封秦王,李元吉封齊王,唐王朝正式建立,隋朝滅亡。

 。弁队帮@示]

 。劢處熞龑В萃瑢W們,投影中的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大多數皇帝一樣,他登上皇位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較大的一次政治斗爭是“玄武門之變”。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

 。弁队帮@示]唐太宗(598~649年),名李世民,唐高祖次子。李淵攻入長安后,李世民為京兆尹,封秦國公。618年李淵稱帝以后,根據嫡長子繼承制,立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但在唐朝的建立特別是統一全國的戰爭中,李世民功勛顯赫,他并不滿足于僅僅當一個秦王,逐漸產生了奪取皇位繼承權的政治野心。當時尚為太子謀臣的魏征曾對李建成說:“秦王功業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

  626年(武德九年)夏,突厥數萬騎入塞侵擾,李建成向李淵推薦李元吉率諸軍北征,以免李世民掌握兵權。李元吉要求秦府驍將尉遲敬德、程知節等同行,并挑選秦王帳下精銳充實自己的軍隊,意圖將秦府驍將精兵轉移到自己手里,然后謀殺李世民。太子手下的王晊,向李世民告密,形勢危急異常,秦府僚屬皆主先發制人,李世民于是定計準備動手。

  624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后宮,并說他無負于兄弟,而建成、元吉卻要殺害他。李淵聞之愕然,決定第二天查問。六月四日,李淵召建成、元吉入宮。宮中妃嬪向李建成透露消息,李元吉主張“勒宮府兵,托疾不朝,以觀形勢”。李建成說:“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朝參),自問消息!保ā顿Y治通鑒》)于是照常入朝。其時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伏兵于玄武門內。李建成、李元吉入朝行至臨湖殿,發覺情況異常,立即回馬欲歸。李世民躍馬而出,隨后大呼,李元吉引弓射李世民,由于倉皇失措,拉弓不開,再三不達有效射程。李世民一箭射殺李建成。尉遲敬德率騎繼至,左右箭射李元吉墜馬。李世民馬入叢林,被樹枝絆住,墜馬不能起。李元吉突至,奪弓將扼李世民,尉遲敬德大喝一聲,飛馬趕來,李元吉逃跑,被敬德射殺。東宮、齊府精兵二千馳攻玄武門,激戰不得入,揚言欲攻秦府。形勢危急,尉遲敬德持李建成、李元吉頭出示,宮府兵潰散。尉遲敬德披甲持矛入宮急請李淵“令諸軍并受秦王處分”(《資治通鑒》)。李淵的手敕宣讀后,戰斗才停下來。李建成之子五人、李元吉之子五人皆被殺。六月七日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兩個月后,唐高祖李淵傳位于太子,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次年(627年)改元貞觀。

 。劢處熞龑В菡埻瑢W們看完這一段敘述之后,起一個名字或給它加一個標題。

 。蹖W生回答]玄武門之變和李世民登基

 。郯鍟2.玄武門之變和李世民登基

 。劢處熞龑В菡埓蠹矣懻撘幌,應該如何評價“玄武門之變”?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生甲:是地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骨肉相殘的事件,“玄武門之變”不能肯定。

  生乙: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登上皇位,由于他的勵精圖治,使“貞觀之治”出現。也就是說,沒有玄武門之變,也就沒有李世民即帝位,自然也就不會有“貞觀之治”。

  生丙:玄武門之變的客觀后果是好的,即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上臺,勵精圖治,導致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出現,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盡管玄武門之變這樣的做法不值得肯定,但其客觀后果是我們誰也不能無視的。

  生。盒溟T之變的實質是爭奪最高統治權的斗爭。但其結果是不壞的。

  ……

  [教師引導]剛才同學們在評價“玄武門之變”時,一直提到了“貞觀之治”。那么,“貞觀之治”到底指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出現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板書]二、“貞觀之治”

  1.“貞觀之治”的原因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內容,找出“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學生看書]……

 。蹖W生回答]“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有: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不過分壓榨農民;②政府輕徭薄賦,發展生產;③唐太宗勤于政事,善聽正確意見;④大臣們廉潔奉公;⑤用人。

  與此同時,教師用板書簡明寫出:①以隋為鑒,以民為本;②輕徭薄賦,發展生產;③勤于政事,善于納諫;④精兵簡政,吏治清明;⑤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劢處熞龑В菡埻瑢W們講一講唐太宗的故事。(課前布置下去)

  [學生講述]

  生甲:李世民特別重視人才,以致他帳下人才濟濟,像秦瓊、程知節、尉遲敬德等將領都是從敵陣中跑來投奔他的。這從李世民和尉遲敬德的交往可以看出來。

  尉遲敬德是宋金剛(隋末農民領袖)手下將領,后歸李世民。李世民繼續讓尉遲敬德統領原屬宋軍的8000人馬。大將屈突通認為這樣做不妥,提議將宋軍8000降兵散編入唐軍。李世民說:“對于一個人,不僅要聞其言,觀其行,也要察其心,我認為尉遲敬德不是出爾反爾的人,公請放心。”

  劉武周、宋金剛被打敗之后,占據洛陽的王世充就是最主要的敵人,李淵命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王世充為人狡詐,他部下許多大將都離他而去,投奔李世民,如秦瓊、程咬金等。凡是到唐軍李世民處的人,都得到優厚待遇。多數州縣的官吏也紛紛投降唐朝。李世民讓這些將官擔任原職,只是換上了唐朝的大旗而已。這種做法,吸引了更多的人投降。

  此時的洛陽城,基本上是一座孤城。王世充眼見自己的地盤越來越小,決定秘密收買唐軍中以前的將領。但響應的不多,只有原劉武周部將尋相等幾個人,叛離唐軍返回洛陽。

  尋相與尉遲敬德是好朋友,他叛逃以后,李世民手下將尉遲敬德抓了起來,然后告訴李世民,主張殺掉尉遲敬德。李世民堅決不同意,并親自向尉遲敬德賠禮道歉,使他感激不盡。

  幾天之后,李世民和尉遲敬德帶領500名騎兵到洛陽城北偵察敵情,被王世充的一萬士兵包圍。瓦崗軍有名的飛將單雄信這時已投降王世充,一馬當先,直取李世民,被尉遲敬德死命擋住,并保護李世民率500騎兵沖出重圍。

  李世民雖然年輕,卻沉穩老練,幾次力排眾議,保全了尉遲敬德的性命,關鍵時刻,尉遲敬德立下了大功,保衛了大唐江山,這正是李世民的遠見卓識。

  生乙:魏征其貌不揚,身材不高,但膽量過人,一身正氣。原在李建成部下任職,官位不高。李建成、李元吉作亂被殺,他不但沒有受到株連,反而被新繼位的皇帝李世民晉升為諫議大夫。

  魏征在位期間,不斷進諫。有一天,太宗李世民又與魏征爭論起來,爭論到最后,太宗承認自己錯了。魏征說:“臣很榮幸能事奉陛下,但我希望做一個良臣而不是忠臣!碧趩枺骸坝惺裁磪^別嗎?”魏征道:“像古代的稷、契等輔助君主使國運長久者,為良臣;如關龍逢、比干等雖忠心不貳,但本身蒙難,使社稷不保,這些人為忠臣!

  魏征敢于直諫,使李世民獲益匪淺,太宗不由得敬畏魏征幾分。有一次,他要出去到南山游玩,車都備好了,發現魏征進宮,怕他不同意,沒等魏征說話,就主動改變了出游的打算。有一次,太宗正在玩鷂鷹,魏征來找皇帝有事,李世民怕他批評自己玩鳥,急忙將鷂鷹藏在懷中。等魏征稟報完事情走了,太宗拿出鷂鷹一瞧,已經憋死了!

  魏征經常在大臣面前與皇帝爭論,幾乎每次爭論都能占上風,使皇上下不來臺。有一次,太宗實在覺得丟了面子,散朝回宮后,說非殺了魏征不可,竟然當著眾臣的面羞辱我。長孫皇后聽罷,立即回內室換了朝服出來。太宗感到奇怪,問道:“你穿朝服干什么?”長孫皇后回答:“魏征不顧個人安危,敢于直言犯上,臣妾自愧弗如。臣妾向陛下進言,尚須察言觀色,而魏征與陛下乃臣君關系,卻剛正不阿,無所畏懼,正是‘主明臣直’,魏征敢直諫,是因陛下開明之故。因此,臣妾特表祝賀!碧诼犃T,轉怒為喜。

  長孫皇后的話是有道理的,魏征敢于直言,同時說明李世民是開明大度的皇帝,否則,有著生殺大權的皇帝,是難以讓魏征這樣的大臣活長久的。

  李世民的結發之妻長孫皇后,也功不可沒,她的賢德在當時無人不曉。倘若在李世民發狠要殺魏征時,長孫皇后不全力保護,后果不堪設想。

  貞觀十七年正月,魏征病故。太宗十分悲痛,親自寫了碑文讓石匠刻了,立在魏征墓前。并且說了留傳千秋的名言:“人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魏征走了,朕失去一面鏡子!

 。劢處熤v述]同學們,“貞觀之治”指的是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漸加強的社會歷史局面。因為唐太宗的年號叫貞觀,歷史上稱這一段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關于“貞觀之治”一目,包括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即課本上提到的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教訓,明白統治者不能過分壓榨農民;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皇帝要勤于政事,善聽正確意見;大臣要廉潔奉公,統治才能鞏固等內容。那么,唐太宗制定政策的依據是什么呢?我們可來看一組投影。

  [投影顯示]

 。圬懹^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謂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對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

  [教師提問]在這段材料里,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關系比做什么?

 。蹖W生回答]舟和水的關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劢處熞龑В菰趺礃硬拍鼙苊馑宄母仓鄄辉俪霈F呢?

 。蹖W生回答]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賦,發展生產,與民休息。

 。劢處熞龑В菡埶伎迹禾铺诘闹螄吆痛胧┦窃鯓又贫ǖ模

 。蹖W生回答]由于唐太宗對君民關系認識較為深刻,貞觀年間,他的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思想而制定的。

  [教師引導]“貞觀之治”一目中第二個問題是唐太宗治國的政策和措施。課本主要從政治、經濟兩個方面敘述。我們也可以從材料中獲取這方面的信息。

 。弁队帮@示](一)《貞觀政要》記述當時情況說:“商旅野次(停留),無復盜賊,囹圄

 。╨ínɡ yǔ,牢獄)?眨R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米斗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于嶺表(指五嶺以南地區),自山東(太行山以東)至于滄海,皆不赍(jī,攜帶)糧,取給于路。入山東村落,行客經過者,必厚加供待,或發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貞觀政要》)這里雖不無溢美之詞,但基本上反映了貞觀時期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據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統計,戶口增至380萬戶,貞觀時期平均每年增長近七萬戶,是唐代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

 。ǘ榱藴p輕人民的負擔,唐太宗注意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在長安所住宮殿是隋朝建造的,大都已破舊,但在貞觀初年他一直不許修繕或重建。史稱他患有“氣疾”,住的宮殿“卑濕”,夏暑秋涼容易犯病。臣下奏請“營一閣以居之”。唐太宗說:朕雖有氣疾,不宜居潮濕之宮。但要破土興工,必然靡費良多。當年漢文帝因惜十家之產而不建露臺。我功德不及漢文帝而所費過之,豈為人父母之道也。臣下固請再三,始終不許。為減少宮費,他還下令放還宮女三千人。有一年洛陽遭大水,許多百姓房屋被沖毀,他下令拆掉洛陽一些宮殿,將木材分給居民修房。

 。ㄈ┨铺谡J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為了改善吏治,爭取各地主集團的支持,他確實選拔任用了許多有才能的人擔任中央要職。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種地主勢力,有原秦王府的臣僚,有追隨李建成反對他的政敵,有關中軍事貴族和南北士族,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門人士。由于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拔人物不私于黨”,所以貞觀時期,人才濟濟、多士盈廷,涌現出一批著名的將相,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靖、李 等。這些猛將謀臣,為李唐王朝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證了唐朝政治穩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這與“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關的,也是“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之一。

  [教師引導]同學們,從上面三則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唐太宗時生產發展狀況及唐太宗戒奢以儉,任用賢才的措施。至于善于納諫一項,我們在前面已接觸到關于魏征的故事,就很能說明問題。課本上提到的“房謀杜斷”,請同學們課后尋找相關資料。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貞觀之治”一目中第三個內容:治世局面的形成。

  [板書]2.“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

 。弁队帮@示]

 。ㄘ懹^初期,洛陽以東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

  ——《貞觀政要•納諫》 

  (經過唐太宗一段統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于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赍糧,取給于道路焉。

  ——《資治通鑒》

 。劢處熞龑В萆鲜霾牧现械膬热荼砻髁耸裁?

 。蹖W生回答]貞觀初年,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人煙斷絕,道路蕭條。經過李世民和他的謀臣們勵精圖治,終于改變了這種狀況,而且出現了農業豐收,糧價下跌,社會治安狀況良好的局面。

 。劢處熞龑В葚懹^之治局面出現的原因,除了唐太宗的開明政策外,你還想到了哪些原因?大家可以通過討論后再回答。

 。蹖W生討論]……

 。蹖W生回答]

  生甲:隋末農民起義的推動,使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與民休息。

  生乙:人民的辛勤創業。

  生丙:科技的發展。

  生。簢医y一,社會安定。

  ……

 。劢處熯^渡]總的來說,貞觀之治的出現,有隋末農民的推動,有唐初人民的辛勤創業,有唐太宗和他的輔臣們的特殊貢獻。唐太宗死后,唐朝國力進一步增強,到唐玄宗時達到鼎盛,史稱“開元盛世”。那么,“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在唐太宗和唐玄宗之間起繼往開來作用的人是誰呢?她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郯鍟萑、女皇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劢處熞龑В菡埻瑢W們看課本“女皇武則天”一目內容,從中找出有效信息。

 。蹖W生看書]……

 。蹖W生回答]①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②武則天原是唐高宗皇后,逐漸掌握實權,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③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為開元年間唐朝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劢處熞龑В菡埻瑢W們閱讀課本上關于武則天愛惜人才的內容。然后再講一講武則天的故事,內容不限。

 。蹖W生閱讀]……

  [學生講述]

  生甲: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統治國家數十年,創造了奇跡,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

  武則天出生于一位木材商人的家庭,父親叫武士彟。曾支持李淵稱帝,做過唐朝的工部尚書。武則天14歲時被選入皇宮,被太宗封為才人,賜號媚娘。深得太宗喜愛。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為高宗。李治即位前,就與武則天有來往。太宗死后,武則天入長安感業寺為尼,后被唐高宗接回宮內,封為昭儀,地位僅次于皇后和肖淑妃。為了登上皇后的位置,武則天先聯合王皇后打敗了肖淑妃。后來又親手殺死親生女兒,誣為王皇后所為。高宗一怒之下廢王立武。武則天的皇后夢實現。

  生乙:武則天有四個兒子,長子李弘因惹怒武則天被殺。太子李賢被安了一個“謀反”的罪名流放四川。李治死后,三子李哲繼位,剛當了兩個月的皇帝,因一句氣話,被中書令裴炎密報武后,李哲被廢掉,四子李旦上臺。

  遠在兩千里外的李賢,空有滿腔抱負,如今連人身自由都沒有,他父親去世一年后,才從看守人口中得知。李賢反復思考,大哥被害,自己和三弟遭貶,剩下唯一的四弟是個傀儡皇帝,下場也不會妙。于是一首“黃臺詩”: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為可,四摘抱蔓歸。

  結果,被人發覺告密。武則天派人查問,李賢自殺。至此,武則天的四個兒子,已經有三個被殺或被廢,只剩一個李旦,也是如履薄冰。

 。劢處熤v評]武則天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她規定把農業生產的好壞作為考核地方官政績的重要條件。她下令編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指導農業生產。她鼓勵土狹人稠之地的無地少地農民,遷往寬鄉墾耕,開墾的荒地可免三年租調。她宣布百姓50者免徭役,另外還多次減免賦役。這些政策和措施都對農業的振興起了良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武則天在政治上打擊士族勢力,發展科舉制度,選用人才。軍事上加強邊防,發展我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但是武則天在位期間,也有不少弊政。一是放手招官,用人太濫。二是大興告密之風,任用酷吏,大加殺戮。三是崇尚佛教,廣建廟宇,造成大量的浪費等。

  7XX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崔玄 聯合禁軍首領李多祚等人入宮,擁立唐中宗復位,同年,武則天病死,終年82歲。她彌留之際,立下遺囑: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祔葬高宗乾陵,立一塊石碑,上面不書一字,一生功過,讓后人評說。如今這塊無字碑仍在,留給了人們許多遐想。

  [課堂小結](投影打出)

  知識網絡:

  [布置作業]

  一、選擇題

  1.“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是指_______________的統治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則天

  答案:d

  2.以下幾人都是唐朝的賢相,其中在唐太宗時敢于犯顏直諫流芳青史的是

  a.房玄齡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答案:c

  二、問答題

  想想上學期所學的歷史知識,比較一下唐太宗和漢文帝有什么共同之處?

  參考答案:唐太宗和漢文帝的共同之處:注意吸取歷史經驗教訓,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

  板書設計

  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煬帝的暴政和李淵建唐代隋

  2.玄武門之變和李世民登基

  三、女皇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活動與探究

  1.制表:設計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參考答案附表)

  2.搜集有關唐太宗和武則天的資料,試著對他們進行評價。

  要求:①材料要豐富。

 、谟^點要有說服力(論據要充分)。

  ③連貫成文。

  ④最后在班上交流。

 、菰u優。

“貞觀之治”(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貞觀之治》教案(通用15篇)

    2貞 觀 之 治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 第2課貞觀之治(精選3篇)

    [課標內容]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唐太宗與 玄武門之變,輕徭薄賦、知人善任,重視納諫;加強中央權力,完善科舉制度;貞觀之治。...

  • 貞觀之治教學反思(通用3篇)

    一直以來,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因此在講課時,只要是涉及到教材的有關內容,我都會對知識的擴展。然而在我上的一堂課《貞觀之治》中,為了上好這一節課,我在網上找了非常豐富的資料、史料,同時也做...

  • 《貞觀之治》教案(通用6篇)

    2貞 觀 之 治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 初中初一下冊歷史《貞觀之治》教案(精選5篇)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 第1課  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

    第1課 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知識要點1. 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年號“開皇”。589年,隋朝滅掉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朝統一南北。...

  • 第2課   “貞觀之治”

    第2課 “貞觀之治”【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 第二課(學案) “貞觀之治”

    【課程導入】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玄武門之變”嗎?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后取得了國家的最高權力,成為唐朝第二任國君,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號貞觀。...

  • 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

    第六學習主題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學習目標1、記住隋統一全國的時間,唐太宗的姓名和年號,隋唐兩朝的都城,2、了解“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理解“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

  • 第2課“貞觀之治” 導學案

    第2課“貞觀之治” 導學案學習目標: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基本史實,掌握唐太宗、武則天的治國方法,了解他們對唐朝的貢獻學習難點:“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 ”。...

  • 貞觀之治教學示例1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掌握隋朝末年農民起義和唐朝的建立。2.掌握唐太宗的勵精圖治和“貞觀之治”。3.掌握武則天統治的基本史實。二、能力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 第二課  “貞觀之治”教學設計

    第二課 “貞觀之治”教學設計一、課程目標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知道武則天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 七下第2課(學案)《貞觀之治》:

    第一范文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唐朝建立的時間、都城、建立者。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基本史實,掌握唐太宗、武則天的治國方法,了解他們對唐朝的貢獻。知道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第2課  “貞觀之治”

    課題第2課 “貞觀之治”第1 課時課 型新授課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思想方法與人文因素教育。)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 《貞觀之治》教案

    2貞 觀 之 治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 七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插夜夜爽 | 女优在线播放 | 免费网站高清观看素材 | 美女黄网站免费福利视频 | 亚洲欧美自拍制服日韩一区 | 四面虎影最新播放网址 | 又大又爽又黄无码A片在线观看 |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91?看在线视频 | 把腿张开老子cao烂你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 高潮迭起av乳颜射后入 |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 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影视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手机在线观看 | 看真人视频一级毛片 | 夜夜夜夜夜操 | 麻豆一区二区在我观看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1 | 免费看日批视频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日韩中文字幕第一页 | tube69最新|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站 |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在线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婷婷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中国一级大黄大黄大色毛片 | 免费精品在线视频 | 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在线播放 | 免费国产污网站在线观看 |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 欧美一级无毛 | 国产原创中文视频 | 午夜dj高清www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