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彩陶之迷(精選2篇)
破解彩陶之迷 篇1
——學習與探究之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活動課,通過一些彩陶圖片、錄像、圖書等資料,探究新石器時代人們的生產水平、生活狀況,感知當時人們的精神世界,再現遠古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學習完本課,學生又可以對本單元以學過的其它幾課內容有更生動的感性認識,并切實感受到歷史與現實并不遙遠,歷史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學情分析
目前,初中學段,學生對彩陶的探究,并不能象專業考古人員那樣深奧,但是,學生應該知道彩陶的相關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去探究彩陶之迷。這樣,就更有目的性、方向性,學生的探究活動就更具科學性。
三、教學和學習目標
通過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圖片,直觀地感受歷史,在探究彩陶之迷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習和運用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四、教學理念和方式
在本節活動課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觀察活動,充分發揮歷史想象力,提出問題,進而分析解決問題,并將自己的疑問和想法整理成文字材料,在課堂交流。教師則是這次活動的引導者、服務者,要幫助學生準備有關彩陶文化的資料,引導學習全面、細致地觀察,解答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種種疑問,協調整個活動進程。在活動中,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探究更有意義,同時,學生的活動將觸發教師的靈感,使教師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師生彼此促進,共同提高。
五、教學活動過程
1.教學準備階段。
教師給學生提供明確的參考書目,讓學生到圖書館等地方查找有關彩陶的圖片和資料說明(如能找到相關的實物、音像資料或幻燈片則更好),以及有關陶器的發明,制作流程的資料,使學生對彩陶有個初步的了解。把一些思考題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熟悉準備。
2.教學活動過程。
①進入新課。播放錄相,介紹有關龍山文化的考古過程,讓學生思考:
a.考古活動有什么樣的意義?
b.通過考古活動,考古挖掘的大量出土文物,對研究歷史有著怎樣的價值?
c.你愿意參與到這樣的考古活動當中去嗎?為什么?
②新課程進程。
活動一:出示資料,自主交流。
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彩陶文化資料,互相交流,從而對彩陶文化有更深地認識。
a.要了解彩陶是哪個聚落的遠古人類最先使用的?他們的生活狀況是怎樣的?
b.猜測一下,人們為什么要制造彩陶?彩陶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好處?當時的陶器都會有哪些用處?
c.出土的彩陶對研究歷史有什么價值?
活動二:欣賞圖片,自主探究。
a.觀察人形彩陶。想一想:這個小女孩面目清秀可愛,你覺不覺得與她似曾相識?什么事情使她有這樣的表情?
b.觀察小口尖底瓶。想一想:這只汲水用的瓶子為什么被做成這種樣子?如果你用這個并子對河里汲水,會出現什么奇妙的現象?為什么?
c.觀察舞蹈紋彩陶盆。想一想:彩陶盆上為什么要刻上這些神秘的圖案。這些圖案象征著什么?
d.觀察人面魚紋彩陶盆。想一想:彩陶盆上為什么要刻上這些神秘的圖案,這些圖案象征著什么?
e.彩陶上的許多刻畫符號和幾何圖形,都是眾多學家長久以來未能解開的謎。你能破解彩陶之謎嗎?
活動三:發揮想象,自主實踐。
設計一幅自己心目中的彩陶,說出彩陶的用途、彩陶圖案所代表的意思,將自己的作品在同學之間交流、欣賞。
活動四:整理成文,自主總結。
寫一篇有關彩陶的小說明文。
③板書設計:破解彩陶之謎;學習與探究之一。
交流→欣賞→創造→總結
六、課程評價
1.將同學們設計的彩陶作品在班級內展評。
2.閱讀同學們寫的小說明文,挑選條理清晰、有科學性的文章進行交流、互評。
七、教學反思
這是初中歷史的第一節活動課,在這堂課里面,有許多活動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學生對此表示出極大的熱情。經過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有了興趣,學生的潛力是無究的。
在資料準備過程中,由于有了興趣,愿意參與這堂活動課,學生查找書籍、上網下載、復印圖片,準備了充分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豐富了有關彩陶文化的知識。在探究彩陶之謎過程中,學生對彩陶圖片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仔細觀察,充分發揮歷史想象力,思維活躍、有創意。在交流討論過程中,能積極參與,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上完這堂課,我想我在以后的課堂教學當中,應格外注重采用適當的方式吸引學生,教學的方法要適合學生年齡特征,讓學生對歷史課保持持久的興趣。這是我上完這節課的最大體會和收獲。
八、教研員點評
這一堂活動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激發了學生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氛圍非常濃厚。并且,通過這堂課的探究,學生對彩陶文化有了更深刻地感悟,學習歷史的興趣得到了提高。從這可以看出,教師在這堂課中所起的引導作用是非常合理和成功的。另外,本課在尊重學生興趣的前提下,與學生共同尋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即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分工,并將評價與集體榮譽感等結合起來,最終達到學生自覺地承擔起自己應承擔的任務,對如何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破解彩陶之迷 篇2
第4課 破解彩陶之迷
教學目標:
知識點:彩陶文化分布的區域、種類、特點、功能;彩陶刻畫的符號的功能
能力培養:通過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圖片直觀地感受歷史;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習運用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思想培養目標:通過了解彩陶文化,了解當時人們的生活與情感,感知遠古的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培養學生熱愛歷史,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重點:彩陶文化的特點、陶器的功能作用以及彩陶文化的內涵
教學難點:彩陶藝術的內涵與先民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研究性學習為主,課堂討論、觀察法、探究法
教學手段:幻燈片、圖片、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那些在半坡和河姆渡氏族聚落中出土的彩陶嗎?在前面的課中我們接觸到了它們,它們的色彩、它們的形狀、它們的作用以及那些刻畫在它們身上的神秘的符號,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的目光。彩陶對于我們是那么的遙遠,又是那么地親切,圍繞著它們,至今還有很多未知之迷困惑著我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嘗試揭開彩陶之迷,做一次不舞刀弄槍的印第安那•瓊斯!
(板書)破解彩陶之迷
活動準備:
首先請同學們閱讀我們以前課文中有關彩陶的內容。邊閱讀書本上的資料,邊看看我給大家提供的有關彩陶文化的圖片和文字信息。
(展示幻燈片,并作簡要的講解)
1、 人形陶罐,陜西黃陵出土。
2、 小口尖底瓶,陜西寶雞市北首嶺出土。
3、 舞蹈紋彩陶盆,青海省出土。
4、 人面魚紋陶盆,陜西半坡遺址出土。
活動方法:
一、根據資料學習,展開分組討論,學生分成四——八個小組,對彩陶文化進行討論,討論之前,提出問題
1、 師:說說彩陶文化分布的區域和出現的年代?
2、 師:你們覺得陶器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呢?
3、 師:陶器可以分成哪些種類呢?
二、進入個案研究階段:
1、觀察人形陶罐,想一想:這個小女孩面目如此可愛,你們覺得什么事情使她有這樣的表情呢?
2、 看看小口尖底瓶,它是做什么用的呢?為什么要做成這個樣
子?
3、舞蹈紋彩陶盆,想想看,人們手拉手的圖案,體現了當時人們怎么的生活情景呢?
4、 面魚紋陶盆,這些神秘的圖案,象征著什么呢?彩陶上刻畫的
許多符號和幾何圖形,你能破解它們的秘密嗎?
三、整理思想,形成文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