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語文七上教學用書:生命 生命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作者呼喚“生命,生命”,表達自己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愿每個人珍視生命,堅強勇敢,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二、問題研究 1.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研究這個問題是一種辨析,經過辨析,理解就深刻了,就不至于囫侖吞棗了。 開頭寫小飛蛾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不要傷害生命,一是生物都有強烈的生之欲望。從全文看,寫的不是怎樣對待小動物,而是生命本身,所以第一種理解不對,第二種理解才是對的。小飛蛾的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它極力掙扎。其實這種掙扎幾乎是無用的,假如“我”想弄死它,它是逃不了的。雖是無用的掙扎,也要掙扎,可見生物都有強烈的生的欲望,無論怎樣危險,都不會放棄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說,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小小的昆蟲都如此,人當然更不用說了。 瓜苗一例,從生命的誕生這個角度去說生命力之強大。這粒香瓜子所處的環境幾乎沒有生長的條件,墻角的磚縫,沒有陽光,沒有泥土,而它的萌芽需要“沖破堅硬的外表”,但它還是萌芽長成了一截小瓜苗。作者不禁為它高唱一曲生命的頌歌。 心臟的跳動是生命活動的標志,靜聽自己心臟的律動,最容易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作者的思考有三點,是逐步深入的。 第一點思考的是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兩個“可以……也可以”,說的是兩種人生態度,兩種人生價值,前者是負責的態度,后者是不負責的態度。 第二點思考回答的是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有的人為人生如夢而消極悲觀,有的人為生命短暫而及時行樂,對生命負責的態度則應該“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 第三點思考又進一層,是將目標、信念付諸行動了。“絕不讓它從我手中白白流失”,就是說,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就是以頑強的意志去戰勝各種困難。作者從小病魔纏身,所謂“勇敢地活下去”,具體地說,就是與病魔作頑強的斗爭。 2.說小瓜苗“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 并不矛盾。觀察過墻角磚縫的小瓜苗,就知道這并不矛盾。小瓜苗的生長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茁壯生長,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長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養分消耗盡了,就沒有新的養分可以吸收,活了幾天就夭折了。 練習說明 一 朗讀全文,著重朗讀最后三段,看作者從三個事例中引發出對生命的哪些思考,試就這些思考再從生活中舉出一兩個事例。 本題要求練習朗讀,把握課文主要意思,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加深理解。舉例要切合課文內容,例如雷鋒的例子就切合第二點思考,雷鋒只活了22歲,他短暫的生命確實發揮出了無限的價值,他確實活得光彩有力。 作者從三個事例中引發出對生命的三點思考。一是必須對生命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二是生命短暫,生老病死無法捉摸,但是,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時光,不論命運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二 將這篇課文跟下面的同題文章比較,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生命生命》一文略) 本題進行比較閱讀,培養鑒賞能力。沃森的文章與課文所舉的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課文從三個事例中引發三點思考,沃森的文章則是細致地描寫受傷的蜜蜂怎樣極力掙扎。有的同學喜歡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結合的文章,有的同學喜歡文學色彩比較強的文章,完全可以尊重各人不同的愛好。要求回答“為什么”,要求講出點理由,可以培養賞析能力。應該答好“為什么”,應該根據見解的深淺程度評定等第。 教學建議 一、改變粗枝大葉的閱讀習慣是深入研究的前提。 這篇課文粗懂不難,如果粗枝大葉,以為都懂,以為三個事例說的意思差不多,三點思考說的也差不多,那就會淺嘗輒止。應該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意,看看三個事例分別側重哪一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這樣學生才會比較細致地研究課文。 二、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詞或關鍵詞。 讀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善于抓主題詞或關鍵詞,就抓住了中心,抓住了精神。例如第一段都是圍繞“生之欲望”一語展開的,第二段都是圍繞“生命力”一詞展開的,抓住了這樣的詞語,就容易讀。 三、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1.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好課文。 2.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步驟 1.看導語 ,默讀課文,畫出各段“主題詞”。 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 2.從把握各段主題詞入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事例 思考 飛蛾:生之欲望 意義 香瓜子:生命力 價值 心跳:生命 珍視、奮斗 3.借助注釋和詞典,讀一讀,寫一寫。 騷擾小憩茁壯糟蹋庸碌辜負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肅然起敬 4.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1)各自練讀。 (2)點名朗讀。 5.質疑問難。 6.問題設計與研討。 研討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 (1)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兩個事例舉的都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 (2)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說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4)三點思考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7.小結這次質疑與研討的經驗。 8.朗讀練習。 9.語言運用:補成一句話。 (1)一只__________不停地在__________飛來旋去,騷擾著我。 (2)_______在__________小憩。 (3)______________令我震驚。 (4)______________令我肅然起敬。 (5)______________昂然挺立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足以擎天撼地。 (7)我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 (8)___________庸碌一生。 (9)我應許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遇福遇禍,或喜或憂,______________。 10.作業 。 見“研討與練習”。 |
※版權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