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通用17篇)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作必要的語言積累,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本文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ㄕZ言積累和語感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故確立第一個教學目標。
“生命”這個話題相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還很抽象,故作者刪繁就簡,從具體、細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學生認識。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珍愛生命。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對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評價,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故確立目標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由具體現象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體驗作者的生命意識,我們應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
沒有條件的地區可準備錄音機、磁帶(輕音樂)、放像機、錄像帶(森林大火的場面)、投影儀、投影片。
[設計思路]
1. 新課標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的素質、能力,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參與才能有審美活動,因此,本文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2.“生命”是個深奧的話題,要讓初一學生真正理解它會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通過朗讀,對課文中具體生命現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語言,深入課文內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懷,或許可領悟生命的可貴。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畫面,教師講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個蟻穴被大火團團圍住,里面成千上萬的螞蟻為了活命,緊緊抱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蟻球,滾向火海,隨著劈哩啪啦的聲音,外層的螞蟻紛紛死去,蟻球也越來越小,但它們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滾動,直到變成一個小球,但終于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邊親眼目睹,你會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螞蟻,你會選擇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為了生命的延續,螞蟻不惜代價,世間萬物為了不辜負上蒼賦予的生命,都在頑強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觸摸著自己的心跳,走進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貴。
(有聲有色的畫面,導語的設計,渲染了氛圍,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激起學生的熱情,觸動了他們對生命開始思索的情懷,進而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的學習,為實施以下的'教學環節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指名學生朗讀課本,讀時以適合本課的輕音樂相配。同時要求大家思考:
1、請用一個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對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最有啟迪或感觸?
(音樂是最好的催化劑,在它的熏陶下,通過朗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這也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情感的一條有效的途徑。用簡潔的比喻句概括,可培養學生提煉、概括語言的能力。)
三賞讀課文,感悟生命:
1、師:同學們,剛才在朗讀后,大家談了自己對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么作者有沒有在文章中告訴我們她對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他們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文章的最后兩節,并指名學生示范朗讀,然后齊讀。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誦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因此,朗讀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他們讀中感悟。學生有了心得,朗讀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摯。)
2、作者的這些對生命的感悟是由什么引發的?具體在哪些語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在文章的1、2、3節。學生體會朗讀時的感情、語調,然后分角色男女生朗讀1-3節。
。ǔ跻坏膶W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分角色朗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此外,讓學生體會作者由小事引發深刻思考的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
3、小組討論: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它們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么不同?從作者對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學生小組討論時,教師巡回指導:三個事例內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淺;學生談感悟時應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學生合作研討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在這師生的互動中,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產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訓練了口語的表達能力,本文的教學難點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課標明確了語文具有人文性,教師應適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成他們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可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
4、如果時間允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自己還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 拓展練習,加深感悟:
學完文章,我們感覺到,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生命現象,用心靈去體驗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渴望,我們就會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哪些類似的現象,你的想法是什么?
仿照作者這篇文章的結構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請你就生活中見到的其他類似的生命現象,寫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寫現象,再寫感悟,字數100字左右。
。ā皩W以致用”,這道寫作訓練題,就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從中得到新的體會與認識,達到一堂課的目的:學生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五 課堂小結,歸結板書:
今天,我們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車,經歷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聲了,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獲嗎?
學生回答,歸結板書
同學們說得很好,只要我們能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頑強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們一定能見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資料鏈接]
杏林子,本名劉俠,女作家,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后來病情惡化,但她忍著病痛,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作業設計意圖]
課外閱讀田彩虹的《生命的問句》,這是一篇與課文的思想主題相近的文章,讓學生閱讀訓練,拓展延伸課堂的內容,有利于新課教學目標的鞏固。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問題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闡述主旨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可貴,懂得珍惜生命,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寶貴。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的。
【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培養了較好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運用合作、討論等形式展開閱讀活動,初步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本課將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采用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展開學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以多媒體播放小草破土而出、小花漸漸開放、小雞破殼而出、小鹿出生后頑強站立的畫面。
師:從這組畫面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
、 小草從地里鉆出來需要有巨大的力量。
、 小雞在蛋殼里長大后要想從殼里出來也要用很大的力氣啄碎蛋殼才行。
⑶ 我從看過的資料上知道小鹿要想活必須在出生后40分鐘內站起來才行,而且只能自己站起來,要不就不能活命。
2、師:在我們這個有著眾多鮮活生命的星球上,許多生靈以他們獨特的方式展示著一個嶄新的生命的開始,它們透著一股子頑強不屈的巨大力量。今天,我們一起來結識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作家──杏林子所寫的有關生命的文章。
師: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作家?
生:杏林子的本名叫劉俠,12歲的時候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后來病情惡化,她忍著病痛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師:那你知道她的病情惡化到什么程度?她的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又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成的嗎?
生:她癱瘓在輪椅上。
師:是的,在長達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曾因病變而呼吸困難,一度有生命危險,全身的關節也已經損壞。輪椅上的杏林子在膝蓋上架上小木板,用兩個手指夾著筆寫作。在這種幾乎無法執筆的情況下,她硬是憑著堅強的毅力在病中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她的作品中充滿了求生的意志。這節課讓我們走近杏林子,感受她的作品帶給我們的生命的震撼!板書題目,指生讀題。
3、師:既然生命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我們應該怎么讀才能讀出這種力量?(生體會到這兩個詞在讀時要一聲高于一聲,語氣漸強)
再指讀,齊讀課題。
點評:首先,教師讓學生從課文中感受生命,再在師生自然的交流談話中,從介紹作者杏林子導入新課,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理解課文
1、初讀課文:
師:請大家出聲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從那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
生:作者從三個事例中講出了對生命的感悟: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自己的心跳。
師:這三個事例你最喜歡哪一個?找出來默讀,在讀后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它?從這個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生默讀。
2、感悟課文:
師:誰來說說你讀后有什么收獲?
生:我喜歡第一個事例,因為一個小小的飛蛾在被人抓住后能拼命地掙扎,希望逃脫,可以看出它很想活命。
我也喜歡這一段,因為小飛娥被抓住后并不甘心等死,而是積極求生,可見它對自己的生命多么愛惜。
生:我喜歡第三個小事例,因為作者從自己的心跳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還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生命的偉大。生命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不能隨便地糟蹋它。
生:我喜歡第二個事例,因為一個弱小的瓜苗卻能頑強的生長在磚縫里,隨只活了幾天,但那頑強的生命力讓我難忘。
師:你們說得真好,一個小小的生命同浩瀚的宇宙想必是渺小的,但我們并不能因為生命的弱小而去忽視它、糟踐它,而是應該……
生:愛惜它。
點評:引導學生尋找發現,學生從課文中尋找事例,自讀自悟,理解生命的價值,體會生命的意義。
3、指導朗讀:
師:在課文里作者寫出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話語,請大家再讀課文,找一句你最喜歡的語句把它畫下來,多讀幾遍,體會它的意思的同時練習讀出你的感受。
生讀書勾畫并練習朗讀。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生:我喜歡文中這一句話“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這句話告訴我們生命雖短暫,但只要我們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就不是白白度過的。(生讀)
生:我喜歡文中這一句話“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句話我把“于是、一定、白白流失、光彩有力”慢讀、重讀。(生讀)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發現,請在小組里把你的發現說給大家聽聽。
學生小組交流……
師:大家不但說得好,讀得也棒,我真為你們高興。
點評: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對小學生來說,生命的話題有點深奧,老師沒有拽住生命往深處講,而是讓學生品讀課文,在一次次的讀書中自己體會:什么才是有意義的人生,這樣處理很到位,也很巧妙。
三、擴展交流
師:“一例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到來;一條丑陋的毛毛蟲,可能蛻變成一只五彩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人生格言也告訴大家?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人生名言。
師:我們從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警句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貴與偉大,那么你還知道那些有關感動生命的故事。
生讀自己搜集到的感悟生命的故事。
師:生命決不是短暫的蠟燭,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我們應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讓生命活出光彩,活出價值。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這篇文章編排在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這一單元以人生為主題,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說“生活對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在小學學習、生活中,將面對種種困難,這一單元的文章告訴我們怎樣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難和不幸,從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啟示。閱讀這些文章,可以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生命生命》寫的都是尋常小事: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我”靜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表達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頑強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追求美好的人生。這篇散文,語多不贅,盡意而止,非常簡潔,向你娓娓道來生命的真諦,學生認真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選材方面有所收獲。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生命這個沉重話題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較膚淺,如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思考人生的問題并且真正有所收獲,不但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我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結合課文內容調動自己已有的情感體驗和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
【教學策略】
1、指導學生朗讀: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本節課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做到語音準確,停頓恰當,初步讀出語氣,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力求使學生的思想產生共鳴;在讀的過程中辨析作者選材的精當,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2、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設計意圖】
課文雖然短小精悍,但思想含蓄深邃,而四年級學生年齡尚小,所以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難度。為此,我將作者簡介分成兩個階段出示,旨在通過杏林子的具體事例來感動學生,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深度上呈現一定的梯度。例如,通過第一次的作者簡介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作者對“生命堅強”的詮釋,通過第二次的作者簡介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生命價值”的感悟,從而讓生命之歌植入學生心靈深處,使學生受到生命意義的啟迪。
在朗讀指導上,我引導學生用“強調法”來表現自己的個性化朗讀,用“想象法”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力求將有形的朗讀技巧指導滲透到無形的朗讀訓練中,將技巧與文本內容及情感緊密結合,融為一體,使朗讀達到“言自口出”、“情自心達”的效果。
【設計策略】
1、以讀為主,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范讀及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著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并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內涵,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1、揣摩詞語的表現力。
2、能暢談對人生的理解,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學生:
反復閱讀,熟悉課文;借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可從網上查閱有關作者、作品的資料、準備、交流。
2、教師:
查閱作者、作品的相關資料;準備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引發思考
1、引導學生簡單談談自己對“生命”的一些想法。
2、播放一組關于生命話題的畫面。
3、引入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展示看有關生命話題的畫面,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初讀要求:
自由地讀讀課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讀準,把句子讀通順,想一想,課文寫了些什么?
(學生自由讀書,互相交流。)
2、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指導認讀部分生字。
3、引導學生談談課文大意,歸納課文中的三個事例:
(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把本篇課文的內容、條理、中心梳理清楚,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的點睛之筆。
三、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提示:細細地讀讀課文,把這三個事例中最令你感動的句子畫下來,相互交流交流。
。▽W生自讀,合作交流,教師參與學習,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能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群體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相互間進行智力啟迪和互補,同時也為每個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師抓住學生討論中的最佳契機,適時加以點撥,如有爭議的或帶有共性的問題再作集體指導,培養學生選擇、分析語言信息的能力。再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創造一種情景氛圍,讓審美主體體會審美客體的語言美、情感美,獲得美好的享受。
四、研讀課文,品悟內涵
1、理解生命的含義:
、拧★w蛾求生:
。ā鼟暝,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佟∽x讀本段文字,說說讓自己感動的原因。
② 感受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以及它帶給“我”的震驚和感動。最好換種表達方法。
③ 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④ 引讀課題,體會課題的含義。
2、總結學法:
、拧∽x。(朗讀本段文字)
⑵ 說。(說說自己感動的原因)
⑶ 找。(找重點句,體會作者的用意)
、取∠。(引讀課題,進一步領悟課題的含義)
3、按歸納的學法學習瓜苗生長、靜聽心跳這兩部分內容。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指導學生充分讀書,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使學生在主動而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提高閱讀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
4、感悟生命的價值:
、拧〗榻B作者。
、啤≌務剬ι饬x的理解和感悟。
、恰〕鍪菊n文最后一段,學生朗讀。
、取⒍温渥兂稍娦,深情誦讀。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再次讓把課文推向更寬的視野,讓學生動手參與其中!
五、深化認識,自由交流
1、通過感情朗讀,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和課外知識,引導學生理解部分含義深刻的語句,深化對生命意義的認識。
、拧 拔页3O耄鞘裁茨?”
、啤 翱梢院煤玫厥褂盟,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恰 半m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
2、談談自己學了這篇文章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這個說話題目的設置,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不僅突出文章的重點,更為重要的是能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學生精彩的回答再次刺激著他們自己“說”的欲望,這是他們相互傾聽、交談而引發的結果!
【板書設計】
飛蛾:掙扎求生
19、生命 生命 香瓜子: 磚縫冒苗
我:靜聽自己的心跳
有限的生命 限的價值
【知識袋】
杏林子:
我國臺灣省著名女作家,于2003年去世。她因為從小身患重病,腿不能行,手不能抬,頭不能轉,12歲時,就結束了學校生活。在長達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坐在輪椅上,憑著非凡的意志,寫下了一篇又一篇充滿愛心,感人肺腑的文章。她還曾幫助了許許多多的殘疾人,她的一生都在不斷奮斗,盡力為社會服務。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4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抓住主題或關鍵詞,細致地研究課文。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進行探究性學習。
2.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學重教點:
改變粗枝大葉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詞關鍵詞,深入細致地研究課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 :(大屏幕投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這段名言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愿每個人珍視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今天,我們要借助散文《生命 生命》,再次感受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
學生交流后,教師可補充:
[參考資料]杏林子,本名劉俠,中國臺灣女作家。陜西扶風人,1942年生,。12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至今全身關節均告損壞;但寫作不輟,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讓灰心的人鼓足勇氣,使畏縮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當選中國臺灣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獲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獎;1990年獲吳三連社會服務獎。于1982年創辦了伊甸園殘障福利基金會,為全中國臺灣一百萬殘障朋友服務,把自己的愛心實踐出來。
主要作品《另一種愛情》、《生命之歌》等!渡⑸芬晃模x自《可林子作品精選》。
。ㄈ┱w感悟
1. 教師讀課文或(有條件可制作朗讀課件)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知理解課文,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2. 請學生放聲讀課文或模仿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3. 讀課文過程中探究以下幾個問題:
。ㄋ模┵|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問題:
1. 作品《生命 生命》講述了哪三個事例?引發了怎樣的思考?請從文中指出相應的主題。
2. 2. 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兩個例子舉的都有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
3. 三個事例、三點思考的側重點有什么區別?試就這些思考再從生活中舉出一、兩個事例 ?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體驗,鍛煉學生深入探究的能力,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以上問題,在學生讀文后,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并參與討論。然后由學生發言,同學之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啟發、引導。
[教師小結]
1. 三個事例 a、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 b、香瓜子在墻角的磚縫中長出一節小瓜苗。 c、“我”靜聽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
關鍵詞分別是a、生之欲望。 b、生命力。 c、生命。
三點思考 主題詞分別是a、意義。 b、價值。 c、奮斗。
2. 說明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頑強的生命力,更何況人了。學生談不透時,教師可引導:作者舉的動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為什么不舉獅子,大象等龐然大物、只說小飛蛾?不舉參天大樹,只說一棵小瓜苗,這樣排序說明了什么?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ㄒ龑W生多角度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 三個事例分別側重于生命自我珍視,生命的誕生和生命活動。從三個事例中引發對生命的三點思考:a、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使用生命。b、讓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的價值。c、珍惜生命、時間,不懈努力。 舉例要切合課文內容,例如雷鋒的例子結合第一點思考;張海迪,桑蘭等又較符合第一點思考;而作者,張海迪又較切合第三點思考。
(五)自主質疑 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1)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教師可參與討論,適實指導。(2)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來,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啟發引導、明確。
問題探究:(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大屏幕投影問題:
1. 課文中先說小瓜苗“長出小苗,茁壯成長,昂然挺立”,后邊卻說“它僅僅活了幾天”兩者是否自相矛盾?
(引導回答時,有兩個切入點(1)為什么能“茁壯成長”?(2)為什么死了?)
2. 作者開頭寫小飛蛾的例子,強調其“小”,什么目的?
(任何再小的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欲望)。
3. 如何理解“從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
(生命是短暫的人們要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盡量多做有益于社會的事,使生命更有價值)。
4.“不論未來的命運如何,遇福遇禍,或喜或憂,我都有愿意為它奮斗,勇敢地活下去,”這表現了作者有怎樣的精神?你從中感受到什么?(具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
。ㄟ@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鼓勵學生大膽談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完善)。
四。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同題文章《生命 生命》(美國 克倫沃森)。
思考問題:兩篇《生命 生命》,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W生讀文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進行比較,學生的答案多種多樣,完全可以尊重各人不同的愛好。要求回答“為什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借此培養文學鑒賞能力)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 沃森的文章與課文所舉的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課文從三個事例引發三點思考,沃森的文章則是細致地描寫受傷的蜜蜂怎樣極力掙扎。
2. 課文《生命 生命》注重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的結合。沃森的文章文學色彩比較強。
五.反思、小結:身患頑癥的杏林子從尋常小事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是很能啟人心智的。學習這篇文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從中受到什么教育?(鼓勵學生多結合自己的實際共同探險尋人生的法寶,教師多給予激勵性評價,盡可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初讀課文,糾正字音,幫助理解部分詞語。大概感知文章內容,并滲透朗讀方法和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讓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渾然一體,進而讓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讓有限是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感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教學過程:
一、在交流中入課 ——引發生命的思索
1、寫“生命”讓學生讀。
2、談自己對生命的理解
3、介紹作者
4、讀課題
二、在閱讀中品悟:觸摸生命的脈搏
。ㄒ唬⒊踝x感知文章內容
1、檢查預習情況,讀文
2、糾正字音,理解詞語
3、感知課文內容
。ǘ、深讀感受生命的含義
自由讀,讀邊感受那些地方是你沒有想到的?
1、走進飛蛾
2、走進香瓜子
3、走進杏林子
三、在思考中提煉:聆聽生命的拔節
師:是啊,生命是什么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出來了么?
1、學生自由說
2、師出示
3、學生讀
四、在標點中抒懷:舒展生命的張力
師:不同的人對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對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樣的,請你把自己對文本的感悟化作標點,加在課題上。
總結:謝謝同學們給我的標點賦予了這么多層含義。我覺得你們加的每一種標點都是有道理的,它也提醒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存在,或者是一只小狗,或者是一朵鮮花,或者是一株小草……雖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一樣,但是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我要向大家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無論遇到什么都要記住,對待自己的生命要格外地珍惜,對待別的生命要心存敬畏。
五、在生活中追問:走進生命的林子
師:生命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會告訴我們不同的答案。窗外楊柳依依,生命就是楊柳那嫩綠的枝條;課堂上看到你們的張張笑臉,生命就是同學們如花的笑靨;聽到黃鸝在柳枝間鳴叫,生命就是黃鸝那清脆的歌聲。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么呢?打開你的記憶,把五彩的生活放進來吧,拿起筆,可以以生命是什么為題寫一首詩,也可以寫一段生命的感言,還可以像作者一樣寫一件事,讓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學生寫作、交流,教師相機點評。)
六、板書
16、生命 生命
珍惜 !敬畏!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初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的朗讀理解內容、探究引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通過動植物和人三個生命躍動的事例,感悟生命的力量,提升對人類生命意義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交流格言,揭示課題
1.教師導入:“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的毛蟲,可能蛻變為一只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边@是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于生命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有關生命的格言或精彩語段、篇章讀給大家聽?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欣賞。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聽老師的范讀,邊聽邊想作者從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
2、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文中的事例。
3、再次認真默讀這三個故事,看看哪個句子打動了你?
三、品析課文,體會生命頑強
1、飛蛾求生:
句子1: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1)說說什么打動了你?從哪里體會到的?
(2)為什么我會“忍不住”?
。3)指導朗讀
(4)此時,你覺得這只飛蛾怎么樣?
。5)齊讀課題。
2、瓜子抗爭:
句子2: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1)說說什么打動了你?或者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2)這粒香瓜子的生長環境會是怎樣的?由此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3)如果你就是這株小瓜苗,心里會想什么?
。4)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這種聲音嗎?
3、傾聽心跳
(1)請大家齊讀第四自然段。
。2)為什么杏林子會為它感動呢?我們有必要讓大家回顧一下杏林子的一些資料。
(3)師:請同學介紹杏林子的資料。
。4)你覺得杏林子是個怎樣的人?你敬佩她嗎?為什么?
四、拓展知識,升華情感
。1)師:像杏林子這樣,通過自己善意而偉大的舉動,創造出無限價值的人還有很多。
(2)課件出示(文字和圖片)
(3)學習了課文你想怎樣珍惜生命?
五、總結全文
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愛生命。
六、板書設計:
生命 生命
飛蛾求生
瓜子抗爭 珍愛生命
傾聽心跳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
【教學意圖】
生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不同的人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是不同的。生命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深奧,他們對生命的感悟還不是很深刻,學習本文,意在讓學生體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并能獲得自身的情感體驗,實現與作者和文本的真實對話,充分理解作者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觀,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三個事例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1、課件。2、收集杏林子的資料。3、收集有關像杏林子一樣用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價值的名人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5人)
二、導入:剛才同學們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對生命有了一定的認識。生命是一個神圣的話題,生命是什么?這節課讓我們一同走入《生命生命》去尋求生命的真諦吧。ò鍟n題)齊讀
2 走進作者—杏林子
師:你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你了解她嗎?
(課件展示)
三專題研究,感悟體驗。
1這篇課文就是她其中的一部作品,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請翻開課本63頁,結合你的預習,再次朗讀課文,找出作者是從哪些事例中引出對生命的思考?(求生的飛蛾、生長的瓜苗、律動的心跳)《生命其實就是求生的飛蛾、生長的瓜苗、律動的心跳》
2、學習第二段:求生的飛蛾
過渡:同學們感知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面讓我們首先走進第一個小故事,去感受生命的奇跡。
要求:自由讀第二段,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學生交流
。1) 作者為什么會忍不住放了它呢?用筆在文中勾出有關的句子。(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我忍不住放了它。)
。2) 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出它有一種求生的欲望?出示句子:但它掙扎著,……那樣鮮明!
(3) 抽生讀句子,生談感受。體會到飛蛾求生欲望的強烈。
(4) 那么哪些詞語更能讓我們感受到它強烈的求生欲望呢?(掙扎、極力、躍動)
(5) 生通過朗讀把這種欲望表達出來。生再讀句子。注意重音、語速。
。6 把“躍動”換為“跳動”行嗎?(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而躍動表示心情急切,更能表達求生的欲望。)
生再讀句子,讀出飛蛾心情的急切。
。7) 讀了句子,你還有什么話對飛蛾說嗎?
引導學生說出飛蛾對生命的珍惜。
。8) 小小的一只飛蛾懂得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它的“掙扎”,是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時的一種抗爭。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掙扎著的飛蛾讓“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欲望,都極其珍視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蟲也竟然如此,更何況是人呢?
。9)讓我們帶著對飛蛾熱愛生命的崇敬之情,齊讀這一句話。
平均壽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飛蛾,竟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求生欲望。卻是震撼人心,這就是——(生齊讀)生命 生命
3、學習第三段:瓜子磚縫生長。
要求:小組合作
動物有這么強烈的求生欲望,及其珍惜、重視自己的生命,那么植物呢?
⑴ 請同學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植物有生命嗎?從哪些語句看出?(那小小的種子里……生命力。。
、啤∷窃鯓拥囊环N生命力?
、恰∧侵参镉质窃鯓訉Υ约旱纳模浚ň故……活了幾天?)
、取。ǔ鍪揪渥樱┱埻瑢W們齊讀這句,思考:種子的生命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伞≡谟邢薜纳,它生長在一個怎樣的環境里?(沒有……沒有)
、省≡谶@樣惡劣的環境里,它又是怎樣對待自己有限的生命的?(不屈向上、茁壯生長)這更能體現瓜子生命力頑強,它也珍惜生命。
、恕〈藭r,你們就是這一棵棵小小的嫩瓜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生齊讀句子。
、獭∈前。N子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有限的生命里,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還能不屈向上,茁壯成長。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汀⊥卣梗喝绻銈円采嬖谝环N惡劣的環境下,你會怎么做?
環境惡劣,困難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壯生長,這就是——(生齊讀課題)生命 生命。
3、學習第四自然段:
動植物都懂得珍惜、重視自己的生命。而我們人類呢?
、拧煼蹲x課文,生邊聽,邊感悟自己生命的存在。
、啤∩勛约旱母惺。
、恰е愕睦斫庾宰x課文第4自然段?纯醋髡邔Υ窃鯓拥膽B度,用筆勾出有關的句子。
、取∩鷧R報,出示句子:
我可以……也可以……
⑸ “可以好好使用”是一種什么態度?“白白糟蹋”又是一種什么態度?理解“糟蹋”
⑹ 聯系實際生活談談,怎樣的生活態度或方式才算是好好使用?那白白糟蹋呢?
、恕∧悄銈冇X得該怎樣面對自己的生命?
⑻ 這種負責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而不負責的態度會受到他人的鄙視。讓我們用這兩種態度再讀這一句。前半句讀出負責的態度,后半句讀出鄙視的態度。
3 傾聽沉穩心跳。
“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高興、自豪、激動……的讀)
生命屬于我們自己,每個人對待生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說現象)
所以,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我們必須對自己負責。這就是:生命生命
四 反復誦讀第五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諦。
1、讀中理解,層層深入。
。1)師過渡:生命每個人都有,只要好好地使用它,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奇跡。請默讀最后一段,找出最能體現這篇課文中心的句子。(多媒體)
這里面有一對詞,很有意思,一對反義詞“有限”——“無限”……
。2)引導理解“有限”、“無限”,聯系杏林子來理解,杏林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創造無限的價值。例如杏林子雖然去世,但她的作品、人品還在,對社會作出無限的貢獻。
。ò鍟河邢 無限)
2、拓展延伸。
(1)師過渡:像杏林子這樣,通過自己善意而偉大的舉動,創造出無限價值的,還有許許多多。
課件出示(圖片)雷鋒,張海迪,楊正權,蔡老師
張海迪 5 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這個時刻受到死亡威脅的年輕姑娘自學完成了從小學直到碩士研究生的全部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大量書籍,并自學十幾種醫學專著,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 楊正權 生活簡樸,卻為社會各界投資,其中我們學校就是收益的一分子。他同時還是我們學校的名譽校長。
蔡老師已經退休,但是她仍然熱愛著教育事業。
。2)引導學生說話:他們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那么作為小學生的我們,該怎么向他們學習,也使自己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呢?
生自由匯報。
(3)通過同學的交流,相信同學們一定不會白白浪費、糟蹋自己的生命,一定會好好珍惜生命,我把最后一段變成了詩的形式,自讀,表達出你對生命的熱愛、珍惜。
雖然
生命短暫
但是
我們卻可以
讓有限的生命
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于是
我下定決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決不讓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
更加光彩有力。
五、升華情感,書寫生命感言。
1、師: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對生命有了深深的感悟,現在請拿起你的筆,寫下生命的感言吧!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注意寫字姿勢。)
2、抒寫生命感言,交流匯報。
3、回顧課題,加深理解:現在,如果讓你給題目加個標點,你會加什么?(生各抒己見)
師:是的,生命是珍貴的,生命是值得歌頌的,帶著你們對生命的感嘆,讀——(生齊讀)生命 生命
4、師總結:你們知道老師會給它加個什么標點嗎?(板書……)因為生命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寫不完的詩,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對生命深深的思索,再讀——(生齊讀)生命生命
是啊,同學們,讀了課文,我們深深地體會到:
生命是寶貴的,要熱愛生命,讀課題──生命生命;
生命是短暫的,要珍惜生命,讀──生命生命;
生命可以創造無限價值,要好好使用生命,讀──生命生命;
課文留給我們對生命無盡的思考(板書:……)同學們,帶著深深的思索,再讀──生命生命
5、課文學到這里,請同學看預習單中你提出的問題,現在能解決了嗎?用你的漂亮的坐姿告訴老師,你已經解決了。
6、最后,讓這首《生命的挑戰》鼓勵、激勵著我們一起挑戰自己、戰勝自己。
四、布置作業:
1、課外推薦讀物:
杏林子:《向命運求索》《和命運較量》
海倫凱勒《我的生活》《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 、把學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下來。
板書:生命生命
求生的飛蛾
生長的瓜苗 生命有限,價值無限
律動的心跳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8
一、交流格言,揭示課題
1、師生交流:
同學們,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生命的格言,現在讓我們先來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聽了剛才的交流,你對“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師也搜集了一段有關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起分享,你們愿意聽聽嗎?
(屏幕出示)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師生齊讀)能讀懂嗎?這段話究竟怎樣理解,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到19課中去尋找答案。
2、板書課題,齊讀、質疑。
二、初讀感知
1、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2、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3、指名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課文寫了幾個事例?
4、交流,理清脈絡:
(板書)
飛蛾:掙扎求生
香瓜子:磚縫冒苗
我:靜聽自己的心跳
三、重點理解
1、自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著重選擇其中一段反復朗讀,體會作者從每個事例想到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
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尋找一個與自己選擇同一段的同學,交流各自的體會。
3、全班交流:
、 作者分別從每個事例想到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板書)
飛蛾:掙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驚
香瓜子:磚縫冒功──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靜聽自己的心跳──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給我震撼
、 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體會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①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② 一切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9
一、談話導入:
2、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歲的時候就染上了風濕性關節炎,后來病情不斷的惡化,差不多全身關節都損傷了,面對病魔的挑戰,盡管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極大的折磨,但她并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她忍著極大的痛苦,強烈的呼喊著——生命、生命!
二、新受:
1、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生命生命》,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題目相比,你發現了什么?(反復兩次。)是啊!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生命” 作題目呢?請同學們捧起書,齊讀課文第一句。
3、過渡: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們卻很少去關注它,思考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們也在問:“生命是什么?” 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生命”作題目?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去感悟去思考。
4、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與生命有關的幾個事例,每個事例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1)、第二段主要講了什么?你能用誰怎么樣的句式來回答這個問題嗎?(飛蛾掙扎著鼓動雙翅求生), 師:邊板書邊總結:作者是從“求生的飛蛾”,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呢?生答(磚縫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師:邊板書邊總結:作者是從“生長的瓜苗”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主要寫了誰,干什么?生答(我靜聽自己沉穩而律動的心跳)師:邊板書邊總結:“律動的心跳” 作者是從自己的心跳感受到了生命是什么。
5、作者用自己親身經歷的三個事例告訴了我們生命是什么,你能回答了嗎?(生命是求生的飛蛾、頑強生長的瓜苗、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指名說──齊讀】
6、生命無處不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注意:你能從畫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出示多媒體課件:勞作的蜜蜂、出殼的小雞、搬運食物的螞蟻、盛開的鮮花、千手觀音圖。)
師:“我從勞作的蜜蜂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蹦隳?
7、揭示并過渡:一個個生動的事例、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告訴了我們生命是什么(擦去第一個問號)。是啊,生命無處不在,然而作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卻常常忽略了生命的存在,所以作者被求生的飛蛾震驚:暗示讀:『出示:我感到一股――鮮明!』也被頑強的種子折服:暗示讀:『出示:那小小──生命力啊』更被自己的生命震撼,〖出示: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接谑,作者開始了對生命的思考。
8、請大家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能讀懂些什么,在感受深的地方作上記號。
9、讀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1)我讀懂了“我的心跳就是我的生命”。
。2我讀懂了“我可以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也可以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
。3)我讀懂了“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
10、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齊讀,這句話講了我們對待生命的兩種態度,能找出兩個關鍵詞嗎?(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
a 給“糟!睋Q種說法(浪費、不珍惜)
b 怎樣叫“白白地糟蹋”?(揭示理解方法:聯系生活一講就明白了)
c怎樣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們聯系課文內容來理解。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告訴我們飛蛾是怎么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樣好好使用生命的?誰來讀一讀?(指名讀有關句子)
【揭示方法,承上啟下:同學們,剛才我們抓住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理解了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這些方法,我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可以靈活運用,明白了嗎?
11、這句話告訴我們,任何人對待生命都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既可以,也可以。那作者究竟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呢?請同學們齊讀第三句!
d 對自己負責是指什么?(好好使用生命)
比較句子:我要對自己負責。
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你發現了什么?(作者下定決心)
該怎么讀這句話?(指名讀)
12、作者這樣說了,她是這樣做的嗎?讓我們走進本文作者杏林子,看她是怎樣對自己負責的。(介紹杏林子其人)
杏林子也曾經有過美好的童年。然而在12歲那年,她不幸患上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硬化,這意味著她的一生將失去行動的自由,只能在輪椅中度過余下的光陰。但是堅強的杏林子并沒有向命運低頭,四十多年來,只有小學學歷的她憑著對生命的無限熱愛,坐在輪椅上寫下了80多部文學作品,被譽為“中國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她組織成立了“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為中國臺灣100多萬殘疾人作出了貢獻。她離世之后,家人根據其生前遺愿把軀體捐給醫院供醫學研究。她有一句名言: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師:杏林子就是這樣對自己負責的,她深深地珍愛著自己的生命。(板書:珍愛)
讓我們記住她的這句名言,讀: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把這句話深深地刻在心上,再來一次: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13、過渡:同學們,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對自己負責”的莊嚴承諾。所以,課文最后她深有感觸地說道──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1)、理解:“生命短暫”、“無限的價值”、“活得光彩有力”。
“有限的生命”:為什么說生命是有限的?誰來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對比: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人的壽命再長,不過七八十年光景,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生命是多么短暫。所以,生命是有限的。)
“無限的價值”: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來舉例說一說。【提示:你了解的科學家、運動員、航天員、普通勞動者】
課件:雖然生命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師:是啊,雖然生命短暫,但是,卻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他活得光彩有力。(板書:光彩有力)
14、小結:是啊,同學們,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不僅使自己活得充實、也給他人帶去方便、為社會作出貢獻,我們都可以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我們都將活得──光彩有力。
小結學法:我們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了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明白了嗎?
15、這段話寫得多好啊,你覺得應該怎樣讀好它呢?請大家一邊練習,一邊揣摩。
三、感悟升華
16、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對生命一定有了許多的感悟。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17、同學們,你們課前提出的第二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生命”作題目,現在能回答了嗎?她在強調什么?她想提醒我們什么?(生命寶貴,要熱愛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暫,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擦去第二個問號)
齊讀題目:
是啊,同學們,讀了課文,我們深深地體會到:
生命是寶貴的,要熱愛生命,讀課題──生命生命;
生命是短暫的,要珍惜生命,讀──生命 生命;
生命可以創造無限價值,要好好使用生命,讀──生命生命;
課文留給我們對生命無盡的思考(板書:……)同學們,帶著深深的思索,再讀──生命生命
18、最后,讓我們在一首吟詠生命的詩歌中結束今天這節課:
。ㄅ錁罚簬熒收b)熱愛生命
我望著藍天,熱愛生活,彩霞是那樣的絢麗。珍惜生命。
我望著大地,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萬物都充滿生機。 親愛的朋友們,
小鳥在藍天上飛翔, 讓我們抖開騰飛的雙翼,
蜜蜂在花叢中采蜜。 擁抱美好生活,
生活是這樣的多彩, 充實人生意義!
生命是如此美麗。
人生的分分秒秒,
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敝饕ㄟ^自學的方式,能正確認讀6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聯系句子,理解“騷擾、糟蹋”等詞的意思。
⒉聯系生活,結合上下文,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痴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锤形蜃髡邔ι乃伎迹醪蕉谜鋹凵、善待生命,讓生命活得有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讀文中的三個事例,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教學難點:研讀意蘊深刻的句子,進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1、生命是什么?(指名自由說)
2、是。∩谴禾煨〔菽劬G的尖芽,是夏天荷花嬌羞的紅暈;生命是秋天果子的碩大甜蜜,是冬天白雪的輕舞飛揚;生命是蝌蚪變成青蛙,是母親含辛茹苦的十月懷胎。
3、生命總是讓人感慨萬千。中國臺灣女作家杏林子就生命寫了一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揭題)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劃出生字,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
2、認讀生字新詞。
。ǔ鍪荆﹦訌 極力 聽診器 震撼
糟蹋 有限 躍動 騷擾
3、再次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說說文中寫了哪幾種生命現象?
4、指名交流,教師歸納板書:求生的飛蛾 磚縫中的小瓜苗 自己的心跳
。ㄈ┢纷x課文,突出重點
1、會讀書的孩子,不但能讀懂文字表面的內容,還能領會文字背后的意思。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感受哪些地方是你沒想到的?
、胖该涣。
、亠w蛾強烈的求生欲望,讓我震驚。
引:你是從哪讀懂的?你能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你的理解嗎?
隨機出示句子“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那樣鮮明!”
引:因為想要活下去,所以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用盡全身的力氣。你感覺到這份渴望了嗎?
朗讀指導:現在,你就是那只飛蛾,讀出你的求生欲望來。
②“我忍不住放了它!” 提示:“騷擾”———“忍不住放了它!”
a、會讀書的孩子可以把一句話讀成一個詞。讀第一句話,你把目光鎖定在哪個詞上?
b、“騷擾”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c、從這個詞中,你明白了我對飛蛾的感情是什么?
引:是什么讓作者完成了由討厭到釋放的轉變?
引: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飛蛾依然極力掙扎,不放過一絲求生的希望。這時候,作者對飛蛾還會是討厭嗎?
、瓶磥碜髡咦x懂了飛蛾,了解了它心中逃生的欲望。飛蛾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它會對自己說什么呢?
、撬挚赡軙䦟π恿肿诱f什么呢?
、仁前!飛蛾想盡一切辦法求生,那強烈的求生欲望,讓杏林子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飛蛾,而是一個不屈的——生命!
、筛星槔首x。 現在,你就是杏林子,讀出你的震驚來。
小結:原來生命就是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板書:生存)
2、同樣香瓜子頑強的生命力也震撼著我的心。再默讀第三自然段,劃出讓你也受到震驚的一句話,反復讀一讀。
⑴指名讀句,說說自己被什么震驚。
、瞥鍪揪渥“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a、指導朗讀:哪些詞念好了,讓人一聽就可以感受到香瓜子生命力頑強得不可阻擋?
b、香瓜子的生命是頑強的,可也是——短暫的。讀讀“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老師在不改變原句意思的基礎上,對課文中的這句話做了一些修改。
。ǔ鍪揪渥樱“即使香瓜子僅僅只能活幾天,它也要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
自由讀讀這句話,說說你從中品出了香瓜子的什么心態?(指名說)
c、看來,香瓜子不在意生命的長短,它追求的是什么呢?
(出示)“因為它追求的是 。”
評:有位哲人說過,我們無法左右生命的長短,但我們可以決定生命的價值。(板書:價值)
小結:原來生命就是即便只能活幾天,也要頑強地活下去的精神和勇氣。
3、羸弱的飛蛾,面對死亡,全力抗爭,追求生命的存在;小小的種子,面對逆境,不屈向上,追求生命的精彩。作為一個人,我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ǔ鍪揪渥樱“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琵R讀句子。說說“糟蹋”的意思,怎樣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
⑵每個人都有兩種選擇:好好使用,白白糟蹋。你想怎樣對待生命?請允許老師介紹一下本文的作者,看看她是如何對自己負責的。
(出示作者像)簡介:杏林子是中國臺灣著名的殘疾女作家,她在12歲的時候,因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到損壞,嚴重的時候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頭不能轉。她的一生都是在病床和輪椅上度過的。她與病魔搏斗了將近50年,在這段漫長的病痛折磨中,她總是對自己說:“我要堅強,我要活下去!”所以,在小學都沒有畢業的情況下,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自學,終于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著作有劇本、散文、小說、傳記等,共達100萬字以上。被譽為“中國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
⑶解題:現在,你明白課文的題目,作者為什么要連用兩個“生命”了嗎?(板書:珍惜、善待)
⑷杏林子的生命是如此的堅強,杏林子的生命又是如此的絢麗!她用自己對生命的熱愛,樹起了一座生命的豐碑。面對杏林子,你想跟她或者跟自己說點什么嗎?寫在第四自然段的旁邊。
⑸指名交流。
。ㄋ模┬〗Y課文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面對死亡,全力抗爭,大聲喊著:“ 我要活下去!”生命就是身處逆境,不屈向上,哪怕只有瞬間的燦爛。讓我們舉起右手,觸摸自己的心跳,讓我們懷著對生命的珍愛,一起來讀一遍課題。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1
、賹诵抡n
張海迪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作嗎?后來,她了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艱難地創作。張海迪說:“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后,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著,仿佛是捧著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
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后來病情惡化,她忍著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著“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谂錁贩蹲x: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思考題
a.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么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么?
b.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c.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勐犠x之后,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是一種修辭方法——反復。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b.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c. 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于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師小結]
正是由于為生命而奮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濕關節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著病痛,強烈地呼喊著:“生命、生命”。
研讀與賞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學生討論明確:
飛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義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價值
心跳 生命 珍視 奮斗
討論加點詞的作用:
、佟拔腋械揭还缮牧α吭谖沂种熊S動!薄败S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么?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欲望”。
②“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里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了小瓜苗的生命力!懊C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懊C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里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堋靶」厦缭跊]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庇终f“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后是否矛盾,為什么?
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
、荨拔叶荚敢鉃樗鼕^斗,勇敢地活下去!弊髡邽槭裁匆印坝赂业亍眮硇揎棥盎钕氯ァ?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著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著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體驗與反思
朗讀課文最后三段,說說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
啟發學生將課文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感受。
作業
、賹⒆约旱恼J識記下來,作為小作文練筆。
、诒容^閱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后的選文的異同。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
生命的真諦是什么?生命的意義何在?義務教育課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就以“生命”這一專題分別從“誰都有生活的權利”“用愛心證明生命的意義”“用勇氣面對生活中艱難險阻”等主題反映對生命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渡肥堑谌n文,作者是中國臺灣作家杏林子。課文開頭首先提出一個問題:生命是什么?接下來的內容卻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從“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等幾件小事的描述與感悟中,表達了作者“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讓我們體會到生命是那么短暫、脆弱、有限,但是,我們卻能從中感受一種堅持、頑強、力量,作者號召每個人要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本單元主要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二是學習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詞的意思,發現并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培養理解語言的能力,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本課層次較清晰,主要是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在理解含義深刻的句詞之上,培養語感和積累語言。
由于學生已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文章表達也較直白,學習中,學生對文章大意和詞語的理解不是難點,難點在于對“生命”的話題,學生思考少,理解薄,感悟淺,更難于理解一個身體殘疾的人對生命的態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運用聯系生活實際、換位體驗,補充文本空白,引導情感朗讀,理解重點詞語等多種方式,架起學生與作者,與文本溝通的橋梁,使學生能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內心世界……對生命的理解意不在深,更重要的是在四年級學生幼小的心中種下一棵正確的對待生命的種子,讓孩子們能夠永遠追逐陽光,綻放最美的生命之花。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欲望、沖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聽診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體會作者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三、教學重點: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思考的句子,懂得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四、教學難點:理解三個事件蘊含的道理,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五、教學準備:課件(詞句、圖片、資料)、紙條、黑筆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欲望、沖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聽診器”等詞語。利用查字典等方法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熟讀課文,概括小標題。初步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二、教學重點:熟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概括標題。
三、教學難點:初步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四、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了解作者,初步感受主題。
1、簡單了解作者。
2、初步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
。ǘ┏踝x課文,讀通讀準。
1、自主學習:輕聲讀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全班交流: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后評價。
。ㄈ┱J讀生字,提示易讀錯寫錯的字詞。
1、易讀錯音:不能動彈(tán) 糟蹋(tà) 聽診器(zh?n) 震撼(hàn)
2、易寫錯字: 騷擾 欲望 震撼 糟蹋
3、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鼓動、躍動、欲望、沖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聽診器
(四)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寫了幾個事例,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1)飛蛾求生
(2)瓜苗生長
。3)“我”聽心跳
2、概括主要內容。
。ㄎ澹┦熳x課文,想一想生命是什么?
。┛偨Y: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作者從三件事中具體感悟著生命的內涵。下節課,我們就深入交流。
(七)作業:1、找作者的相關資料。2、熟讀課文。3、復習生字新詞。
板書設計:
19、生命 生命
飛蛾求生 瓜苗生長 “我”聽心跳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句段。
2、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體會作者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初步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三、教學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入手,思考生命。
1、作者資料引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出示杏林子兩段話,感受她對待生命態度的變化。
2、提出問題,了解內容:
提出本課學習的問題:是什么改變了他對待生命的態度?讓我們走進《生命生命》
這篇文章。瀏覽課文,想想這篇文章寫了哪幾件事例?
。ǘ┥钊雽W文,感受生命。
1、“教學”第二自然段。
。1)自學畫批。
絕望中的杏林子看到怎樣的生命?請你默讀第二自然段,想想飛蛾是怎樣求生的,畫出重點詞語。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2)反饋交流。
、僮ブ攸c詞語,感悟飛蛾極力求生的表現。
“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展開想象理解掙扎、鼓動、躍動等詞語,體會句子表達,指導朗讀。
、谕宫F環境描寫,體會飛蛾對生命的珍愛。
飛蛾在什么處境下還如此珍愛自己的生命呢?讀語句,近義詞選擇。
。ɡЬ场⒛婢场㈦U境、絕境)
、垠w現個性閱讀,總結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如果老師想請男生、女生和我來讀這部分,你想怎么安排。說說你的理由?
④抓表達規律,積累語句,指導背誦。
(3)總結、過渡。
2、放學”第三自然段。
。1)發現規律,自主學習。
請你自學小瓜苗這部分內容,你覺得瓜苗部分同飛蛾部分作者在描寫上有什么相同之處?你感受到瓜苗有著怎樣的生命?
。2)深入體會,提升感悟。
、袤w會環境惡劣。
②讀出頑強表現。
、圩ケ磉_體會作者情感。
重點抓“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部分:
層層剝筍,初步感悟句意:
它只活了幾天。你體會到了什么?
它僅僅只活了幾天。你體會到了什么?
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教師引讀,突破理解難點:
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會……即使它的生命只有5天,它要……即使它的生命只有2天,它也一定能……
此時此刻,我們再看,加上了“即使”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軒熒沧x,積累語句。
。3)小結過渡:
3、“導學”第四自然段。
。1)走入杏林子內心世界。
。2)體會其對待生命的態度。
。3)小結過渡:正是出于這樣的思考,杏林子深情地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4、“研學”第五自然段。
自讀最后一自然段。重點研究體會有限的生命、無限的價值的含義。
聯系上文研究。
聯系資料研究。
朗讀提升感悟。
積累背誦。
(三)回歸整體,理解生命。
1、回顧全文寫法
2、動筆寫下感受
(四)感情升華,回味生命。
1、帶著理解讀題目。
2、作業布置:背誦課文。有條件的同學,閱讀杏林子的《生之歌》這本書。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3
《生命 生命》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抓住主題或關鍵詞,細致地研究課文。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進行探究性學習。
2.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改變粗枝大葉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詞關鍵詞,深入細致地研究課文。
課前準備:
學生:反復閱讀,熟悉課文;借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可從網上查閱有關作者、作品的資料、準備、交流。
教師:查閱作者、作品的相關資料;準備投影儀,多媒介體課件。(如有條件的話,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 :(大屏幕投影:奧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奧斯特洛夫的名言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愿每個人珍視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今天,我們要借助散文《生命 生命》,再次感受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
學生交流后,教師可補充:
[參考資料]杏林子,本名劉俠,中國臺灣女作家。陜西扶風人,1942年生,北投國小畢業。12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至今全身關節均告損壞;但寫作不輟,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讓灰心的人鼓足勇氣,使畏縮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當選中國臺灣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獲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獎;1990年獲吳三連社會服務獎。于1982年創辦了伊甸園殘障福利基金會,為全中國臺灣一百萬殘障朋友服務,把自己的愛心實踐出來。
主要作品《另一種愛情》、《生命之歌》等!渡⑸芬晃,選自《可林子作品精選》。
三.(一)整體感悟
1. 教師范讀課文或(有條件可制作朗讀課件)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知理解課文,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2. 請學生放聲自由讀課文或模仿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3. 讀課文過程中探究以下幾個問題:
(二)質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問題:
1. 作品《生命 生命》講述了哪三個事例?引發了怎樣的思考?請從文中指出相應的主題。
2. 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兩個例子舉的都有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
3. 三個事例、三點思考的側重點有什么區別?試就這些思考再從生活中舉出一、兩個事例 ?
。ㄔO計意圖:結合生活體驗,鍛煉學生深入探究的能力,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以上問題,在學生讀文后,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并參與討論。然后由學生發言,同學之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點拔、引導。
[教師小結]
1. 三個事例 a、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 b、香瓜子在墻角的磚縫中長出一節小瓜苗。 c、“我”靜聽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
主題詞分別是a、生之欲望。 b、生命力。 c、生命。
三點思考 主題詞分別是a、意義。 b、價值。 c、奮斗。
2. 說明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頑強的生命力,更何況人了。學生談不透時,教師可引導:作者舉的動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為什么不舉獅子,大象等龐然大物、只說小飛蛾?不舉參天大樹,只說一棵小瓜苗,這樣排序說明了什么?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 三個事例分別側重于生命自我珍視,生命的誕生和生命活動。從三個事例中引發對生命的三點思考:a、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使用生命。b、讓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的價值。c、珍惜生命、時間,不懈努力。 舉例要切合課文內容,例如雷鋒的例子切全第二點思考;張海迪,桑蘭等又較切合第一點思考;而作者杏林子,張海迪又較切合第三點思考。
。ㄈ┳灾髻|疑 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1)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教師可參與討論,適實指導。(2)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來,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點拔、明確。
問題探究:(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大屏幕投影問題:
1. 課文中先說小瓜苗“長出小苗,茁壯成長,昂然挺立”,后邊卻說“它僅僅活了幾天”兩者是否自相矛盾?
(引導回答時,有兩個切入點(1)為什么能“茁壯成長”?(2)為什么死了?)
2. 作者開頭寫小飛蛾的例子,強調其“小”,什么目的?
(任何再小的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欲望)。
3. 如何理解“從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
。ㄉ嵌虝旱娜藗円诙虝旱娜松猛局,盡量多做有于益人類、有益于社會的事,使生命更有價值)。
4.“不論未來的命運如何,遇福遇禍,或喜或憂,我都有愿意為它奮斗,勇敢地活下去,”這表現了作者有怎樣的精神?你從中感受到什么?(具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
。ㄟ@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鼓勵學生各抒已見,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完善)。
四。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同題文章《生命 生命》(美國 克倫沃森)。
思考問題:兩篇《生命 生命》,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W生讀文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進行比較,學生的答案多種多樣,完全可以尊重各人不同的愛好。要求回答“為什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借此培養文學鑒賞能力)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 沃森的文章與課文所舉的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課文從三個事例引發三點思考,沃森的文章則是細致地描寫受傷的蜜蜂怎樣極力掙扎。
2. 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注重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的結合。沃森的文章文學色彩比較強。
五.反思、小結:身患頑癥的杏林子從尋常小事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是很能啟人心智的。學習這篇文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從中受到什么教育?(鼓勵學生多結合自己的實際共同探險尋人生的法寶,教師多給予激勵性評價,盡可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童趣》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
1)知識和能力
整體把握文言文的內容;提高朗讀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
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
2)過程和方法
設計朗讀層次,從掌握字音—把握節奏—理解內容—復述背誦這樣由淺入深逐層漸進。
3)情感和態度
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第一單元初次接觸文言文,他們對于課文中字、詞、句的意思落實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讓學生感知課文整體內容,不搞文白對譯,通過反復朗讀把文言文學活顯得尤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 通過朗讀,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這是實現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發現的一個有效方法。所以教師沒有用分析講解代替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據學生情況精心設計文言文誦讀教學的層次,每讀一遍提出不同要求,這樣由淺入深通過讀把感情主旨等主要問題解決了,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
2、新課程重視把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強調創設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去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本課堂安排學生“體驗生活,述說自己在童年時代有過的與作者一樣的感悟”拉近了學習與生活的距離,所以課堂生動活
教學過程
一、引用古詩 導入 新課
齊讀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弊髡甙言铝料胂蟪闪恕鞍子癖P”“ 瑤臺鏡”,這是作者對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盤”“ 瑤臺鏡”都已不是“朗月”本身,這種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樂趣,我們稱之為“物外之趣”。今天我們共同來體味清代文學家沈復在童稚時代的這種樂趣。
[“物外之趣”是課文的關鍵語,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但又不易理解。導入 課文時借闡述“白玉盤”“ 瑤臺鏡”與“朗月”關系的時機解釋“物外之趣”,這樣就在形象中比較通俗易懂地理解了抽象概念,為整體把握文意奠定了基礎。]
二、課文學習 分層朗讀
1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
比如:項為wei 之強jiang 鶴唳li云端 ……
[選用自由朗讀的方法更利于學生有自主的空間根據自己的基礎個性化學習。]
2讀: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在讀準字音基礎上準確把握句子的停頓。
點評后教師指導朗讀:小學時為了認清字形、讀準字音習慣于一字一頓的讀法;到了中學為了理清句意層次,必須正確把握停頓。如:使之/沖煙/而飛鳴
教師示范第二節朗讀。學生體會怎樣正確處理朗讀的停頓節奏。
3讀:學生齊讀課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W生尋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語句,這時教師指導落實文言詞的意思。如學生找到描寫童趣的句子:“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教師就趁機指導落實“素帳”“ 徐噴以煙”“ 沖煙”等語義……)
小結:
要求用“把 想象成 ”的句式來歸納作者的童趣。
思考是什么使作者成為這樣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讓學生懂得一件平常的事物,經過明察細看,通過想象聯想,會變得美麗而奇特。]
附:板書設計
物 外 之 趣
細察 想象
夏蚊成雷 群鶴舞于空中
沖煙飛鳴 鶴唳云端 怡然稱快
二蟲斗草間 二獸斗林間 怡然自得
癩蝦蟆 龐然大物
4讀: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兩幅圖景的內容。
[復述是讀書內化的重要過程,學生進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并有助于記憶背誦。]
5讀:看著板書盡量用課文的句子描述這兩幅圖景的內容。
[在不知不覺中,課文內容已基本能當堂成誦。]
三、體驗生活 引發聯想
你在童年時代有這樣的體驗嗎?
方法:首先在小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奇特而豐富:天空白云朵朵,猶如草原上的羊群;夏夜螢火蟲飛舞,這是仙女的小燈籠……)
[這個環節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架設了教材與生活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在生活中正確的審美態度。]
四、拓展延伸 思維擴散
通過細察和想象來領略物外之趣,還可以通過 和想象來領略物外之趣?
[設題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他們懂得通過想象,不但可以從細看,也可以從細聽等多種角度來領略生活中的審美情趣。如:松樹林里風吹過,細聽猶如海濤洶涌]
四 、教后隨記
反復誦讀課文,是幫助學生整體感知文章思想內容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文言文,教師更應根據學生情況,精心設計《童趣》誦讀層次,以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
一讀課文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其間“鶴唳云端”的“唳”、“癩蝦蟆”的“蝦”雖是生字難詞,但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師不可越俎代庖。而“項為之強”的“為”“強”,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初一的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作稍微的點撥。
二讀課文要求理清句意的層次,正確把握句中停頓。如“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這樣就避免了文言文朗讀常出現的一字一頓讀法和停頓不當(讀破句)等弱點。
三讀課文要求進入課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學生暫時忘記現實的角色,進入文本與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鶴舞于空中,把草間二蟲相斗想象成林中二獸相斗,并“怡然稱快”“怡然自得”。
四讀課文要求用自己的話敘述課文的內容,尤其是“我”看到“鶴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個“龐然大物”的經過。對初一學生學習文言文,我們不搞機械的文白對譯,以培養他們主動求解的興趣。
五讀課文要求部分內容當堂成誦。在上面反復誦讀的基礎上來完成這一點訓練要求是不難的。
誦讀是直接感知課文語言和內容的有效途徑,在這之后再與學生交談“你有這方面的生活體驗嗎?”“你還能通過細聽來領略物外之趣嗎?”等這些話題就顯得水到渠成。
七年級語文(上)教學計劃(教師中心稿)
------------------------------------------------------------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2004-01-01
黃朝亮
本書的單元布局改變了以往按文體安排單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課程的不再強調語文的文體知識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的人文體驗。以下是單元安排:
第一單元 人與自我之一 生命體驗
第二單元 人與自然之二 理想信念
第三單元 人與自然之一 自然美景
第四單元 人與自然之二 科學世界
第五單元 人與社會之一 家庭親情
第六單元 人與社會之二 想象世界
教課書的主要特點:
第一,構建新的教科書體系。這本書力圖構建語文綜合實踐體系。按人與自我(人類、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與社會(社區、群體、家庭、民族、國家等)、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生態等)三大板塊組織教材,每個板塊分若干單元(主題),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采用這種編排體系,注重教材的實踐性,自始至終把語文學習置于實踐活動之中;突出教材的綜合性,減少頭緒,突出重點,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個性發展、人格養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各個環節的設計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力圖在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教科書內容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培養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與開發潛在能力、創新能力的統一。
第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內容和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閱讀部分,選文的練習和提示,都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文本意義,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理解。便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僅是獲得信息、汲取知識、而且是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寫作、口語交際部分,注意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展示獨特個性、使學生的學習寫作和口語交際,成為他們健康人生重要開端。尤其是綜合性學習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自主選擇確定活動內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培養創新精神。
第四,遵循語文教育規律,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申學習語文。這套教科書力圖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讀寫聽說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
第五、力求建立開放、有彈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書體系。教材體現了課內外和校內外的結合,使教科書由課內走向課外。
可以看出,教材選文文質兼美,難易適度,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適合學生學習。
三、教學目標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 ,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 ,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初一(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并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完成木學期的教學任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礎。
5、大量閱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戰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7、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學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 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要注意教學過程 的活動性。盡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并融會貫通,爛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第七、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就是要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言語世界,與此同時,構建或更新學生的人文世界。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4
生命生命
無錫市張涇中學 浦健
[教學目標 ]
1.作必要的語言積累,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本文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ㄕZ言積累和語感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故確立第一個教學目標 。
“生命”這個話題相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還很抽象,故作者刪繁就簡,從具體、細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學生認識。故確立了第二個教學目標 。
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珍愛生命。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對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評價,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故確立目標三。)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由具體現象表達思想情感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
體驗作者的生命意識,我們應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
沒有條件的地區可準備錄音機、磁帶(輕音樂)、放像機、錄像帶(森林大火的場面)、投影儀、投影片。
[設計思路]
1. 新課標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的素質、能力,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根據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參與才能有審美活動,因此,本文應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2.“生命”是個深奧的話題,要讓初一學生真正理解它會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通過朗讀,對課文中具體生命現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語言,深入課文內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懷,或許可領悟生命的可貴。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課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畫面,教師講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個蟻穴被大火團團圍住,里面成千上萬的螞蟻為了活命,緊緊抱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蟻球,滾向火海,隨著劈哩啪啦的聲音,外層的螞蟻紛紛死去,蟻球也越來越小,但它們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滾動,直到變成一個小球,但終于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邊親眼目睹,你會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螞蟻,你會選擇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為了生命的延續,螞蟻不惜代價,世間萬物為了不辜負上蒼賦予的生命,都在頑強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觸摸著自己的心跳,走進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貴。
(有聲有色的畫面,導語 的設計,渲染了氛圍,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激起學生的熱情,觸動了他們對生命開始思索的情懷,進而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的學習,為實施以下的教學環節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指名學生朗讀課本,讀時以適合本課的輕音樂相配。同時要求大家思考:
1、請用一個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對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最有啟迪或感觸?
。ㄒ魳肥亲詈玫拇呋瘎,在它的熏陶下,通過朗讀,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這也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情感的一條有效的途徑。用簡潔的比喻句概括,可培養學生提煉、概括語言的能力。)
三賞讀課文,感悟生命:
1、師:同學們,剛才在朗讀后,大家談了自己對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么作者有沒有在文章中告訴我們她對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他們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文章的最后兩節,并指名學生示范朗讀,然后齊讀。
。ㄐ抡n標要求學生“在誦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因此,朗讀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他們讀中感悟。學生有了心得,朗讀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摯。)
2、作者的這些對生命的感悟是由什么引發的?具體在哪些語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在文章的1、2、3節。學生體會朗讀時的感情、語調,然后分角色男女生朗讀1-3節。
。ǔ跻坏膶W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分角色朗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此外,讓學生體會作者由小事引發深刻思考的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
3、小組討論: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它們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么不同?從作者對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學生小組討論時,教師巡回指導:三個事例內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淺;學生談感悟時應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W生合作研討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在這師生的互動中,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產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訓練了口語的表達能力,本文的教學難點 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課標明確了語文具有人文性,教師應適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成他們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可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
4、如果時間允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自己還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 拓展練習,加深感悟:
學完文章,我們感覺到,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生命現象,用心靈去體驗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渴望,我們就會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你在生活中還見到哪些類似的現象,你的想法是什么?
仿照作者這篇文章的結構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發思考,請你就生活中見到的其他類似的生命現象,寫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寫現象,再寫感悟,字數100字左右。
。ā皩W以致用”,這道寫作訓練題,就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從中得到新的體會與認識,達到一堂課的目的:學生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五 課堂小結,歸結板書:
今天,我們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車,經歷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聲了,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獲嗎?
學生回答,歸結板書
同學們說得很好,只要我們能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頑強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們一定能見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資料鏈接]
杏林子,本名劉俠,女作家,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后來病情惡化,但她忍著病痛,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作業 設計意圖]
課外閱讀田彩虹的《生命的問句》,這是一篇與課文的思想主題相近的文章,讓學生閱讀訓練,拓展延伸課堂的內容,有利于新課教學目標 的鞏固。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5
3、《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2004年9月 日星期 課型:講讀課 設計者: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2、在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中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珍視自己的生命,學會對生命負責,正確地面對人生的磨難。
學習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
講述故事《人梯》導入 新課,同學們,這對父母在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將生的希望留給自己的孩子,這的確體現了母父愛的偉大,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感受到當人們面臨死亡的侵襲的時候那種對于生的渴望。讓我們對生命的偉大再一次肅然起敬起來。今天,讓我們來學習一篇名為《生命 生命》的文章,來感悟一下作者對生命的另一番感悟。
整體感知:
1、借助注釋和詞典,讀一讀,寫一寫
騷擾 小憩 茁壯 糟蹋 庸碌 辜負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肅然起敬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點名讀和齊讀相結合。
1、 從把握各段主題詞入手,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事例 思考 思想感情
飛蛾:生之欲望 意義 震驚
香瓜子:生命力 價值 肅然起敬
心跳:生命 真實、奮斗 震撼
探討研究:
1、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兩個事例舉的都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
2、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2、 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說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3、 三點思考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請你列舉生活中熱愛生命的例子。
你喜歡聞文本中的哪些文字?請你找出來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課后記:應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意,看看三個事例分別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這樣學生才能比較細致的研究課文。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學會抓住文章主題詞,從而把握文章思想。
2、把握文章的哲學意義,理解生命的價值。
3、學會從小事入手,揭示人生哲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詞,探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味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教學難點】辨析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和三點思考的側重點。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個作家,在現實生活中,在別人看來,她是個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樣生活走動,她的很多時光是坐在輪椅上度過的,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自己卻聲稱“活得十分富有”,為什么呢?因為她擁有一個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構成這個天地的,是她對自然、對生命的感悟。她并未因為身體的殘疾而放棄生命,相反的,是對生命更強烈的呼喚。她曾經在一篇文中寫道“不論你處在怎樣一個多變的世界,經歷怎樣的人生,生命中還是有一些極其可貴的珍寶,需要我們終身護守、珍惜,不容它輕易失去!彼褪切恿肿。
大家翻開課本11頁,我們先來看看這位作家的介紹。她是一位中國臺灣女作家,12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后來病情惡化,至今全身關節都損壞了。病痛中,她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寫作,先后出版多部文集,她以女性的細膩和敏感,觀察尋常的生命現象,抒發的感情十分親切、自然,讓灰心的人得到鼓勵,使畏縮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路上。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她的文章《生命 生命》,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樣一種精神,支持她長期跟病魔戰斗,并寫成這么多激勵人心的文字。
二、檢查預習
1、朗讀課文,學習字詞:
騷擾 茁壯 庸碌 肅然起敬
qì zāo tà yōng lù gū
。ā。 ( ) ( 。 (。┴
áng qíng hàn
。ā。┤煌α (。┨欤ā。┑
縫──縫衣服
應許──應該
憩──休息。
擎天撼地──擎,舉起;憾,動搖。形容力量巨大。
肅然起敬──形容肅然,十分恭敬的樣子。
2、分享課前預習時收集到的有關生命的事例或是名言警句。
經典人物:貝多芬,張海迪。
反面事例:北大跳樓的學生。
三、課文研討
1、整體把握,理解文意:
⑴ 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么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么?
是一種修辭方法──反復。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⑵ 文章寫了幾件事?劃出各語段的主題詞,梳理文章思路。
事例1: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事例2: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事例3:“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恰∽髡哽o聽心臟的律動,引出了對生命的哪三點思考?這三點思考呈怎樣的關系?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考?
思考1:“我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思考2:“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思考3:“決不辜負生命”、“勇敢地活下去”──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
這三點思考,呈層層遞進關系。聯系到作者自小病魔纏身,在長期同病魔作斗爭的同時,還筆耕不輟,在文學道路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的這一番體悟,更值得我們每一個健康的人咀嚼、深思。
板書設計:
尋常事例 引發對生命的思考
飛蛾求生 生之欲望 意義
瓜子抗爭 生命力 價值
靜聽心跳 生命 奮斗
2、精讀、局部分析:
⑴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么?
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欲望”。
⑵ 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熬谷弧,為什么不能去掉?
明確:“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反映小瓜苗出乎意料的生命力,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⑶ 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明確:“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里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里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⑷ “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钡髞碛终f“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后是否矛盾,為什么?
明確: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
⑸ 我都愿意為它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作者為什么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
明確: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著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著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⑹ 如何理解“從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
明確:生命是短暫的人們要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盡量多做有于益人類、有益于社會的事,使生命更有價值。
3、多角度研討:
、拧∪齻事例中,其中兩個都涉及小生命,這樣安排有何用意?
在人類眼中,小小的飛蛾實在不屑一顧,一粒瓜子,同樣微不足道。飛蛾所表現出來的對生的渴求,瓜子的萌芽吐葉,這里“形體”與“精神”,“形體”與“力量”構成巨大的反差,而這一巨大的反差,又成為震撼人們心靈的根本原因。作者這樣安排,正反映了構思的巧妙。
⑵ 三個事例如此排列,有何用意?
第一個事例寫小飛蛾,面臨這嚴重的威脅仍然極力抗爭,表明凡是生命都有強烈的“生之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第二個事例寫小瓜子,在幾乎是沒有生長條件的環境下,長成一截小瓜苗,是以生命的誕生說明生命力的強大;第三個事例是寫作者靜聽自己的心跳,產生了強烈的生命意識,進而嚴肅地思考人生。這樣,從動物、植物寫到人,由聲的欲望、生命力的強大寫到對人生的思考,層層拓展又步步深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4、比較閱讀,培養初步的鑒賞能力:
閱讀課本13頁克倫·沃森的同題文章,兩文比較,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拧√崾荆嚎蓮恼Z言、構思、主題等多個角度入手,選擇一個角度進行比較。
沃森的文章與課文所舉的小飛蛾的事例,主旨一樣。都是以小見大。
課文通過三個事例來引發思考;沃森的文章則使細致地描寫受傷的蜜蜂如何極力掙扎。
課文形象描寫與理性結合,由尋常事例引發對生命的思考;沃森的文章文學色彩強烈,他沒有明說自己誤出的道理,把思考的空間留給了讀者。
、啤戎貜难灾袚、言之有理、表達清晰完整的角度去評價學生的發言,而將見解的深淺程度作為評價學生發言的第二因素。另外,從學生個性興趣角度看,有的人喜歡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相結合的文章,有的人喜歡文學色彩比較強的文章,尊重各人不同的愛好。
五、課外作業
1、熟讀最后3段,做好積累。
2、《每日五分鐘》第3課。
3、閱讀訓練。
4、寫周記,命題作文,任選一個題目寫作,不少于500字。
題目一:懷念毛主席(9月9日,毛主席忌辰29年)
題目二:教師節暢想(9月10日,我國第21個教師節)
題目三:我的一家子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師:同學們,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生命是什么?
師: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以“生命”為主題的文章。(再板書:生命)
指名讀課題“生命 生命”
一起讀。
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文中的作者,指名讀。
生:杏林子,中國臺灣女作家。她的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時間都在與病痛做斗爭,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卻出版了四十多部劇本、散文集。創立了“伊甸(拼音)殘疾基金會”,鼓勵和幫助了一大批殘障人士。
師:為何一個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時間都在與病痛做斗爭的人有這樣的生命奇跡呢?這堂課我們將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打開課文,89頁,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讀之前,聽清楚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讀順全文。
2、邊讀邊想作者從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課件不出示了)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來聽?)我讀題目和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發現錯誤之處舉手糾正。(不能添字漏字……)
。ㄕ堃粋學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這位同學讀得真好!聲音響亮,咬字準確,希望呆會同學讀的時候也能注意去這些要求。
。ㄔ僬埲俗x下文)
3、交流討論作者從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
師:剛才大家讀得認真,聽得也入神,你能用一二句話來概括一下文中的事例嗎?
生:“作者被飛蛾所震驚了!
師:那是因為作者看到了?
生:飛蛾拼命掙扎。
師:濃縮成四個字嗎?
生:飛蛾求生。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能把長課文讀短,短到能用幾個字來概括,了不起的閱讀方法,能學著他的樣子來概括一下嗎?
。ㄚs緊默讀三,四自然段,默讀有助于思考)
生:瓜子抗爭。
師:真會動腦筋。
生:瓜苗破土
師:挺貼切的。
師: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干什么?
生:靜聽心跳。
。ê玫,行。也行,再動動腦筋,能舉手是好樣的,聽聽其他同學的意見。)
三、精讀2~3自然段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請你認真讀讀這兩個故事,用心去品位,看哪個句子讓你有所感觸?
1、自由朗讀課文。
2、交流反饋,隨機點播:
句子一:
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學生讀完句子說出感受的:
生:我從句子中體會到了飛蛾很想活下去,它會不斷地掙扎。
師:老師聽懂了,你說飛蛾有一種強烈的求生欲,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從掙扎這個詞語中體會到的
師:你真會讀書!能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一個掙扎讓老師感受到了求生的迫切,還有其他的詞語嗎?
生:我是從極力這個詞語中體會到的。
師: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把你的感受融進朗讀吧。(生讀)
師:還有其他的詞語嗎?
生:我是從躍動這個詞語中體會到的:表達心跳急切,更能表達“求生的欲望”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
師:你能來讀一讀嗎?把這種體會讀出來。(生讀)
師:當作者看見手中極力掙扎的飛蛾,此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被震撼。
師:弱小的生命不輕言放棄,這種震撼強烈嗎?
分析:結構相同的句式,使語氣更強烈。
師:除了語言標點也能傳遞情感。連續的3個感嘆號,是作者對飛蛾強烈求生欲的驚嘆。這一次大家肯定能讀得更好。
師:弱小的生命不僅打動了作者,也打動了我們,讀第二自然段。
師:小結:是啊,作者被這個小生靈頑強的求知欲所震撼,這就是──(生讀課題)生命、生命。
句子二:
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大的生命力。【故顾梢詻_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
生:我從“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中體會到它的生長環境很惡劣,但生命力卻很頑強。
師:越惡劣,越能感受──生:生命力頑強。你還從哪里感受到呢?
生: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大的生命力!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
。ㄉ懈星槔首x)
師:這顆小小的種子心里在想什么呢?它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
生:即使環境在惡劣,我也要發芽!
生:即使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我也要活下來。
師:雖然它的生命短暫,但也要像流星劃過天空一樣,煥發出生命的光彩。一起再來念。(生讀)
師小結:即使一粒香瓜子,即使沒有陽光,即使沒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幾天,它也要讓這幾天煥發光彩。這就是──(生讀課題)生命、生命!
四、結合杏林子的生平,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師:如果說逆境中的“飛蛾求生、瓜苗破土”讓作者看到了強大的生命力,那么“靜聽心跳”則是作者親身感受到的生命律動。請大家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1讀)。
師:在普通人的眼里“飛蛾求生、瓜苗破土”是多么平常的事,往往會視而不見,為什么杏林子會為它多感動。學到這里,我想有必要讓大家再回顧一下杏林子的一些資料:
杏林子,中國臺灣女作家,12歲時就患上了罕見的風濕性關節炎,后來病情不斷惡化,差不多全身關節都損傷了,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并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忍著病痛,寫了四十多部劇本、散文集。她的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時間都在與病痛做斗爭,一顆熱情的心還激勵著她致力于慈善事業。
1、結合材料請你來談談對文章最后一段話的理解:
師:同學們,當我們再次讀到這些信息,你的心中,是否會涌起一絲感動呢?再來讀4自然段,讓我們再次走進他的內心(2讀)
師: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杏林子不放棄生命,就算得了重病,也不放棄。
生:她很頑強,雖生重病,卻堅強生活著。
2、師小結:
杏林子正是用她餓整個生命歷程來告訴我們:生命的最大意義就是生命的永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雖然生命短暫,
但是,
我們卻可以,
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師:那我們可以怎樣珍惜生命?
生:珍惜一分一秒。
生:我們要珍惜生命,不讓她白白溜走。
生:在課堂上珍惜一分一秒。
……
五、課外拓展,書寫生命感言
師:象杏林子這樣用行動延續著自己不死的生命的人還有很多。你知道有這樣的人嗎?
生:雷鋒就是這樣的人,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生:張海迪,身殘志不殘。
生:桑蘭,雖然癱瘓,卻把別人捐給她的東西捐給了別人。
師:誰能簡單介紹下。
。ㄒ簧喗椋
師:感謝你讓老師也認識了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還有嗎?
生:海倫·凱勒也是身殘志不殘。
師:老師也想介紹給大家一個,他的名字叫貝多芬,誰能介紹下?
(一生簡介)
師:他們,以及許許多多我們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書寫著不死的生命,所以我們應該警記:
雖然生命短暫,
但是,
我們卻可以,
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師: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是不一樣的,學了課文你對生命有什么思考呢?請你把它寫下來。
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生: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不應該白白浪費,要好好利用。
生:讓我知道了飛蛾強烈的求生欲,種子強大的生命力,更何況我們人呢?我更要好好珍惜生命,不能白白流失,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生:我們要讓有限的生命放射出無限的光彩!
師:希望你牢記在心,可以把它做為座右銘,希望他伴隨著你成長。
師:學完這節課文,老師還想送給大家一句名言。我們的爸爸媽媽曾經讀過這句話,老師也是伴著它長大大,希望以后它還能夠伴隨大家的成長。
出示:
保爾·柯察金的明艷,師生合作讀!
師:希望同學們珍惜生命。對自己負責!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