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
一、談話導入:
2、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歲的時候就染上了風濕性關節(jié)炎,后來病情不斷的惡化,差不多全身關節(jié)都損傷了,面對病魔的挑戰(zhàn),盡管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極大的折磨,但她并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她忍著極大的痛苦,強烈的呼喊著——生命、生命!
二、新受:
1、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生命生命》,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題目相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反復兩次。)是啊!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生命” 作題目呢?請同學們捧起書,齊讀課文第一句。
3、過渡: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們卻很少去關注它,思考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們也在問:“生命是什么?” 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生命”作題目?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去感悟去思考。
4、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與生命有關的幾個事例,每個事例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1)、第二段主要講了什么?你能用誰怎么樣的句式來回答這個問題嗎?(飛蛾掙扎著鼓動雙翅求生), 師:邊板書邊總結:作者是從“求生的飛蛾”,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呢?生答(磚縫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師:邊板書邊總結:作者是從“生長的瓜苗”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主要寫了誰,干什么?生答(我靜聽自己沉穩(wěn)而律動的心跳)師:邊板書邊總結:“律動的心跳” 作者是從自己的心跳感受到了生命是什么。
5、作者用自己親身經歷的三個事例告訴了我們生命是什么,你能回答了嗎?(生命是求生的飛蛾、頑強生長的瓜苗、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心跳。)【指名說──齊讀】
6、生命無處不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注意:你能從畫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出示多媒體課件:勞作的蜜蜂、出殼的小雞、搬運食物的螞蟻、盛開的鮮花、千手觀音圖。)
師:“我從勞作的蜜蜂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你呢?
7、揭示并過渡:一個個生動的事例、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告訴了我們生命是什么(擦去第一個問號)。是啊,生命無處不在,然而作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卻常常忽略了生命的存在,所以作者被求生的飛蛾震驚:暗示讀:『出示:我感到一股――鮮明!』也被頑強的種子折服:暗示讀:『出示:那小小──生命力啊』更被自己的生命震撼,〖出示:那一聲聲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于是,作者開始了對生命的思考。
8、請大家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能讀懂些什么,在感受深的地方作上記號。
9、讀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1)我讀懂了“我的心跳就是我的生命”。
(2我讀懂了“我可以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也可以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
(3)我讀懂了“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
10、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齊讀,這句話講了我們對待生命的兩種態(tài)度,能找出兩個關鍵詞嗎?(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
a 給“糟蹋”換種說法(浪費、不珍惜)
b 怎樣叫“白白地糟蹋”?(揭示理解方法:聯(lián)系生活一講就明白了)
c怎樣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們聯(lián)系課文內容來理解。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告訴我們飛蛾是怎么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樣好好使用生命的?誰來讀一讀?(指名讀有關句子)
【揭示方法,承上啟下:同學們,剛才我們抓住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了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這些方法,我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可以靈活運用,明白了嗎?
11、這句話告訴我們,任何人對待生命都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既可以,也可以。那作者究竟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呢?請同學們齊讀第三句。】
d 對自己負責是指什么?(好好使用生命)
比較句子:我要對自己負責。
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作者下定決心)
該怎么讀這句話?(指名讀)
12、作者這樣說了,她是這樣做的嗎?讓我們走進本文作者杏林子,看她是怎樣對自己負責的。(介紹杏林子其人)
杏林子也曾經有過美好的童年。然而在12歲那年,她不幸患上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全身關節(jié)硬化,這意味著她的一生將失去行動的自由,只能在輪椅中度過余下的光陰。但是堅強的杏林子并沒有向命運低頭,四十多年來,只有小學學歷的她憑著對生命的無限熱愛,坐在輪椅上寫下了80多部文學作品,被譽為“中國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她組織成立了“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為中國臺灣100多萬殘疾人作出了貢獻。她離世之后,家人根據(jù)其生前遺愿把軀體捐給醫(yī)院供醫(yī)學研究。她有一句名言: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師:杏林子就是這樣對自己負責的,她深深地珍愛著自己的生命。(板書:珍愛)
讓我們記住她的這句名言,讀: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把這句話深深地刻在心上,再來一次: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13、過渡:同學們,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實現(xiàn)了“對自己負責”的莊嚴承諾。所以,課文最后她深有感觸地說道──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1)、理解:“生命短暫”、“無限的價值”、“活得光彩有力”。
“有限的生命”:為什么說生命是有限的?誰來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對比: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人的壽命再長,不過七八十年光景,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生命是多么短暫。所以,生命是有限的。)
“無限的價值”: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價值?來舉例說一說。【提示:你了解的科學家、運動員、航天員、普通勞動者】
課件:雖然生命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師:是啊,雖然生命短暫,但是,卻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他活得光彩有力。(板書:光彩有力)
14、小結:是啊,同學們,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不僅使自己活得充實、也給他人帶去方便、為社會作出貢獻,我們都可以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無限的價值,我們都將活得──光彩有力。
小結學法:我們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了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明白了嗎?
15、這段話寫得多好啊,你覺得應該怎樣讀好它呢?請大家一邊練習,一邊揣摩。
三、感悟升華
16、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對生命一定有了許多的感悟。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17、同學們,你們課前提出的第二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生命”作題目,現(xiàn)在能回答了嗎?她在強調什么?她想提醒我們什么?(生命寶貴,要熱愛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暫,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擦去第二個問號)
齊讀題目:
是啊,同學們,讀了課文,我們深深地體會到:
生命是寶貴的,要熱愛生命,讀課題──生命生命;
生命是短暫的,要珍惜生命,讀──生命 生命;
生命可以創(chuàng)造無限價值,要好好使用生命,讀──生命生命;
課文留給我們對生命無盡的思考(板書:……)同學們,帶著深深的思索,再讀──生命生命
18、最后,讓我們在一首吟詠生命的詩歌中結束今天這節(jié)課:
(配樂:師生朗誦)熱愛生命
我望著藍天,熱愛生活,彩霞是那樣的絢麗。珍惜生命。
我望著大地,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萬物都充滿生機。 親愛的朋友們,
小鳥在藍天上飛翔, 讓我們抖開騰飛的雙翼,
蜜蜂在花叢中采蜜。 擁抱美好生活,
生活是這樣的多彩, 充實人生意義!
生命是如此美麗。
人生的分分秒秒,
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通過反復誦讀,理解含義深刻的字句,并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讓有限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重點字詞的剖析,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舉例說一說什么是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現(xiàn);
3、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頻導入,復習回顧:
1、師:課前,先請同學們一起來靜靜地欣賞一段音樂。
(播放音樂)
師:說說看,你聽到了什么?
預設:生:我聽到了嬰兒啼哭的聲音。
生:我聽到了嬰兒嬉笑的聲音。
2、師:同學生聽得真仔細,聽了剛剛的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預設:生:嬰兒剛剛出生時在大聲啼哭;嬰兒開心的笑了。
哭聲和笑聲昭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3、評價語:是啊!隨著一聲“哇、哇”的啼哭聲,一個小小的生命便降臨到了這個世界。都說生命極其寶貴,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說生命及其短暫,因為人生在世,不過百年。
4、師:讓我們帶著對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進今天將要學習的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生齊讀課題)
師:你發(fā)現(xiàn)了嗎?這個課題和我們之前讀到的課題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也就是說,這個課題中出現(xiàn)了兩個詞語,而且這兩個詞語是?
生:相同的。
師:是同一個詞語的重復,對嗎?
生:對!
師:說得真好!那像這樣的題目,你會讀嗎?誰來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熱情的呼喚!像他這樣高聲的讀(全班齊讀)誰還想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也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不屈的挑戰(zhàn)!像他這樣大聲、有力的讀。(全班齊讀)
5、評價語:是啊同學們,讀書就是要這樣,讀的有味道,讀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18課,有感情的、大聲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詞,把句子讀通順。在讀的過程中,請你仔細的想一想: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fā)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請你嘗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PPT出示提示):
體會句子的方法: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
抓住標點符號體會
通過聯(lián)想或想象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
(生自讀課文并思考)
師:剛剛看到很多同學讀的聲情并茂,老師都被感動了!現(xiàn)在請同學們告訴老師: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fā)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呢?(學生舉手回答)
師板書:飛蛾求生
瓜苗生長
心臟跳動
二、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一)學習飛蛾求生部分:
1、師:同學們,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心臟跳動,其實是三件極為細小、極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們卻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走進這三個故事想一想: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額、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請你用直線在文中畫出來;如果你對這個句子有很深的體會,可以再旁邊寫一寫,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學生自讀課文后,小組間帶著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2、評價語:剛剛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在認真的做批注,真好!讀書就應該有這樣良好的習慣。
3、師: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來,讓我讓我們一起走進“飛蛾求生”的故事。
(學生自讀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師:“極力”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
預設:生:用盡全力
5、師:說得真好!飛蛾那種極力求生的欲望讓作者沒有想到,讓我們也沒有想到。請同學們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讓作者放了這只原本討厭的飛蛾呢?
預設:生: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為作者感受到了飛蛾求生的欲望所以放了它。
6、師:同學們,飛蛾為了求生,它竭盡全力,可是若要結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就在這天差地別的力量懸殊面前,飛蛾卻極力鼓動著翅膀、奮力掙扎,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此刻,我想問問你們:知道飛蛾的生命有多久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九天!飛蛾的平均生命只有九天。為了這短短九天的生命,這只小小的飛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掙扎,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為什么這只小小的飛蛾會做如此掙扎?
生:它想活下去。
師:說得真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假設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只飛蛾,會在心里怎樣鼓勵自己活下去?
(預設3名學生說)
7、評價語:飛蛾想盡一切辦法求生,那種強烈的求生欲望讓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里的不僅僅是一只飛蛾,而是一個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師: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飛蛾極力掙扎的身影
飛蛾極力鼓動的翅膀
飛蛾強烈的求生的欲望
(二)學習瓜苗生長、靜聽心跳部分:
1、師:默讀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點詞句并加以體會嗎?(預設1名學生找句子)
2、出示重點句:“那小小的種子里……僅僅只活了幾天。”
3、師:讀著讀著,有沒有一個詞跳入你的眼中,讓你特別有感受呢?
預設: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么詞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師:此處連用兩個相似的詞,說明了什么?
預設:作者沒有想到,出乎意料。
4、這粒香瓜子的生長環(huán)境會是怎樣的?(沒有陽光,沒有泥土)
由此你體會到了什么呢?(不屈向上,茁壯生長)(板書“不屈”)
從哪里感受到的?(沖破,堅硬)
揣摩“不屈”“頑強”的意思。
5、師:此刻,面對墻角的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內心情感是什么樣子的?
預設:不可思議
震撼/震驚
感動
師:所以,杏林子站在墻角看到了這樣幾句話:(PPT出示,生齊讀)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沖破堅硬外殼的勇氣。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決心。
6、師: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靜聽心跳這一段你還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師板書:對自己負責。
(預設1人找)
7、出示重點句子:“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8、師:我們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這句話中有哪兩個關鍵詞?
(“使用”“糟蹋”)
9、師:聯(lián)系我們的生活實際,同學們說說,哪些行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說)
10、師:看來大家的確理解了“糟蹋”這個詞,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么寫出了這樣的句子?作者是怎樣“糟蹋”自己的?
(師簡述:當時杏林子忍受著劇痛,生不如死,于是她自殺,但是被醫(yī)生救活了。)
11、師:現(xiàn)在你們知道課文中的“糟蹋”是指什么了吧?那么該如何好好使用我們的生命呢?
(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12、師: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告訴大家?
(生個讀)
預設:自豪——自豪地讀
激動——激動地讀
興奮——興奮地讀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自豪、激動、興奮的心情一起告訴大家,告訴全世界。
(生齊讀)
師:所以,作者對自己說:我要對自己負責,我必須對自己負責。讓我們讀出作者的態(tài)度!(生齊讀)
13、師: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間,杏林子堅定地選擇了前者,從十二歲患病到六十一歲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時間里,她一共寫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說、有散文、還有劇本,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她還將一生所得的稿費全部損出來,成立殘障基金會,幫助了100多萬無助的殘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實現(xiàn)了“對自己負責”的莊嚴承諾,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出示課件)
三、回讀課文、升華情感:
1、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了這篇課文,你們認為生命是什么?
(生自由說)
2、師:還有很多同學想說,同學們課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寫下來!
四、總結全文,教師小結:
1、師: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為自強不息而興榮,因為頑強拼搏而茁壯,因為負責、珍惜而充滿魅力,這就是生命。
2、師:讓我們時刻告誡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3
3、《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2004年9月 日星期 課型:講讀課 設計者: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2、在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珍視自己的生命,學會對生命負責,正確地面對人生的磨難。
學習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
講述故事《人梯》導入 新課,同學們,這對父母在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將生的希望留給自己的孩子,這的確體現(xiàn)了母父愛的偉大,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感受到當人們面臨死亡的侵襲的時候那種對于生的渴望。讓我們對生命的偉大再一次肅然起敬起來。今天,讓我們來學習一篇名為《生命 生命》的文章,來感悟一下作者對生命的另一番感悟。
整體感知:
1、借助注釋和詞典,讀一讀,寫一寫
騷擾 小憩 茁壯 糟蹋 庸碌 辜負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肅然起敬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點名讀和齊讀相結合。
1、 從把握各段主題詞入手,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事例 思考 思想感情
飛蛾:生之欲望 意義 震驚
香瓜子:生命力 價值 肅然起敬
心跳:生命 真實、奮斗 震撼
探討研究:
1、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兩個事例舉的都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
2、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2、 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說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3、 三點思考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請你列舉生活中熱愛生命的例子。
你喜歡聞文本中的哪些文字?請你找出來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課后記:應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意,看看三個事例分別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這樣學生才能比較細致的研究課文。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意思;學習理解句子的方法。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引導學生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3張。
1、勞作的蜜蜂、出殼的小雞、盛開的鮮花、千手觀音圖。
2、杏林子頭像。旁邊配文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課.
“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 ,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的毛毛蟲,可以蛻變成一只五彩斑斕的蝴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這是中國臺灣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她的<生命.生命>.
2、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題目相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反復兩次。)是啊!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生命”
作題目呢?(在課題下畫上“?”)其實這是作者在思考。
3、讀(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讀出思考。
4、過渡: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們卻很少去關注它,思考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們也在問:“生命是什么?”
二、理解課文: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
1、課文講了與生命有關的3個事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想,每個事例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讀后交流:
(1) (飛蛾 掙扎著鼓動雙翅求生), 師邊板書邊總結:“求生的飛蛾”
(2)(磚縫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師邊板書邊總結:“生長的瓜苗”
(3)(我靜聽自己沉穩(wěn)而律動的心跳)“律動的心跳”
2、作者用自己親身經歷的三個事例告訴了我們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求生的飛蛾、頑強生長的瓜苗、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心跳。)(指名說──齊讀)生命僅僅就是這些嗎?讓我們再次去品味文本,相信大家對生命有進一步的感悟。
三、精讀體會:
(一)、我們先來看看飛蛾求生這件事。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課件展示第二自然段】師:同學們都讀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會想到什么?
2、瞧,這只飛蛾在騷擾著作者,從“騷擾”一詞中體會到什么?讀句子,讀出討厭。(生讀,齊讀)
“一只飛蛾不停的在我頭頂上飛來飛去,騷擾著我。”
3、正是因為這只飛蛾很令人討厭,所以“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便不能動彈了”,你體會到什么?后來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讀句子: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著翅膀。(生讀)
可是這只討厭的飛蛾,它竟在【課件讀: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這是一個感嘆句!要讀得有力。
4、在杏林子手中掙扎的飛蛾仿佛在對自己說什么?(這小小的生命也是要求生的。讀: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對杏林子說什么?
是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讓作者非常敬佩。此時,【讀: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5、飛蛾令作者震驚了!震驚什么?板書:求生的欲望
6、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讓大家感受到你的震驚!
小結:飛蛾求生的努力抗爭,引起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她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生命生命。
(二)飛蛾求生讓我明白了生命是一種抗爭,那磚縫中生長的瓜苗又能給我們關于生命什么的思考呢?讓我們走進香瓜子。(請默讀第三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讀【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啊!】體會到什么?
2、它這樣不屈向上,茁壯成長是為了什么?結果怎樣?為了幾天的生命。為什么活的時間這么短,它還要生長?
3、作者連續(xù)用了兩個相似的詞語“竟然”、“竟”。你體會到什么?(沒有想到的。出乎意料。不可思議的奇跡。這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讀出相關句子。(竟然冒出一小截瓜苗、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
4、.就是這顆小小的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里竟然發(fā)芽了,而且還長出了一截小小的瓜苗,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師:讀這段話,讓我感受到你們的不可思議。(學生讀第三自然段)
3.聽了你們的朗讀,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畫面,在一個小小陰暗潮濕的墻角,一小截瓜苗在迎風舞動,杏林子就坐在墻角,注視著這株小小的瓜苗,她在感嘆,(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啊!
4、是啊,這個時候的杏林子還僅僅只感到不可思議么?還有什么?(敬佩;震撼;感動。)
5、讓我們感受到你驚訝中的震撼!(學生齊讀句子。)我相信這粒香瓜子也一樣寫在了大家的心中。齊讀。
5、雖然瓜苗只活了幾天,但它依然向我們展現(xiàn)了頑強的生命力。板書(頑強的生命力)帶著感受,讀課文題目――生命生命。
(三)看到飛蛾努力求生,瓜苗不屈生長,這時,杏林子想到了自己。齊讀第四自然段。你想到了什么?
1、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齊讀,這句話講了我們對待生命的兩種態(tài)度,能找出兩個關鍵詞嗎?(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
2、怎樣叫“白白地糟蹋”?(揭示理解方法:聯(lián)系生活一講就明白了)
3、怎樣叫“好好使用生命”呢?
這句話告訴我們,任何人對待生命都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既可以,也可以(
4、那作者究竟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呢?
請同學們齊讀第三句。【一切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比較句子:
我要對自己負責。
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作者下定決心)該怎么讀這句話?(指名讀 齊讀)
5、作者這樣說了,她是這樣做的嗎?讓我們走進本文作者杏林子,看她是怎樣對自己負責的。(介紹杏林子其人)
課件出示:【杏林子頭像及文字】
杏林子也曾經有過美好的童年。(杏林子十二歲的時候,患上了一種非常嚴重的病叫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關節(jié)壞死,從十二歲患病到六十一歲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時間里,她腿不能動,腰不能轉,臂不能抬,頭也不能隨意的轉動,就保持著一種姿勢,在輪椅上作了整整五十年,想到了嗎?杏林子說地震有五級之分,我的病痛也有五級之分,小痛,中痛,大痛,劇痛和狂痛。在他患病的五十年的時間里,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在經受著病痛的折磨。)
讀了杏林子的介紹,再讀這句話,【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老師再讀:你仿佛聽到杏林子在說什么?
我想到了生命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想活下去才能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做出有意義
虛度光陰來浪費自己的生命。
不能夠白白的糟踏生命。
6、同學們,杏林子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飛蛾一樣脆弱,但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香瓜子一樣頑強,哪怕僅僅只能活幾天,也會頑強的活著。杏林子的病情一天天惡化,但她仍然忍著病痛,強烈地呼喚著――生命生命
正是因為知道生命的不易,所以,杏林子對自己的生命格外的——珍惜;珍愛。(板書:積極的生命觀)
四.引領正確的價值觀:讓生命光彩有力
1、過渡:同學們,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實現(xiàn)了“對自己負責”的莊嚴承諾。所以,課文最后她深有感觸地說道──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理解:“生命短暫”、“無限的價值”、“活得光彩有力”。
“有限的生命”:為什么說生命是有限的?(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人的壽命再長,不過七八十年光景,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生命是多么短暫。所以,生命是有限的。)
什么又是無限的價值?(生答)
2、【課件 手】知道這是什么嗎?
這是一雙手。這是杏林子的一雙手。我們這篇文章就是杏林子靠著這樣一雙手,坐在輪椅上,趴在膝蓋上寫出來的。在杏林子患病的五十年時間里,她就是用這樣一雙手寫下了四十多本著作,杏林子成為中國臺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聽了這些,你想說什么?
是啊,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杏林子)卻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他活得光彩有力。
讓我們記住她的這句名言,讀:除了愛,我一無所有。把這句話深深地刻在心上,再來一次:除了愛,我一無所有。
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價值?來舉例說一說。根據(jù)學生發(fā)言相機進行朗讀訓練。
課件:【雖然生命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師:是啊,雖然生命短暫,但是,卻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他活得光彩有力。
小結:是啊,同學們,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我們都可以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無限的價值,我們都將活得──光彩有力。
五,生活如此美好,讓我們走進生活,讓我們從畫面中去感受生命吧。
【出示多媒體課件:勞作的蜜蜂、出殼的小雞、盛開的鮮花、千手觀音圖。】
1、“我從勞作的蜜蜂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你呢?
2、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對生命一定有了許多的感悟。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來,提起筆,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交流,點評。(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積極性。)
六、回歸課題,拓展升華
同學們,作者為什么要用兩個“生命”作題目,現(xiàn)在能回答了嗎?她在強調什么?她想提醒我們什么?(生命寶貴,要熱愛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暫,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擦去問號)
小結:這些都是你們對生命的感悟,帶著你們的感悟,再讀課題 ―――生命 生命。
最后,請大家把你們的感受融入文字中,相信大家能讀得更好。拿起書,我們一起來朗讀課文。
板書:
生命 生命
求生的飛蛾 求生的欲望
生長的瓜苗 頑強的生命力
律動的心跳 積極的人生觀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5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充分閱讀文本,從抓關鍵詞入手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價值觀。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把握主旨,感悟生命。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關愛生命。
【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師點撥引導。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話,導入新課
1、上課之前,我們做個游戲,請大家雙手撫胸,雙眼合閉,靜心感受或聆聽自
己的心跳。然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是的,活著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2、說話練習:
⑴ 出示圖片:(破蛹而出的蝴蝶、嫩芽、出生的嬰兒、跳躍的火苗、綻開
的花朵、可愛的小狗……)
那生命還是什么呢?請看圖片說說你所看到的或者你的感受。+
⑵ 除了這些,生命還是什么?
3、師總結導入:正因為有了這多姿多彩的生命,才有了這豐富的世界。生命,
是人類藝術的永恒主題,中外藝術大師都為此不惜努力,為探索它的真諦而歷盡艱辛。屈原曾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清照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中國臺灣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更是飽蘸著作者生命的汁液,從心靈深處唱出的一曲珍愛生命的美妙樂章。(揭題,板題)
4、作者簡介:
杏林子,中國臺灣女作家,1942年生,12歲罹患類風濕關節(jié)炎全身關節(jié)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至今全身關節(jié)均告損壞;但寫作不輟,她一生著有40多部著作,被譽為“中國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1983年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獎,于1982年創(chuàng)辦了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為全中國臺灣100萬殘障朋友服務,無私奉獻她的愛心。1980年曾當選為第八屆“中國臺灣十大杰出女青年”。她病逝后,家屬依照她生前的遺愿,把她的軀體捐獻給醫(yī)院,供“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教學研究。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認真讀讀課文,讀準字音,努力把課文讀通順,不理解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想一想:文中的哪幾件事情引發(fā)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反饋:
(1) 大家在讀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難讀的字詞句?(交流,抽讀,正音。除了注釋中的相機理解:騷擾、震撼、糟蹋)
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騷( )擾 小憩 ( ) 茁( )壯
糟( )蹋 ( ) 庸( )碌( ) 辜( )負
昂( )然挺立 肅( )然起敬 擎( )天撼( )地
(2) 文中哪幾件事情引發(fā)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要求學生概括成四字標題) 隨機板書:飛蛾求生、瓜苗破土、靜聽心跳
三、再讀課文,合作研討
三個事例各是從什么角度對生命進行全面而又深刻的思考?
提示: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
引發(fā)了作者哪三個方面的思考?(可以從抓關鍵詞入手分析)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于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四、精讀課文,感受生命
1、這是三件及其細小、極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卻通過這三件小事向我們傳遞了她對生命的感悟。重點讀讀最后三段,找出觸動自己的句子來談一談感受。
提示:⑴ 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⑵ 生命是短暫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我們卻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
無限的生命價值,是生命穿越時空,成為永恒。
2、教師小結:
西塞羅曾經說過:“了解生命真諦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長。”杏林子就是一個懂得生命真諦的人,她的生命是美麗的。她曾能說過:“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的毛蟲,可能蛻變?yōu)橐恢晃迳邤痰牟实R驗椋旧砭褪且粯镀孥E。”同學們,俗話說“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當生命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時,所要面對的就是在自然法則允許的時限和條件下,使生命河流光彩有力,無論構成背景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希望大家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使生命無悔。
★思考題: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么連續(xù)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么?
提示:這是一種修辭——反復。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五、拓展升華
1、學到這兒,我想大家一定對生命有了更多的認識。其實,社會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能引發(fā)我們思考“生命”這一話題。請大家從社會、生活、歷史或文學作品中找一找能引起對“生命”這一永恒主題的思考的例子,拿起筆,寫一寫。
出示:我感受到,生命因_________而美麗。
示范:非典時期,白衣戰(zhàn)士們眾志成城,搶救病人,把生命置之度外。我感受到,生命因______奉獻_____而美麗。
2、總結概括:
師: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永無止境。每當夜深時,我合上眼睛,眼前總會浮現(xiàn)這樣一幅幅圖景:魯迅在夜里一邊咳嗽,一邊寫文章,昏暗的燈光下,發(fā)出內心的《吶喊》;卡夫卡徹夜寫完自傳體小說《判決》,完成與自己靈魂的對話;普魯斯特從35歲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門窗緊閉,房間里點著蠟燭,《追憶似水年華》成為他唯一的安慰。這是一群孤獨的人,這又是一群靈魂飽滿的人。對于我們來說,我們青春的生命不必像他們那樣有太重的負荷。我想說的只是,哪怕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平庸,也別讓我們的生命之花枯萎,別讓我們的精神之花凋謝。
六、作業(yè)
1、積累生命的警句:
2、寫一則讀后感,題目自擬,字數(shù)不限, 如:人生的啟迪 -------讀《生命 生命》有感。
3、課外拓展閱讀:(長期作業(yè))
張曉風的《敬畏生命》 蒙田的《熱愛生命》
汪國真的《熱愛生命》 杰克•倫敦《熱愛生命》 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板書設計:
生命 生命
杏林子(中國臺灣)
事例 思考
飛蛾求生----生之欲望 意義
瓜苗破土----生命力 價值
靜聽心跳----生命 珍視、奮斗
小中見大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動彈,欲望,不屈,茁壯,聽診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下來,積累好詞佳句.
3,能找出課文中有很深含義的句子并能說出自己的體會;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最后一段話.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三個事例的內容,深刻理解三個事例所引發(fā)出的側重點不同的三點思考,以及三點思考分別提出的三個要求.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第一課時
一,交流格言,揭示課題
1,師生交流:
同學們,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生命的格言,現(xiàn)在讓我們先來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聽了剛才的交流,你對"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師也搜集了兩段有關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們愿意聽聽嗎
(屏幕出示)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師生齊讀,能讀懂嗎 這段話究竟怎樣理解,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到19課中去尋找答案.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準
1,自主學習:
輕聲讀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想讀幾遍就讀幾遍,達到目標為止.
2,小組合作學習,搶讀生字生詞卡片,比一比誰認識的生字又快又多,請優(yōu)勝者介紹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輪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全班交流:
請一個小組向全班同學介紹識字成果,再請一個小組朗讀課文,其他小組評議.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指讀:
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出示思考題:
①,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么連續(xù)用兩次 去掉一個行不行 為什么
②,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③,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2,聽讀之后,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①,是一種修辭方法——反復:
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②,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③,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于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四,教師小結
正是由于為生命而奮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著病痛,強烈地呼喊著:"生命,生命".
第二課時
一,溫故導入
1,朗讀課文.
2,自主品讀:
輕聲吟讀,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地方,反復讀.
二,研讀與賞析
1,師: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xiàn)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2,學生討論明確:
飛蛾生之欲望——生命意義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價值
心跳生命——珍視奮斗
3,討論加點詞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 為什么 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欲望".
②,"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為什么不能去掉 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里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xiàn)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里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④,"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后是否矛盾,為什么 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yǎng)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yǎng)分僅僅能供養(yǎng)它活幾天.
⑤,"我都愿意為它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作者為什么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 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著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著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三,體驗與反思
1,朗讀課文最后三段,說說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
2,啟發(fā)學生將課文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拓展閱讀
在這篇課文的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師向大家推薦我搜集的第二則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奧斯特洛夫斯基
讀一讀,說說你的理解.
五,作業(yè)
1,將自己的認識記下來,作為小作文練筆.
2,比較閱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后的選文的異同.
3,課外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了解奧斯特洛夫斯基,做一做筆記.
板書設計
19,生命生命
飛蛾:掙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驚
香瓜子:磚縫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靜聽自己的心跳——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心跳給我震撼
有限的生命無限的價值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7
①導人新課
張海迪最新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chuàng)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chuàng)作嗎?后來,她了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xù)艱難地創(chuàng)作。張海迪說:“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后,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著,仿佛是捧著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
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jié)炎,后來病情惡化,她忍著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著“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②配樂范讀: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思考題
a.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么連續(xù)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么?
b.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c.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③聽讀之后,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是一種修辭方法——反復。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b.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c. 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于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師小結]
正是由于為生命而奮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著病痛,強烈地呼喊著:“生命、生命”。
研讀與賞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xiàn)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學生討論明確:
飛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義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價值
心跳 生命 珍視 奮斗
討論加點詞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么?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欲望”。
②“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里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xiàn)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里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④“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后是否矛盾,為什么?
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yǎng)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yǎng)分僅僅能供養(yǎng)它活幾天。
⑤“我都愿意為它奮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為什么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著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著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體驗與反思
朗讀課文最后三段,說說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
啟發(fā)學生將課文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感受。
作業(yè)
①將自己的認識記下來,作為小作文練筆。
②比較閱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后的選文的異同。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深刻思考,懂得要珍愛生命,要有頑強的生命力,要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
深刻理解文中的三個事例以及作者對此展開的思考。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課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引入
師: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能和大家共同度過今天的最后一節(jié)課,并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19課《生命 生命》這篇課文。告訴我,你們是不是最棒的?能不能表現(xiàn)好?——
二、初步感受生命的存在,激發(fā)生命意識
師:來,回憶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的內容,說說,作者從哪三個事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根據(jù)回答板書:求生的飛蛾 生長的瓜苗 律動的心跳)
師:(指板書)看來,在這三個事例中,生命就是那——
生:求生的飛蛾
師:生命是那——
生:生長的瓜苗
師:生命還是那——
生:沉穩(wěn)有規(guī)律的心跳。
師:這樣說來 “生命是什么?”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啦?
生:沉默,面露疑惑。
師:記得有一個大作家說過,生命絕不僅僅只是活著,那生命還是什么呢?我們再讀書,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新的理解。(生讀文)
1、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事例,運用如下方法自學:
(1)找一找 找出你認為最重要的詞句
(2)讀一讀 在讀中思考
(3)議一議 把自己的體會交流一下
(4)品一品 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2、開展合作交流,共同學習。
三、深入感悟生命本質,生發(fā)生命意義的思考
(一)聆聽心臟的跳動,感受生命
師:親愛的同學們,請把你們的眼睛閉上,把手放在胸口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播放心跳的聲音)教師旁白:今年你10歲了,這樣的心跳在你胸膛里跳動了10年,你曾經注意過它的存在嗎?你又曾經注意過多久?現(xiàn)在,感受著你心臟那一聲聲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跳動,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誰愿意把你喜歡的句子,最有感受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1: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隨機課件出示)
師:你想帶著怎樣的心情把這句話告訴大家?(高興、自豪、激動……)
師:那就帶著這種心情一起讀讀這句話。(齊讀)
師: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每個人的生命都非常重要。
師:作者是個殘疾人,但“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跳動”說明——
生:作者的心臟跟我們大家、跟健康人是一樣的。
師:這可是托起了作者生命的希望啊!我知道你一定為作者感到高興是嗎?這也讓作者感到——
生:震撼!
師:讓我們再讀一讀這一句,讀出作者的震撼。(全班讀句子)
師:還有讀別的句子的嗎?
生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隨機課件出示)
師:來,讀一讀,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字眼強調出來,(課件描紅:好好地使用 白白地糟蹋)再讀一讀這句話。(生讀)
師:為什么要畫出這幾個字?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
生3:因為作者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生命,不能白白地糟蹋生命。
師:“糟蹋”是什么意思?怎樣的生活方式是白白地糟蹋生命?
生4:不珍惜生命,不做有意義的事。比如有的同學沉迷于網絡。
生5:浪費時間。
師:我知道,這些同學選這個句子是要提醒自己也提醒同學們—
生: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
師:杏林子說一切全由自己自己決定,你想她做了什么決定?
生: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
師:(板:好好使用)怎樣的生活方式才是好好地使用生命?
(生說……
師:親愛的同學們,生命是屬于咱們自己的,所以,快不快樂誰來決定?成不成功誰來決定?——對,一切全由自己決定!因此,我們要——好好地使用生命。
師:說著說著,對于這兩句話(多媒體出示:我可以……負責)你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一定會讀得更好。誰愿意讀?(3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讀著讀著,這兩句話就讀到咱們心里去了,讓我們一起記住它吧!(全班背誦。)
(二)走近飛蛾,體會飛蛾求生之欲望
師:僅僅是我們人類才懂得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懂得好好使用生命嗎?不是的,我們來看一看求生的飛蛾。自由讀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歡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跟你的同桌議一議。
師:看同學們都讀得有滋有味,誰愿意把你喜歡的句子,最有感受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師:(屏幕出示畫面)
師:同學們,你看,在人的手里,這只飛蛾實在是——
生:太渺小了。
師:反過來,在飛蛾眼里,人的這兩個手指太——
生:可怕,強大。
師:作者說:“只要我的手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此時此刻,如果飛蛾會說話,它會喊些什么?
生2:快放開我!(語氣平淡)
師:這么輕松?它可是危在旦夕啊!你再試一試。
生2:快放開我!(有進步)
生3:快把我放了吧!
師:你們真的聽到飛蛾的說話聲音了?
生:沒聽到。
師:那你們怎么知道它心里的想法?
生:從飛蛾的動作看出來的。
師:了不起,讀書都讀到飛蛾心里去了。誰來讀這句話,注意把寫飛蛾動作的動詞讀好?
師:同學們,飛蛾拼盡全力想要求生,可是你們知道一只飛蛾的壽命有多長嗎?飛蛾的平均壽命只有9天,只有9天那!可它卻為了這短暫的9天,在你的手中掙扎著,極力鼓動著雙翅,一分鐘、兩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甚至會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小小的飛蛾為什么要如此掙扎呢?
生:為了活下去。
(5)師: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讓作者感到捏在自己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飛蛾,而是一個不屈的——(生答):生命
師:是的,作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同時也明白了:即使再脆弱的生命,也要好好珍惜啊!(板書:珍惜)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們再讀一讀這段話。
師:作者震驚了,于是忍不住放了它。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讓大家感受到你的震驚。(再次出示句子: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指名讀)
生:……
師:讀得真好,我感受到了你的震驚。
小小的飛蛾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呢?下面這些是四川地震中的一些圖片。(出示后說)這一張張熟悉而又曾經震撼過我們心靈的圖片向我們詮釋了生命的偉大、堅強。
(三)走近香瓜子
師:作者對于生命的震驚還不僅在于此,還有那——生長的瓜苗。
師:自己琢磨琢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讀懂了什么?注意,還是用我們剛才的學習方法。
生自學……
師:說說你喜歡的句子。
生讀…… 課件出示: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呀!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師:“墻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師:這“冒”出來的小瓜苗,是怎樣地“冒”出來?
生: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
師:“沖破”這個詞讓我們感受到了——香瓜子不屈向上的生命力。
師:帶著這樣的體會,我們再把這個句子讀一讀。(生2讀得平淡。)
師:我感受到那堅硬的外殼已經裂開點小口了,小瓜苗,再使勁沖破它!你再讀。(生2再讀,有進步。)
師:好一個“沖破”呀,讓我們感受到了香瓜苗那頑強的生命力。(板書:頑強)
師:想看一看這不屈的香瓜苗嗎?(多媒體出示香瓜苗)噓,聽,香瓜苗正跟我們說悄悄話呢。(多媒體出示句式:即使我僅僅只活了幾天,也 ……。)你聽到什么?
生1:我聽到香瓜苗說:即使我僅僅只活了幾天,也要不屈向上。(說得平淡)
師:香瓜苗說這話的時候,一定是充滿了——
生:信心,勇氣。
師:你再帶著這樣的感覺,說一次。(生1再說,說得堅定有力)
生2:可能香瓜苗還會說,,即使我僅僅只活了幾天,也要努力生長。
師:原來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你是否努力過呀!
生3:我似乎聽見香瓜苗說:即使我僅僅只活了幾天,也要沖破堅硬的外殼,去看看光明的世界。
(四)、感悟升華
(1)師:學到這兒,老師不得不向你們介紹一個人,她就是課文的作者杏林子(出示照片)看了照片,你感覺杏林子應該是個怎樣的人?(學生自由說)
(2)師:是的,她是個開朗而自信的人,她對生命充滿了希望。杏林子自12歲起就患“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關節(jié)壞死。但殘而不廢的她,堅持筆耕不輟,共著有四十多部散文、小說、傳記、劇本,被譽為“中國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從12歲患病到61歲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保持著一種姿勢,在輪椅上坐了整整50年。你們想到嗎?整整50年時間,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在經受著病痛的折磨,可是,從她開朗的表情中你能感覺到她的痛苦嗎?
老師有一篇資料:
杏林子曾經在她的作品中這樣寫道——
十二歲那年,我得了一場大病,聽都沒聽過的怪病,不用別人告訴我,我也能從醫(yī)生和父母的臉上看出來,我永遠不會好了!看著 自己的關節(jié)一個個壞掉,漸漸不能走不能跳,那一種打擊令我無法承受!心靈上的痛苦更甚于身體上的病痛。我不知道像我那樣既沒有念過多少書,又癱瘓在床上的病人到底有什么用?我要永遠做一個廢人嗎?
我告訴自己,如果三年還不康復的話,我就不要活了。結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還是沒有好!我想:好吧,再延長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我就絕對不要活了!
(3)師:就是在這樣一種生存狀態(tài)下,杏林子被掙扎求生的飛蛾所感動,被頑強生長的小瓜苗所感動,被自己的心臟那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跳動所感動,于是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想:“除了愛,我一無所有。”讓我們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生齊讀)
出示: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誰能把這句話再簡練一些?(引導學生說出:生命有限 價值無限)(板書)
師:生命是短暫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無限的生命價值,使生命穿越時空,成為永恒。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積極的——)
(4)你準備把這八個字送給誰?(送給自己……),那就用最真摯的心來告訴自己吧,一起讀。
(五)、學生眼中的生命
(1)師:讓我們再次回到課文開頭,誰愿意起來讀讀第一自然段?
(2)師:生命是什么?這個我們開始回答不了的問題,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可以怎么回答?(出示,讓生填空)
生命是( )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例子回答(出示課件)
(3)師:這些精彩的句子,讓我們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貴,也可以成為你的座右銘,激勵自己努力生活,努力進取!
(4)師: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什么?
生:珍惜 珍愛生命。
師:那么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是珍惜生命
(比如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水電安全,不亂吃垃圾食品等)
四、抒發(fā)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對于你們上節(jié)課提出的“生命是什么?”“我們該怎樣使用自己的生命?”“為什么用‘生命生命’為題?”一定有了自己的思考與感悟,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話題,再選擇屏幕上的一兩個詞語寫一寫。(屏幕出示“珍惜”“負責”等十個詞語)
生:寫話。
師:同學們,敞開你的胸懷,盡情抒發(fā)對生命的思考與感悟吧。(生交流。)
師:此時此刻,我特別想聽到同學們帶著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再讀課題的美好的聲音。(生讀課題。)
師:感謝同學們,自己讀書,自己解決問題。(擦去黑板上的問號。)
【板書設計】19、生命 生命
求生的飛蛾 珍惜
生長的瓜苗 頑強 生命有限 價值無限
律動的心跳 好好使用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抓住文章主題詞,從而把握文章思想。
2、把握文章的哲學意義,理解生命的價值。
3、學會從小事入手,揭示人生哲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詞,探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味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教學難點】辨析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和三點思考的側重點。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個作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別人看來,她是個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樣生活走動,她的很多時光是坐在輪椅上度過的,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自己卻聲稱“活得十分富有”,為什么呢?因為她擁有一個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構成這個天地的,是她對自然、對生命的感悟。她并未因為身體的殘疾而放棄生命,相反的,是對生命更強烈的呼喚。她曾經在一篇文中寫道“不論你處在怎樣一個多變的世界,經歷怎樣的人生,生命中還是有一些極其可貴的珍寶,需要我們終身護守、珍惜,不容它輕易失去。”她就是杏林子。
大家翻開課本11頁,我們先來看看這位作家的介紹。她是一位中國臺灣女作家,12歲罹患類風濕關節(jié)炎,后來病情惡化,至今全身關節(jié)都損壞了。病痛中,她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寫作,先后出版多部文集,她以女性的細膩和敏感,觀察尋常的生命現(xiàn)象,抒發(fā)的感情十分親切、自然,讓灰心的人得到鼓勵,使畏縮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路上。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她的文章《生命 生命》,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樣一種精神,支持她長期跟病魔戰(zhàn)斗,并寫成這么多激勵人心的文字。
二、檢查預習
1、朗讀課文,學習字詞:
騷擾 茁壯 庸碌 肅然起敬
qì zāo tà yōng lù gū
小( ) ( ) ( ) ( )負
áng qíng hàn
( )然挺立 ( )天( )地
縫──縫衣服
應許──應該
憩──休息。
擎天撼地──擎,舉起;憾,動搖。形容力量巨大。
肅然起敬──形容肅然,十分恭敬的樣子。
2、分享課前預習時收集到的有關生命的事例或是名言警句。
經典人物:貝多芬,張海迪。
反面事例:北大跳樓的學生。
三、課文研討
1、整體把握,理解文意:
⑴ 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么連續(xù)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么?
是一種修辭方法──反復。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⑵ 文章寫了幾件事?劃出各語段的主題詞,梳理文章思路。
事例1: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事例2: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事例3:“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⑶ 作者靜聽心臟的律動,引出了對生命的哪三點思考?這三點思考呈怎樣的關系?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考?
思考1:“我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思考2:“讓有限的生命發(fā)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思考3:“決不辜負生命”、“勇敢地活下去”──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
這三點思考,呈層層遞進關系。聯(lián)系到作者自小病魔纏身,在長期同病魔作斗爭的同時,還筆耕不輟,在文學道路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的這一番體悟,更值得我們每一個健康的人咀嚼、深思。
板書設計:
尋常事例 引發(fā)對生命的思考
飛蛾求生 生之欲望 意義
瓜子抗爭 生命力 價值
靜聽心跳 生命 奮斗
2、精讀、局部分析:
⑴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么?
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欲望”。
⑵ 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為什么不能去掉?
明確:“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反映小瓜苗出乎意料的生命力,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⑶ 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明確:“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里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xiàn)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肅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里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⑷ “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但后來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后是否矛盾,為什么?
明確: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yǎng)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yǎng)分僅僅能供養(yǎng)它活幾天。
⑸ 我都愿意為它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作者為什么要加“勇敢地”來修飾“活下去”?
明確: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著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著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⑹ 如何理解“從有限的生命發(fā)揮出無限的價值?
明確:生命是短暫的人們要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盡量多做有于益人類、有益于社會的事,使生命更有價值。
3、多角度研討:
⑴ 三個事例中,其中兩個都涉及小生命,這樣安排有何用意?
在人類眼中,小小的飛蛾實在不屑一顧,一粒瓜子,同樣微不足道。飛蛾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生的渴求,瓜子的萌芽吐葉,這里“形體”與“精神”,“形體”與“力量”構成巨大的反差,而這一巨大的反差,又成為震撼人們心靈的根本原因。作者這樣安排,正反映了構思的巧妙。
⑵ 三個事例如此排列,有何用意?
第一個事例寫小飛蛾,面臨這嚴重的威脅仍然極力抗爭,表明凡是生命都有強烈的“生之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第二個事例寫小瓜子,在幾乎是沒有生長條件的環(huán)境下,長成一截小瓜苗,是以生命的誕生說明生命力的強大;第三個事例是寫作者靜聽自己的心跳,產生了強烈的生命意識,進而嚴肅地思考人生。這樣,從動物、植物寫到人,由聲的欲望、生命力的強大寫到對人生的思考,層層拓展又步步深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4、比較閱讀,培養(yǎng)初步的鑒賞能力:
閱讀課本13頁克倫·沃森的同題文章,兩文比較,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⑴ 提示:可從語言、構思、主題等多個角度入手,選擇一個角度進行比較。
沃森的文章與課文所舉的小飛蛾的事例,主旨一樣。都是以小見大。
課文通過三個事例來引發(fā)思考;沃森的文章則使細致地描寫受傷的蜜蜂如何極力掙扎。
課文形象描寫與理性結合,由尋常事例引發(fā)對生命的思考;沃森的文章文學色彩強烈,他沒有明說自己誤出的道理,把思考的空間留給了讀者。
⑵ 側重從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表達清晰完整的角度去評價學生的發(fā)言,而將見解的深淺程度作為評價學生發(fā)言的第二因素。另外,從學生個性興趣角度看,有的人喜歡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相結合的文章,有的人喜歡文學色彩比較強的文章,尊重各人不同的愛好。
五、課外作業(yè)
1、熟讀最后3段,做好積累。
2、《每日五分鐘》第3課。
3、閱讀訓練。
4、寫周記,命題作文,任選一個題目寫作,不少于500字。
題目一:懷念毛主席(9月9日,毛主席忌辰29年)
題目二:教師節(jié)暢想(9月10日,我國第21個教師節(jié))
題目三:我的一家子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師:同學們,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生命是什么?
師: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以“生命”為主題的文章。(再板書:生命)
指名讀課題“生命 生命”
一起讀。
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文中的作者,指名讀。
生:杏林子,中國臺灣女作家。她的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時間都在與病痛做斗爭,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卻出版了四十多部劇本、散文集。創(chuàng)立了“伊甸(拼音)殘疾基金會”,鼓勵和幫助了一大批殘障人士。
師:為何一個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時間都在與病痛做斗爭的人有這樣的生命奇跡呢?這堂課我們將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打開課文,89頁,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讀之前,聽清楚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讀順全文。
2、邊讀邊想作者從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課件不出示了)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來聽?)我讀題目和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發(fā)現(xiàn)錯誤之處舉手糾正。(不能添字漏字……)
(請一個學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這位同學讀得真好!聲音響亮,咬字準確,希望呆會同學讀的時候也能注意去這些要求。
(再請人讀下文)
3、交流討論作者從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
師:剛才大家讀得認真,聽得也入神,你能用一二句話來概括一下文中的事例嗎?
生:“作者被飛蛾所震驚了。”
師:那是因為作者看到了?
生:飛蛾拼命掙扎。
師:濃縮成四個字嗎?
生:飛蛾求生。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能把長課文讀短,短到能用幾個字來概括,了不起的閱讀方法,能學著他的樣子來概括一下嗎?
(趕緊默讀三,四自然段,默讀有助于思考)
生:瓜子抗爭。
師:真會動腦筋。
生:瓜苗破土
師:挺貼切的。
師: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干什么?
生:靜聽心跳。
(好的,行。也行,再動動腦筋,能舉手是好樣的,聽聽其他同學的意見。)
三、精讀2~3自然段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請你認真讀讀這兩個故事,用心去品位,看哪個句子讓你有所感觸?
1、自由朗讀課文。
2、交流反饋,隨機點播:
句子一:
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學生讀完句子說出感受的:
生:我從句子中體會到了飛蛾很想活下去,它會不斷地掙扎。
師:老師聽懂了,你說飛蛾有一種強烈的求生欲,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從掙扎這個詞語中體會到的
師:你真會讀書!能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一個掙扎讓老師感受到了求生的迫切,還有其他的詞語嗎?
生:我是從極力這個詞語中體會到的。
師: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把你的感受融進朗讀吧。(生讀)
師:還有其他的詞語嗎?
生:我是從躍動這個詞語中體會到的:表達心跳急切,更能表達“求生的欲望”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
師:你能來讀一讀嗎?把這種體會讀出來。(生讀)
師:當作者看見手中極力掙扎的飛蛾,此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被震撼。
師:弱小的生命不輕言放棄,這種震撼強烈嗎?
分析:結構相同的句式,使語氣更強烈。
師:除了語言標點也能傳遞情感。連續(xù)的3個感嘆號,是作者對飛蛾強烈求生欲的驚嘆。這一次大家肯定能讀得更好。
師:弱小的生命不僅打動了作者,也打動了我們,讀第二自然段。
師:小結:是啊,作者被這個小生靈頑強的求知欲所震撼,這就是──(生讀課題)生命、生命。
句子二:
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大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師: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
生:我從“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中體會到它的生長環(huán)境很惡劣,但生命力卻很頑強。
師:越惡劣,越能感受──生:生命力頑強。你還從哪里感受到呢?
生: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大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
(生有感情朗讀)
師:這顆小小的種子心里在想什么呢?它會發(fā)出怎樣的聲音呢?
生:即使環(huán)境在惡劣,我也要發(fā)芽!
生:即使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我也要活下來。
師:雖然它的生命短暫,但也要像流星劃過天空一樣,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一起再來念。(生讀)
師小結:即使一粒香瓜子,即使沒有陽光,即使沒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幾天,它也要讓這幾天煥發(fā)光彩。這就是──(生讀課題)生命、生命!
四、結合杏林子的生平,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師:如果說逆境中的“飛蛾求生、瓜苗破土”讓作者看到了強大的生命力,那么“靜聽心跳”則是作者親身感受到的生命律動。請大家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1讀)。
師:在普通人的眼里“飛蛾求生、瓜苗破土”是多么平常的事,往往會視而不見,為什么杏林子會為它多感動。學到這里,我想有必要讓大家再回顧一下杏林子的一些資料:
杏林子,中國臺灣女作家,12歲時就患上了罕見的風濕性關節(jié)炎,后來病情不斷惡化,差不多全身關節(jié)都損傷了,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并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忍著病痛,寫了四十多部劇本、散文集。她的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時間都在與病痛做斗爭,一顆熱情的心還激勵著她致力于慈善事業(yè)。
1、結合材料請你來談談對文章最后一段話的理解:
師:同學們,當我們再次讀到這些信息,你的心中,是否會涌起一絲感動呢?再來讀4自然段,讓我們再次走進他的內心(2讀)
師: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杏林子不放棄生命,就算得了重病,也不放棄。
生:她很頑強,雖生重病,卻堅強生活著。
2、師小結:
杏林子正是用她餓整個生命歷程來告訴我們:生命的最大意義就是生命的永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雖然生命短暫,
但是,
我們卻可以,
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師:那我們可以怎樣珍惜生命?
生:珍惜一分一秒。
生:我們要珍惜生命,不讓她白白溜走。
生:在課堂上珍惜一分一秒。
……
五、課外拓展,書寫生命感言
師:象杏林子這樣用行動延續(xù)著自己不死的生命的人還有很多。你知道有這樣的人嗎?
生:雷鋒就是這樣的人,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價值。
生:張海迪,身殘志不殘。
生:桑蘭,雖然癱瘓,卻把別人捐給她的東西捐給了別人。
師:誰能簡單介紹下。
(一生簡介)
師:感謝你讓老師也認識了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還有嗎?
生:海倫·凱勒也是身殘志不殘。
師:老師也想介紹給大家一個,他的名字叫貝多芬,誰能介紹下?
(一生簡介)
師:他們,以及許許多多我們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書寫著不死的生命,所以我們應該警記:
雖然生命短暫,
但是,
我們卻可以,
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師: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是不一樣的,學了課文你對生命有什么思考呢?請你把它寫下來。
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生: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不應該白白浪費,要好好利用。
生:讓我知道了飛蛾強烈的求生欲,種子強大的生命力,更何況我們人呢?我更要好好珍惜生命,不能白白流失,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生:我們要讓有限的生命放射出無限的光彩!
師:希望你牢記在心,可以把它做為座右銘,希望他伴隨著你成長。
師:學完這節(jié)課文,老師還想送給大家一句名言。我們的爸爸媽媽曾經讀過這句話,老師也是伴著它長大大,希望以后它還能夠伴隨大家的成長。
出示:
保爾·柯察金的明艷,師生合作讀!
師:希望同學們珍惜生命。對自己負責!下課……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
【教學意圖】
生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不同的人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是不同的。生命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深奧,他們對生命的感悟還不是很深刻,學習本文,意在讓學生體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并能獲得自身的情感體驗,實現(xiàn)與作者和文本的真實對話,充分理解作者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觀,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三個事例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1、課件。2、收集杏林子的資料。3、收集有關像杏林子一樣用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價值的名人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5人)
二、導入:剛才同學們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對生命有了一定的認識。生命是一個神圣的話題,生命是什么?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同走入《生命生命》去尋求生命的真諦吧!(板書課題)齊讀
2 走進作者—杏林子
師:你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你了解她嗎?
(課件展示)
三專題研究,感悟體驗。
1這篇課文就是她其中的一部作品,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請翻開課本63頁,結合你的預習,再次朗讀課文,找出作者是從哪些事例中引出對生命的思考?(求生的飛蛾、生長的瓜苗、律動的心跳)《生命其實就是求生的飛蛾、生長的瓜苗、律動的心跳》
2、學習第二段:求生的飛蛾
過渡:同學們感知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面讓我們首先走進第一個小故事,去感受生命的奇跡。
要求:自由讀第二段,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學生交流
(1) 作者為什么會忍不住放了它呢?用筆在文中勾出有關的句子。(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我忍不住放了它。)
(2) 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出它有一種求生的欲望?出示句子:但它掙扎著,……那樣鮮明!
(3) 抽生讀句子,生談感受。體會到飛蛾求生欲望的強烈。
(4) 那么哪些詞語更能讓我們感受到它強烈的求生欲望呢?(掙扎、極力、躍動)
(5) 生通過朗讀把這種欲望表達出來。生再讀句子。注意重音、語速。
(6 把“躍動”換為“跳動”行嗎?(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而躍動表示心情急切,更能表達求生的欲望。)
生再讀句子,讀出飛蛾心情的急切。
(7) 讀了句子,你還有什么話對飛蛾說嗎?
引導學生說出飛蛾對生命的珍惜。
(8) 小小的一只飛蛾懂得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它的“掙扎”,是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時的一種抗爭。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掙扎著的飛蛾讓“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欲望,都極其珍視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蟲也竟然如此,更何況是人呢?
(9)讓我們帶著對飛蛾熱愛生命的崇敬之情,齊讀這一句話。
平均壽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飛蛾,竟表現(xiàn)出如此強烈的求生欲望。卻是震撼人心,這就是——(生齊讀)生命 生命
3、學習第三段:瓜子磚縫生長。
要求:小組合作
動物有這么強烈的求生欲望,及其珍惜、重視自己的生命,那么植物呢?
⑴ 請同學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植物有生命嗎?從哪些語句看出?(那小小的種子里……生命力啊!)
⑵ 它是怎樣的一種生命力?
⑶ 那植物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的?(竟使……活了幾天?)
⑷ (出示句子)請同學們齊讀這句,思考:種子的生命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⑸ 在有限的生命中,它生長在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里?(沒有……沒有)
⑹ 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里,它又是怎樣對待自己有限的生命的?(不屈向上、茁壯生長)這更能體現(xiàn)瓜子生命力頑強,它也珍惜生命。
⑺ 此時,你們就是這一棵棵小小的嫩瓜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生齊讀句子。
⑻ 是啊,種子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有限的生命里,在那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還能不屈向上,茁壯成長。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⑼ 拓展:如果你們也生存在一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下,你會怎么做?
環(huán)境惡劣,困難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壯生長,這就是——(生齊讀課題)生命 生命。
3、學習第四自然段:
動植物都懂得珍惜、重視自己的生命。而我們人類呢?
⑴ 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感悟自己生命的存在。
⑵ 生談自己的感受。
⑶ 帶著你的理解自讀課文第4自然段。看看作者對待生命是怎樣的態(tài)度,用筆勾出有關的句子。
⑷ 生匯報,出示句子:
我可以……也可以……
⑸ “可以好好使用”是一種什么態(tài)度?“白白糟蹋”又是一種什么態(tài)度?理解“糟蹋”
⑹ 聯(lián)系實際生活談談,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或方式才算是好好使用?那白白糟蹋呢?
⑺ 那你們覺得該怎樣面對自己的生命?
⑻ 這種負責的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而不負責的態(tài)度會受到他人的鄙視。讓我們用這兩種態(tài)度再讀這一句。前半句讀出負責的態(tài)度,后半句讀出鄙視的態(tài)度。
3 傾聽沉穩(wěn)心跳。
“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高興、自豪、激動……的讀)
生命屬于我們自己,每個人對待生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說現(xiàn)象)
所以,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我們必須對自己負責。這就是:生命生命
四 反復誦讀第五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諦。
1、讀中理解,層層深入。
(1)師過渡:生命每個人都有,只要好好地使用它,每個人都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請默讀最后一段,找出最能體現(xiàn)這篇課文中心的句子。(多媒體)
這里面有一對詞,很有意思,一對反義詞“有限”——“無限”……
(2)引導理解“有限”、“無限”,聯(lián)系杏林子來理解,杏林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例如杏林子雖然去世,但她的作品、人品還在,對社會作出無限的貢獻。
(板書:有限 無限)
2、拓展延伸。
(1)師過渡:像杏林子這樣,通過自己善意而偉大的舉動,創(chuàng)造出無限價值的,還有許許多多。
課件出示(圖片)雷鋒,張海迪,楊正權,蔡老師
張海迪 5 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這個時刻受到死亡威脅的年輕姑娘自學完成了從小學直到碩士研究生的全部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了數(shù)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大量書籍,并自學十幾種醫(yī)學專著,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 楊正權 生活簡樸,卻為社會各界投資,其中我們學校就是收益的一分子。他同時還是我們學校的名譽校長。
蔡老師已經退休,但是她仍然熱愛著教育事業(yè)。
(2)引導學生說話:他們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那么作為小學生的我們,該怎么向他們學習,也使自己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呢?
生自由匯報。
(3)通過同學的交流,相信同學們一定不會白白浪費、糟蹋自己的生命,一定會好好珍惜生命,我把最后一段變成了詩的形式,自讀,表達出你對生命的熱愛、珍惜。
雖然
生命短暫
但是
我們卻可以
讓有限的生命
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于是
我下定決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決不讓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
更加光彩有力。
五、升華情感,書寫生命感言。
1、師: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對生命有了深深的感悟,現(xiàn)在請拿起你的筆,寫下生命的感言吧!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注意寫字姿勢。)
2、抒寫生命感言,交流匯報。
3、回顧課題,加深理解:現(xiàn)在,如果讓你給題目加個標點,你會加什么?(生各抒己見)
師:是的,生命是珍貴的,生命是值得歌頌的,帶著你們對生命的感嘆,讀——(生齊讀)生命 生命
4、師總結:你們知道老師會給它加個什么標點嗎?(板書……)因為生命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寫不完的詩,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對生命深深的思索,再讀——(生齊讀)生命生命
是啊,同學們,讀了課文,我們深深地體會到:
生命是寶貴的,要熱愛生命,讀課題──生命生命;
生命是短暫的,要珍惜生命,讀──生命生命;
生命可以創(chuàng)造無限價值,要好好使用生命,讀──生命生命;
課文留給我們對生命無盡的思考(板書:……)同學們,帶著深深的思索,再讀──生命生命
5、課文學到這里,請同學看預習單中你提出的問題,現(xiàn)在能解決了嗎?用你的漂亮的坐姿告訴老師,你已經解決了。
6、最后,讓這首《生命的挑戰(zhàn)》鼓勵、激勵著我們一起挑戰(zhàn)自己、戰(zhàn)勝自己。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外推薦讀物:
杏林子:《向命運求索》《和命運較量》
海倫凱勒《我的生活》《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 、把學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寫下來。
板書:生命生命
求生的飛蛾
生長的瓜苗 生命有限,價值無限
律動的心跳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欲望、沖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wěn)、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聽診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一課是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生命”為主題。
《生命生命》一課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問題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
【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培養(yǎng)了較好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運用合作、討論等形式展開閱讀活動,初步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本課將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
【課前準備】搜集自己喜歡的有關生命的格言或語句。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格言,揭示課題
同學們,課前你們搜集了有關生命的格言或喜歡的語句,現(xiàn)在就你請讀給大家欣賞。
學生交流:
“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個丑陋的毛蟲,可能蛻變?yōu)橐恢晃宀拾邤痰牟实R驗椋旧砭褪且粯镀孥E。”這是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于生命的感悟。
杏林子從小就病魔纏身,但她沒有因此虛度年華,反而更加珍惜、熱愛生命。下面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她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
認讀生字詞;開火車讀課文,正音。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共寫了幾個事例?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合作交流:指導學生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請學生將三個事例以小標題的形式寫在黑板上。
事例一:飛蛾的掙扎
事例二:瓜子的萌芽
事例三:心臟的跳動
快速讀課文,想一想在這三個事例中,你最喜歡哪個事例?
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
師預設:小小的飛蛾竟能引出作家對生命的思考,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先來學習“飛蛾的掙扎”。
三、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
幻燈出示閱讀建議:
(指名讀)
1、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品讀文章。閱讀建議:
⑴ 在文中勾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精彩或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想一想,他們使你產生了怎樣的感悟?為什么?
⑵ 賞析文中好詞語的運用,比較分析看看,為什么用得好?
2、集體交流:
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并通過朗讀進行感悟: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翅膀,我感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的意思,體會到任何生物都有生存的權力,都有頑強的生命力,任何生命現(xiàn)象都對人有很深的啟示。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么?
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欲望”。
提示學生聯(lián)系前面課文的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此刻飛蛾“如果是人會怎樣想?”,在課文情境中體會他頑強的生命欲望。
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指導朗讀: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鼓勵學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達出來,互相借鑒啟發(fā),共同享受并體驗閱讀中成功的快感。
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飛蛾給我們帶來了對生命的思考,那么瓜子的萌芽,心跳又帶來怎樣的啟迪呢?下面請同學們從中選擇你感興趣的事例進一步思考。
1、自讀自悟:
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復品讀,把自己的感悟寫在旁邊。
2、小組交流:
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暢談自己的體會,可以互相交流、質疑、辯論、研討,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情況,并予以個別指導。
3、全班交流:
請學生先讀一讀自己選擇的段落,然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感悟。教師抓住每一部分中含義較深的語句提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這些語句的含義。之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飛蛾強烈的求生欲,讀出瓜苗頑強的生命力,讀出作者積極的人生觀。
五、課堂小結
四十分鐘如流水匆匆過去,對生命我們仍將追求,探索。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再一次齊讀課題──19《生命生命》。
第二課時(略)
《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篇13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理解課文內容;
2、在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珍視自己的生命,學會對生命負責,正確地面對人生的磨難。
學習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投影儀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
講述故事《人梯》導入 新課,同學們,這對父母在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將生的希望留給自己的孩子,這的確體現(xiàn)了母父愛的偉大,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感受到當人們面臨死亡的侵襲的時候那種對于生的渴望。讓我們對生命的偉大再一次肅然起敬起來。今天,讓我們來學習一篇名為《生命 生命》的文章,來感悟一下作者對生命的另一番感悟。
整體感知:
1、借助注釋和詞典,讀一讀,寫一寫
騷擾 小憩 茁壯 糟蹋 庸碌 辜負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肅然起敬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點名讀和齊讀相結合。
1、 從把握各段主題詞入手,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事例 思考 思想感情
飛蛾:生之欲望 意義 震驚
香瓜子:生命力 價值 肅然起敬
心跳:生命 真實、奮斗 震撼
探討研究:
1、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兩個事例舉的都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
2、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2、 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說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3、 三點思考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請你列舉生活中熱愛生命的例子。
你喜歡聞文本中的哪些文字?請你找出來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課后記:應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意,看看三個事例分別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這樣學生才能比較細致的研究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