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糞尿的處理
四、生態廁所:由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向全班同學介紹環保新科技——生態廁所。對于新出現的事物,學生有較大的興趣,教師調動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相互補充,比較出生態廁所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廁所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方面的優勢。最后,教師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能力,鼓勵學生對照當地人糞尿的處理和利用情況,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改進計劃。
本節教學偏重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人的活動離不開生物圈,只有合理開發利用好生物圈中的各種資源,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人類才會有美好未來。
本節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可不拘泥于教材知識,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沼氣池和高溫堆肥現場,參觀生態廁所,請工作人員講解生態廁所的設計與工作原理。由于環境條件等因素所限,我們用課堂教學的方式完成本節內容。在課堂上,為避免枯燥的講授,教師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用辯論、課堂討論等方式促使他們思考,完成了情感價值觀的教育。在對人糞尿進行無害化處理時,不能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利用微生物進行處理是有效途徑。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會有不少感受,應鼓勵他們針對當地人糞尿處理的情況,向環保部門提出可行的改進計劃,用實際行動為環保做貢獻。
總之,本節內容教師應盡可能調動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發表個人見解,在辯論、討論中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