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語文七下教學用書: 觀舞記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印度舞蹈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臺中間小桌上供奉著一尊濕婆天的舞像,兩旁是燃著的兩盞高腳銅燈,舞臺上的氣氛是靜穆莊嚴的。”──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是以此為背景的,表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她們以身體、神態、服飾來表現舞蹈的“飛動的‘美’”: 光艷:秀麗的面龐;能說萬千種話的一對長眉,一雙眼睛。女性的嫵媚不僅表現在美麗的五官,更多地表現在眉目之間。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 曼舞:長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細步──從“輕云般慢移”到“旋風般疾轉”。 神韻:印度舞蹈大多表現宗教故事,卡拉瑪姐妹以神采飛揚的舞姿傳神地表現了“離合悲歡”。讓人不必拘泥于故事情節,而為之喜為之悲,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閡,讓人心靈相通。“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顰蹙……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舞蹈達到這種神韻,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用語言來表現舞臺藝術,是很困難的,需要高超的語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手段,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忽而雙眉顰蹙……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等等,盡可能地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而又通過語言使讀者發揮自己的想像,得到語言和舞蹈形象的雙重審美的享受。 二、問題研究 1.為什么說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 卡拉瑪的舞蹈非常優美,好像“飛動”起來,但是僅有“飛動”還是不夠的,還要有心靈的完全投入,才能達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渾然一體,超越形式的載體而進入了自由飛動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靈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2.課文中說“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怎樣理解這句話? 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瑪姐妹也一樣,“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沒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不會這樣美妙動人。 欣賞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是離不開她們的文化背景的。 3.本單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寫舞的,可以做一些比較研究。 如舞蹈風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現陽剛之美,《觀舞記》主要表現陰柔之美。 其他如兩篇文章在比喻、排比運用方面的異同,等等。 練習說明 一、熟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題。 1.試從文章中找出描寫印度舞蹈特點的語句。 2.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飛動的‘美’”的? 此題意在讓學生從內容方面了解課文。 1.如:“深深地低頭合掌”“長眉……舞蹈出詩句的離合悲歡”“忽而雙眉顰蹙……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等。 2.身體、服飾、神態、心靈等方面。 二、這篇文章大量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來描寫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蹈。找出你認為寫得精妙的句段,細心體會并加以積累。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形式特點。 根據學生自己的體會完成練習。 如:“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等。 三、△你閱讀、觀看或聆聽過外國的文藝作品(舞蹈、文學、繪畫、雕刻、影視、音樂等)嗎?如果有,請舉例說說你的感受,與同學交流一下。 此題是擴展題,意在鼓勵學生多接觸優秀的外國文化,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學建議 一、本文對舞蹈藝術的描寫優美生動,應該作為教學重點。從語言形式到表現內容,有什么特點,要讓學生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 二、外國優秀的文化,是人類進步、文明的精神財富。應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鑒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 三、古今詩文中有許多精彩的描寫歌舞的句子,如本文所引白居易“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頭藪龍蛇動”;其他如晏幾道“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都是傳頌千古的名句。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積累起來。 四、怎樣借鑒這篇文章的寫法,用語言表現某種藝術,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模仿、運用。 有關資料 一、印度舞蹈藝術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在哈帕和莫亨殊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這些都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 到了吠陀時代,印度舞蹈有明顯的發展,而且有了文字記載。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記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著閃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樣”,“男子戴金首飾,通過舞蹈表演有關戰爭的場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專門以跳舞、唱歌謀生的種姓”。可見當時舞蹈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 到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大文法家波爾尼也曾提到過“舞蹈”一詞。至于在印度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羅摩衍那》中寫道:“在阿逾陀日夜舉行舞會和音樂會,供國王享樂”,“一位舞者的優美的舞姿使羅婆那為之陶醉”。 但是,有關舞蹈藝術的專著應該以婆羅多的《舞論》為代表,它是印度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著作,一般認為它是公元2世紀的產物,但其內容應更早于成書年代,可能在公元以前。《舞論》是一部詩體著作,它全面論述了戲劇工作的各個方面,從理論到實踐無不具備,而主要是為了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起一個戲劇工作手冊的作用。 到了迦梨陀娑時期(公元5世紀),印度舞蹈又得到重大發展。迦梨陀娑的著作很多,他的劇作使古代印度戲劇創作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他不僅以詩馳名于世,而且也是一位有名的劇作家,他流傳至今的劇本《沙恭達羅》《摩羅毗迦與火友王》等,都是很著名的。劇詞中散文與詩歌并茂,穿插自如,而且劇中有舞蹈,也有歌曲。他的《摩羅毗迦與火友王》的第一、二幕中對音樂和表演的理論還進行了充分研究。迦梨陀娑的著作中也提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同音樂一樣,舞蹈藝術也是一種謀生手段,印度自古以來時興舞女在寺廟跳舞,迦梨陀娑曾經描寫到當時一些寺廟中的舞女情況。在拜納的《戒日王本行》中提到了戒日王給兒子過生日跳舞的舞伎們。但是據史料記載,當時舞伎演員的社會地位不高。甚至在婆羅多時候,音樂舞蹈方面的專業藝人已受到社會歧視,當時婆羅多仙人曾寫了一長篇故事,描述演員所受到的屈辱,表明了演員在社會上卑賤的地位。不過音樂和舞蹈藝術本身是很受重視的,各階級的男子和婦女都學習這兩種藝術。 古典舞蹈 直到中世紀才最后定型的印度古典舞蹈,絕大部分是祭神舞,亦包括宮廷舞。宮廷舞蹈由祭神舞演變而來,成為統治階級娛樂的一種方式。古典舞蹈共分四大舞派,即婆羅多舞(注:即卡拉瑪表演的舞蹈)、卡塔利舞、卡塔卡利舞和曼尼普利舞。 民間舞蹈 印度的民間舞蹈歷史悠久,在古典文獻《夜柔吠陀》和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中都有記載。有些是屬于宗教性的,有些是屬于季節性的等等,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各具特色,深受群眾歡迎,所以有些民間舞蹈能夠世代相傳。主要有彭戈拉舞、格塔舞、秋莫爾舞、波瓦依舞、格爾巴舞、拉斯舞。 二、對比材料──高爾斯華綏《觀舞》 某日下午我被友人邀至一家劇院觀舞。幕啟后,臺上除周圍高垂的灰色幕布外,空蕩不見一物。未久,從幕布厚重的皺褶處,孩子們一個個或一雙雙聯翩而入,最后臺上總共出現了十多個人。全都是女孩子;其中最大的看來也超不過十三四歲,最小的一兩個則僅有七八歲。她們穿得都很單薄,腿腳胳臂完全袒露。她們的頭發也散而未束;面孔端莊之中卻又堆著笑容,竟是那么和藹而可親,看后恍有被攜去蘋果仙園之感,仿佛己身已不復存在,惟有精魂浮游于那縹緲的晴空。這些孩子當中,有的白皙而豐滿,有的棕褐而窈窕;但卻個個歡欣愉快,天真爛漫,沒有絲毫矯揉造作之感,盡管她們顯然全都受過極高超和認真的訓練。每個跳步,每個轉動,仿佛都是出之于對生命的喜悅而就在此時此地即興編成的──舞蹈對于她們真是毫不費難,不論是演出還是排練。這里見不到躡足欠步、裝模作樣的姿態,見不到徒耗體力、漫無目標的動作;眼前惟有節奏、音樂、光明、舒暢和(特別是)歡樂。笑與愛曾經幫助形成她們的舞姿;笑與愛此刻又正從她們的一張張笑臉中,從她們肢體的雪白而靈動的旋轉中息息透出,光彩照人。 盡管她們無一不覺可愛,其中卻有兩人尤其引我注目。其一為她們中間個子最高,膚褐腰細的那個女孩,她的每種表情每個動作都可見出一種莊重然而火辣的熱情。 舞蹈節目中有一出由她扮演一個美童的追求者,這個美童的每個動作,也都異常嫵媚;而這場追逐──宛如點水蜻蜓之戲舞于睡蓮之旁,或如暮春夜晚之向明月吐訴衷曲──表達了一縷攝人心魄的細細幽情。這個膚色棕褐的女獵手,情如火燎,實在是世間一切渴求的最奇妙不過的象征,深深地感動著人們的心。當我們從她身上看到她在追求她那情人時所流露的一腔迷惘激情,那種將得又止的夷猶神態,我們仿佛隱然窺見了那追逐奔流于整個世界并永遠如斯的偉大神秘力量──如悲劇之從不衰歇,雖永劫而長葆芳馨。 另一個使我最迷戀不置的是身材倒數第二、發作淺棕、頭著白花半月冠的俊美女神,短裙之上,絳英瓣瓣,衣衫動處,飄飄欲仙。她的妙舞已遠遠脫出兒童的境界。她那嬌小的秀顱與腰肢之間處處都燃燒著律動的圣潔火焰;在她的一小段“獨舞”中,她簡直成了節奏的化身。快睹之下,恍若一團喜氣驟從天降,并且登時凝聚在那里;而滿臺喜悅之聲則洋洋乎盈耳。這時從臺下也真地響起了一片與嘖嘖之聲,繼而歡聲雷動。 我看了看我那友人,他正在用指尖悄悄地從眼邊拭淚。至于我自己,則氍毹之上幾乎一片溟蒙,世間萬物都頓覺可愛;仿佛經此飛仙用圣火一點,一切都已變得金光燦燦。 或許惟有上帝知道她從哪里得來的這股力量,能夠把喜悅帶給我們這些枯竭的心田;惟有上帝知道她能把這力量保持多久!但是這個蹁躚的小愛神的身上卻蘊蓄著那種為濃艷色調、優美樂曲、天風麗日以及某些偉大藝術珍品等等所同具的力量──足以把心靈從它的一切窒礙之中解脫出來,使之泛滿喜悅。 (選自《精品中的精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文100篇》,作家出版社1994年版。譯者高健) |
※版權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