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三單元課內閱讀題
1.文中“吹面不寒楊柳風”是 朝志南和尚寫的 中的詩句,這句詩中引號的作用是 。
2.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方法。
⑴“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
⑵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
⑶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
3.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話,從人的感覺的不同角度,寫出了春風送暖的景象,請將相關的項目用線連起來。
第①句 嗅覺 春風輕柔溫暖
第②句 聽覺 鳥鳴之宛轉動聽
第③句 觸覺 嘹亮的短笛聲
第④句 視覺、聽覺 泥土清新的氣息
4.第1自然段如果從觸覺、嗅覺、聽覺三個角度來劃分層次,正確一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5.文中的橫線上應填入的詞語是( )
a.混 腦 罩 靜默
b.夾 惱 蓋 沉默
c.混 惱 籠 靜默
d.混 惱 飄 靜默
6.“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道你的眼”,這句話刻畫出雨中的樹葉和小草的什么特點?
7.作者描寫春雨時,既正面描寫了雨的形態,又通過雨中景物進行側面描寫,請舉出五種雨中的景物,并結合詞句說說其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1.劃分層次,并說說兩層分別勾畫了兩幅什么圖畫,第一層和第二層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這段文字描寫的春雨的特點有 。
3.這段描繪了一幅春雨圖,這幅畫著力表現 的特征。
4.“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是一個比喻句,“像牛毛”寫出了雨 的特征;“像花針”寫出了雨 的特征;“像細絲”寫出了雨 的特征。
5.“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 的特點。“逼”字的作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