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葉子》教案2
問題2、在瓊西生病的時候,窗外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大家找出來。
回答:p263、只見一個空蕩陰暗的院子,二十英尺以外還有一所磚房的空墻。一棵老極了的長春藤,枯萎的根糾結在一塊,枝干攀在磚墻的半腰上。秋天的寒風把藤上的葉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只有幾乎光禿的枝條還纏附在剝落的磚塊上。
p266、寒冷的雨夾雜著雪花不停地下著。
問題3、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預示著葉子怎樣的一種結局?這又預示了姑娘的生命將有怎樣的一種結局?
回答:必落無疑,并且很快就要落了。姑娘的生命也即將結束了。因為瓊西對自己的健康已經毫無信心,并且迷信地覺得自己的生命就像窗外的那棵藤一樣,當最后一片葉子落下時,她的生命也將結束。
問題4、那姑娘最后死了嗎?為什么?
回答:沒有,因為出現了一個老畫家貝爾門,他用生命為代價畫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杰作——一片給人以活下去的希望的葉子。
問題5、聯系題目,理解葉子在本故事中的重要的意義。
這一片葉子關系著兩個人的生命,一個人因此而活了下來,一個人因此而死去。這就像是輸血,一個老頭把生命和希望輸給了一個病人。
短篇名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構思巧妙,像歐·亨利的另一名著《警察和贊美詩》,講一個流浪漢想到監獄里去度過殘酷的冬天,但陰差陽錯,好事多磨,多次故意犯法沒能得逞,而正在他生起了新的生活希望時,卻被警察抓去。
2、課文主題的理解
好,同學們,體會了這篇小說構思的巧妙以后,再讓我們去理解這篇小說的思想內涵。請幾位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對一篇小說的理解沒必要也不應該只有一種角度,一個結果,大家只要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都是對小說的一種評論。
同學a:人是要有希望的。
同學b:那個老畫家舍己救人的精神很好,值得我們學習。
同學c:那個蘇也很善良,如果沒有她,那么瓊西也活不了。
回答得非常好,大家基本上都理解了課文的意思,這個小說講的 就是一個絕望的病人獲救的故事。課文提示里把重點放在那個舍己為人的老畫家身上,這也未嘗不可,但這并不是唯一的理解,我本人就更在意希望對于生命的重要。
這使我想起了史鐵生的著名小說《命若琴弦》,它與這篇課文的主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故事是講一個瞎子樂師,他的師傅在臨死前告訴他:你只有彈斷一千根弦以后才可以打開琴槽里的藥方,然后可以看見世界。一千根彈斷時,他已經老了,他打開琴槽,別人卻告訴他,那紙上什么都沒寫。然后,他又去騙他的瞎子徒弟:我記錯了,師傅跟我說是1200根,我已經不行了,你還年輕,你只要彈斷1200根琴弦,你就可以用這藥方去買藥以看見這世界。他師傅為什么要騙他?因為,這謊言給人的是希望。
3、體會歐·亨利小說語言的幽默和詩意。
問題:請同學們談談這篇小說語言的特點。
引導向幽默和詩意方面。關于幽默的例子數不勝數,隨便舉幾個:
例子1:那是5月里的事。到了11月,一個冷酷的、肉眼看不見的、醫生們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里悄悄地游蕩,用他冰冷的手指頭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在廣場東頭,這個破壞者明目張膽地踏著大步,一下子就擊倒幾十個受害者,可是在迷宮一樣、狹窄而鋪滿青苔的“胡同”里,他的步伐就慢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