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話》教學設計2
3、花兒們的對話具有什么不同點?它們為什么會有如此對話?
明確:榆葉梅、玫瑰、芍藥、桃花、杏花、迎春花等的話都是一種自我炫耀、自夸,白丁香和玉蘭的對話則是互相吹捧。它們有如此的對話是因為它們都認為“自己十分重要”“正是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都想成為“明媚的春天”生命中最濃艷的一筆。
4、作者通過“花的話”表達了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樣表達這一意思的?
明確:作者通過“花的話”表達她對個人貢獻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在春天的花園里,花兒們不應該炫耀夸大自己的美和做出的貢獻,而應該學習二月蘭那“默默地盡自己微薄的力量,給世界加上點滴的歡樂”的偉大的奉獻精神,這樣才能構成真正的“明媚的春天”。在我們的社會主義春天里更應該如此。
作者是通過對比手法來表達這一主題的:一是花兒們本身言行的對比:梅花、玉蘭等花兒爭相炫耀和二月蘭的默默奉獻形成鮮明的對比。一是人們(也是作者)對花兒們不同的態度的對比:文章用小男孩不看那月下的自以為很美的“萬紫千紅”,卻一直跑到一個“不受人注意的墻角”去采摘二月蘭,送給他敬愛的老師的情節來表明作者鮮明的態度。
5、在花兒們爭論得正熱烈的時候,作者巧妙地加入一個情節:一個小男孩不看那月下的“萬紫千紅”,一直跑到一個“不受人注意的墻角”去采摘二月蘭。作者這樣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明確: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否定了那月下的爭論不休的“萬紫千紅”,肯定了默默奉獻的二月蘭,進而點明了文章的主題:本文通過花兒們在月下比美論貴的童話故事,告誡和期望人們不要炫耀夸大自己取得的成績、做出的貢獻,要學習和發揚二月蘭和老師般默默奉獻的偉大精神。這樣,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才能蒸蒸日上,社會主義的春天才會更加明媚,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6、文章結尾處寫花兒們“都有點不好意思”,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花兒們在看到二月蘭的優秀品質、偉大精神后,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認識到了應該怎樣正確處理成績和貢獻。這樣的安排也寫出了作者對人們的期望。
7、在準確把握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對詞語的選擇和錘煉。(見練習3,其余略)
8、如何正確評價文章中參加爭論的花兒們?
明確:它們都以自己獨特的美為明媚的春天帶來了“生命的濃艷”,是它們組成了美麗的春天,因此,它們都是美麗的(應肯定)。同時它們不能正確對待所做的貢獻(應否定),但它們能知錯就改(應肯定)。因而,它們是美麗的、可愛的,是值得肯定的。我們也應這樣看待社會主義春天里的這樣的花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