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郭沫若詩兩首》教案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培養聯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訓練點
嘗試聯想和想像的寫作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四)美育滲透點
領略這首詩所表現的意境美,韻律美和情感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需熟悉詩人和時代背景,主要是詩人1921年寫這首詩的經歷和思想情緒。這首詩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練習,讀出感情。要理解詩中所運用的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過練習使用這兩種手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講清聯想和想象的知識,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2.難點:對聯想和想象的區分。
3.解決方法:多舉例子讓同學們掌握知識。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配樂朗讀磁帶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介紹時代背景。
2.指導、訓練朗讀。
3.理解聯想和想象。
4.體會詩人的感情。
5.想象創新,續寫《天上的街市》。
七、教學步驟
導語 “五四”高潮過后,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曾幾度彷徨無定地在黃海邊上踱來踱去,獨自仰望常動不息的星空,從那閃閃的幽光中尋覓、追躡始終令他醉心的理想。《天上的街市》正是展示他心目中天國樂園的一幅藍圖。
(一)明確目標
1.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2.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遠大理想。
(二)整體感知
1.配樂朗讀
2.生字
縹(piāo) 緲(miǎo)
3.生詞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定然:必定這樣。
珍奇:貴重稀奇。
閑游:悠閑散步。
陳列:把東西擺出來供人觀看。
4.作者簡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女神》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響的一部新詩集。它確定了郭沫若在我國現代史上新詩歌奠基人的地位。
5.時代背景
本詩作于1921年10月24日,那時作者留學日本,滿懷憧憬,于春末秋初兩度回國,但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現象使他失望了。詩人凝視“縹緲”的星空,幻想出神異的世界,詩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會理想,抨擊了黑暗、丑惡的社會現實,喚醒了人民為爭取自由、幸福生活而斗爭。
6.通過朗讀,理解、領悟全詩。
這首詩意在通過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其對黑暗社會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7.教師提問:全詩共四節,每節寫的是什么?
第一節,從地上的街燈寫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星星引出了對天上街市的描寫。湛藍的夜空,街燈與明星交相輝映,說不清哪是街燈,哪是明星。詩的開頭,巧妙地從街燈和明星互喻,隨著迤邐遠去的燈火和繁星,把讀者引入“那縹緲的空中”,頓覺天上人間渾然一體,創造了一種安謐明朗的境地。
第二節,聯想到天上“定然有美麗的街市”,這是自然而然的。接著,進一步馳騁想像的翅膀,具體描繪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這里陳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詩人沒有—一細說,恰好留給讀者去細細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