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郭沫若詩兩首》教案6
1.介紹時代背景。
2.指導、訓練朗讀。
第三、四節,由天上的街市想像到天上的生活。
在一片繁華的“天街”上,詩人更關心的顯然是此間人們的生活狀況。因而詩的第3、4節,便借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天街閑游,以印證他們生活的幸福自由。誰都知道,在原來的神話中,牛郎與織女扮演的是悲劇故事,他倆一在天河之東,一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鵲橋會”;而在本詩里,這對情侶的面目已經煥然一新,他倆騎著牛兒過銀河、游天街,無拘無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這一改動推陳出新,體現了詩人大膽的想像和對幻美的追尋,反襯出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蔑棄。發人深思的是,天上的街市本是神異的幻境,詩人卻把自己的愿望當作活生生的實景來描繪,而且寫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點懷疑。詩中還反復運用肯定性的詞語“定然”,更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執著追求。這一切,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郭沫若獨特的藝術個性。
(三)總結、擴展
本詩的重點是學習聯想和想像的寫法,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1.作者怎樣展開聯想和想像的?
詩人的聯想和想像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嚴密邏輯的。
詩人把星空中那些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通過連續遞進的聯想和想像,建立起聯系,構成一個先后有序、環環相扣、和諧統一的整體。
詩人首先平視地上,仰望星空,通過聯想,很自然地把人間街市的燈與天上的明星聯系起來,從而架設起一條從地上街市想像到天上街市的橋梁。接著詩人神馳星空,盡情地想像天上的街市的美景:既然有街市,那必定有許多物品;既然是天上的街市,那陳列的物品必定是人間沒有的珍奇。最后,詩人由天上街市想到天上銀河,并由銀河想到銀河兩岸的牛郎織女;此時,他們不再分離,而是“騎著牛兒”過河來逛街購物,那閃亮的流星正是他們夜行時用來照明的燈籠。可見,這種聯想和想像極富有推理層次:“街燈、明星 街市、物品、珍奇 天河、牛郎織女 流星、燈籠”。新穎奇特而不荒誕,合理有序而不違背生活邏輯,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想像空間。
2.詩中牛郎織女和傳說中牛郎織女的命運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詩人把傳說中的人物當作自己抒發理想的對象,把自然當作神,把宇宙萬物擬人化、詩化,從而使無生命的自然現象人格化,靜止不動的星空動態化。在詩人筆下,一切都是神奇的:廣袤無垠的銀河變得“不甚寬廣”而且“淺淺”,每年只得一夕相見的牛郎織女卻能夠自由來往。這種奔騰的想像和大膽的夸張,表達了作者對人壓迫人的社會的不滿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八、布置作業
1.詩中哪些是聯想,哪些是想像?
答案:由街燈寫到明星是聯想。由街市寫到牛郎女提著燈籠走是想像。
2.詩人怎樣由聯想進入想像?想像又是怎樣逐步展開的?
答案:參見“總結、擴展”。
3.展開豐富的想像,在原詩基礎上,試續寫一節。
語文活動設計:續寫《天上的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