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14
、取∽x了這段文章,你對百草園有怎樣的印象?
(學生可在書上劃線作記號,準備回答。)
4、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⑴ 提問:百草園里有哪些景物?
。ㄓ小安似琛、“石井欄”、“皂莢樹”、“桑椹”、“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烏”、“木蓮”、“覆盆子”。)
、啤√釂枺鹤髡哂昧四男┐_切的詞語來描寫這些景物的?
。ǔ鍪拘『诎澹该麑W生上黑板在括號里填上確切的詞語。)
補問:
① 百草園里有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椹,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
(春季)作者描寫春季百花園景物的方位是由低處到高處,寫的是靜物。
、凇≡诎俨輬@里聽到鳴蟬長吟聲,這是什么季節?
(夏季)作者描寫夏季百草園寫的是動景,方位是由高處寫到低處。
、邸≡诎俨輬@里能聽到蟋蟀彈琴,該是什么季節了?
。ㄇ锛荆
小結:記敘百草園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井井有條,但又錯綜交織,渾然一體。作者是用什么句式把它們聯系起來的?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的句式,勾畫園中景色。用了兩個“不必說”,這撇開的說法已經勾畫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生趣盎然的百草園景物圖。緊接著用“單是”一詞提起,強調了泥墻根一帶的無限趣味:那兒還有驚險的蜈蚣,有趣的斑蝥,(動物)還有何首烏、木蓮、色味比桑椹好,形如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的覆盆子(植物)。
⑶ 提問:在描寫百草園景色時,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齊讀擬人句:“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齊讀比喻句:“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保
⑷ 提問:作者為什么能把百草園寫得有聲有色、親切感人?
小結:這是作者對百草園景物作過細致的觀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在描寫中又傾注了自己對百草園──這個童年樂園的熱愛之情。
、伞↓R讀課文第2節,讀后說說你對百草園有怎樣的印象!
。ò俨輬@有美好的景色,無窮的樂趣。)
⑹ 教師小結:第2節里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層,描寫百草園景色和童年生活的情趣。這段文章處處表現出兒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5、指導學生朗讀第2節。(朗讀時要注意語調,要能表現兒童的情趣。)
學生輕聲讀課文第2節,加深印象,迅速記憶,爭取背誦。
6、學生自讀默記課文第3~6節并思考:
這兒寫了什么事?
(寫了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
小結: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三層。這故事是帶有神怪色彩的民間傳說,結局是美女蛇被制服了。聽講這個故事,符合兒童喜愛驚險故事的心理,是兒時的一種樂趣。也是百草園是“樂園”的一個原因。(另一說法可供參考:作者寫美女蛇的故事是要人們理解“我覺得做人之險”的道理。處在1926年的黑暗時代,要時時防備暗中有人算計;更要善于識破“美女蛇”那樣偽善狡猾的敵人。這里作者橫刺一槍,以“舊事”諷刺“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