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鴨》多角度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
《丑小鴨》一直以它豐富多彩的想象、曲折生動的情節、活潑的語言、濃厚的詩意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丑小鴨的奇遇最是孩子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如果教學中能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的感受,讓他們美美地讀、自在地說、放情地議,教師適時引導,是不難把學習引向深入,達到讓學生汲取童話思想精髓的目的的。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簡介作者
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入口處的海面上,有一座銅像冒出水面──它告訴人們這就是丹麥。但銅像既不代表丹麥的開國元勛,也不代表丹麥某一個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她坐在一塊石頭上,若有所思地望著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 誰也猜不出來,也沒有人能叫出她的名字。她沒有腿,只有一條魚尾。原來她是人魚──“海的女兒”,丹麥作家安徒生所寫的一篇童話中的主人公。丹麥人民就是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安徒生的崇敬的。
作者簡介(略)。
二、初讀課文,述情節
1、速讀課文,大致明白課文內容。
2、圈讀關鍵詞,簡要復述童話情節。
重點抓住丑小鴨的流浪足跡和遭遇進行復述。
地點:養鴨場 沼澤地 農家小屋(老太婆家) 灌木林 農夫家 大花園
遭遇:眾兄弟姐妹、母親在外貌長相上嘲笑、嫌棄、趕、咒、啄、打、踢。野鴨、公雁、獵狗嘲笑、戲弄、嫌棄它的丑。老太婆、雄貓、母雞利用它、鄙視它、限制它。所有的動物都瞧不起它。孩子們接近它、要抓住它,女人打它。
遭遇呈逐步升級狀:身體上的傷害、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打擊、肉體精神雙重摧殘、險些喪命。此外,它還得忍受饑餓,逃避獵槍,防范嚴寒。
三、細讀課文,說形象
1、邊表情朗讀課文,邊理解丑小鴨形象,用“從這里,我看到了一只_________的丑小鴨”說話。
讓學生自得地說,目的在于讓他們從丑小鴨的所作所為所感所想中全面認識丑小鴨的性格特征:雖有自卑,但不自*;雖屢遭厄運,但仍堅韌不拔;雖身處逆境,卻不甘平庸;雖自覺卑微渺小,卻從未放棄追求;它生活漂泊無依,理想卻始終堅定不移,那就是追求快樂,渴望理解,崇尚自由,向往美麗。
拓展:在刻畫丑小鴨這一藝術形象時,作者傾注了真摯的感情,或同情,或憤懣,或欣喜,他為什么會如此動情呢?
穿插對安徒生的藝術人生的介紹,了解丑小鴨的命運正是作者經歷的寫照。
2、理一理童話中的其他人物形象,說說蕓蕓眾生相,也用“從這里,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的句式說話。
學生自由發言,了解當時以貌取人的荒唐世道和自以為是、粗俗可鄙的世人丑態,更進一步認識丑小鴨的可貴,從而更加喜愛這一藝術形象。
三、議讀課文,談意義
議論題一:丑小鴨為什么能變成白天鵝?──談談童話的思想意義。
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找出重點語句分析議論后作答。明確: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實際上經過了兩個階段,由被迫流浪到主動追求。在老太婆家,它找到了安身之所,但它并不滿足,它要“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要到“新鮮的空氣和陽光”中去,這是它追求美好生活的開始。在見到白天鵝后,它“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從此“再也忘不了”它們,這是他信念的形成期。經受了嚴冬的煎熬和考驗,當他一見到久已渴慕的天鵝,它的信念更加堅定了,“我要飛向他們”,就算“他們會把我弄死”,也“沒有什么關系”,它不顧生死地飛向他們,終于靠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奮斗實現了理想。(可結合課后練習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