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鴨》多角度教學設計
議論題二:丑小鴨的故事給了我們哪些啟示?──談談形象的現實意義。
讓學生盡情地議,放膽地說,教師一定要珍視每位同學的感受,鼓勵精彩發言。交流過程中,學生可作點發言記錄。
拓展:在前進之路上,你是一只“丑小鴨”嗎? 要變成一只“白天鵝”,你還有哪些路要走?
四、課堂小結,提希望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
瑰麗的童話王國就是一塊塊想象的魔磚壘起來的。每個孩子讀童話的時候思維都特別活躍,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成為童話的一分子,會情不自禁地冒出許多假設,把他們的這些假設有序地組織起來,不正是想象力訓練的最佳途徑嗎?“假想改讀”該是教學此類課文的一種良方吧?
【教學步驟】
一、自由閱讀課文,談閱讀感受,整體理解課文
二、提出“假想改讀”課文的設想,學生再讀課文,提出假想話題
三、全班交流歸納,以學生公認為有趣的假想為話題進行再創作,嘗試改讀課文
想想在這些情況下,丑小鴨的生活又該是怎樣的呢?
1、假如丑小鴨忍辱偷生,賴在養鴨場不走……
2、假如丑小鴨貪圖安逸,在老太婆家定居……
3、假如丑小鴨到處流浪,一直到死也沒遇著白天鵝……
4、假如丑小鴨見到白天鵝后因為自慚而遠離天鵝群……
5、假如這只可憐的小鴨一直這么“丑”下去……
6、假如一開始人們就認出了那只天鵝蛋……
7、假如丑小鴨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只天鵝……
8、假如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消息傳到了它過去生活過的地方……
四、創作交流,評價
評價不必拘泥于課文主題思想的限制,從思維創新的角度評價,但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與課文吻合的,哪些是有分歧的。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
本課淺顯易懂,不必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課文中,圍繞課文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才藝的機會,或許真能上出一節令學生終身難忘的語文課來。
【教學步驟】
活動前可調查學生,根據要求決定活動形式:
1、編排課本劇:
自編,自導,自演,可聘請技術指導。如有必要,教師可對課本劇的編寫知識作一個專題講座。
2、童話朗誦賽:
自選篇目,自定參賽人數和朗誦形式。教師可事先提供童話朗誦錄音帶作范例,讓學生先聽,先琢磨。
3、童話故事會:
推薦《木偶奇遇記》《尼爾斯騎鵝歷險記》等有關成長的童話故事。
4、專題閱讀:
安徒生與安徒生童話。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科代表匯編后班內傳閱。
5、電影欣賞:
《安徒生傳》。寫一寫觀后感。
【課文背景】
創作于1844年的《丑小鴨》是安徒生在心情不太好的時候寫的。那時他有一個劇本《梨樹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當時寫的許多其他的作品一樣,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評。他在日記上說:“寫這個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轉一點。”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丑小鴨”──事實上是一只美麗的天鵝,但因為它生在一個鴨場里,鴨子覺得它與自己不同,就認為它很“丑”。它受到了各方面的壓力、排斥、鄙視,但它最后終于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長為一只最美麗的白天鵝。作者把自己當時的全部感情都融注在丑小鴨這一藝術形象里,以求藝術創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