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
欽差 大臣 隨聲附和 聘請 爵位 賞賜
稱職:能夠勝任所擔當的職務。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
聳人聽聞:夸大或捏造事實, 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
隨聲附和:別人說什么自已也跟著說什么,形容毫無主見,一味盲從。
不可救藥:比喻人或事物已壞到無法挽救。
五、整體感知
抓住“新裝”這條線索,按故事發展的先后順序,概括主要情節。
(1)引子:皇帝愛新裝---用夸張的修辭突出皇帝的荒唐昏庸。
(2-4)開端:騙子做 新裝---用想象手法寫騙子如何誘皇帝上當。
(5-22)發展:官員看新裝---表里不一,虛偽至極,與后面小孩的天真無邪形成鮮明對比。
(23-32)高潮:皇帝穿新裝---自欺欺人,丑態百出。
(32-36)結局:小孩揭新裝---表明皇帝及官員的昏庸、愚蠢、虛偽。
六、問題探究
1.故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2.課文情節是圍繞哪一個字展開的?
3.文中各種人物是怎樣圍繞“騙”字進行活動的?(用一個字加以概括)
七、課后作業
你讀了這篇童話故事,受到了什么啟發和教育,有什么聯想?
板書設計:
皇帝---受騙 騙子---行騙 官員---助騙 百姓---傳騙 小孩---揭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裝”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說真話。想一想他們不敢說真話的原因是什么。
皇帝:怕別人說自己愚蠢,也怕丟了王位。
老大丞:怕別人說自己愚蠢,更怕丟了烏紗帽。
老百姓:怕人嘲笑愚蠢; 怕招殺身之禍。
二、合作討論
皇帝---昏庸無能、愚蠢、愛慕虛榮、自欺欺人。
騙子---狡猾偽善。(“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在故事情節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的語句。
大丞們---虛 偽、自私、愚蠢、阿諛奉承。
老百姓---膽小怕事
小孩---真、善、美。(英雄指品質優秀,武勇超群,無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
三、問題探究
1.小孩子為什么敢說真話?
因為小孩子單純,天真活潑,不懂得人情世故無所顧忌。
2.你認為騙子得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性的弱點
3.為什么要讓一個小孩子來揭穿騙局說出真相?
揭示人性弱點,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渴求與呼喚。
四、課外延伸
狂人之細布--南朝梁《高僧傳》
昔狂人,令績師績錦,極令細好。績師加意,細若微塵,狂人猶恨其粗。
績師大怒,及指空示曰:“此是細縷。”狂人曰:“何以不見?”師曰:“此縷極細,我工之良匠,猶且不見,況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績師。(南朝《高僧傳(初集)》)
(注釋:績師:紡織師 加意:特別用心地織 恨:不滿意,嫌)
1.這個故事里面的狂人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會出現這么類似的故事呢?
2.這兩篇文章的表現手法有什么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