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
教學目標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課時安排 聯一課時
自學內容: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朗讀課文,整體把握作者情感。
3、品析課文中有激情的語言。
教學內容: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簡介本文寫作背景,讓學生看“九一八事變”錄像片斷,重點在難民逃亡的場景。播放《在松花江上》歌曲,進一步渲染氛圍
二、整體感知,體會情感
1、范讀課文。①解決字詞,以做到準確朗讀課文。②找出作者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
2、以典型段落為例,指導學生體會文中作者表達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對故鄉的一片赤子之情。(要求:流暢、準確、并盡量讀出剛才自己體會出的情感。)
3、配樂朗讀,注意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情感等把握和處理。
4、感受文中作者所蘊涵的情感,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和詞語來。
5、學生根據朗讀要求,自由朗讀。
三、理解、探究
品讀課文,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并深情地朗讀或背誦這些句子。學生互評,老師指導。
a、認真閱讀“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思考,作者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作者用了大量的詞語形容東北地區的種種事物,你覺得哪些詞語用的好,能夠引起你豐富的想象?
b、深入思考:課文總共只有兩個段落,這兩段在內容上和結構上有什么異同?學生討論,教師明確
結構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后回憶,最后再直接抒情。
內容上都是對故鄉的回憶和描繪,但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c、找出課文中用語別致的句子,并說明別致什么地方?
“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深沉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句中的“泛濫”可否換為“擁有”、“充滿”這類詞語?
“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為什么不用“飄蕩”或“回響”過“我的歡笑”之類語句,而用“埋葬”呢?
分析探究,引導學生感受創造的優美意境中飽含的真情,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積蘊的激情以及產生的強烈沖擊力。
前后兩段文字在表現感情上的異同:即都表達了對故鄉的真摯熱愛和深切懷念,但后段在懷念中卻暗含著憂傷與憤怒,
品味“紅紅的臉龐,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 怪誕的狂風”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