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導學案(魏巍)
6、魏巍《我的老師》導學案課型:講讀 課時安排:2課時 陳倉園初級中學 邵朗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者,積累字詞。
(2)概括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線索。
(3)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以及詳略得當的寫法。
(4)理解揣摩詞句,感受深厚的師生情感。
【過程與方法】
(1)默讀、瀏覽,圈點勾畫重點字詞和概括內容。
(2)自主學習,概括事件內容。合作探究,解決相關問題。
(3)品讀,體會人物的人格魅力。精讀,感知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的難忘,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培養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線索。
【教學難點】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資料鏈接:
1、魏巍:走近作者。魏巍,現代作家,原名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小學、高小,并勉強上了簡易鄉村師范。他一直生活在戰士之中。解放戰爭中,在行軍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全國解放后,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長篇小說《東方》等。
2、寫作背景: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正是處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合格人才。振興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1956年底,魏巍應《教師報》之約,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我的老師》。本文最早發表于1956年10月。這時作者與自己的小學老師蔡蕓芝先生已經分別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的歲月變遷,并沒有模糊作者有關蔡老師的記憶,他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回憶了與蔡老師有關的幾個生活片段,再現了蔡老師的形象,深切表達了對蔡老師的思念感激之情。
課前自習:
1、 初讀(默讀)課文,圈點勾畫的重要字詞,借助工具書解決。
2、再讀(默讀)課文,梳理概括作者回憶的7件事情。
3、朗讀課文,感知深厚真摯的師生情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求學生涯中,教過我們的老師有很多。請大家回憶一下,從小學一年級起,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教過你們?在諸多老師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終身難忘的呢?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令人動情、感人至深。今天,我們學習著名作家魏巍所寫 的回憶他的小學老師蔡蕓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師》。
二、自學檢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榆錢( ) 黑痣( ) 模仿( ) 褪色( ) 卜問( )
磕頭( ) 糾紛( ) 當屋( ) 蔡蕓芝( ) 勸慰( ) 魏巍( ) 焚香( ) 模糊( ) 時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