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學段
七年級
學科
語文
章節
第一單元
課題名
在山的那邊
課時
一課時
執教教師單位
教師姓名
教學
目標 1.初步了解詩歌常識,領悟詩中山與海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初步欣賞詩歌 3.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詩文中的象征意義及其蘊涵的哲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準確理解詩的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 感悟詩中表達的信念和蘊含的哲理,聯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具 投影儀,課件
時間
安排 導入——了解詩歌常識——字詞——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品味語言——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課后
小結 本詩在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環節設計緊湊 ,內容環環相扣,學生的活動層層深入,自然流暢。
備注
教 案 內 容 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如果我們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每天抬頭可見的都是高聳入云的青山 ,你會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里走出的詩人王家新根據自己的成長歷程寫下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二、探究學詩的方法 1.了解詩歌的一般常識詩歌,是與散文、小說、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最集中、 精煉、概括地反映生活,飽含作者強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含蓄,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一般分行排列。 2.提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 (2) 找準重音 (3)正確斷句 (4)流暢自然 (5)感情飽滿三、誦讀詩歌 1.學生根據要求自由誦讀詩歌,掌握字詞給紅色字注音。癡想 chī 凝成 níng 喧騰 xuān 誘惑 yòu 隱秘 yǐn 一瞬間shùn 詞語解釋癡想: 發呆地想 隱秘: 隱蔽,不外露 鐵青: 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 凝成: 凝結形成 誘惑: 使用手段,使 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吸引、招引 喧騰: 喧鬧奔騰 一瞬間: 一眨眼之間 2.聽朗讀錄音,注意重音、節奏、感情的把握,談談不同的地方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第一節讀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第二節讀出堅決、肯定——興奮、驚喜的語氣 3.朗讀我最棒指明學生朗讀,點評四、整體感知(1) 在山的那邊是什么?海 (2)對于山和海,我小時候的理解和現在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小時候:現實中的山和海現在:山指艱難險阻海指 理想 境界象征手法(3)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要達到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惟有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4)讀讀有關理想的名言三、品讀詩歌(1)詩歌的語言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也劃下來一起討論。 范例: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不經意的,所以說是飄來的 。媽媽是無心插柳,這顆夢想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蔚然成蔭。只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它扎下深根。 提示: 1.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這個詞在這里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