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1、 進一步學習詩歌朗讀的基本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培養詩歌朗讀的能力。
2、 學習詩歌中將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體的意象上的寫法,體會其意蘊。
3、 了解本詩的精巧構思。
4、 品味詩歌的音樂美。
二、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聽讀、自讀、互讀、配樂朗讀,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 通過分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把握詩歌的意象及情感。
3、 通過示例、課堂口頭練習,初步嘗試用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情感的寫法。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身居孤島的游子期盼祖國統一的心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渴望統一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學會有節奏、重音地朗讀詩歌。
2、 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及其所表現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把握其內在的感情。
教學用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故鄉的云》活躍氣氛。
3、 用flash展示歷來表現鄉愁的詩歌。
二、 朗讀指導
1、 自讀詩歌,熟悉內容
2、 聽朗讀錄音,回答本詩朗讀的感情基調。
3、 邊自讀詩歌邊根據課后練習三劃分節奏,把握朗讀語速,再標出重音。
4、 請學生朗讀,教師予以相應的指導評價。
5、 多媒體出示節奏劃分及重音的標畫,再放朗讀錄音學生小聲跟讀。
6、 請學生配樂朗讀,其他學生就近互讀。
三、 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1、作者簡介
2、本詩共四節,是按什么順序組織安排的?從詩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明確:時間順序,“小時侯”、“長大后”、“后來”、“現在”。
(簡單介紹作者的經歷)
3、抽象的情感“鄉愁”在詩中是用什么具體可感的事物來象征的?也就是說本詩的意象有哪些?
明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4、四個具體可感的意象分別包含了怎樣的情感?
(師分析“郵票”所包含的感情,學生分組討論“船票”、“墳墓”、“海峽”所包含的感情。)
明確:郵票是書信往來的結果,它凝聚著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船票是兩地奔走的結果,它凝結著對新婚妻子的不盡相思。
墳墓將母親與作者生死隔絕,只有在墓前憑吊來寄托哀思。
海峽將中國臺灣與大陸分隔多年,卻割不斷在臺的游子對祖國的思念。
(介紹現在大陸與中國臺灣的往來狀況,再轉承到1972年大陸與中國臺灣的狀況。)
5、⑴海峽所包含的“鄉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這種愁思怎樣才能化解?
明確:表達了詩人渴望祖國早日統一,回到祖國的懷抱,結束分離之苦的強烈愿望。
⑵面對中國臺灣人民的苦苦思念,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為什么這一道海峽都割不斷中國臺灣與大陸人民的思念?因為我們流的是同樣的血,都是炎黃子孫,都有一顆火熱的中國心。
⑶播放《中國心》的歌曲
6、讓學生帶著感受到的濃濃的愛國之情和凝重的鄉愁再次配樂朗讀課文。
請學生朗讀;男女生分讀。
四、 拓展練習
1、 在本詩中,作者把鄉愁比喻成“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等,請你閱讀下面同是抒發鄉愁的三首古詩,從中找出能代表鄉愁的意象,也用“鄉愁是……”的形式,寫成一句話。
(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雜詩》、《九月九憶山東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