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朗讀訓練,使學生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
能初步讀出語氣。
2、感知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理解“山”與“!钡南笳饕饬x。
3、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體驗詩歌表達的美。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來整體感知詩歌美的語言美。
2、引導理解、感悟詩歌詞句的象征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體會詩歌美,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2、 理解“理想”的意義,樹立理想,并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1、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詩歌的語言。
2、理解“山”、“!钡南笳饕饬x。
教學難點:領會詩歌的主旨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思維拓展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讀一首老詩,猶如翻開封存多年的老相冊,今天就讓我們翻開作者王家新的童年相冊,看看少年時期的他都有哪些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又有怎樣熱烈的企盼與遐思?
二、 檢查預習(教師幻燈片出示)
1、 注音
癡想( )隱秘( )凝成( )誘惑( )喧騰( )一瞬間( )
2、 解釋詞語
癡想: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地思想。
隱秘:隱蔽,不外露。
喧騰:喧鬧奔騰。
一瞬間: 一眨眼之間。
三、 整體感知
1、展示課件,教師有感情的范讀課文,學生體會誦讀中的語氣、語速、停頓等。(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重音、語氣、語調的處理,讀出感情)
2、學生集體齊讀。(要求:放聲朗讀,正確流利,充滿感情,與詩人的感情形成 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啟示)
3、學生自讀,思考問題:(教師出示)
(1)山的那邊是什么?請在原文中找出所有的回答。
(2)你認為詩中的山和海僅指的是大自然的山和海嗎?它們還蘊涵著什么意味?
(3)你怎樣理解“在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詩句?
(調動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四、合作探究
學生再讀課文,探究式閱讀,分組討論下列問題:(教師出示)
1、“鐵青”什么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什么?
2、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3、“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4、“誘惑”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指什么?
5、“喧騰”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指什么?
6、“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么心情?
(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以上重點詞語基本可以正確理解。個別有爭議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山”與“!钡暮x,也從象征意義上來理解,來解釋,可予以補充,糾正。 )
明確:1、擬人手法。山是青色的,只因為“我”的心情非常沮喪、失望,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2、“幻想”指“我”原以為山的那邊就是海,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3、文中“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是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并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