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學設(shè)計
“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yōu)美的舞姿,很生動。
“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這些農(nóng)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里用人的跑步?jīng)_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3、文章最后寫道:“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彼伎迹耗敲磽(jù)你所知,有關(guān)夏天的古詩句有哪些?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代楊萬里《小池》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代楊萬里《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辛棄疾《西江月》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輕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王維《苦行》
四、品味語言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請你發(fā)揮想像,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又學以致用,訓練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對這個學段的學生來說,或許仿句難了點,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這兩個描寫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強,又生動形象。它們句式相同,字數(shù)也差不多,語句錯落有致,瑯瑯上口。
仿句可以豐富多樣,如: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著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著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jié)。
五、展示才華:課堂小作:(片斷描寫)
本文啟示我們“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請你也另辟思路寫一篇《夏感》來體現(xiàn)夏的美。
示例:夏日數(shù)陰
時近中午,驕陽高照,好象一位醉酒的漢子在發(fā)泄著胸中的怒火。山路蜿蜒盤旋,拾級而上,兩側(cè)的樹木郁郁蔥蔥,濃密的樹葉擋住了烈日的毒辣。樹下一片涼爽。嶙峋的山石,深黛于飄渺中,仿佛一位鐘情的少女在脈脈流灑著朦朧之美。
(走在夏天的樹陰下,一片片隨風飄落的樹葉,拍打在身上的那種輕柔的觸感,還有夏季特有的濃密的綠蔭下的清涼。)
提示:
鄉(xiāng)村的夏季(夏季到來,曬場上鋪灑著汗水浸黃的谷粒,任憑笑聲破碎一生扼守的清白,這是夏季的鄉(xiāng)村。柳的風姿在月光下舞蹈出妙蔓輕雅,誘惑成群的瑩火蟲點綴她紫色的衣裳,這是鄉(xiāng)村的夏季。)
夏季鄉(xiāng)村的傍晚(夏季鄉(xiāng)村的傍晚,村口的老樹下,男人們席地而坐,他們談論著今年的收獲,計劃來年的種子,就著激情飽滿的話頭,一碗老酒在他們的手上傳遞,就如傳遞著沉重的希望。晚霞悄然停歇在她們淡雅的睡衣上,微風拂動下,宛若顫抖的蝶翼。孩子們是夜的精靈,他們騎著竹馬木牛,馳騁在黑暗自由的創(chuàng)意中。)
夏季鄉(xiāng)村的清晨(夏季鄉(xiāng)村的清晨,你跟隨母親走進朝陽鋪滿的田野,看落花生的葉兒們徐徐打開,在溫柔的表達中,聆聽她們與陽光的對話。聽玉米在露珠中拔節(jié),隨風動作的紅帽子,一個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你能夠深深地體會到:與土地的結(jié)合,就能夠品嘗汗水的滋味;與土地親近,就會得到果實最深情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