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竹林深處人家》導學案
導學課時:2課時
學習目標:1.扎實掌握“隧道、山嵐、竹塢、名副其實、束手無策”等重點詞語,學習文章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寫景的方法。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反復誦讀、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領悟“自然與人”的和諧美。
第一課時:
ⅰ教材助讀
一、 走近作者
黃蒙田原名黃草予,又名黃茅,1919年出生,廣東臺山人,著作有《落鄉班子》《職業與愛情》《清明小簡》等。
二、 整體感知
1. 請同學們根據朗讀指導,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邊朗讀邊在腦海中想象畫面。
朗讀的基本要求:
⑴要正確、清楚,用普通話朗讀,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錯字;
⑵態度自然大方,語氣順暢,停頓合理,節奏恰當,讀出層次;
(提示: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畫面。)
2. 作者用了哪四個比喻來描寫竹林的茂密?
3. 竹林人家的生活和環境氛圍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4.通過誦讀課文,江南的竹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ⅱ預習自測
請結合課本完成自測。
1. 請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屏風( ) 沏茶( ) 隧道( ) 竹箬( )
山嵐( )竹塢( ) 山麓( ) 匾簞( )
密密匝匝( ) 山 jiàn 名 fù 其實
2.請解釋下列詞語。
束手無策:
名副其實:
密密匝匝:
我的疑問 請你將預習中未能解決的問題和有疑惑的問題寫下來,待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們探究解決。
第二課時
探究案 竹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它一直是虛心、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佳句。江南竹鄉,遠遠望去,一層又一層,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葉,這遼闊的“綠色”的海洋,再加上“海洋”深處飄來的縷縷炊煙,是一副多么美麗的圖畫!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散文家黃蒙田先生走進那深深的竹林,探訪一下竹鄉之人吧。
ⅰ學始于疑—我思考,我收獲!
1. 作者用了過半的篇幅寫竹林,而描寫竹林人家的部分不到一半,你認為這是否切合題意?為什么?
2. 本文寫景運用了哪些方法?至少說出兩點。
給學生1—2分鐘的時間獨立思考,不做任何形式的回答,以便增強學生對本課知識學習的針對性。
(請同學們用5分鐘的時間認真思考這些問題,并結合預習中自己的疑問開始下面的探究學習。
ⅱ質疑探究——質疑解疑,合作探究
(同學進行一對一交流,或者學習小組內部的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 精句賞析
1. 當一陣風吹過的時候,竹海上涌著暗浪,一浪推著一浪,一直涌到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