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竹林深處人家》導學案
提示:這句話用寫竹海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2. 兩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空蓋著,此刻陽光猛烈,在這里卻絲毫感覺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過。
提示:作者為什么會有“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過”的感覺?
3. 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每當我回憶起竹林深處的情景,好像立刻就聞到了竹子散發出來的清香,仿佛周圍都是一片柔和、寧靜的青綠。
提示:為什么作者每當“回憶起竹林深處的情景”,“好像立刻就聞到了竹子散發出來的清香,仿佛周圍都是一片柔和、寧靜的青綠”?
探究點二 文本理解
1. 通過誦讀,說說作者筆下的江南竹鄉有哪幾個方面的鮮明特色?
(提示:可從竹林、竹鄉、竹民三個方面全面考慮)
2. 李白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特點也不同,請同學們回到文本,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觀景點來描繪不同的竹林景象的。
3.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本文的字里行間,涌動著作者豐富的感情,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探究點三 綜合探究
1. 作者是怎樣從視覺、聽覺、嗅覺三方面寫竹的韻致的?
文章題目是“竹林深處人家”,落腳點應該是“人家”,作者卻用了過半的篇幅寫竹林,描寫竹林人家的部分不到一半,你認為這是否切合文題?為什么?
ⅲ 文本拓展
按語: 讀了黃蒙田的《竹林深處人家》,我們見識了江南竹鄉的寬廣秀麗和竹民生活的和諧靜美,但是只見竹之密,竹之多,竹之綿延無際,卻缺乏對竹的內涵的了解。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見微能知著,小中見功夫。面對青青一竹,我們還應該有哪些思考呢?讓我們在付梅麗的《竹思》中繼續探索吧。
竹思 付梅麗
拾起竹韻的品思,夾在記憶的扉頁,等待來年的春風,吹起酣夢的殘濃。
是春天招來了四月的踏足,還是四月留住了春天的腳步?春天四月芳菲盡顯,四月春天濃情依然。然而在那些比較偏僻清幽的地方,有這樣一種植物也靜靜地在春天里滋長,也默默地為春天送去縷縷祝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詩韻竹魂,僅限于斯。
她,腹中空空,把她縱向剖析,里面只有橫隔的竹節,其他一無所有,有人卻說,這是“虛懷若谷“。她謙虛的胸懷像山谷一樣,腹中無物就不斷向外界汲取營養,不斷充實自己,用不滿足。品竹,就要品她的虛心自持。
她,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也沒有松柏的身軀偉岸;沒有月季的引蝶濃香,也沒有楊柳的盈絮飛揚。有人卻說,這是高風亮節。她性高韻勝,明凈深邃,不炫耀,不賣弄。然而她的青翠欲滴,她的四季常青,在人們眼中卻是另一番景致。她那毫不張揚的獨特之美,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使她成為他們筆下感情的寄托之物。賞竹,就賞她的雋秀脫俗。
她,時時作節,每成長一步,都留下印記,是要讓自己不斷回首過去嗎?有人卻說,這是“竹子作節步步高“。在生命的旅程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困難不能使她害怕,挫敗不能使她畏縮,竹節就是最好的印證。賞竹,就贊她的不斷進取。
她,扎根地下,不斷向下伸展,是只會向下看而望不到頭上的蔚蔚藍天嗎?有人卻說,這是“扎穩根基“。俗話說,”根深才能葉茂“,因此干事一定要打好堅實的基礎,發揚竹的堅韌精神。念竹,就念她的踏實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