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單元同步作文指導“感受自然”
呶,山坡上有人哩。赤腳小丫頭,背著竹筐,時不時俯下身去,細眉微顰,伸手摘下什么。忽兒舒眉一笑,將手中的蘑菇輕巧地擲進竹筐。哈,采蘑菇的小姑娘!山花兒爛漫,小姑娘忽然俯身一嗅,摘下一朵,獻給了正在唱歌的溪水……
有的人說,春天很美,一切都生機勃勃,看了,心曠神怡;聞了,沁人心脾;聽了,蕩氣回腸。也有的人說,春天好看是好看了點兒,可是太過輕浮,少了分量在里頭,不踏實。其實,春天分量很足,有韻味兒。當你心灰意冷時,不妨去看看春天,春天里的活氣能點燃你的思想;當你累于塵世俗界時,也不妨去看看春天,讓她幫你洗凈鉛華,回歸自然。
你會去品味嗎?拈下一片花瓣,放進嘴里細細咀嚼,直到一絲甜意從舌底泛起。拔起幾根狗尾巴草,略略擺弄,幻化成一只只小動物。輕折下一截柳條,抽出木條,只留下柳條皮兒作嘧兒,唧唧嘟嘟吹出純真的快樂……平靜點兒,安心點兒,把自己放進春天的懷抱,有份輕松,有份肆意,有份溫暖,讓你覺著春天是個充實的季節,內涵豐富,可以依靠。
當春天悄悄離去的時候,她已永駐人間,留下甘美的韻味兒,流淌在每一個心靈之間,傳遞著這樣一句話:“留給自己時間,讓自己去萌芽,去飽滿,去綻放,去飄搖,去做一個令人贊許的‘樹蔭'。”
轉瞬間嚴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來到人間。春天,是美好的季節,是充滿詩情的季節;春天,又意味著一個生機勃勃的開始。自古以來,詩人喜愛春天,贊美春天,是因為春天景色宜人,處處皆可入詩。漫步古詩百花園,只見詠春詩姹紫嫣紅、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隨意采擷幾朵,慢慢品讀,不知不覺已陶醉其中。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是北宋詩人秦觀的《春日》。這首詩寫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里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這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春日》。這首詩寫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鳥語,目滿青枝,綠紅相扶,異馥誘人。詩人寥寥幾筆,一幅春意欲滴的畫面便展現在讀者面前,然后,詩人索性止筆,不再描寫春景,轉而抒情。春意濃郁,靈感忽生,但詭譎的詩人卻用“已難尋”的遁詞來誘使讀者自己去感受春意,這種虛實相生的方法,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遠目隨天去,斜陽著樹明。犬知何處吠?人在半山行。”這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春日》。這首詩寫春天傍晚之景。斜陽披叢樹,綠地與天接,犬歡叫,人晚歸。這首詩自然貼切,常中見巧,平中見奇,將讀者帶進全景式的春之氛圍,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絢爛,有春之味的濃烈,有春之聲的和悅,置身其間,人們會敞開胸襟,盡情歡歌。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