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論語》教案(通用12篇)

《論語》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30

《論語》教案(通用12篇)

《論語》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文言興趣

  師:蘇東坡曾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朱熹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是你我的良師益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我們不僅要好讀書,而且要會讀書。古人關于讀書的名言名句或成語有很多。你在平時積累中知道哪些呢?

  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師:一代詩圣的經驗之談。這句名言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生:要多讀才能寫出佳作。

  師:這是語文學習的秘訣之一。

  生: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朱熹

  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師:這里為什么要讀而不讀呢?

  生:因為這里的“見”是“顯現”的意思,所以讀。

  師:看來你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好。還有嗎?

  生:學而不厭。

  師:這是一個成語。用現代漢語說,是什么意思呢?

  生:學習不能滿足,要活到老,學到老。

  師:哪種表達更精練?

  生齊答:成語。

  師:這個成語來源于何處?有誰知道?

  生:《論語》,是孔子的一句話。

  師:好,今天我們要閱讀的就是從這本書中選取的十則。不知大家意識到沒有,剛才大家所說的名句均是文言古詩,還有不少成語直接取典于古詩文或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這些文言古詩和成語都具有文言文簡潔、典雅的特點。平時我們說話作文能運用成語或引用詩句可謂是一件快事。相信我們能學好古詩及成語就一定能學好文言文。那么如何學好文言文呢?

  生:要多讀。

  師:正如剛才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W習文言文,誦讀是最基本的方法。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領悟文意、在讀中積累語匯、在讀中質疑思辨、在讀中陶冶情操。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隨他一起探討有關學習方法、求知態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請對照注釋朗讀《〈論語〉十則》。

 。c評:圍繞讀書,由學生所熟悉的成語及古詩詞導入,將學生的積累帶進課堂,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同時也由學生總結出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二、初讀課文,走近作者作品

 。ㄉ怕暲首x)

  師:大家讀后一定會發現,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

  生齊答:孔子說。

  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子曰”呢?

  生: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師:《論語》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是封建時代人人必讀的書。請大家拿出我們預習時所做的“作家作品讀書卡”,全班交流,資源共享。

  生: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收藏的書里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故世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鬃邮侨寮覍W派創始人。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是一位深有影響的人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其在人類文明史上的不朽貢獻,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生:孔子自幼聰明好學。他學識淵博,但從不自滿。有一次他周游列國時,在去晉國的路上,遇見一個七歲的孩子攔路,要他回答兩個問題才讓路。其一是:鵝的叫聲為什么大。孔子答道:鵝的脖子長,所以叫聲大。孩子說:青蛙的脖子很短,為什么叫聲也很大呢?孔子無言以對。他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師:這一個故事正好在我們今天要學到的格言中有一句類似的文言句,一會兒讀的時候請大家再來作答。

  生:孔子因他的刻苦好學,終于成就了偉大的事業。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現在,人們都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孔子的像身長6、4尺,號稱“長人”,給人感覺高大、莊嚴。

  師:大家可以參看書上插圖。我感覺到的不僅是高大、莊嚴,我還看到了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形象。相傳孔子有門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稱為“賢人”,課文中提到的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得到子弟子們的衷心尊敬。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孔子的學生,如何?

  (點評:用做“作家作品讀書卡”的形式促使學生自主地去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利用資料、資源共享,對于今天的信息時代不失為一種高效之舉。對《論語》及孔子的了解也為下面文言文的學習張本。)

  三、讀準節奏,讀出文言韻味

  1、師:好文不厭百回讀。請大家再讀課文,要求對照注釋讀準字音。

 。ㄉ首x課文)

  師:哪位同學來給大家朗讀一遍,看看你是否讀準了字音。

 。ㄒ簧蹲x課文)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注意到了關鍵字的讀音,音咬得很準。

  師:你很會傾聽。你剛才說的“關鍵字”是哪些字?

  生:第一則中的“說”同“悅”,故讀;第五則中的“女”同“汝”,故讀。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下面注釋有。

  師:借助注釋讀準字音,好方法。這種用一個字來代替另一個字的文言現象叫做“通假”,大家只需了解即可。你能否再舉一例?

  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中的“見”就是通“現”。

  生:《童趣》中的“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的“強”通“僵”。

  (點評:根據學生的朗讀及評價歸納出了讀準字音的方法,對文言特殊現象的講解適可而止。)

  師:好,大家不妨將剛才所說的這些關鍵字的讀音專門設置一個門類積累到你的讀書卡中去。剛才大家由一個例子聯想到其它,這種學習方法叫什么?

  生:舉一反三。

  師:你知道是誰提出的嗎?

  生:孔子。

  (點評:適時引導學生做讀書卡,并及時讓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師生互動,體現了教學機智。)

  2、師:好,注意了平時的課外積累?鬃釉诒疚闹幸蔡岢隽嗽S多的學習秘訣,請大家細讀課文。要求讀準節奏,讀出文言的韻味。讀準了節奏,文言文就讀懂了一大半。大家可以四人為一小組互讀互評,將不太理解的字詞找出,抄寫到你的“難句理解”類讀書卡上,然后小組討論。讀書時看誰搖頭晃腦搖得好。

 。ㄉ鷵u頭晃腦地讀)

  師:有沒有小組解答不了的問題提出全班討論?

  生:前七則比較好懂,第八則的含義我們這一組不太明確。

  師:哪一組的同學來幫他們解決?最好能“授之以漁”。

  生: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剛毅,因為他肩負著偉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理解這一句話并不難。這一則中有一個關鍵詞“弘毅”,可用換字辦法來解釋,即“剛毅”“強毅”;有的可用加字辦法來解釋,如“任(任務)重(重大)而道(路程)遠(遙遠)。

  師:請大家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礎上齊讀這一則,讀準節奏。

 。ㄉR讀第八則。)

 。c評:通過理解文意讀準節奏,行之有效。在讀中做“難句理解”讀書卡,學生之間互問互答,并由學生自己交流解難方法。時時處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師:會總結的人一定是會學習的人,由“學會”走向“會學”,好。文言文的理解其實還可采取“會意”的方法,讀懂大意即可。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這一則中還有兩個詞語被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是哪兩個?

  生:任重道遠、死而后已。

  師:像這類成語在《論語》中還有很多。除了這兩個,你還知道哪些呢?

  生:溫故知新、見賢思齊。

  生:學而不厭、循序漸進。

  師:看來你的閱讀面很廣。有的同學已將這些成語寫在了讀書卡上!墩撜Z》中的成語非常豐富,大家下課之后可設置一個“《論語》與成語”專題進行摘抄積累,豐富自己的語言倉庫。其實除了成語,還有許多的格言警句,至今膾炙人口。下面請就你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凑l背得最多最快。要求背出文言文的韻味來。

  (點評:成語是古今漢語的橋梁。通過對成語的摘抄,既走進了文言文,又增強了現代語的積累。)

  4、(生背讀)

  生:我最喜歡第一則。(生背誦“學而”章)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則呢?簡要說明理由。

  生:所謂“學習”就是既要“學”(學道理)又要“習”(練習、溫習),告訴了我們學習方法。

  師:好比游泳,先學游泳知識,再下水實踐。談學習方法的還有哪幾則呢?

  生:“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關于學習態度的呢?

  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我們回頭再來看看關于孔子被那個七歲孩子攔路的故事,孔子慚愧地對學生說,“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師!”你聯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句話呢?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我聯想到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師:兩位同學都讀得有節奏、有韻味,看來是真正理解了。不錯,這兩句講的都是隨時隨地要注意學習。那么由這一句話我們又可以聯想到哪些成語呢?

  生:取長補短。

  生:不恥下問。

  師:其他幾則,是關于哪些方面的呢?有沒有你喜歡的呢?

  生:關于思想品德修養。我喜歡“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師:由這一句你聯想到了哪句古詩呢?

  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師:剛才所背誦的這些格言警句,相信對每位同學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方面都有不少的啟示。關于這些格言警句你打算如何摘抄呢?

  生:進行分類:學習態度類、學習方法類、思想品德修養類。

 。c評: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格言警句當堂背誦,背出韻味,既加深了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習文言文的語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自然地得以實現。)

  第二課時

  四、讀后思辨,讀出個性化見解

  師:在上一節課的自由背誦中每個人的喜好各不相同。因為每人的生活經歷不同,閱讀體驗自然也不可能相同。讀著你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讀出了一種個性呢?請大家再品讀這些語句,聯系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見解。

 。ㄉ僮x、背課文。)

  生:我特別喜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為這句話道出了我的心聲。從小爸爸媽媽就逼著我學鋼琴,強迫我按照他們的意愿去做,我很苦惱。我真想把孔子的這句名言送給我的爸爸媽媽。

  師:你與孔子的思想發生了碰撞,產生了共鳴,回去后別忘了與父母交流。與作者進行對話,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這種學習方法值得每位同學借鑒。閱讀就是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于這句話你還有不同看法嗎?

  生:我不完全同意這位同學的觀點。孔子的這句話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請注意文中一個“恕”字,本身包含了“相互體諒”之意。既是體諒,那么就要就事論事,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父母確實是為了你好,“己所不欲”,也可“施于人”。現在不理解,等長大以后你也許就會明白父母的苦心。

  師:相互體諒、換位思考就可搭起一座理解之橋。俗話說得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閱讀就是要有自己的個性化見解。我在讀第二則“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感慨頗深。今天讀來也似諄諄教誨,如在耳畔,發人深思,耐人尋味。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生:古人很重視品德修養。曾子是每天多次自我反省,如果每天我們也能自我反省一次:今天的我是不是每件事都盡心盡力去做了呢?對朋友是不是講信用呢?老師講的是不是都復習了呢?我相信這樣便能使自己不斷提高。

  師:正如竹──每前進都要作一個小結一樣。說到自省,《論語》書中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孔子要求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鑒的地方,現在我們的學習評價中不是特別重視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嗎?除此之外,你還有什么新的啟示呢?

  生:讀到這一句我聯想到了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即講信用。

  師:“忠”“信”是儒家文化道德條目中重要的兩條,是立德之本!爸摇北憩F在盡心竭力去做事,“信”即對朋友講信用。這“忠”“信”二字在當今時代仍需倡導。要誠實不欺,敢說真話,說話算數,這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大家能從中讀出如此多的感悟,這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養料。

 。c評: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聯系學生的自身實際及自我體驗再來品讀這些語句,進行思辨,就會“溫故而知新”,讀出更多個性化的理解來。這就是創造性閱讀。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在這里得到了充分地展現。)

  五、激趣探究,綜合實踐活動

  師: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發表了宣言,其中說:“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睆闹袊目鬃舆@里找智慧,就要從《論語》里面去找智慧?梢灿腥苏J為孔子的學說主張的是一種中庸思想,應該批判地吸收。比如陶淵明就對孔子很不以為然。陶淵明說孔子是“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這‘彌縫’二字,是把國情比為一堵有裂縫的墻,孔子的工作任務只是用水泥石灰把裂縫填滿,讓它的外表仍然是一堵完好的墻而已。

  我在讀《論語》時,我的思緒就常常穿越時空走進孔子的那個時代,戰爭、疾病、欺凌、掠奪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正義在哪里?良知和道德在哪里?這時候孔子出現了,他不顧一切地奔走呼告他的神圣理想。應該說,游走于諸候之間是一種悲壯的舉措,也許正因為他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任重道遠精神,才與眾弟子無間隔地坐而論道,使那些學說成為中國數千年綿綿不絕的浩然正氣。我想,孔子這樣做時,一定沒有認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師。他不過是一個童心未泯又熱愛藝術且善于思想的真誠人罷了。與其說喜歡孔子的學說,不如說更喜歡孔子這個人。孔子的真誠坦蕩,仍然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品質。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課后廣泛地搜集資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張、他的性格、他的為人等等方面,充分占有材料后寫一份讀書報告。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走近它、熟讀它、背誦它。讓它植根于我們的心靈,伴我們成長。

  (點評:師生同講同議,引出爭議的話題,留待學生在課外以更高的熱情更濃的興趣去讀《論語》、去讀孔子、去讀更多的文言文、去背更多的文言名句。)

  教學反思

  1、在教《論語》時,感覺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并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繼承并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愿意去讀,這兩節課就沒有白上。如果還能讓學生樂于去讀,那么課堂上所學的就不僅僅是《〈論語〉十則》了。

  2、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熏陶道德修養。什么是閱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我想不是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代漢語,也不是對文言語句作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過查工具書和注釋會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學習或生活中也許會在他的腦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幾句類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言語句來。多讀文言文,浸潤其中,涵詠體味,會使人無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又不如“授之以漁場”(北師大肖川教授語)。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做讀書卡積累語言的習慣、質疑探究學會思辨的習慣。一句話,由“學會”走向“會學”,由“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論語》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

  2.了解《論語》一書和孔子及其思想。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等。

  重點: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

  教法:朗讀教學法 探究法 歸納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通過熟讀,明白其內涵,通過討論,掌握其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孔子及《論語》簡介

 。1)《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涵蓋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比較完整地體現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論語》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于西方社會的《圣經》一書,所以也有人把《論語》譽為中國人的《圣經》。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圣人”。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課文內容提要及問題設計

  (一)內容提要

  本課所選內容主要涉及這么幾個方面:一是關于讀書做學問的,二是修身養性的,三是關于立志與自我人格完善的。

 。ǘ﹩栴}設計

  1.為什么每一則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所以《論語》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說的話。

  2.《論語》篇名的由來

  提示:《論語》這本書形式上的一個特點:分章記述孔子的言行。這種形式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語錄體,若干章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選取每一篇文章開頭第一句話的頭兩三個字來命名的,如《學而》、《為政》等,都是篇名!墩撜Z》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含義。

  3. “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嗎?

  提示:古代人對“三”、“六”、“九”有一種數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數,而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

  4.孔子關于讀書的論述對我們有何啟發?

  提示:關于讀書,孔子提出了“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獨到見解,并以“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來進行論證。這些對于我們科學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學習都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樣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一詞在《論語》中的“出鏡”率最高,約一百多次?鬃诱J為君子除了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與人和睦相處的人,還有一個重要的說話和做事的標準,他應該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喻于義”。

 。ㄈ┍菊n中出現的成語、格言和警句等。

  成語:溫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擇善而從

  格言警句

  1.談學習態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談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溫故而知新

  3.談修身做人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ㄋ模┱_認識和評價《論語》

  一個時期以來,孔子及其《論語》似乎被人神化,其實《論語》是一部內容很平實、很富于人情味兒的充滿了人生智慧的書,一部可以用審美鑒賞的眼光去讀的書。只要善于讀,我們不僅可以從中得到一種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啟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諸子百家中,以孔子為第一人,諸子之書以《論語》為第一部。但這并不等于說,《論語》就是中國文化,孔子就是真正的圣人。

  教學反思

《論語》教案 篇3

  【教學目標及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

  2、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勤學好問、永不滿足的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七年了,關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都有很大意義,F在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這篇課文。

  二、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學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有關資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三、教學新課

  1、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

  2、整體感知:

 、沤處煼蹲x課文。

 、撇贾脤W生劃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語句。

  3、重點學習與訓練:

 、沤處煂W: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W生朗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明確:

  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字詞:

  通假字:

  ①不亦說乎:通假字“說”,本字“悅”,愉快。

  ②由,誨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凼侵玻和僮帧爸保咀帧爸恰,聰明,智慧。

  多義詞:

 、俣罕眄樈雨P系,相當于“并且”等,如:“學而時習之”、“默而識之”、“溫故而知新”。

  表轉接關系,相當于“卻、但是”等,如“學而不思則罔”、“人不知而不慍”。

  ②以:憑借,如“何以謂之‘文’也”;用來,如“以思,無益”;因為,如“是以謂之‘文’也”

  多音多義字:

  論:論語樂:不亦樂乎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舍:不舍晝夜

  流傳至今的成語:

  溫故知新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谱x完課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語句有哪些?請給大家展示一下,并說明你喜歡的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幫助學生糾正學生理解不當的地方并適當點評。)

  明確:

  ①要有好的學習態度:

  敏而好學──好學

  不恥下問──肯問,善問

  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謙虛誠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不懂裝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谝泻玫膶W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溫故而知新──總結復習,發現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

  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以思,無益,不如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要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

  ③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讓學生自由談。)

 、芘c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荨皽毓识隆睂τ谥笇覀兊膶W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4、結束語: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F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F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5、梳理、總結、擴展:

  《〈論語〉十則》是關于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論述,其中第四、六則是講學習態度,第二則、第三則講學習方法,第一則、第五則既講學習態度又講學習方法。

  四、布置作業

  聯系自己的實際,結合學習這篇文章,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啟發。

《論語》教案 篇4

  知識與能力: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借鑒孔子提出的學習方法。

  2.借鑒孔子提出的修身原則。

  重點1.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難點1.文言的理解。

  2.積累文言詞匯、文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ㄒ唬、自學課文

  1.熟讀課文。

  2.根據注釋理解課文內容。

 。ǘ、導學練習

  作者簡介

  1.關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是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刪修《春秋》,注釋《周易》。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3000人,著名者有72人。自漢以后,其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2.關于《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的書!墩撜Z》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必讀之書。

  《論語》共20篇,492章,內容涉及很廣: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它是我國現成最早的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廣的影響,在文化史上也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3.常說"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什么?

  4.儒教的創始人是誰?儒家思想、儒家風范、儒商等等就是源于儒家文化。

  5.給加點字注音。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由,誨女知之乎!

 。ㄈ┳詫W疑難摘要:

  二、合作探究

  1.翻譯下列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知之為知之。

 。3)吾日三省吾身。

 。4)學而不思則罔。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展示提升

  1.朗讀第二則

 。1).學而時習之,而:表順接。

  (2).不亦說乎?不亦......乎固定句式,表反問,釋為不也......嗎?亦:也。

 。3).有朋自遠方來。朋: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慍。知:了解。而:表卻。

  2.翻譯第一則

  3.第一則講了那方面的內容?

  4.背誦第一則

  四、反饋與檢測

  1.朗讀第二則

  (1)吾日三省吾身。三。憾啻蔚姆词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3)傳不習乎?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2.翻譯第二則

  3.第二則講了那方面的內容?

  4.背誦第二則。

  5.朗讀第3—5則。

 。1)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領會。

 。2)可以為師矣。是個省略句,應為可以(之)為師,譯為可以把(他)當作老師?桑梢;以,把。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轉折連詞,譯為可是。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無所得。

 。4)由,誨女知之乎!誨:教導。知:知道,懂得。之:代詞,代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

  6.翻譯3—5則。

  7.3—5則講了那些方面的內容?

  8.背誦3—5則。

《論語》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論語》十則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設計理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激勵他們自主參與合作、主動發現探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他們獨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學習體驗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學習活動中的質疑問難、探究拓展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延伸反思,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設計思路】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自主介紹查閱的資料、展示搜尋的成果,在積累詞匯、疏通文意中各組自主搶答、討論質疑,在交流體驗、歸納拓展中聯系自身的學習實踐、修身做人進行自我對照,反省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還有欠缺,今后有何打算。學生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探究反思,所有學習活動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最后學生自主發言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做到當堂成誦,學會整體感知淺易文言文。

  2、了解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匯,正確理解課文意思,學會質疑問難。

  3、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探究反省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品德修養。

  【教學準備】

  學生了解諸子百家及其著作名稱;查閱孔子、《論語》及儒家學說的有關資料;搜集有關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整理一些成語、格言;借助工具書,誦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師:“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蔽覀冎腥A民族有著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請同學們說說他們的名字和著作。

  讓學生課外搜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了解先秦文化對我國幾千年的政治、思想、文化產生的深遠影響。

  現在我們共同學習探究《〈論語〉十則》,一起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ǔ鍪菊n題。)

  二、課前激勵

  全班同學按座位分為四組,在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中比一比、賽一賽,最終名次記入每個人的平時分,每一組表現突出者酌情加分,“笑到最后”的一組獎勵上閱覽室或電腦室。

  小組比賽的名次與平時分掛鉤,在精神獎勵的刺激下能夠幫助學生擁有自信,為小組爭光的活躍氣氛中鍛煉思維、訓練口語、培養積極性;閱覽室、電腦室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去處,這種獎勵可謂投其所好,還能促使他們養成經?磿筒殚嗁Y料的習慣,不斷充實自己。小組合作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思維火花,形成競爭機制,產生激勵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進取精神。

  三、講小故事、并交流展示查尋成果

  每組派一名代表講有關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要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限時一分鐘。其他組點評后教師定分。出示關于孔子和《論語》的畫面,配以古典音樂,讓學生自主介紹查閱的資料,展示搜尋的成果;教師予以鼓勵,給每組打分,最后出示須重點掌握的文學常識。

  以講小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鍛煉語言組織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師生互評以促提高,充分利用電腦進行多媒體教學,創設一種學習情境,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上的享受。

  四、朗讀比賽

  出示下列詞句,每組派一名學生回答三道讀音測試題,其他同學說理由并正音(音義結合),教師出示正確讀音,然后根據正確率評分。

  不亦說( )乎 不亦樂( )乎 學而不思則罔( ) 人不知而不慍( ) 知之為( )知之 傳( )不習乎 三。 )吾身 為( )人謀而不忠乎 是知( )也 可以為( )師矣 思而不學則殆( ) 誨女( )知之乎

  教師進行朗讀方法指導,可采用“搖頭晃腦”式,語速稍慢,語調抑揚頓挫,在停頓、節奏、語氣、感情等方面也給予點撥。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后每組選一名代表進行朗讀比賽,分四組讀完,一組比賽后,其他三組進行點評,最后分組齊讀比賽,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打分。

  新課程強調凸顯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語文課中的表現之一就是強調個別朗讀。的確,個別朗讀有凸顯學生朗讀個性、提高朗讀水平等長處。然而一味地進行個別朗讀,其表現往往是:一人讀,眾人聽。雖然老師也布置聽的任務,但相當部分的學生感覺自己與朗讀關系不大。個別朗讀的時間越長,多數學生讀書的實踐就越少;被動聽讀的學生越多,單位時間內的朗讀效率就越低。實際上,齊讀不僅為全體學生的朗讀實踐提供機會,還具有扶優攜差、共同提高的作用。適當的齊讀不僅不會扼殺個性,而且利于全員訓練,利于優生和學困生在各自的水平上更上一層樓。

  五、在積累詞匯、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W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在組內自主討論、疏通文意,其中一組提出三個文言詞,其他三組搶答注解,不許重復;每一組根據教師的指定翻譯兩三則。(教師根據正確率評分。)

  整體感知:你從《〈論語〉十則》中讀懂了什么?請讀讀原句說說你的理解。

  各組自主搶答,一人一次一句,不能連續回答,如有不同意可反對,限時半分鐘。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適當補充,使解釋更準確,然后根據回答的質量定分,最后請各組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大屏幕顯示)。學習方法: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態度: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思想品德修養:如“人不知而不慍”,“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的理念要求課堂教學是民主平等的對話過程,教師要想方設法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樂學的氛圍;要充分調控學生的注意力,舍得夸獎學生!罢w感知”這一環節中,我努力改變文言文課堂氣氛,可我的熱情并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原因何在?由此我想到有些老師在公開課上“你真棒”、“好聰明”不絕于耳,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表揚、鼓勵作為教育激勵學生的一種手段,并非一用即靈,凡用皆靈。表揚要適度,要因人而異,要講究方式,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微笑、點頭、贊許是一種崇高的精神獎賞,做到該表揚的絕不吝嗇,該高歌的絕不低調,該委婉的切忌過露。

  六、通過質疑問難、交流體驗進行自我反思

  歸納拓展:《論語》中有不少成語、格言,從文中找出來或是課外摘抄,并聯系切身體會進行自我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還有欠缺,今后有何打算?

  每組討論后選一名代表發言,教師大屏幕出示:“不亦樂乎。溫故知新。見賢思齊。擇善而從。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評價給分。

  每組自主討論質疑(如“溫故”一定會“知新”嗎),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某同學回答。學生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反思(如“仁以為己任”體現孔子儒家學說推行“仁”的思想,對于我們的言行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對難懂詞句的理解(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教師應加以點撥、補充,然后根據優劣評分。

  大屏幕出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二組為正方,三四組為反方,雙方同學進行辯論比賽,力求觀點鮮明,理由充分,教師定分。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量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質疑討論、交流評價,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開拓性得到有效發展。然而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與個性品質。優生具備這一條件,自主質疑時他們是發現者、合作討論時他們是組織者、發言交流時他們是代表者,他們的潛能得到良好發揮。而學困生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后優生半步,常常是問題剛想到一半,結果已被他人答出,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應充分認識、研究這一現象,格外注意呵護學困生,想方設法為其提供機會,促進他們的發展。

  七、背誦接龍

  教師指導背誦,要求語音準確、聲音響亮,切忌斷句、破句,并參考朗讀標準,每組十個人,一人背一則,其他組點評,然后四組選代表背誦接龍,一人背一則,不能連續背,接著每組齊背接龍,最后教師打分。

  全篇課文除去“曰”等字眼,不過二百字,完全有可能做到當堂成誦,但要保證學生的誦讀時間,以靈活、生動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背誦練習事半功倍。

  八、自主小結

  學生小結: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適當調整,并指出《論語》對于我們的學習、做人仍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各小組評出表現突出者,教師予以贊賞,最后宣布本節課活動的獲勝組。

  學生小結學習內容,教師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掌握情況,以便查漏補缺、及時更正。

  九、延伸作業

  多讀多背課文,課外自愿選讀《論語》。

  請根據文中的成語、格言寫一篇讀《論語》心得,并聯系自己的學習實踐、修身做人進行自我反省,然后把習作貼在教室里互相對照、監督。

  生活體驗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語文學習的過程實質上是不斷激活生活體驗的過程。同時,生活體驗也能照亮語文學習,語文學習是在不斷地理解已有的生活體驗及其意義,而已有的生活體驗也在不斷地解讀語文。生活體驗愈豐富,愈能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進入語文并掌握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寫自己真實的學習體驗、生活經歷,通過聯系實際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充分利用語文資源溝通課內課外,重視語文與生活的緊密結合。這樣學生學到的不僅是活生生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養成了關心生活、留心語文的習慣。由此可見,只要語文學習與生活體驗相聯相融,就能雙贏。

《論語》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韻味地誦讀文言經典,積累名句,激發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

  2.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自悟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把握選言含義;通過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行孝與立德的相關問題,繼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偽存真、重義輕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選言含義。

  教學難點

  既能整體感知又能細致思考言論中的思想。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年前,我們曾有幸結識孔子,體驗了學而時習、學而思之的學習境界和謀事而忠、交友而信的人格品性。今天,我們將再次捧讀《論語》,繼續聆聽圣賢的教誨。

  二、充分誦讀。

  1教師范讀。教師有滋有味地朗讀課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學生。

  2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復讀一句,強調字音,強調句讀,傳達文言語感。

  3學生放聲讀。教師要求學生爭取做到旁若無人,放聲讀書,讀出自己的風格。

  4學生個別朗讀。一名男同學和一名女同學分別朗讀課文,學生個人展示鍛煉,教師了解具體學情。

  5師生齊讀。讓教室傳出抑揚頓挫的瑯瑯書聲。

  三、默讀初解。

  1.給學生十分鐘時間,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默讀課文前四則。要求學生絕對安靜。

  2.提醒學生在筆記本上抄錄最感興趣的一則,記下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

  四、講解交流。

  1.學生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則,并帶領全體同學背誦這一則。

  2.學生提出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教師和其他同學解答。要求學生借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清除詞句理解障礙。

  3.教師提問,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

  (1)前四則談論了一個共同的話題,是孝道。同樣問孝,孔子給孟武伯和子游的回答為何各有不同?

  孔子對弟子提問的回答都是有針對性的,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和狀態給予不同的引導和教誨,正所謂因材施教。孟武伯是魯國世家孟孫氏的子弟,其父孟懿子曾按照其祖父的臨終囑托向孔子學禮,但有始無終。所以其父孟懿子在向孔子問孝時,孔子回答的是“無違”,暗指他不應違背父親的囑托。孟武伯行事錯亂,所以孔子教導他不要讓父母因身體疾病之外的事情為他操心。子游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節,所以孔子教導他要注意表達對父母的恭敬孝順之心。

  (2)“父母在,不遠游”,孔子提出這一觀點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這種觀點在交通便捷、開放動態的現代社會應如何理解?

  孔子提出這一觀點是希望子女能夠盡量膝下承歡、床前盡孝,把行孝落實在日常的聽命侍奉上,關心父母的衣食冷暖,關注父母的健康狀況,能及時行孝。

  這種觀點在交通便捷、開放動態的現代社會依然可行。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使遠游和遲歸的必然聯系淡化了,子女即使遠游也可日行千里地返回,重要的是游子心中要裝著對父母的牽掛和惦念,經;丶,并盡可能多陪伴父母?粘怖先说拇罅砍霈F,正是因為太多的現代游子以“忙”為由,丟失了為人子女應有的孝心,使“意恐遲遲歸”的雙親飽嘗孤獨寂寞。所以,穿行于現代時空中的男女,仍然應該把“父母在,不遠游”記在心間。

  (3)守候的意義在于及時行孝,知年的意義則在于用心行孝。身為人子,會因何而喜?因何而懼?

  知道父母的年紀,壽高康寧,子女得以成歡膝下,是乃人生喜事,足以擺酒相賀,此為“喜”。但也要念及父母年紀增高,人生苦短,來日不多,時有不測之憂,因此而“懼”,所以身為人子更應珍惜光陰,盡心侍奉。

  (4)“百善孝為先”!墩撜Z》中有很多談及“孝”的篇章,你能再舉幾例嗎?(借助幻燈,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背誦。)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狈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為政》)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

  五、背誦感悟。

  1.學生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則。

  2.全體同學隨發言同學齊誦這一則。

  六、課后作業。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按照課上摸索的解讀方式在課后獨立完成對后五則的解讀,選擇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讀書筆記,題目自擬。下節課交流。

  板書設計:

  行孝——唯疾之憂

  ——敬而養之

  ——游必有方

  ——知年喜懼

  第二課時

  不動筆墨不讀書。相信同學們都已經在讀書筆記中寫下了你的讀書思考,請你選擇自己讀書筆記中自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朗讀,可側重于詞句理解方面的收獲,也可側重于思想感悟方面的收獲。傾聽同學發言時,大家要注意隨時吸納,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

  學生展示。

  1.學生分小組展示。

  2.教師及時點評,鼓勵學生形成個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學生整理補充。

  教師補充。

  1.視學生展示情況而定。

  2.教師參照《教師教學用書》作如下準備:

  (1)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仁,是愛人。弟子問仁,孔子的回答各異?思簭投Y為仁,仁者樂山,仁者不憂,仁者必有勇……都是針對弟子的不同個性和狀態加以引導和教誨,使之接近真君子的品性。對仁的解說可以各異,但有一點被孔子反復強調,那就是“巧言令色”之下很難有仁的存在。只敢順情說好話,不敢說逆耳之言;只敢顯和顏悅色,不敢顯真實怒容。花言巧語、面貌偽善,這是生命的病態和假象,嚴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相知相愛。首先看到仁的反面,堅決地與之劃清界限,才能順暢地走向仁的中心。

  (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做伙伴。”

  在追求仁德的道路上會很多困難,包括他人的誤解和自己的孤獨。當你遠離巧言令色的人時,容易產生“舉世皆濁我獨清”的無奈,此時要堅定地自我激勵:志同道合者并不

  遙遠。有德者立于世,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然會有朋自遠方來;更何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不論能否歡聚暢談,有德者都不愁沒有精神知己相伴。

  (3)孔子所說的“義”和我們現在所說的“義”有何異同?

  孔子所說的“義”和我們現在所說的“義”都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和舉動,“見義勇為”“義不容辭”“義務勞動”中的“義”都是這個含義。但是,因為“舍生取義”“大義凜然”“大義滅親”“共產主義”等價值觀的滲透和影響,人們心中的“義”有約定俗成地縮小為“大義”的傾向,即重要的原則,如“民族大義”等。

  (4)如何理解孔子所說的“恕”的深刻含義?

  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笨梢娫诳鬃拥乃枷胫,恕很重要。什么是恕?孔子的定義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講,我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別人也不要把他的想法強加給我。恕很不容易做到。子貢說,“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孔子說,“賜也,非爾所及也”。恕是將心比心,古人拆字為解,“如心為恕”。我們要注意的是,孔子所謂恕,與現在的寬恕不同。今語寬恕,強調的是寬,從寬引申為原諒?鬃诱劦乃,含有對等原則。

  (5)君子原指有官位者或權貴子弟!墩撜Z》中提到的君子是儒家的人格典型,指有理想、有原則、不斷進德修業、

  追求至圣境界的人。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紀的君子,應繼承什么?還應有哪些發展?

  如果立志做一位21世紀的君子,應繼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偽存真、重義輕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為人。除此而外,還應賦予君子以時代的新內涵,如應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積極面對人生的磨難和挑戰,善于接納新鮮事物和理念,在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把握機會、顯現才能,但也要懂得納悅自己。

  (6)《論語》中還有哪些關于“君子”的論述?(借助幻燈,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背誦。)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子曰:君子不器。(《為政》)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為政》)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里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憲問》)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憲問》)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酪!(《憲問》)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衛靈公》)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衛靈公》)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靈公》)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

  知也!(《衛靈公》)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陽貨》)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陽貨》)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陽貨》)

  誦讀感悟。

  1.學生放聲朗讀后五則。

  2.學生分別背誦后五則。

  3.全體背誦后五則。

  課后作業。

  1.默寫課文后五則。

  2.以小組為單位,堅持研讀《論語》,并搜集最新的有關《論語》的熱評。讀書課上交流。

《論語》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1、了解作者孔子及《論語》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背誦課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養水平,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為人處世的思想修養。

  二、教學重難點

  領悟《論語》十二章的深刻含義,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從小就接受著孔子學說和言論的教誨,從牙牙學語到經天緯地,我們以古典文化為土壤,不斷的成長前行。今天,讓我們繼續走近孔子,一起學習《論語十二章》。

  2、寫作背景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稘h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睗h初所傳的《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學,魯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的何晏集漢儒以來的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最早的《論語》注本。

  3、作者介紹

  《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其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貢,他們憂慮師道失傳,首先商量起草以紀念老師。然后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

  4、題目解說

  《論語》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集錄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本課節選的是《論語》中的經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稱之為“《論語》十二章”。

  5、層次結構

  全文可分為十二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孔子認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盡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對德行的追求上。

  第二部分(第2章):孔子把禮、樂與仁緊緊聯系起來,認為沒有仁愛之心的人,根本談不上禮、樂的問題。

  第三部分(第3章):孔子認為人可以為“道”而死,強調了“道”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義利上的不同態度。

  第五部分(第5章):孔子強調在修身養德的過程中見賢思齊的重要性。

  第六部分(第6章):孔子強調人的修養中質樸的本質和文化修養要配合適當

  第七部分(第7章):孔子表達了士人要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堅定信心和決絕勇氣。

  第八部分(第8章):孔子闡釋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第九部分(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具備智、仁、勇這三種品質,成為真正的君子。

  第十部分(第10章):孔子強調“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第十一部分(第11章):闡釋孔子對“恕”的理解。

  第十二部分(第12章):多角度具體闡釋《詩》在“興”“觀”“鮮”“怨”等多方面的作用。

  6、全文分析

  1.在《〈論語〉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論及了“文”與“質”的關系,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文”與“質”的關系?

  孔子這里說的“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質”,指內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在品質,同時又合乎“禮”并表現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拔摹迸c“質”的關系,亦即“禮”與“仁”的關系。這一方面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于文,亦不主張偏勝于質,而主張不偏不倚,執兩用中。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理解“質”是指質樸的品質,“文”則是指文化的修養。那么,“質勝文則野”就是指一個人沒有文化修養就會顯得很粗俗;“文勝質則史”就是指一個人過于文雅就會顯得像個“酸秀才”“書呆子”,注重繁文縟節而不切實際。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就是典型的“文勝質則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質彬彬”,既要有文化修養,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2.難點如何理解孔子的理欲觀?

  在以往對孔子的研究中,人們往往忽略了對孔子理欲觀的研究,通常認為孔子主張只要仁、義,不要利、欲。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愿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夠富貴安逸。因此,孔子并不反對人們去獲取財富,只是孔子認為獲取財富必須通過正當的方式。這就是孔子在《論語里仁》中傳達的正確思想,通過對比的手法,揭示了君子和小人對待“利”的不同態度,從而告訴人們無論致富達貴還是擺脫貧賤,雖然都是人的正常欲求,但是均不能采取不正當的手段,這是孔子對義利關系的基本看法。在義利關系面前,是見利思義、見義勇為還是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確實可以檢驗出一個人境界的高低,孔子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來表達這種判斷。

  3.通過學習《論語十二章》,我們可以發現孔子非?粗貙Α对姟返膶W習,那么《詩》真的是一個人提高修養所必須研讀的嗎?

  觀點一:是必須研讀的?鬃诱J為,不學習《詩》,就沒有辦法說話,學《詩》能知言善語,可以激發人的情感,可以觀察政治、風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在禮的準則下怨刺時政。

  觀點二:不是必須研讀的?鬃又皇窃诋敃r的社會背景下,提出要學習《詩》的建議,孔子看重《詩》,其本質是對教化和德行的重視。如果一個人通過其他途徑能夠獲得相關的教育,不一定必須研讀這部書。

  7、寫作特點

  1.簡潔明了的語錄體形式。

  本文采用簡潔明了的語錄體形式,通過師徒的對話來傳達人物的思想主張,表明人物的觀點,體現人物之間的情感活動。

  2.豐富多變的手法。

  文中多采用比喻、對偶等修辭手法,言簡義豐。文中還多次運用反問句,言語之間跳躍較大,含意豐富。

《論語》教案 篇8

  一、教材解析:

  第十板塊即:先哲語錄,這一板塊包括《論語四則》、《舍生取義》兩篇課文和一個表達.《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論語四則》是從《論語》中挑選出的四句名言警句,它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孔子的治學態度和精神,含義豐富,對于學生的學習、教育、思想很有啟迪作用。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談的是學習態度,勸誡人們對學習要誠實等。四則語錄,各有側重又互相關聯,語言凝練,千古流傳,值得我們學習。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二是引領學生體會先哲語錄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理念:

  小學學習文言文體現了小學向初中的一個過渡。所以在人教版、長春版等教材為了體現小學和初中的這種銜接,都安排了少量的文言文。小學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談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古詩文閱讀評價中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就表明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重在,引領學生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讀出理解,同時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再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身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課文自身的特點,我對本篇文言文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收集資料和多種形式的誦讀,仔細體會四則語錄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去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

  四、教學重點:

  采用不同的方式熟讀成誦,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

  五、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六、教法選擇: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里特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課前收集資料交流法、各種形式的誦讀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法、提問法、體驗法。[

  七、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進入高段,通過四年循序漸進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而且上冊剛剛學了三則文言文寓言和一篇《荔枝圖序》,所以學生對于文言文并不陌生。尤其是本冊的這兩篇孔孟的先哲語錄中的經典名句和道理對一部分學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多種方式進行指導,定會使學生學出趣味,學出感悟。

  八、教學時間: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內容雖少卻很充實,語句雖短卻很具體,而且對于《論語》、孔子有關的文學常識也要有所了解,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二課時的時間:

  九、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生本對話,了解論語。

  1、課件出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叭诵,必有我師焉。”

  2、關于孔子和《論語》的簡介。(課件演示)

  3、今天的語文課,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的教誨。(《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預習是文言文教學的第一要義。課前的閱讀文本和收集資料就是讓學生與文本首次對話,掃清文字障礙,初步了解文章內容。同時,愿意把自己對孔子的了解與大家分享。在師生資料的整合中,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學生有強烈的了解《論語》,學習佳句的愿望。

  (二)、師生對話,指導誦讀。

  1.學生逐句自由讀文,適時糾正字音。

  2、指名讀,全班糾正字音。

  3.教師范讀,學生認真聽。

  4.學生根據老師的朗讀輕聲練習,畫出節奏。

  4.指名讀,規范節奏,語調。

  5.學生個性讀,師生評價。

  6.小組同學比賽讀。

  (學習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個字: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質疑思辨是關鍵的過程。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反復的吟誦中,品味語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對每一則內容的理解。)

  (三)、生生對話,理解文本內容。

  1、小組內通過注釋和資料說說你對這四句話的理解和疑惑。

  2、小組匯報。重點理解患、誨故自省等詞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四)、生本對話,讀出韻味。

  自由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你的理解。

  五、書寫患、賢兩字,重點指導賢字.

  六、作業。朗讀課文。查找論語中有關的成語。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

  (一)、生本對話,復習引入。

  1、(放古箏曲子,課件演示進入文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弊釉唬骸坝,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古人云:“文以載道”!墩撜Z》就是這樣一部經典。

  2、教師復習提問“患、誨、汝、故、自省”詞的意思。

  (此環節以《論語》這部經典的寓理佳句引入新課,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要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其蘊含的道理,再通過復習字詞的意思讓學生再次理解課文的含義。)

  (二)、與孔子對話

  教師講述孔子《兩小兒辯日》逸事,鼓勵學生談體會。你還聽說過那些有關孔子的故事,說一說你的感受。

  (三)、與自己對話,

  聯系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說說你的體會。(課件演示)

  (這樣設計以故事的情節促進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升華學生對深刻哲理的認識。)

  (四)、生本對話,濃縮成語

  學生自由讀文,提煉出成語。“溫故知新”、“見賢思齊”等

  (五)背誦

  1.在上面的學習中,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深化,教師要乘勝追擊,同學們能夠從古文中想到經典,學習古文還非常注重積累,鼓勵學生背誦。

  2.背誦也要采用多種形式。

  (此環節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中的熟讀成誦,激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地去閱讀更多的先哲語錄,去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同時也突破了難點。)

  (六)用文言文表演一遍

  (七)、作業。背誦課文。

《論語》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知大意,體驗人物

  2、積累文言詞語,疏通課文

  3、當堂背誦,積累成語警句

  過程和方法:朗讀法、合作討論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朗讀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學會修身做人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學會運用各種方法,疏通課文,理解大意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當堂背誦,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大人物,這個人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你們了解他嗎?

  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十則。

  二、讀出氣韻

  這是同學們進入初中以來第幾次接觸文言文?你們知道要如何才能學好文言文嗎?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痹诶首x中,我們可以讀出氣韻,讀懂人物,讀出智慧。下面就請同學們搖頭晃腦地,不受約束地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派一個代表吧。(指名朗讀,正音)(要讀出韻味,除了讀準字音,還要咱們進一步了解課文蘊涵的深意。)

  全班齊讀。

  三、讀出智慧

  1.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幾則,當堂背誦,看誰背得又快又多。

  2.指名背誦,追問:

  你為什么最喜歡這一則?精妙的語言,總能流傳千古,這七則中哪些作為成語被保留了下來?

  (教師在此基礎上,明確這七則分別是講述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為人品行的)

  3.讀著你喜歡的語句,你是否讀出了一份智慧,讀出了一種個性呢?請任選一個角度,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你的啟迪,也可以聯想曾有的經歷。

  四、總結

  今天在這堂課上,我們是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與2500多年前的孔子作了一番面對面的交流,真是不亦樂乎。這堂課要結束了,老師送給同學們三句話作為臨別的禮物吧:“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五、作業:

  1、背誦五則

  2、課外了解孔子其人、其事、其思想。

《論語》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理解各則語錄,并會運用。

  2、背誦。

  教學設想:

  1、通過分讀、齊讀、默讀等幾個環節達到疏通文意的目標。

  2、通過互助自學解決疑難問題或重點問題達到進一步理解文意的目標。

  3、通過說話活動,重點掌握文中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語句。

  4、熟記成誦。

  教學流程:

  讀——(用)說——背。

  創新意圖:

  突出學生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同學們以前積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那好,我現在考考大家掌握得如何。我說出一個意義范圍,請你答出相應的名言警句,如“珍惜時間”、“勤奮”(學生搶答)?磥,同學們積累了不少這方面的名言警句。今天,我選了一篇好文章,里面有好多名言警句?茨隳軓倪@篇文章中找到一些什么樣的名言警句。這篇文章就是《論語>十則》

  二、熟讀課文。

  1、大聲朗讀課文,把把握不準的字音標出來。

  2、聽錄音,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氣語調。

  3、檢查聽讀效果(一人一則,接龍讀),師生共同糾正。

  4、齊讀一遍全文。

  三、析讀課文。

  1、四人一組,自選“則”數(量力而行),結合課下注釋,力求了解大意,把有礙疏通文意或重點的字詞句標注出來,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做好標記,然后派代表提出,共同解決。(若提不出,投影準備好的重點字詞)

  2、每組派代表疏通文意,匯報學習成果,小組之間交流意見,教師隨機點撥。然后學生默記重要知識點。然后投影提問:(小組間競賽搶答)①做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基本條件是

 、趯W習強調獨立思考的是

 、坳U述學與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軓娬{求知態度的是

 、輳娬{做人要有骨氣的是

 、拊谂c人相處虛心求教時應持有的態度是

  ⑦號召大家樹立“仁”的理想并為之奮斗終身的是

  ⑧儒家待人接物,處事之道的是

  3、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搞一個說話活動,學以致用。(板書)

  請你用“與學習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小組交流后,學生自由發言)。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

  “不恥下問與學習態度有關”等。

  總結:學生說出很多,略作總結,學習方法有哪些?學習態度有哪些?我們這一課又積累了許多有關學習方面的名言警句,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善于積累。

  4、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成語,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學生準備后,先組內交流,后暢所欲言)

  四、背誦喜歡的語句(越多越好)。

《論語》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圍繞“樂”,解讀孔子的快樂之道,從中獲得些許人生的感悟、心靈的快樂體驗。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朋友”

  2、我們三類人都是“朋友”

  3、熱情洋溢地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這句出自《論語》(第一則)

  二、由“樂”引出的讀音解困

  1、“樂”字,讀音有疑問

  明確:多音字,解釋為“快樂”,讀“le”

  2、再次齊讀這一句

  3、自由朗讀《論語十則》再看看還有哪些字,在讀音上要引起注意的。

  明確:多音字、通假字、生字等!槑О岩痪涞囊馑级祭斫饬。

  (結合意思能更好地確定讀音,確定了讀音也能更好地理解意思)

  4、再次齊讀全文(注意:已經疏通的讀音)

  三、孔子的快樂之道一:向一切人學習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什么樣的 )朋友? 來( 干什么 )?

  明確: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來交流學習心得和經驗……

  2、背景:《史記》中說,孔子辭官以后,專力講學,“弟子彌多,至遠方來”。

  明確:既然來的都是跟他學習的人,可見學問都不如他,那有什么好快樂的?

  3、引導誦讀:第七則(第六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籴屃x這句話(注意:三、必、擇其善者、從、改)意思

 、趹撟x出怎樣的語氣?(個別讀)

  明確:肯定的語氣(必、從、改)重音

 、埤R背這一則、個別背

 、苄〗Y板書:孔子之所以“快樂”,因為可以“向一切人學習”。

  四、孔子的快樂之道二:坦然面對無知

  1、因此,孔子擁有了弟子3000,其中有72賢(賢能賢德)人。

  2、仲由便是其中一個,讓我們看看孔子是怎樣將“快樂”傳遞給他的學生的。

  3、齊讀第五則。

  4、這里你讀到“快樂”了嗎?這則說什么?

  明確:學生很可能是沒有讀到的,沒關系,先理解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智慧的。”

  5、孔子是用什么樣的語氣?(讀一讀)

  明確:學生自由想讀。生氣、溫柔、嚴肅……

  6、為什么孔子這么強調分清“知與不知”?

  明確:不知道裝作知道會讓人很煩惱(庸人自擾)

  7、你有過這種“不懂裝懂”的經歷或者見過“不懂裝懂”的人嗎?當時有怎樣的感受?(聯系自己談談)

  明確:讓學生體驗到孔子看似責備的話語,事實上是將一種生活態度與“快樂”情感帶給子路。

  8、齊背這一則,個別背

  9、小結板書:孔子告訴弟子要正確對待知與不知,學會“坦然面對無知”(如果你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了,你也便可以活得更快樂)。

  五、孔子的快樂之道三:學會寬恕他人

  1、然而,我們知道人生難免會有不如意和令人氣憤的時候,比如:下面出現的幾個場景:

 、賵鼍耙:語文課上,我和同桌輕聲討論書中一個生字的讀音,老師發現了,當眾點了我的名字,此時我心想: 。

 、趫鼍岸:下課期間,我的同桌小明垂頭喪氣地從老師辦公室回來,一道仇恨的眼神,直射我的臉上,然后惡狠狠地丟下一句:“我今天偷帶漫畫書到學校的事,你告訴老師的吧!”“誰說是我干的!”我沖他大喊,他卻當做沒聽見,不予理睬,這時候我 。

  2、面對這些我們可能無力改變的事實,一味地生氣好嗎?我們來齊讀第十則,看看孔子是怎樣看待類似的問題的?

  ①先解釋意思:關注“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跒槭裁匆獙捤e人的錯誤?(結合第一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和尚背女人的故事)

 、蹖W會“寬恕”,你能獲得什么?

  明確:快樂

  3、重新回歸場景聯想,這時你的言行會有變化嗎?

  4、齊背第十則,個別背

  5、小結板書:學會放下包袱,“學會寬恕別人”,該放下時且放下,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

  六、總結送贈言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值得高興的事或者令人困惑的麻煩,也許很多時候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就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學會“快樂”的生活,就是孔子以及《論語》想要傳遞給我們的真諦!

  今天我們學習了僅僅才三句《論語》,卻已經有這么多的人生感悟了,可見《論語》是一部蘊含孔子大智慧的好書,我們一定還能在閱讀其他幾則中獲得更多的人生哲理。

  齊聲讀全文,然后給你的好朋友或者同學選取一句你覺得最適合或者最能表達你期望的《論語》篇目作為贈言送給他們。

  明確:學生背送的句子,談談理由。

《論語》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2、掌握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論語》的基本情況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古文中重點詞語及句式的用法,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領悟《論語》十二章的深刻含義,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诶首x、背誦課文。

 、垩凶x前六章內容。

  一、導入,出示學習目標

  1、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F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二章》。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2、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

  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

  二、初讀感知

  朗讀課文

  ①范讀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②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壅、正字

  人不知而不慍(yùn)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不亦說(yuè)乎三。▁ǐng)吾身傳(chuán)不習乎逾矩(yújǔ)簞(dān)

  好(hào)肱骨(gōng)篤(dǔ)

  三、賞讀課文

  1、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簞食。人不堪其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六章。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傳不習乎?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e.人不堪其憂

  四、自主質疑:學生自主質疑,合作解決。

  五、練習: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六、作業

  ①背誦課文。

  ②抄寫、識記字詞。

 、垲A習剩余部分內容二次備課

  二次備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研讀后五段內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鄹爬ǔ烧Z、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二、朗讀背誦

 、倮首x課文。

  ②背誦課文。

  三、賞析課文

  理解后六章內容

  1、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

 、僦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

 、陲埵枋筹嬎哦碇。

 、廴诵斜赜形規熝。

  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2、概括思想內容,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賹W習方法

  ②學習態度

 、鬯枷胄摒B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學生質疑,小組合作解決。

 、賹W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談談感想。

 、谂c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③“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拓展延伸: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溫故知新、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師

  四、當堂練習:(具體內容見練習冊)

  五、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

  ②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二次備課

《論語》教案(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論語》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初步理解淺易文言文2、能準確朗讀并熟練背誦默寫課文3、能夠讀、寫、理解“子曰、慍、罔、殆、矣、誨、弘毅、士、凋、恕、欲”等詞語。4、學習《論語》中名言警句的簡單應用。...

  • 《論語》教案(通用14篇)

    一、教學目標: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二、教學重點: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 《論語》教案(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1、了解作者孔子及《論語》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張。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背誦課文。...

  • 《論語》十則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有韻味地誦讀文言經典,積累名句,激發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2.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自悟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把握選言含義;通過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 論語教案(精選17篇)

    【教學內容】《論語》十則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驹O計理念】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激勵他們自主參與合作、主動發現探究...

  • 《論語》教案(精選20篇)

    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 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3.聯系自身學習實際,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 《論語》教案(精選20篇)

    論語十則(1) 新課 知識與能力: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 《論語》教案(精選21篇)

    教學目標:1.理解、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進一步培養文言閱讀能力。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3.聯系自身學習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 《論語》教案(精選23篇)

    論語十則(1) 新課 知識與能力: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 《論語》教案(精選22篇)

    重點與難點: 重點:1.認讀字詞;2.理解各則語錄;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難點:分類式學習筆記活動的實施 教學過程 第一個教學板塊: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 《論語》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 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3.聯系自身學習實際,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 《論語》十則教案(精選13篇)

    一、導言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到底應該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 論語教案(精選10篇)

    教學目標:1.理解、運用《論語》中關于學習、從政和為人處世的名言警句,進一步培養文言閱讀能力。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3.聯系自身學習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 《論語》教案(精選22篇)

    論語十則(1) 新課 知識與能力: 1.熟讀并背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 2.學生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 《論語》六則教案(通用16篇)

    本文是六則語錄性的文言文。由于初中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讀讀、背背、議議中理解常用的文言實詞,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并積累文中出現的成語、格言等。...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777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动漫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五月色丁香综缴合 |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 久久艹艹艹 | 久久久久日本精品毛片蜜桃成熟时 | 国产精品6666 |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日本性网 | 黄色一级片在线看 | 欧美在线观看成人 | 中文字幕爱爱视频 | 一本一道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图片 | 国内精品91少妇在线播放 | 亚洲AV无码国产成人 | 国偷盗摄自产福利一区在线 | 日产精品卡二卡三卡四卡区满十八 |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羞羞答答入口 | 欧美日韩久久久 | 麻豆产精国品一二三产区区 | 日本午夜网站 |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 亚洲区高清 | 日产乱码区别免费必看 | 欧美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在线播放偷拍一区精品小说 |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多男一女野战高潮做爰视频 | 色九九视频 | 五月色婷婷亚洲精品制服丝袜1区 | 久久久123 | 国产精品嫩草99a | 国产无遮挡裸露视频免费 |